除了喜欢参与自己服装的设计,弗赖贝加也如同德国总理默克尔一样喜欢园艺。她甚至可以对着自己喜爱的花说上好几个小时。她很宠爱自己的小狗福米斯以及两只猫奥兹拉和贝拉。不久前,她那淘气的小狗因为咬食了某种有毒花草而差点儿丧命。这位总统用一种特制的橡树汁治好了福米斯,并决定从此将小狗和花卉隔离开来。
(三)尤利娅·季莫申科
乌克兰前总理尤利娅·季莫申科是人们公认的世界上最漂亮的女政治家。季莫申科出生于第聂伯罗彼德罗夫斯克的乡间,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出身贫寒的季莫申科在逆境中毫不气馁,考进大学,攻读经济学和控制论。
尤利娅·季莫申科个性张扬。她曾荣登全球最畅销的女性杂志《ELLE》的封面,并被登在《花花公子》杂志波兰版的封面上。金色的头发,紫罗兰色的路易·威登服装,再配上夏奈儿品牌的胸针,以及头顶类似编织物的发型,尤其是她头上盘的大辫子,所有这一切都使她成为一位与众不同的政治家。《花花公子》说:“季莫申科作为世界上非常漂亮的女政治家,征服了广大读者的心,许多人为之倾倒。”不过,上《花花公子》不是她的梦想,她说:“成为《花花公子》的封面女郎是所有女人的梦想,但我更想上《时代》杂志,这才是我的风格。”她喜欢穿昂贵、优雅的服饰,最喜欢路易·威登品牌,最喜爱的香水是巴黎的银雨香水。她还喜欢喝价格昂贵的威士忌和白兰地,爱吃西班牙肉菜饭,爱听摇滚乐,特别是她的女婿英国摇滚歌手肖恩·卡尔写的歌。每天,尤利娅·季莫申科都会付给发型师40美元,将长发梳成她的招牌盘辫子发型。她每周还会在私人体育馆里花几个小时锻炼身体。
即使被人称为“乌克兰铁娘子”,但她依旧保持着自己女性的小爱好。在追求奢侈和豪华的同时,季莫申科为保持平静心态,用针线在麻布上刺绣,表现出双重面貌。她还喜欢做饭,擅长烹饪美味的俄式薄煎饼,著名的乌克兰罗宋汤更是她的拿手招牌菜。
(四)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德基什内尔
提到这个女人不得不令人称叹,她是阿根廷第一位民选女总统,更是有史以来首位把总统变成“第一先生”的女人。她的魅力,让人忽视不得,是注定沐浴镁光灯照的女性;她的装束,耀眼得胜过好莱坞明星;她年过半百,却风韵不减,闪亮的棕色长发,精心设计的妆容,名贵奢华的衣着首饰……
1953年2月19日,克里斯蒂娜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学生时代,她和内斯托尔·基什内尔相识相恋,并于1975年结为连理。1983年,克里斯蒂娜步入政坛,先后四次担任联邦议员。2007年7月,克里斯蒂娜成为执政联盟“胜利阵线”的总统候选人,并最终以46%的得票率胜出,克里斯蒂娜接替丈夫出任新一届阿根廷总统,成为阿根廷历史上首位民选女总统。权力政治上,她的手腕强硬过人,即使面对全国反对声浪如潮,也依旧大刀阔斧实行改革,称“妥协字眼不存在于她的执政方案。”然而,每当克里斯蒂娜出席购物中心的落成典礼时,都会遭遇时尚明星般的追捧。就连美国《时代》周刊都称她是“21世纪的贝隆夫人”,英国《卫报》将她列入全球“最具时尚感”领导人前十位,《福布斯》杂志“全球百名最强有力的女性”排名中,她位居第十三位。
(五)谢赫·哈西娜
她是孟加拉国总理,也是孟加拉国“国父”谢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女儿。亚洲历来不缺女政治家,但孟加拉国总理谢赫·哈西娜的出现却不同寻常。纵观她的一生,坎坷而又传奇。
身为“国父”之女,她早年丧失亲人、两度入狱、六年流亡以及层出不穷的暗杀威胁使得这位女总理的从政之路布满荆棘。在2009年的孟加拉大选中,哈西娜继1996~2001年后,第二次出任总理。她也是继前总理卡莉达·齐亚之后的第二位连任两届孟加拉国总理的女性,续写了孟加拉自1991年以来由两位女总理“轮流坐庄”的历史。
有人说,如果你与哈西娜从未谋面,那么当你第一次看到她,她那一身朴素的打扮、一副眼镜以及和蔼的笑容给人的感觉更像一名老师,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政府总理。朴素的打扮、和蔼的笑容、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摆架子,这就是62岁的哈西娜惯常给人留下的亲民印象。
30多年前,在撒切尔夫人和英迪拉·甘地的时代,充斥着核武器、对抗、冷战这样的政治议题,女性领袖的作风也随之被锻造得几与男性无异,甚至必须比男性更强硬,那个年代独有的政治家生存法则为女性执政打上坚实的男性烙印。然而,时代的变化并没有消弭女性领袖的强硬做派,却使得女性性别特征的回归成为可能。对于女性领袖来说,温柔婉约不再成为影响她们执政的弱点,民众对于女性领袖的期许也不只是拘泥于强硬、铁腕,而趋于柔和、慈爱。
今天,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女性国家领导人,她们的清新形象和不俗表现为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印记,也给长期以来由男性主导的历史画卷增添了一抹亮色;展现了她们卓越的政治风采,昭示了女人独特有个性魅力;展示了她们即使身在政界,手握权力仍不失女人本色;从而塑造出当代世界政坛顶尖女性的鲜活形象。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在以男性为中心的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权力紧紧操纵在从皇帝、大臣到县吏的男性手中。但是,就是在男性牢牢控制的古代中国政治领域,出现了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她虽身为女儿身,依旧掌握了生杀予夺的大权,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演出了一幕幕女人称帝执掌国家大权的话剧。
贞观十一年(637年),14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武则天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唐太宗的儿子后来的高宗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后,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或是没有被皇帝临幸的嫔妃们一起在感业寺削发为尼,但是她与新登基的唐高宗李治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系,李治也一直想办法把武则天从感业寺中带出去接进宫中。永徽二年,这一年武则天26岁,终于在皇后的宣召下回宫了。回宫后,武则天获得了高宗李治的专宠,第二年就被升为昭仪(正二品),并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儿子李弘。独宠后宫,自然会招来其他妃嫔的嫉恨,在武则天回宫之前一直备受李治宠幸的萧淑妃更是对她恨之入骨。后来萧淑妃鼓动了王皇后和她一起与武则天争宠,并使劲各种手段陷害武则天。随着地位的升迁,武则天也开始意识到只有位居高位才能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在这种思想的促使下,武则天周旋于宫廷后妃的争斗间,聪明机智的她每每是胜利者,直至最后斗败了萧淑妃、王皇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
李治即位后,朝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皇帝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都反对李治废王皇后改立武则天。而皇后的改立,也正好应和了李治打击元老大臣势力的心思,唐高宗李治也企图借“废王立武”重振皇权。于是,李治重赏首个明确支持“废王立武”的五品官员李义府,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形成了“拥武派”,打破了原来一面倒反对立武则天为后的局面。后来功臣元老中的李勣也默许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想法。
永徽六年(655年),武则天被立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武则天的儿子李弘被封为太子。此后,武则天为李治出谋划策,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唐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皇权一直不振,而“废王立武”事件沉重打击了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贵族门阀统治的局面,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定的良好条件。
显庆五年(660年),李治患了风疾,出于对皇后的信任和宠爱,李治开始让武则天处理部分朝廷政务。武则天也是由此开始参与朝政,而经她处理的政务也都得到了高宗的认可。随着唐高宗病情的加重,武则天独自处理朝政的机会越来越多,在朝廷上就慢慢有了公开的势力,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满。麟德元年(664年),唐高宗和宰相上官仪商议对策,决定废掉武则天,这件阴谋最后因为武则天反应敏捷、处理得法而流产了。为了加强对朝政的控制,当年起,武则天开始垂帘听政。时人把她与唐高宗并称“二圣”。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收买人心,麟德二年(666年)十月,武则天参加了泰山封禅,随后还提议高宗给大臣赐爵加官。
上元元年(674年),武则天将唐高宗的皇帝称号改为“天皇”,自己则称“天后”,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此后,她开始扶植外戚,为改朝换代作准备。同时武则天针对当时情况向唐高宗提了十二条建议,史称“建言十二事”,这是武则天第一次独立提出自己的施政纲领。上元二年(675年)四月廿五日,太子李弘病死,改立李贤为太子,不久武则天又借故将其废黜,立三子李显为太子。永淳二年(683年)高宗去世,中宗李显即位,武氏为皇太后。
嗣圣元年(684年),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李旦登基为帝。武则天临朝称制,从此她开始了真正独断朝纲的时代。同年九月,徐敬业(李勣的孙子)在扬州会聚了十万人马,发动了一场针对武则天的叛乱,武则天派遣三十万大军迅速平定了这次叛乱;与此同时武则天诛杀了顾命大臣裴炎等人,基本清除了朝中的反对派;她还设计逼反李唐宗室,借机大开杀戒;为她后来的称帝扫除了障碍。为了打击潜在的对武则天不满的人,垂拱二年(686年)三月起,武则天开始奖励告密,任用酷吏。
在与反对派周旋的同时,武则天还造祥瑞,建明堂,并在佛教经典《大云经》中找到了女人称帝的依据,为自己称帝大造舆论。垂拱四年(688年)五月十八日,武则天向称帝试探性地迈出了一步,为自己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载初元年(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正式登基称帝为圣神皇帝,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这一年武则天67岁,以如此高龄君临天下,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
武则天称帝后,采取了一系列治国措施:
在人才的应用方面,武则天虽为了夺取政权,维护统治,任用酷吏打击反对派,但是武则天还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武则天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则天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则天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唐人沈既济在谈及科举制度时说到:“太后颇涉文史,好雕虫之艺。”“太后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沈既济的这些话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一是武则天重视科举,大开志科。有一次策试制科举人时,她亲临考场,主持考试。二是当时进士科和制科考试主要都是考策问,也就是申论。文章的好坏是录取的主要标准。三是武则天用人不看门第,不问你是否是高级官吏的子孙,而是看你是否有政治才能,因此特别注意从科举出身者中间选拔高级官吏。
在国家经济方面,虽然早在贞观年间就提出过“劝农桑”的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很好的施行。因此,武则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口也由唐高宗初年的380万户进一步增加到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9.1%。这在中古时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则天时期唐代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在军事方面,武则天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武则天执政后,边疆并不太平。西方西突厥攻占了安西四镇,吐蕃也不断在青海一带对唐展开进攻。北边一度臣服的东突厥和东北的契丹一直打到河北中部。武则天一方面组织反攻,恢复了安西四镇,打退了突厥、契丹的进攻,同时在边地设立军镇,常驻军队,并把高宗末年在青海屯田的做法推广到现甘肃张掖、武威、内蒙古五原和新疆吉木萨尔一带。以温和的民族政策,接纳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在屯田工作上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娄师德,武则天致书嘉勉。书中特别指出,由于屯田,使得北方镇兵的粮食“数年咸得支给”。
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巩固了唐朝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另外,武则天时期府兵制开始瓦解,根据实际情况,武则天在募兵制度方面有所创新,在边疆地区招募“团结兵”(团练)。“团结兵”具有一定雇佣兵的性质,这在中国军事史上有一定意义。
在文化方面,武则天在位时重视古建筑的修建,较著名的有长安大雁塔、嵩山少林寺、洛阳龙门石窟和咸阳乾陵。兼容三教,使其发展。武则天本人遵儒、宠道、信佛,她派人把三教之精华汇为一本《三教诸英》。发展科举,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素质,开放殿试,增加制举次数和常举难度。科举出身做到高级官吏的人越来越多,这大大刺激了士人参加科举的积极性,更刺激了寻常百姓读书学习的热情。开元、天宝年间“父教其子,兄教其弟”“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的社会风气,就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的。正是文化的普及,推动了文化的全面发展,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崔融、李峤都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雕塑、绘画也在这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所以史称武则天当政时期为“贞观遗风”。为了改革文化,武则天还创造了则天文字。部分的则天文字还传到日本、朝鲜,甚至成为某些日本人的人名用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