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食具则是研究传统饮食文化最为有用的一把钥匙。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我国的食具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发展继承关系非常鲜明。我国食具的发展有四个阶段:新石器时代、夏商周时代、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唐宋元明清时代。
新石器时代是中国古代饮食具的发生及初步发展期,这一时期出现的陶器是食具的主要形式,主要的器形有碗、钵、盘、盂、勺、杯、盆、罐、鼎、釜、器盖、甑等,使以后的主要餐饮具的器形基本具备。这一时期还以骨牙等来制作一些食具,主要是筷子和叉,等等。从公元前8000年前后到公元前2000年,这一时期的食具发展历程共经历了6000余年。
夏、商、西周、东周时期是我国古代食具发展的第二阶段,即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青铜器的出现,使食具的制作以陶土为主发展到以青铜为主,器类更加复杂化。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漆器制造开始发展,玉制食具也已经有所发展。战国时期出现了银制的食具。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至公元前200年左右,这一时期经历了大约1800年之久。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食具发展的第三阶段。这一时期铁质饮食具比较普及。秦汉时期的饮食观念与商周时期有较大的差异,饮食具的形态与组合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漆器制造的食具逐渐兴旺,银制的食具发展迅速。这一时期经历了800多年。
唐宋元明清时期,瓷器大量进入饮食领域,逐渐代替陶器并成为食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这一时期金银制造的食具也更为普遍。这一时期有1000多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工艺手段和艺术追求。宋人所体现出的是优雅秀美的艺术风格,追求轻松灵动的美感;元人在瓷器上表现出厚重和简洁,造型概括洗练,挺拔舒畅;明清的瓷器造型规整端庄,雍容肃穆,工艺严格考究,图案缜密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