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常规的思路,有时我们便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开辟新的境界。世界上从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变化地去看事物。事情发生了总会有解决的方法的,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通常就会使一些困扰我们的问题迎刃而解。
遇事不钻牛角尖
有一则脑筋急转弯这么说:“一个人要进屋子,但那扇门怎么拉也拉不开,为什么?”回答是:因为那扇门是要推开的。
生活中我们有时会犯一些诸如只知拉门进屋,不知推门的错误。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有时遇事爱钻牛角尖,不会变通。有时候,周围的环境变了,我们却不知变通,还在固执一端,钻牛角尖,认死理,结果却闹出笑话来。
《吕氏春秋》里记载:楚国有一个人搭船过江,一不小心,身上的剑掉进了河里。同船的人都劝他下水去捞,但他却不慌不忙,从身上拿出一把小刀,在剑落水的船边刻个记号,有人问:“做什么用啊?”他回答说:“我的剑就是从这个地方掉下去的,我作个记号,等会儿船靠岸时,我就从这个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把剑找回来。”船靠岸时,他就这样去找剑,结果自然没有找到。
刻舟求剑,是一种刻板的,不知变通的思维方式。有时候我们的思想就像那把剑,环境的大船已经变了,而我们却还在那里原地不动;有时候我们也会刻舟求剑。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只要我们学会变通,许多事情都能变不可能为可能,都能变坏事为好事。
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由于炎热,非洲人向来都是打赤脚。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起来:“这些人都打赤脚,怎么会要我的鞋呢?”于是,他便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皮鞋穿,这皮鞋市场大得好呢!”于是,他想方设法引导非洲人购买皮鞋,最后他发大财而回。
第一个人不懂变通,一味钻牛角尖,总以为牛不喝水,便不能强按头。第二个人则不然,他会变通一下,给牛点盐吃,不也就能让它喝水了嘛!
关于皮鞋的由来,据说还有这样一个典故:
早期没有鞋子穿,人们走在路上,都得忍受碎石硌脚的痛苦。某一个国家,有一个太监把国王的所有房间全铺上了牛皮,当国王踏在牛皮上时,感觉双脚非常舒服。
于是,国王下令全国各地的马路上,都必须铺上牛皮,好让国王走到哪里,都会感觉舒服。有一个大臣建议:不需要如此大费周折,只要用牛皮把国王的脚包起来,再拴上一条绳子就可以了。于是无论国王走到哪里,都感到舒服。
故事中的大臣是聪明的,他的变通,使舒服与节约两全其美。假如,我们在工作学习之余,能学会变通,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和步骤,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破惯性思维
法国著名科学家法伯发现了一种很有趣的虫子,这种虫子都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他们外出觅食或者玩耍,都会跟随在另一只同类的后面,而从来不敢换一种思维方式,另寻出路。发现这种虫子后,法伯做了一个实验,他花费了很长时间捉了许多这种虫子,然后把他们一只只首尾相连放在了一个花盆周围,在离花盆不远处放置了一些这种虫子很爱吃的食物。一个小时之后,法伯前去观察,发现虫子一只只不知疲倦地在围绕着花盆转圈。一天之后,法伯再去观察,发现虫子们仍然在一只紧接一只地围绕着花盆疲于奔命。七天之后,法伯去看,发现所有的虫子已经一只只首尾相连地累死在了花盆周围。
后来,法伯在他的实验笔记中写道:这些虫子死不足惜,但如果它们中的一只能够越出雷池半步,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命运也会迥然不同,最起码不会饿死在离食物不远的地方。
人的思维也一样。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势,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势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这种思维习惯定势的影响很大。在生活的旅途中,我们总是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运行,从未尝试走别的路,这就容易衍生出消极厌世、疲沓乏味之感。所以,不换思路,生活也就乏味。
世上的事情有时就是这么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如果我们墨守成规,等待我们的只有失败;相反,如果我们稍微动一下脑筋,对传统的思维方式进行一番创新,就能获得成功。比如,那种具有“跟随者”习性的虫子为什么就不能动动脑筋,对自己固有的习性进行一下创新——不跟在别人身后漫无目的地奔跑,而是换一种思维方式呢?
大象,是世界上最强壮的动物之一,当一头年轻的野生大象被抓到时,猎手们会用金属圈套住它的腿,把它用链子捆到附近的榕树上。自然,大象会一次又一次地试图挣脱,但尽管它做出了巨大努力,还是不能成功。几天挣扎并且伤了自己之后,它意识到它的努力是徒劳的,最后它放弃了。从此刻起,这头大象再也没有挣脱过,即使是别人只用了一条小绳和木桩。
研究者发现在一种被称为梭鱼的鱼类中也存在僵化的倾向。通常情况下,梭鱼会就近攻击在它范围内游泳的鲦鱼。作为一个实验,研究者们把一个装有几条鲦鱼的无底玻璃钟罐放人一条梭鱼的水箱中。这条梭鱼立刻向罐子里的鲦鱼发动了几次攻击,结果它敏感的鼻子狠狠地撞到了玻璃壁上。几次惨痛的尝试之后,梭鱼最终放弃,并完全忽视了鲦鱼的存在。钟罐被拿走后,鲦鱼们可以自由自在地在水中四处游荡,即使当它们游过梭鱼鼻子底下的时候,梭鱼也会继续忽视它们。由于一个建立在错误信念基础之上的死结,这条梭鱼会不顾周围丰富的食物而把自己饿死。
这两个试验是否会给我们某些启示呢?当人类也像其中的大象和鱼一样被安排了一个圈套,当他们不能够挣脱的时候,就会选择顺从和视而不见。一位教授曾说过,人类的思维过程其实就是自己为自己下套,当人们钻进了自己禁锢自己的思维定势,人类的思想就再也无法自由了。
开阔视野,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个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抽烟,神父回答“不行”。另一个教徒也想抽烟。他问神父,在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回答:“当然可以。”
同样是抽烟加祈祷,要求祈祷时抽烟,那似乎意味着对耶稣的不尊重;而要求抽烟时祈祷,则可以表示在休闲时也想着神的恩典,神父当然没有反对的理由。
我们通常都会犯同一个错误——在同一面墙上撞来撞去,直到撞得头破血流。
从相反的角度去观察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也许会找到想要的答案。
两个儿子大了,富翁老了。这些日子富翁一直在苦苦思索,到底让哪个儿子继承遗产?富翁百思不得其解。想起自己白手起家的青年时代,他忽然灵机一动,找到了考验他们的好办法。
富翁锁上宅门,把两个儿子带到一百里外的一座城市里,然后给他们出了个难题,谁答得好,就让谁继承遗产。他交给他们一人一串钥匙、一匹快马,看他们谁先回到家,并把宅门打开。
马跑得飞快,所以兄弟两个几乎是同时回到家的。但是面对紧锁的大门,两个人都犯愁了。
哥哥左试右试,苦于无法从那一大串钥匙中找到最合适的那把;弟弟呢,则苦于没有钥匙,因为他刚才光顾了赶路,钥匙不知什么时候掉在了路上。
两个人急得满头大汗。突然,弟弟一拍脑门,有了办法,他找来一块石头,几下子就把锁砸了,他顺利地进去了。
自然,继承权落在了弟弟手里。
人生的大门往往是没有钥匙的,在命运的关键时刻,人最需要的不是墨守成规的钥匙,而是一块砸碎障碍的石头!
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必须变化地去看事物。
抱着旧观念、旧框框去看待新情况,必然是行不通的。在取舍、肯否之间很容易形成“定而不移”之势。唯一可行的解除定势的办法,就是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改变我们既有的思维方式,时刻警惕陷入“经验”中去。
跳出思维定势,眼界大开
一家公司招聘职员,有一道试题是这样的: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发现有三个人正苦苦地等待公交车的到来:第一个是看上去是濒临死亡的老妇,第二个是曾经挽救过你生命的医生,第三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你的汽车只能容得下一位乘客,你选择谁?
每个人的回答都有他的理由:选择老妇,是因为她很快就会死去,我们应该挽救她的生命;选择医生,是因为他曾经救过你的命,现在是你报答他的最好机会;选择梦中情人,是因为如果错过这个机会,也许就永远找不回她(他)了。
在200个候选人中,最后获聘的一位答案是什么呢?“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候公交车的到来。”
我们常常会被“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所限,自己“从车上下来”,抛开思维的固有模式,我们可以获得更多。
法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玛·迪梅普莱有一个美丽的私人园林。每到周末,总会有人到她的园林摘花、拾蘑菇,有的甚至搭起帐篷,在草地上野营野餐,弄得园林一片狼藉、肮脏不堪。
管家曾让人在园林四周围上篱笆,并竖起“私人园林禁止入内”的木牌,但均无济于事,园林依然不断遭践踏、破坏。于是,管家只得向主人请示。
迪梅普莱听了管家的汇报后,让管家做一些大牌子立在各个路口,上面醒目地写明: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最近的医院距此15公里,驾车约半小时即可到达。
从此,再也没有人闯入她的园林。
“私人园林禁止入内”和“如果在林中被毒蛇咬伤……”有什么不同?——有时成败只在于一个观念的转变。
苟安享受就会走不出思维定势
很多人走不出思维定势,所以他们走不出宿命般的可悲结局:而一旦走出了思维定势,也许可以看到许多别样的人生风景,甚至可以创造新的奇迹。因此,从舞剑可以悟到书法之道,从飞鸟可以造出飞机,从蝙蝠可以联想到电波,从苹果落地可悟出万有引力……常爬山的应该去涉水,常跳高的应该去打打球,常划船的应该去驾驾车,常当官的应该去为民。换个位置、换个角度、换个思路,也许我们面前是一番新的天地。
中国古代有个故事,说的是公元前657年,晋国君主晋献公听信夫人骊姬谗言,逼死太子申生,逼公子重耳出逃在外。重耳立志回国继位,振兴家园。后来,他在齐国娶了妻子,又接受了齐恒公馈赠的20辆马车,很感满足。其妻见状,痛心疾首,劝勉他:“行也!怀与安,实败名!”意思是:您且行动吧,满足现状是会毁掉一个人的前途的!重耳从此振作起来,几年后夺回了王位。根据这个故事,人们引申出“怀安丧志”这个成语,告诫人们:迷恋、苟安于享受,就会变成碌碌无为的庸人。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是会互相转化的。面临厄运时我们如果能够适当地变换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多从其他方面重新评价和审视所遭遇的挫折,将有助于摆脱自己所处的困境。
譬如照相,同一景物,从不同角度拍摄,就会得到不同的形象。对待厄运也是这样。我们应当看到,偶然的不幸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但它仅仅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在我们的整个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欢乐和幸福的事情,我们为什么不去注意它们,而要对自己的一些创痛念念不忘呢?有的人在厄运袭来时,就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倒霉的人。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也许我们在某件事上是“倒霉”
的,但我们在其他方面可能依然很幸运。和那些更不幸者相比,我们或许还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的确,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对待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而如果我们总是以一种痛苦的、悲哀的情绪注视生活,那么生活的整个基调在我们心中也就会变得灰暗了。
思考角度主宰对事情的态度
在美国,一位叫塞尔玛的女士内心愁云密布,生活对于她已是一种煎熬。
为什么呢?因为她随丈夫从军。没想到部队驻扎在沙漠地带,住的是铁皮房,与周围的印第安人、墨西哥人语言不通;当地气温很高,在仙人掌的阴影下都高达华氏125度;更糟的是,后来她丈夫奉命远征,只留下她孤身一人。因此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我们能想象她内心的痛苦,就像我们自己也会经常碰到的那样。
怎么办呢?无奈中她只得写信给父母,希望回家。
久盼的回信终于到了,但拆开一看,使她大失所望。父母既没有安慰她几句,也没有说叫她赶快回去。那封信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信纸,上面也只是短短的几行字。
这几行字写的是什么呢?
“两个人从监狱的铁窗往外看,一个看到的是地上的泥土,另一个却看到的是天上的星星。”
她开始非常失望,还有几分生气,怎么父母回的是这样的一封信?!尽管如此,这几行字还是引起了她的兴趣,因为那毕竟是远在故乡的父母对女儿的一份关切。
她反复看,反复琢磨,终于有一天,一道闪光从她的脑海里掠过。这闪光仿佛把眼前的黑暗完全照亮了,她惊喜异常,每天紧皱的眉头一下子舒展了开来。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原来这短短的几行字里,她终于发现丁自己的问题所在:她过去习惯性地低头看,结果只看到了泥土。但自己为什么不抬头看?抬头看,就能看到天上的星星!
而我们生活中一定不只是泥土,一定会有星星!自己为什么不抬头去寻找星星,去欣赏星星,去享受星光灿烂的美好世界呢?
她这么想,也开始这么做了。
她开始主动和印第安人、墨西哥人交朋友,结果使她十分惊喜,因为她发现他们都十分好客、热情,慢慢和他们都成了朋友,朋友们还送给她许多珍贵的陶器和纺织品作礼物;她研究沙漠的仙人掌,一边研究,一边做笔记,发现仙人掌是那么的千姿百态,那样的使人沉醉着迷;她欣赏沙漠的日落日出,她感受沙漠的海市蜃楼,她享受着新生活给她带来的一切。慢慢地她找到了星星,真的感受到星空的灿烂。
她发现生活一切都变了,变得使她每天都仿佛沐浴在春光之中,每天都仿佛置身于欢笑之间。
后来她回美国后,根据自己这一段真实的内心历程写了一本书,叫《快乐的城堡》,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对事物的看法,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但有积极与消极之分,而且每个人都必定要为自己的看法承担最后的结果。消极思维者,对事物永远都会找到消极的解释,并且总能为自己找到抱怨的借口,最终得到了消极的结果。接下来,消极的结果又会逆向强化他的消极情绪,从而又使他成为更加消极的思维者,形成恶性循环…
所有的这一切正如叔本华所言:“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即使我们不能改变环境,至少我们可以改变内心的想法和看待事物的态度;我们不可以改变自己的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我们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利用好今天;我们不可能每战每胜,但我们可以尽心尽力…-.
逆向思维,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
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司要招聘一名业务经理,丰厚的薪水和各项福利待遇吸引了数百名求职者前来应聘,经过一番初试和复试,剩下了十名求职者。主考官对这十名求职者说:“你们回去好好准备一下,一个星期之后,本公司的总裁将亲自面试你们。”一个星期之后,十名做了准备的求职者如约而至。结果,一个其貌不扬的求职者被留用下来,总裁问这名求职者:“知道你为什么会被留用吗?”这名求职者老实地回答:“不清楚。”总裁说:“其实,你不是这十名求职者中最优秀的。
他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比如时髦的服装、娴熟的面试技巧,但都不像你所做的准备这样务实。你用了一种超常规的方式,对本公司产品的市场情况及别家公司同类产品的情况做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并提交了一份市场调查报告。你没被本公司聘用之前,就做了这么多工作,不用你又用谁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总是习惯于遵循一贯的观点和想法,总是习惯于按常规去做一些事情,却不知道机遇往往就蕴藏在我们的灵机一动之中。因此,平时我们不妨经常问一下自己:为什么我们总是习惯于做大家都会做的事情,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个突破的机会呢?的确,在人的思想里面,有千万个叫做灵感的精灵,它们随时可能跳出来,但是也可能永远都在天堂里面睡觉,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我们总是习惯于遵循一贯的观点和想法,总是习惯于按常规去做一些事情,却不知道机遇往往就蕴藏在我们的灵机一动之中。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米加高到二十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出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其中的奥秘在于管理员只想到了笼子的高度,没有想到关门。
上课时,老师先给学生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用左手作持钉状,提着两个手指放在柜台上,然后右手做锤打状。售货员先递过把锤子,聋哑人摇了摇头,指了指作持钉状的两个手指,这回售货员终于拿对了。
这时,又来了一位盲顾客,他想买一把剪刀,“那位盲人又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买到他要的剪刀?”教授问。教授话音刚落,一个学生就抢着回答:“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其他同学也纷纷点头一致认同他这一“最简单的方法”。不料,教授却摇摇头。“其实,盲人只要开口说一声就行了。”教授提高嗓门说。
同学们恍然大悟。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记住,一个人进入思维的死角,那智力就会在常识之下。”
在日常生活中常见人们在思考问题时“左思右想”,说话时“旁敲侧击”,这就是侧向思维的形式之一。如果我们只是顺着某一思路思考,往往找不到最佳的感觉而始终不能解决问题,甚至让自己走人思维的死角,而导致一些常识性错误的发生。这时可以让思维向左右发散或作逆向推理,有时能得到意外的收获,从而促成思维的完善和问题的解决。
逆向思维是超越常规的思维方式之一。按照常规的思路,有时我们便会缺乏创造性,或是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当我们陷入思维的死角不能自拔时,不妨尝试一下逆向思维法,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反其道而行之,开辟新的境界。
让想象为你插上翅膀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一对爱别出心裁、搞点花样的人。兄弟俩本来是靠修理自行车过活的,本可以守摊混饭吃,但他俩并不满足现状。
一天,兄弟俩在门前马路上试骑刚修好的自行车,由于车闸失灵、路陡坡大,自行车一下冲了出去,吓得路上的鸡、鸭到处乱飞。
“哎,要把咱们的自行车变得能往天上飞,那该多好!”“把汽车、火车都安上翅膀,就都能上天了!”……兄弟俩真想搞点花样了。
我们都明白,铁跟空气比谁重谁轻,想让很重的发动机飞上天,那不成了神话了吗?莱特兄弟的“花样”受到很多人的反对。
但是,莱特兄弟不被困难吓倒。他们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经常观察雄鹰盘旋、燕子高飞,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家钻研。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制成了第一架双翼飞机。兄弟俩高兴地把这架用内燃机做动力,用木料做骨架,用帆布做机篷的飞机叫做“飞行者号”。从此,莱特兄弟给人类开辟了航空科学的新纪元。
富有想象力的人都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而缺乏想象力的人总是坚信自己所学的知识是对的,却很少想到这些知识有什么不对之处。因此,一些人总是用前人所用过的传统方式去看待事物。这样,他们只能见到前人已见到过的东西,只能想到与前人已经发现了的东西有什么联系,却容易忽略有什么新的联系。
而有旺盛求知欲和强烈好奇心的人却不这样,他们对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并且发现有意义的问题以后,能够请教老师和朋友,因此他们进步很快。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老师提问:“雪化了变成什么?”
“变成水?”大家异口同声。
一个小孩子回答:“变成了春天。”这个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艺术性,可居然被判为零分。因为老师认为,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不是这样。
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在创造发明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是一切希望和灵感的源泉。它不仅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实,而且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努力,使我们预言未来,看到可能产生的后果。
创新,让信息重组
美国有一位工程师和一位逻辑学家,是无话不谈的好友。一次,两人相约赴埃及参观著名的金字塔。到埃及住进宾馆后,逻辑学家仍然习以为常地写起自己的旅行日记,工程师则独自徜徉在街头,忽然他耳边传来一位老妇人的叫卖声:“卖猫啊,卖猫啊!”
工程师一看,在老妇人身旁放着一只黑色的玩具猫,标价500美元。这位妇人解释说,这只玩具猫是祖传宝物,因孙子病重,不得已才出卖以换取住院治疗费。
工程师用手一举猫,发现猫身很重,看起来似乎是用黑铁铸就的。不过,那一对猫眼则是珍珠的。
于是,工程师就对那位老妇人说:“我给你300美元,只买下两只猫眼吧!”
老妇人一算,觉得行,就同意了。工程师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宾馆,对逻辑学家说:“我只花了300美元竟然买下两颗硕大的珍珠!”
逻辑学家一看这两颗大珍珠,少说也值上千美元,忙问朋友是怎么一回事。当工程师讲完缘由,逻辑学家忙问:“那位妇人是否还在原处?”
工程师回答说:“她还坐在那里。想卖掉那只没有眼珠的黑铁猫!”
逻辑学家听后,忙跑到街上,给了老妇人200美元,把猫买了回来。工程师见后,嘲笑道:“你呀,花200美元买个没眼珠的铁猫!”
逻辑学家却不声不响地坐下来摆弄琢磨这只铁猫,突然他灵机一动,用小刀刮铁猫的脚,当黑漆脱落后,露出的是黄灿灿的一道金色的印迹,他高兴地大叫起来:“正如我所想,这猫是纯金的!”
原来,当年铸造这只金猫的主人,怕金身暴露,便将猫身用黑漆漆了一遍,俨然如一只铁猫。对此,工程师十分后悔。
此时,逻辑学家转过来嘲笑他说:“你虽然知识很渊博,可就是缺乏一种思维的艺术,分析和判断事情不全面深人。你应该好好想一想,猫的眼珠既然是珍珠做成,那猫的全身会是不值钱的黑铁所铸吗?”
可见,缺乏创造性的思维联想,将会带来多么大的损失,将会对个人的发展、事业的进取产生多么严重的影响。
城里男孩凯尼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这个农民同意第二天把驴带来给他。
第二天农民来找凯尼,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驴死了。”
凯尼回答:“好吧,你把钱还给我就行了。”
农民说:“不行,我不能把钱还给你,我已经把钱给花掉了。”
凯尼说:“OK,那么就把那头死驴给我吧。”
农民很纳闷:“你要那头死驴干嘛?”
凯尼说:“我可以用那头死驴作为幸运抽奖的奖品。”
农民叫了起来:“你不可能把一头死驴作为抽奖奖品,没有人会要它的。”
凯尼回答:“别担心,看我的。我不告诉任何人这头驴是死的就行了。”
一个月以后,农民遇到了凯尼,农民问他:“那头死驴后来怎么样了?”
凯尼说:“我举办了一次幸运抽奖,并把那头驴作为奖品,我卖出了500张票,每张2块钱,就这样我赚了998块钱。”
农民:“哇!那群人没有把你打死!?”
凯尼骄傲地回答:“只有一个人会来打我,就是那个中奖的。所以我把他买票的钱还给他就没事了!”
许多年后,长大了的凯尼成为了安然公司的总裁。
拓展思路,激发潜能
毫无疑问,一个会动脑筋思考的人总能把握住机会,并妥善地解决问题,成功离不开睿智的创意。
让自己比别人多想一点,让自己的思维与众不同,也许我们想出来的就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好点子!很显然,如果人的思维开阔,会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很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这是一个关于曲别针的用途的故事:
在一次有许多中外学者参加的旨在开发创造力的研讨会上,日本一位创造力研究专家应邀出席了这次活动。
在这些创造思维能力很强的学者同仁面前,风度潇洒的村上幸雄先生捧来一把曲别针(回形针):“请诸位朋友,动一动脑筋,打破框框,看谁说出这些曲别针的用途,看谁创造性思维开发得好,多而奇特!”
不久来自河南、四川、贵州的一些代表踊跃回答着。“曲别针可以别相片:可以用来夹稿件、讲义。”“钮扣掉了,可以用曲别针临时钩起……”七嘴八舌,大约说了二十几分钟,其中较奇特的是把曲别针磨成鱼钩去钩鱼,大家一阵大笑。
村上对大家在不长时间讲出好几十种曲别针的用途很称道。人们问:“村上您能讲多少种?”
村上莞尔一笑,伸出三个指头。
“30种?”
村上摇头。
“300种?”
村上点头。人们惊异。不由地佩服这个聪慧敏捷的思维。众人都拭目以待。
村上紧了紧领带,扫视了一眼台下那些透着不信任的眼神,用幻灯片映出了曲别针的用途……
这时中国的一位以“思维魔王”著称的怪才许国泰先生向台上递了一张纸条。人们对此十分惊奇。
“对于曲别针用途,我能说出3000种,3万种!”
邻座对他侧目:“吹牛不上税,真狂!”
第二天上午11点,他“揭榜应战”,轻松地走上讲台,走上了讲台,他拿着一支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字:村上幸雄曲别针用途求解。
原先不以为然的听众被吸引过来了。
“昨天,大家和村上讲的用途可用四个字概括,这就是钩、挂、别、联。要启发思路,使思维突破这四种格局,最好的办法是借助于简单的形式思维工具——信息标与信息反应场。”
他把曲别针的总体信息分解成重量、体积、长度、截面、弹性、直线、银白色等十多个要素。再把这些要素,用根标线连接起来,形成无数条信息连线。
然后,再把与曲别针有关的人类实践活动要素进行综合分析,连成信息标,最后形成信息反应场。
这时,借助于现代思维之光,超常思维射入了这枚平常的曲别针,马上变成了孙悟空手中的金箍棒,神奇变幻而富于哲理。
他从容地将信息反应场的坐标,不停地组切交合。
通过两轴推出一系列曲别针在教学中的用途,把曲别针分别做成阿拉伯数字。
再做成+-X÷的符号,用来进行四则运算,运算出数量,就有一千万、一万万……
曲别针可做成英、俄、希腊等外文字,用来进行拼写读取。
曲别针可以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可以用曲别针做指南针。
曲别针是铁元素构成,铁与铜化合是青铜,铁与不同比例几十种金属元素分别化合,生成的化合物则是成千上万种……实际上,曲别针的用途,几乎近于无穷!
他在台上讲着,台下一片寂静。与会的人们被思维“魔球”深深地吸引着。驰名中外的科学家温元凯高兴地说:“高明,简直是点金术。”
此时,再也没有人说曲别针有3000种、3万种用途是吹牛,而是对这种新的开发思路感到了新奇,普遍陷入打破了原有的思维格局的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