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是长虹的快速发展的辉煌时期,在“以产业报国、民族昌盛为己任”的理念的号召下,长虹不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就。1992年,长虹彩电年产量在国内同行业中首家突破100万台。1993年,长虹自行设计制造的技术最先进的大屏幕彩电生产线建成投产;与此同时,国产功能最全、性能最好的超平29寸彩电“红太阳一族”系列产品批量投产,并由此掀起了国内长虹彩电的抢购热潮。1995年,长虹彩电累计生产逾1000万台。1996年,长虹“红太阳一号工程”奠基。1997年,着落于国家级技术开发区的长虹家电城竣工投产,并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长虹成为中国彩电名副其实的第一品牌。
邬江为长虹的发展忙碌着、烦恼着、快乐着。
1998年,在公司多元化的拓展中,邬江敏锐地意识到环保产品将成为行业的发展方向,于是他果断向公司建议并组织实施了从日本引进两条生产能力为每分钟300只的5号和7号的高速自动化无汞碱锰电池生产线。不到一年项目实施完成,形成年产5亿只绿色环保无汞碱锰电池的生产规模。长虹一次碱锰电池也顺利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长虹成为中国电池行业首家通过“中国环境标志”认证的企业,现已是我国重要的碱锰电池生产基地。
2000年5月,邬江开始担任长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规划投资部部长、技术中心主任,集公司规划发展和技术研究管理重任于一肩。
走上管理岗位后,成为一个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就成为邬江的目标。在长虹的21年,邬江就像一个钉子,公司那里需要他,他就义无反顾地钉在那里,而且钉得紧紧的。
2001年9月,邬江开始分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及企业的运营管理等工作。
长虹由于是老军工厂转型而来,员工构成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对三万多名员工的管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秉承公司赵勇董事长“员工满意、顾客满意、股东满意”的企业经营理念,邬江不为困难所惧,组织实施了每年为员工办十件实事的满意工程,有效地推进了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他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是经营工作的理念,积极引进了西方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实现了集团人力资源工作的有效管理和提高。
在他看来,“人事管理既是科学,还是艺术”,“要不断突破自己,敢于否定自己,才能有所创新,才能有所突破”。坚守着这样的信念,邬江漂亮地完成了从技术到管理的华丽转身。
勇担重担,海外战略领军人
经过十年的发展,当“独生子女政策”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后,1997年,长虹开始了多元化和国际化的又一重要的发展时期。
拓展海外市场,这条探索之路既有无限的商机,但也注定荆棘密布。2004年,长虹的国际化在美国市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0年来首次出现亏损,长虹的国际化进程也陷入进退两难的泥潭之中。
2004年7月,长虹开始了堪称长虹自建厂以来的最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变革,“三坐标”的战略思想在公司的一个个项目中得以实施。产业链不断向上游延伸,围绕3C技术的产业布局日趋完善,同时,海外战略被提到更加重要的地位。
不经历风雨,又怎见彩虹
这一次,长虹在经过痛苦的调整后选择了积极稳健的海外业务发展步伐。长虹决定利用珠江三角洲发达的工业生产配套能力和快捷便利的沿海交通条件,把长虹广东中山生产基地打造成长虹海外业务的管理中心。
2005年,年届不惑的邬江在长虹工作已有17个年头了。这时,打造长虹海外业务的管理中心这一重任又落到了邬江的身上。2005年12月邬江被公司派往广东,兼任广东长虹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这对邬江来说又将面临一次各方面巨大的考验。
邬江就这样义无反顾和他的管理团队一道,带领3000余名员工克服重重困难,用一年半的时间,围绕“速度、质量、成本”理顺业务流程,大力整合资源、夯实企业管理。2006年,广东长虹实现销售收入近20个亿,出口销售额2.32亿美元,实现了建设长虹海外战略基地的基本目标。
在广东的一年半至今让邬江记忆犹新,“那段时间是我一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阶段,也是最忙碌和充实的一年半。我收获了全方位的企业管理经验,也培养了我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全新的思维方式”。
2005年开始,长虹加快了国际化的发展步伐。公司还先后在美国、法国、阿联酋、阿尔及利亚、乌克兰、印度、泰国、俄罗斯等9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设有子公司。
2007年3月28日,长虹投资1000万欧元,年生产能力100万台平板电视,面向欧洲市场的“捷克长虹”正式开业。该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家电企业在捷克最大规模的投资项目,得到了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邬江希望长虹能以捷克为桥头堡,打开整个欧洲市场并推广长虹品牌。
2008年12月5日,长虹印尼电器有限公司也在雅加达婆罗浮屠大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开业仪式。长虹印尼电器有限公司将成为长虹品牌产品在东盟的经营中心。
现在的邬江作为长虹集团主管海外业务的负责人,同时兼任七个子公司的董事长,他依然是一个信心十足、充满潮气的“大忙人”,常常是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企业越大,面临的挑战越大,而且责任越大。
2007年邬江与澳大利亚长虹员工在一起
他对自己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深入基层,了解一手资料和信息,掌握真实的市场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作为子公司董事长的角色更要求自己作出决策的要有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邬江常常感到自己的知识不够用,为此,邬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并顺利完成了清华大学的EMBA课程的学习。在他看来,“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全球化的管理视野和专业知识十分重要,否则没办法胜任目前的工作岗位”。
锻造国际知名品牌,任重而道远
“做全球受人尊敬的企业”是长虹的远景,打造中国名牌、世界品牌是几代长虹人的梦想。在邬江看来,“品牌蕴涵企业使命和价值观,它是企业一切经营活动高度概括的形象符号、代号,蕴涵了企业使命和价值观,浓缩了对产品及服务质量和社会责任的承诺,是信用社会的产物。越讲信用的社会、文化积淀越深的社会,对品牌的认同和追求越强烈。简言之,品牌是一种承诺,一种信用”。
“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制造国,但是在国际上还算不上是一个品牌大国,因为能够被全球认可的品牌还不多。”邬江说,“长虹不仅要重塑其在国内的品牌形象,而且要努力成为在世界范围知名的家电品牌。”长虹对自己的国际化战略也日渐明确:即通过人员、资本、品牌走出去,实现成熟市场本地化、新兴市场品牌化、海外经营良性化,进一步树立长虹在全球的影响力,巩固行业地位。
2008年邬江与伊朗客户
海外市场拓展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但国际品牌建设更难。品牌建设对邬江来说又是当前面临的一次严峻挑战,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目前,长虹已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品牌建设之路,“即充分利用在前阶段形成的积累,运用多种手段扩展核心能力,包括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强化市场和消费者洞察能力,发展产品定义能力,增强跨国经营能力等。在市场运作上采取海外根据地战略,依托长虹品牌在印度尼西亚、澳洲、捷克、中东、俄罗斯等地已有的良好基础,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步推进。
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一片萧条。邬江认为,在这个时候,长虹更应该坚定走自主品牌之路的决心,“只有品牌才是长虹国际化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品牌才能让长虹走得更稳健,更长远”。“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我觉得很有意义,乐在其中。”邬江笑着说。
为了更好地承担工作,工作之余,邬江还抽出时间做一些运动,比如乒乓球、跑步等,同时他也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摄影和音乐。邬江很庆幸有一个理解自己的妻子和一个懂事的儿子。家庭对他来说依然是最温暖的港湾,也是他事业的有力后盾。
经过多年的风雨历练,邬江身上散发着风雨过后的淡然与洒脱,雍容潇洒的气度和指点江山的大将风范。多个岗位的锻炼,让邬江成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管理对他来说不仅是工作内容,更是人生艺术和生活哲学。
对于企业管理,他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专业和节奏。”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是如此,对于个人成长也是这个道理,这就是邬江在工作中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