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忧患
在京东方创立15周年之际,京东方终于成为中国信息产业中罕见的高赢利企业。此时此刻,不少人称之为“一赌定乾坤”。殊不知,京东方为了进入TFT产业,已经准备了8年,在2003年国际并购后,在大起大落中又挣扎了5年。尤其是在中国信息产业几乎一夜之间以TFT技术取代CRT技术时,人们更加对王东升的战略远见倍加赞赏。但王东升则据实坦言:“我的先见之明源于我的替代之忧。”
纵观古今中外所有企业都面临着替代危机,头上都有一把悬丝之剑。对于中国企业,替代危机更是如蛆附骨,早已成为中国企业兴盛之大患。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看见的企业许多都是“各领风骚三五年”,一度繁花似锦,短短几年时间就雨打风吹去了。
对于替代危机的担忧和焦虑,曾经让王东升整夜无法入眠。因为他看到了一个企业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危机——在无忧无虑几载辉煌之后,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被来自地球遥远一端的企业所替代,在被替代之后,费尽心机终于找到另一艘小舢板,但仅高兴半日,却发现这艘小舢板也在漏水,此时周围云水茫茫,呼救无门。
回想起1992年自己面临的重大抉择,王东升终生难忘那段“凄惶岁月”。尽管北京电子管厂已将电子管技术研发到至高境界,但毕竟是国际上20世纪50年代的老皇历了。就连当时国际盛行的CRT技术也已发展30年而趋向成熟。这场替代转型的惨痛曾让王东升心力交瘁,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此时的家底只剩原有的老厂房,成批成套的大型设备全部变成废铁。更严峻的是,替代危机留下两大沉重包袱,一个是数万名员工,另一个是巨额债务。在从电子管技术被动转向CRT技术的过程中,王东升第一次经历了替代危机的可怕。
也许第一次替代危机给王东升留下的痛苦烙印太深刻,他对技术替代格外敏感。在京东方向CRT技术转型中,王东升超前意识到,这项成熟技术难以突破的极限,无法持续升级的技术必然被替代。
在京东方1993年刚刚扭亏为盈后,王东升就在1995年成立研究项目组,开始考察当时显示领域中的三种技术趋向——PDP、TFT和LED。王东升在1997年的一次谈话中明确肯定:“TFT-LCD技术将成为平板显示的核心技术,在今后10年内将居于显示技术中心地位,并主导显示行业的发展,由此影响到家电、PC等相关行业。”从1998年开始,王东升将企业资源开始集中于TFT显示技术,直到2003年大举并购这5年间,有一系列明显举措可以清晰看出这一战略方向。王东升1997年的断言在10年内应验。历时3年的研究,看清未来10年的方向与趋势;历时5年的能力准备,毕其功于一役的精确切入;再历时5年的坚忍努力,奠定行业领先地位。前后13年,8年的准备和积累而蓄势爆发,5年的奋斗和磨砺而成就领先。这种看准了就做到底的定力,源于王东升创业期就曾确立的“专心、专注、专业”的精神。
在TFT技术替代CRT技术的市场临界点上,京东方于2003年精确切入。有史可考,这一时期在中国彩电行业和PC行业恰好出现战略转折点。2001年,联想首次推出液晶显示电脑,2002~2003年液晶电脑从高端进入主流市场。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笔记本市场开始启动。2004年是中国“平板电视元年”。在外人看来是,王东升的大举国际并购出于“企业家的敏锐、胆略与魄力”。其实不然,历经8年的“三思而后行”,王东升此举早已胸有成竹且心中有数,绝非孤注一掷的大赌,也非“蛇吞象”的扩张冲动。饱受替代危机之苦的王东升如是说:“我不能再让企业在替代危机来临时茫然无措乃至等死。”
更让世人佩服的是,在京东方跨越产业替代危机之际,王东升就已着手“另一种替代”,这就是京东方后来称之为“百将千才”的人才战略。
王东升在2007年的50岁之时,迈出了人生的关键一步,正式授旗于新一代领导团队开始交班。在京东方15周年庆典上,朝气蓬勃的新领军团队集体亮相,平均年龄40岁上下。
这一重大决策出于自知之明。王东升说:“历史告诉我们一个规律,人很难超越时代局限性。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真谛,一代人干一代事。京东方具有一颗超越之心,而其超越时代局限的根本在于一代又一代的继往开来。”
超然的认知未必有超然的行动。对于王东升的真正考验是,若想让京东方超越时空必须先超越自我,敢于承认自我的极限,以小我传承来实现大我超越。
王东升把京东方未来15年的中长期战略仍称之为“成长四阶段”。因为在他心目中,没有成功,只有成长。即使京东方成为了全球的行业领导者,也只有通过永远成长才能实现永续经营。而成长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超越梦想
踏入液晶领域,无疑是王东升的大智大勇。从战略抉择的1998年,到战略制胜的2007年,整整10年间,京东方跨越了替代危机的灭顶之灾。但是从2008年6月份开始,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液晶面板再次崩盘,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产品价格下降了60%,整个行业又进入了低谷期。
面对新一轮行业低谷,京东方显得从容了许多,规模扩张的进军步伐并没有因此止步。一方面,2008年京东方完成了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的第二次扩产,月产能将从85K(玻璃基板)扩大到100K(玻璃基板)。另一方面,京东方加大投资,与合肥市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13日,举行了中国内地首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的开工仪式,175亿元的巨额投资无疑是中国产业界在美国金融海啸袭击后的最大单笔投资项目之一。时隔一周的4月21日,国内首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又落户京东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第5代线工厂内,京东方投入自有资金1.8亿元。2009年10月,投资为280亿元的京东方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开工建设,该线建成投产后,将彻底结束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与此同时,京东方在四川成都投资34亿元的第4.5代TFT-LCD生产线也正式量产。加上早在2005年5月25日就成功量产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到2011年,京东方将拥有4条TFT-LCD生产线,率先形成中国大陆产品线最齐全的液晶面板制造体系。
京东方第5代TFT-LCD生产线厂区
京东方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
在中国各界还在纷纷探讨经济还要多久才能复苏之际,京东方已面向未来,悄然勾勒了全球显示领域的中国产业版图。业内相关人士表示,京东方赶在行业低谷期投资建设高世代线,一两年后液晶面板产业复苏之时正是该液晶面板线量产之日,可以有效回避巨额投资的量产风险,同时对全球TFT-LCD产业新格局的形成将起到极大影响。
王东升则断言:“在未来10年内,中国制造业不可能再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也不可能再以产业链中下游的低水平组装屹立于世。在全球经济危机下,正是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变局求变’的历史机遇,因为全球都放缓了在精尖产业的投资步伐,中国产业可以一蹴而就地实现超常规发展。”
如今的京东方,已经在显示技术上成为专业优势明显的公司,中国领先的TFT-LCD显示技术供应商,并培育出自己的技术创新能力:拥有5000多项可使用专利,每年平均新增专利500项。京东方进军产业链高端环节,绝不仅仅是中国信息产业在抢占未来全球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更是中国制造业迈向技术与资本双密集型高精制造的一个象征。
在成绩面前,王东升时刻提醒大家:“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充满美好机遇和残酷挑战的未来。在机遇与挑战面前,一个企业如同一个人。没有生活目标的人,只能生活在混沌之中;而没有明确定位的企业,则只会在迷茫中徘徊。只有坚持永不言败、永不言累、永不言难、永不满足的追求,才能成就伟大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