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肯的说,唐王吉利不能算是昏君,他比他的父亲老唐王还要勤政,胸有开拓疆土的大志,只不过生性多疑,急功近利而已,最多只能归属为中庸之列。
唐王吉利施行的朝政从表面上看没有过多的大错,但他从未出过宫,对民情的了解仅限于各地太守的塘报,从各地呈报上来的数据来看,帝国国泰民安,依然是以前那个强盛的大帝国。
手下的大臣眼中只有各自的利益,根本不顾百姓的死活,整个官体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已开逐渐腐朽崩坏,苛政之下的穷苦老百姓已对朝廷生出强烈的不满。
几年中,唐帝国两次出兵入侵秦帝国,中间又历经一次世纪之战,皆以惨败收场,损失惨重,劳民伤财,元气还没有恢复,与秦帝国的战事再起,不同以往的是这一次是日渐强大的秦帝国主动挑起战事,收复了门户重镇平塘险关。
惨烈的攻防战令双方都损失惨重,大量的青壮被征召入伍,田地荒废,偏在这时候,大陆第一强国晋帝国突然入侵周帝国,再一次引发世纪之战,唐帝国紧邻周帝国,如果周帝国被灭掉,晋帝国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唐帝国,唇亡齿寒,唐王吉利不得不全国总动员,再次征召青壮,组建新军,增援周帝国。
卫大衙内又重点针对唐帝国实施了两次货币战争,大量的劣币流入唐境,充滞市场,造成钱币贬值,物价飞涨,粮价更是一天数变,暴涨了近百倍。
与秦帝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暂停,但仍有二十万大军围困着平墉险关,每天的物资消耗就是一笔惊人的数目。光是征集粮草等军用物资已经让那些富有的地主乡绅叫苦连天,老百姓更不用说了,民怨载道。
可以说,唐帝国的百姓已经被逼到了绝路,所缺的只是一个可以引爆民愤的事件或一个带头人而已。
卫大衙内所谓的惊雷行动也因此孕育而生,由右军师祭酒巫悠亲自策划,派出少量的精锐老兵潜入唐帝国,装作被官府苛政逼得走投无路,无奈落草为寇的善良百姓。
站稳脚跟后,慢慢鼓动拉拢那些类似相同遭遇的周帝国穷苦百姓,慢慢的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就竖起造反的大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只要有人带个头,苛政之下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唐帝国百姓必定起来响应,到时候,唐帝国境内到处是义军大旗,他正好浑水摸鱼,就算唐王把义军镇压下去,也必定伤筋动骨,国力一再削弱,彼消我长,到时候,唐王别说想重夺平塘险关,就是自保都有问题。
卫大衙内希望这一次的世纪之战打得越久越好,目的就是希望更多的消耗各帝国的国力,所以,他很好心的祈祷周帝国暂时安稳,不出什么事儿,让唐王吉利安心的调派各种大军支援周帝国。
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叭作响,可惜,天不如所愿,被逼到绝路上的唐帝国老百姓不堪压迫,终于有人扯起了造反的大旗。
引暴民变事件的却不是老百姓,而是官兵。
乌龙山脉地势险要,是唐帝国东部的天然屏障,半山腰上有座乌龙岗,岗上筑有一座堡垒要塞,驻兵二千,唐秦帝国开战,乌龙岗要塞的兵力增至五千人,这还不算增援百陌、长川两郡的十几万大军。
武官虽然威风,但要说到捞油水,却没法跟文官比,他们除了打仗的时候乘机祸害一方的百姓,平时就只能吃空饷,各级军官层层克扣士兵的军饷。
朝廷拨发军饷充足的时候,军官虽克扣士兵们的军饷,但拖饷的时间也仅二三个月,今次的情况有点特殊,国库早已空虚,唐王吉利千方百计弄到的一点饷银只能优先拨发给打仗的军队,没仗打的先欠着,等朝廷有钱了再发。
本来,一名士兵每月的饷银是三吊大钱,经各级军官层层克扣后,到手只有一吊半,若是以前的物价,省着用还不至于饿肚子,但现在的粮价暴涨了几十近百倍,几吊钱都买不了一斗米,如何养家?
这情况一直持续了好几个月,穷苦百姓更是惨到卖儿卖女,啃树皮,甚至发生吃人肉的现象。
当兵卖命的钱都没法养家,士兵的不满已到了暴发的边缘,数百当地的士兵嚷嚷着找长官讨要拖欠的半年的军饷,却遭到弹压,死伤十数人,最终激起士兵的滔天怒火,群起而攻,杀死了军官。
王棠是乌龙镇人氏,出身贫苦家庭,军中的官职是小校,是靠着战功一步一步慢慢升上来的,因为他的出身,更与士兵同甘共苦,从不克扣士兵那点可怜的军饷,从而赢得了士兵的尊重。
他是率领士兵讨饷的带头大哥之一,长官的恶劣的态度令士兵愤概,强势弹压更造成十数名士兵伤亡,最终激起兵变,愤怒的士兵杀死了那些平时克扣他们军饷的军官和县令,砸抢官仓。
王棠只是想讨饷,却没想到事情会演变成这样,他本想带上十几名军中的好兄弟逃亡,不想几千士兵都愿意跟随他,就连附近的百姓都闻风跑来投靠,队伍一下壮大到了好几万人。
王棠不忍抛弃这数千士兵和数万百姓,也知道这时候退缩,等待他们的也是砍脑袋,不得已,他带领这些人涌进巴县城,杀死县令,洗劫了城里的大户,开仓放粮仓,同时砸开武备库,武装军队,正式扯起了造反的大旗。
只几天的时间,王棠就率众攻占了五六座县城,兵力更是达到了吓人的二十万之众,甚至还有一支近五千人的骑兵部队。
王棠的造反令唐帝国朝野震惊,也象燎原的星火,短短的十几天内,全国就暴发了十几起杀官造反的事件,义军也多达十几路人马。
帝国全境动荡不安,这下,唐王吉利慌了,急忙下令远在周帝国建康城休整的二十万大军马上回国平叛,同时命围困平塘险关的韩瑞抽调兵力,剿灭义军。
此时,联军正集结在建康城休整,攻城战极其惨烈,联军损失惨重,加上连续作战,将士疲惫不堪,需要休息,军用物资的供应也紧张。
二十万唐军奉命撤离,还有二个多月就要入冬,要攻取晋帝国的边关商洛城或舒州城都有一定的难度,几大联军统帅一商量,反正增援周帝国的目的已经达到,不如撤军。
晋帝国如今也是四面烽火,加之连吃败仗,损失惨重,各种物资的消耗也大得晋王都头大如斗,固守边关是上上之策,他哪还敢下令出击。
至此,这场持续数月的世纪之战就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