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时代,商家经营产品都有个大概范围。这个范围是根据市场需求量、自身经营实力、商品经营成本、其他商家经营情况等综合考虑后确定的。一般来说,只要有市场需求的商品,总会有人经营,甚至有很多人经营。但也有一些商品,由于市场需求量不大,进货很不方便,或经营成本太高,无利可图;或信息不灵,未及时引进等原因,这些大家都不经营或极少有人经营的产品,就是商机。
另外,“填空当儿”不仅是填补经营产品的空当儿,还可以是填补营业时间的空当儿。
一个想要成大业的经营者,头脑中时刻要有填补时间空当儿这个概念,这些空当儿都有着无限商机,关键在于自己要善于把握和利用。
选择项目不可草率
很多刚刚创业的年轻人往往在择业时表现得很盲目、很草率,择业时缺乏考虑,只一味地赶潮流、凑热闹,哪里热闹,哪里赚钱多,就往哪里钻,就往哪里挤。还有一些人在择业时只看哪个行业投资少、经营难度小就匆匆入行。论道理,这种择业方法也有它的合理性。但是,在这些热门行业,或投资小、好经营的行业中,挤进去的人自然要比其他行业的人多。比如像投资小、较好经营的餐饮业、美发美容业这些行业,选择这些行业创业的人就很多。走到大街上,饭店、小饭馆、美容店、发廊可以说真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遍街都是,但是,真正赢利或赚大钱的有几家呢?由于过多雷同,这些行业的竞争特别的激烈,因为市场只有那么大。饭店再多,吃饭的人数是基本固定的。美容美发或者其他任何生意,消费群体的变化很小,但挤进去的人多了,竞争就自然激烈,竞争激烈,淘汰率自然就高。所以在这些容易做的行业里,就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即天天都有新的店铺剪彩,热热闹闹地开张,但同时天天都有一些店铺悄悄地关门转让。可以说,开张和关门成正比例,有多少新开张的就有多少关门歇业的。
由此看来,选择行业绝不可盲从草率,一定要慎之又慎,有人用形象的比喻说:选择一种行业时要像选妻子一样,十分慎重,一旦选上了就要当成终身伴侣,不能轻易“离婚”。因为“离婚”劳民伤财影响感情。选择一个行业创业,其目的就是通过我们从事的行业尽快实现我们人生成功的梦想,早日达到人生理想的境界。所以选择一个行业后就要专注于此行业,并在此行业里一展身手。但择业不慎就可能致使创业者无法在此行业里继续人生之旅。有些人会说不要紧,这个行业不行,我另外再选择一个行业。这是对自己极不负责的说法,因为它缘于错误的择业理念,这种择业理念导致的结果会使你在创业时东试试西试试,自己把自己当成了一个终生的“试验田”,这样我们的人生也许就永远耗费在永无止境的东试西试之中。我们还谈什么成功创业,还奢求什么人生的理想?
掌握和运用择业原则才能避免在选择行业时不盲目、不草率。但还有一个问题,即有些人能力很强,他对很多行业都熟悉、都精通。比如有些人精通几门外语,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很强,并且还懂法律,对电脑也很内行。这种人在择业时可以选择的行业很多,比如他可以当翻译、可以当外交家、可以做公关、可以做一个职业撰稿人、可以从事与法律相关的职业,甚至还可以从事电脑行业。在现实中,像这种精力十分旺盛、掌握多种专业知识、拥有多种技能的人的确为数不少。即使是一般人掌握一两门专业知识,拥有一两种工作技能也很平常。
遇到这种状况,应如何选择行业呢?这就要把握住理想和价值原则。因为创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为了赚钱而赚钱的创业和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只有通过创业实现人生理想,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生活才会更有意义。这就要求创业者不能因为技能繁多而随随便便进入一个行业,即使这个行业你很熟悉。
在物理学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世界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物理学家肖克莱由于他创立了半导体理论而促使了晶体管的发明,从而揭开了电子革命的新篇章。他本人也由于这一重大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半导体生产逐步步入正常轨道之后,许多精明的人包括许多科学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巨大的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的机会,肖克莱自己也觉得这个机会千载难逢,于是他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追逐社会潮流,像其他科学家一样去开办企业。肖克莱认为他是半导体方面的专家,对半导体的生产了如指掌,一定能将企业办成功,所以就辞去了诺贝尔研究所的职务,到加利福尼亚州创办了肖克莱半导体研究所。
肖克莱半导体研究所在刚刚创办的时候,确实兴旺发达了一阵,有八位年轻有为的科学家因为对肖克莱的崇敬而追随他创业。但好景不长,研究所很快就陷入了困境,当初追随他的几位年轻科学家纷纷起来反对他,说他根本不会做生意,把企业办得像大学里的实验室,这样的企业很难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果然没过几年,肖克莱的公司就关门大吉了。
肖克莱创业的失败,其原因就是他自恃自己在半导体领域里的能力,而并没有考虑到在经营方面能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个人才能。也就是说,肖克莱在择业时只运用了择业的第一原则,即选择自己熟悉了解的行业,并没有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行业。
若结合这两点来看,肖克莱在刚开始时所从事的半导体研究和后来他所进行的半导体的生产及经营,两个行业有诸多地方相通,是联系最为紧密的两个行业,况且,肖克莱在从事半导体研究的时候肯定学到了一些半导体生产经营方面的知识。所以对这两个相邻的行业他都熟悉、了解,都有成功的可能,但结果却并非如此,肖克莱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就是他不懂得选择最能发挥他才能的行业这一原则在择业时的重要意义。
如果从个人能力方面,从人生价值的实现方面来考虑,肖克莱在科学研究方面无疑具有超人的创造能力,他可以在科学发明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但相反,他经营企业的能力实在不敢让人恭维。如果他继续从事物理研究,那他的人生价值有可能得到充分的实现。他从事生产管理不能说他的人生价值就实现不了,但至少可以说不能最大化地实现。
美国以制造原子弹著名的工程——曼哈顿工程,这个工程里网罗了一大批世界顶尖级的人物,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爱因斯坦、费米等人都是其中一员。但这一巨大的工程并没有让这些顶尖级的人物去从事组织领导工作,而领导大权却交给了当时只是一个二流的物理界的理论物理学家奥本海。事实证明这个决策非常英明,奥本海出色地领导了曼哈顿工程,并很快制造出了原子弹,由于他出色的领导,他被科学家们赞誉为“原子弹之父”。
我们创业时在如何选择理想行业方面的道理也是相同的。最重要的是,这个行业能不能使你的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使你的人生价值充分地体现。
选择项目时应注意的“雷区”
前面,向大家介绍了选择行业时应遵循的四个重要原则,即:
1审视自身实力,找准定位点;
2找准最有发展潜力的项目;
3找准最赚钱的项目;
4爆冷门,补空当儿;
5选择项目不可草率。
如果按照这五个基本原则去选择行业,你就会发现在任何一个原则的指导下你都可能寻找出数个甚至数十个符合原则的行业。
很多投资者以为,只要按原则去做,大概就不会错吧!
按原则做固然不错,但还要看你是如何应用原则的,假如说你只应用了第五个原则找出了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找出了一个就一头钻了进去,这样做仍然是一种盲目的择业方式,是很不科学的。那么,怎么样应用择业原则才是科学的呢?
科学应用择业原则择业的关键是五个基本原则应结合起来应用,不能仅仅凭着一条择业原则就去择业,同时,在应用择业原则时还要灵活运用,不可生搬硬套。
假如你创业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赚钱,通过赚取钱财来提升你的人生质量。那么此时你首先就要找出那些最能赚钱的行业。当然,你的希望肯定是钱能够长长久久地赚下去,然后你在找出的那些最能赚钱的行业中再找出那些有发展潜力的行业。找出了最能赚钱且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后,下一个该考虑的就是在你找出的行业中再仔细推敲,哪些行业你最熟悉同时又能使你的个人才能得到较大的发挥。这样,你的择业就可以说相当保险了。这样的择业方式就是择业原则的结合应用和灵活使用。如果你不这样认真仔细地筛选而盲目应用择业原则,则有可能步入择业的雷区。
选择项目的雷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只要有利可图。这类投资者往往是只顾眼前有利可图,就贸然将资本投了下去。这种投资如同赌博一样,有可能让你狠狠地捞上一把就走,但也有可能使你血本无归。眼前有利可图,并不意味着将来照样有利可图,投资至少也要收回成本,如果事业不长久,就很有可能使投资短期有利,长期则由于行业没有潜力,致使投资难以收回。
2别人能赚,我也能赚。这类投资者之所以会这样想,往往是因为他们在选择项目时看到有很多人在某一个行业里都赚了钱,而眼红别人产生心理反应的结果,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选择项目同样也没有任何的把握。因为,很可能别人早已占了先机,等你再入行时,此行业可能已呈下降趋势,这样你还能再赚到钱吗?
3热门行业最赚钱。热门行业的热,是因为行业利润空间大,巨大的利润使很多人都进入了这些热门行业。这样导致热门行业的竞争空前激烈,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投资者就必须具备很强的实力。但创业者往往都缺乏实力和经验,因而选择热门行业并不一定就能够成功。
4急功近利。每一个创业者,在创业的初始阶段都可以说雄心勃勃,在选择项目时往往受这种热情的驱使,一定要选择那些一下子就能赚到成千上万元甚至上亿元的生意。可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士都不可能一夜暴富,每一个成功者都付出了比常人要多几倍的辛苦和汗水。财富的积聚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没有土壤和地基,空中楼阁是建不起来的,因此大生意并不意味着就能赚大钱,同样小生意也不一定就意味着只能赚小钱。总之,选择项目不能贪大贪快,雄心大是好事,但应志在长远。
5朝阳行业最赚钱。由于朝阳行业的发展前景远远超过了其他行业,行业巨大的潜力就是无穷无尽的商机,商机几乎就等于利润。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在朝阳行业里都能赚到钱,因为朝阳行业的从业者需要更为过硬的素质,没有诸如开发市场的能力、捕捉商机的能力等过硬的素质,即使进入了朝阳行业也不一定能够赚到钱。
综上所述,选择项目是创业的重中之重,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小心驶得万年船”,避开雷区,谨慎选择,是每个创业者应该上的第一堂商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