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途行乐】“逆旅”二字,足慨远行,旅境皆逆境也。然不受行路之苦,不知居家之乐,此等况味,正须一一尝之。予游绝塞而归,乡人讯曰:“边陲之游乐乎?”予曰:“乐。”有经其地而惮焉者曰:“地则不毛,人皆异类,睹沙场而气索,闻钲鼓而魂摇,何乐之有?”予曰:“向未离家,谬谓四方一致,其饮馔服饰皆同于我,及历四方,知有大谬不然者。[清·李渔·闲情偶寄]
什么是风情,人就是最大的风情,特别是年轻有型的异性。在途上如果能有艳遇,或者说找到好的游伴,那是最大的快乐了。
自从有了黄金周长假之后,全国人民就开始大串联了。古人没有这种长假,但好像也是游在其中乐在其中,而且李渔的厉害之处是还专门找荒蛮边塞之处去游玩。不毛之地,人皆异类,风情也特别,这真是现代人喜欢的,特别是受到一部分驴游族自助游者的喜欢。其实坐飞机也好踏自行车也好,这都是外在形式,旅游的内在要素还是要找乐子,也就是李渔所说的道途行乐之法。单位组织也好,开会名义也罢,或是家庭出游或是情人携手或是渴望艳遇,那都是因为把人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了。因为陌生,就跟我们寻常的体验不一样。你可以西装革履也可以木屐拖鞋,爱学狗叫就学狗叫,爱看星星到天亮就天亮,没人管你。比如你可在在上海街头数美女,也可以在丽江的夜空数星星,或者你把女朋友带出来之后,她第一次发现你作为一个男人的体贴勇气和细心等,如此这般你也真正有了道途之乐了。
还有旅游也不仅仅是看风景拍照片那么简单,虽然国人有很重的“到此一游”癖,没办法的,传统文化的熏陶就是这德性,皇帝老爷能题字我怎么可以不题呢?即使不题,我来过了——无论对一地一景还是跟自个的一生,实际上都是讲得通的。我来过了,我乐过了,还能怎样呢?我攀上了8848,我吃过了绍兴的臭豆腐——从本质意义上说他们是一样的。当然我这样说可能消解了旅游的意义,但是我觉得事情一定要类比的话也只能这样了。
而且就我个人的爱好来说,风情是远远高于风景的。风情是可以说的,风景仅仅是看,是用照片去纪录,而风情是用心去体验。什么是风情,人就是最大的风情,特别是年轻有型的异性。在途上如果能有艳遇,或者说找到好的游伴,那是最大的快乐了。何况现在人的观念不一样了,以前看到人家色眯眯地看来看去,心里会忍不住骂一句:好一个色鬼!现在你转而一想,他之色眯眯,不是正好证明了你的魅力吗?我被他“色”了一下,我损失了什么呢?我又得到了什么呢?这得失之间,是不是还有颇可玩味的东西呢?那至少是让旅途有了快乐的润滑剂了吧。
还有就是美食,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未必喜欢但总得尝一尝吧,人家一生都在吃的东西我们尝一尝总有难忘之处的。现在的旅游形式以自助为主了,自驾车或者就是驴游一族的,这对人的生存能力协作精神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人都是导游,上当也是上自己的当,这种感觉其实蛮好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旅游还是穷旅游,但穷有穷的好处,特别是到穷乡僻壤去旅游时更有别一种体验,睡农家坑吃土菜或者就用煤油灯,半夜三更起来蹲粪坑,这不是享乐而是受苦,但因为独特因为别人没有体验过,所以一谈起来便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了。现代人就是这样犯贱,没办法。
旅游的另一个好处是,你跑遍了五湖四海长了见识之后,一是心胸有点开阔了,二是跑遍之后还会觉得自己的这方水土为最好,这倒也符合爱家乡的美德,而小河涨水大河才会满啊。
驴行之乐,道途之乐,这又跟汽车工业及道路交通的改善有密切的关系,自驾游多了,那么能不能坐火车游呢?笔者曾经从贵阳到遵义花了十元钱坐了六个小时的火车,这值不值呢?电影《非诚勿挠》一上映,国内便是杭州西溪热,国外便是日本北海道热了。而我在想,如果我去西伯利亚,那我一定要争取坐火车;如果我去欧洲,一定要有骑单车的活动;如果我去台湾,那一定要去看看类似“鹿港小镇”和“牯岭街”而并非一定要看日月潭和阿里山,因为我们对台湾的认识不是来自地理课本而是来自于电影和流行歌曲。当然如果条件更好了,我们把到此一游改为度假休闲,我们就在房间里看风景,晒晒太阳吹吹海风,或者说像候鸟一样,冬天去南方,夏天去北方,这可能是更高的境界了吧,而且再也不会有人问“边陲之游乐乎?”
【养生小贴士】
《黄帝内经》的养生观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成书于西汉时期,非一人一时之著作,是世界上现存最古的、最完整的一部医学著作。在养生学方面也是集大成的。其养生思想极其丰富,基本原则是“顺自然,保正气。”主要观点有:(1)“法于阴阳”。顺应天时,顺应四季气候以养生,保护生机,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2)“和于术数”。主张动以养形导引、按摩、气功、无所不包。(3)“食饮有节”。包括饮食和五味不能偏嗜。(4)“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指四季的作息制度与劳逸的适度,以防“过用病生”。(5)“恬淡虚无”,“注意精神调摄。同时已认识到长生不死是不可能的,寿命的极限(即天年)是“度百岁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