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雅虎搜星”活动的具体内容,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整个“雅虎搜星”活动主要分成3个阶段。从2006年1月4日到2月下旬,通过雅虎中国网站进行海选,选出150名选手进入第二阶段的复赛;在第二阶段的复赛中,再选出36名选手参加半决赛;在第三阶段的半决赛中,再选出9名参加决赛。最后,总决赛将决出3名“雅虎搜索之星”,分别加入到陈凯歌、冯小刚、张纪中三位名导演的剧组,参加拍摄三部关于雅虎搜索的电影短片等相关活动。
按计划,半决赛、决赛的所有场次都将和“超级女声”一样进行现场直播,复赛的一部分进行现场直播。通过“雅虎搜星”全国选秀活动的评选、并经三大导演挑选的三名选手,不仅可以参与拍摄短片,还将成为华谊兄弟的签约演员。
从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选秀活动到大腕演员的加盟,直至广告片的首映礼,雅虎中国始终与“娱乐”这个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雅虎搜索也把广告定位在了“生活,因找到而快乐”。
实际上,“超级女声”的成功,也让国人目睹了一个个“张含韵们”从平民到“天后”的飞黄腾达的快速历程,“乌鸦变凤凰”的神话似乎总会诞生在草根阶层中。于是,越来越多的少男少女们,开始对这种草根选秀寄予了相当热烈的希望。
令马云欣慰的是,借助“雅虎搜星”等活动的宣传,雅虎中国的搜索流量在2006年1月已增长了1倍,超越Goosle跃升市场第二,无论在市场份额还是在用户体验上都发生了显著的进步。
马云,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小个子,带着雅虎这个国际网络品牌,一头扎进了品牌娱乐秀。从签约名导到海选角色,猛料不断,仅这场娱乐大餐就足以使整个中国传媒吃上一整年。最重要的是,这样的创意选择低投入高效率地使雅虎中国声名鹊起,这也正符合一贯的“马氏”营销风格。
【业界看台——马云的媒体形象】
是什么成就了马云:狂妄、执着、疯癫?
国际在线报道:马云自互联网寒冬移居江南之后,并未在媒体的视野里完全消失。2004年以来,接连开始了自己高频的大动作亮相。首先是在年底的“中国企业家峰会”上以独家赞助的名义为阿里巴巴与自己赢得了全场唯一的焦点。接下来,他又成功获选“CCTV中国10大经济年度人物”,一夜之间,马云的形象由互联网侵入到中国观众的视野里来。
其实从一开始,马云就熟知一个互联网精英如何与“媒体共舞”的媒体规则,并调度媒体为己所有,因此,所有的媒体报道中似乎如出一辙地为马云画了一幅如此肖像:马云=“狂妄、执着、疯癫”的互联网精英。可以说马云的“媒商”(媒介表现)非常高,他在为自己划出这一形象之后,旋即开始了“互联网疯子”的自我成就之路。
马云个性语录正对了媒体的胃口,媒体需要一鸣惊人,马云更需艳惊四座,于是马云常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在大家都感叹互联网寒冬漫漫时,马云及时出语:“互联网寒冬过得太快,如果可能我希望当时能再延长一年。”
当整个业界都苦苦寻觅“新的机会”“新的可能”时,马云无畏惧地高呼“CEO的主要任务不是寻找机会而是对机会说NO。机会太多,只能抓一个,抓多了,什么都会丢掉。”
当“互联网=烧钱”一度是新闻舆论的主论调,谁敢说不,谁就是逆风行舟时。不管不顾的马云仍坚持“马”语:“免费制是淘宝网烧钱战术的一部分”,“我已准备了供未来5年烧的钱”!马云不在乎烧钱。甚至多次口出狂言地表示“不在乎赚钱”:“有人说,要晚上睡觉都能挣钱的,那才是电子商务。我认为,真正晚上躺着睡大觉也能赚钱的,那是网络游戏。我们真正实现赚钱可能是未来三五年的事。现阶段,我们就是不喜欢赚钱!。”不喜欢赚钱的马云甚至表示“不需要钱”:“我们不需要钱,如果真的需要钱做资金储备,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上市融资,要么私募。”
所有这一切为马云持续竖立起一个“狂妄、执着、疯癫”的媒介形象,这个形象是多么地对互联网的胃口,多么地对网络青年的胃口。互联网像是一个大花园,似乎每一个勤奋劳作者都可以种出自己美丽的花,只要你够执着,够创新,够疯狂。与缅腆木讷的丁磊的“技术人才”的媒介形象相比,马云更像是一个新事业的开创者。没有《男人装》的赤裸上身封面照,没有“美女与野兽”登山队的大炒作——较之颇具炒作盛名的张朝阳,马云的媒体表现则更集中更凝炼,马云似乎很在乎自己媒介形象的“完整性”,这也是到目前为止还未见到他有什么其他“出格之局”的一个原因。
较之同是互联网精英的陈天桥,马云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陈天桥曾经官员的经历,使得陈更像是传统企业的代言人。“沉稳、谋略”,“精心设计的谦和”——没有惊人之语,也不作怪异之举,但每一个亮相都是一次精心的筹划,每一场发言都是被设计过的表述。陈在媒体面前近乎完美地表现(或者说表演),特别是在《对话》的摄制现场对整个场面的强力控制,一个“负责任、重节奏”的企业家浮出水面——陈天桥大笔一挥,迅速超越“互联网精英”的概念限制,为自己画了一个“新时代企业家代言人”的宏大形象。而此时的马云,依旧故我,坚持地固守互联网这一阵地,持续地抛出惊人之语:“现在的阿里巴巴很是孤独,我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
马云为他个性的生理形象找到了一个有创意的媒介形象,正如他那个“挥着拳头,收紧两腮表达信心”的被数次传播的媒体形象,我们很难将之与陈天桥、丁磊或张朝阳相联系。还有他那个“一根手指头竖在唇前,睁大惊奇双眼”的造型,也使得“马云就是马云!”,这个“互联网疯子”的形象不可能是别人!它被马云占据着,享用着,创造着……
前几年,很多人指责马云老是狂言狂语,其实这并不能怪他,在公司还是小虾米的时候,如何让自己的公司成名呢?拼广告费明显不是那个时候阿里巴巴的强项,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媒体的力量。狂言狂语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是当时阿里巴巴的生存技巧而已。
【相关链接——企业管理中的“王妃原理”】
戴安娜嫁给了查尔斯王子,于是成了王妃,也有了王室的高贵与尊严,否则,她将永远是平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王妃原理有点像是我们常说的傍大树、抱粗腿什么的,都是因为自己是弱小者,寻找一个比自己更强大的一方,借助他们的实力与势力,使得自己也能够摆脱弱小的地位,得到别人的关注与尊重,并实现一些在原来弱小者地位时无法实现的目标。
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总是叫我们要自尊、自立,不要去阿谀奉承,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对那种投身强者的做法嗤之以鼻。因此,对于这种借助强者的做法不是公开唾弃,就是暗地指责,使得人人对依靠强者望而却步。
其实,如果排除所谓道德上的恶名,只要不是依靠强者去做恶,王妃原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很有益处的。
首先,利用王妃原理,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地位。
如果不是借助于强者,而是按照自己滚动发展的方式来进行自我积累,那么,要达到较高的位置需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大的,而且,可能付出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而依旧不能达到自己期望的位置。但利用王妃原理,借助强者的优势,可以使自己很快从弱小地位摆脱出来。
其次,利用王妃原理,可以实现很多凭借自己能力无法实现的目标。
正如第一点说的,借助强者的优势,与强者联合,可以很快达到凭借自己很难达到的高度,大大的减少了成本。同时,由于你与强者联合,很多人就会自动将你和强者等同对待,你会获得不一样的关注和尊重,你也会获得很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你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戴安娜如果不是因为嫁给查尔斯王子,成为王妃,没有人会关注她喜欢做什么,但是,正是因为她嫁给了查尔斯王子,成了王妃,于是,她可以去做自己的慈善事业,可以去展示自己的爱心,可以被认为是高贵,等等。
再次,利用王妃原理,可以在自己弱小时、能力不够时保证自己有发展的机会。
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借助强者的优势,如果运用得法,你可以避免那些对强者的攻击,同时又获得只有强者才能得到的好感和尊重。王妃原理是一种借势,强者做市、造势,弱者顺市、借势,人需要这样,企业经营也需要这样。
我们设想,一个从来不知名的企业,如果它宣传自己是联想集团软件提供商,那么,大家对它的印象和关注比它宣传自己的软件多么好多么好要深刻得多,它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一下子就会从无数家提供软件的企业中跳出来,变得清晰无比,你会将它和联想集团形成一种固定联系。想到联想集团,想到联想集团的软件,你就会想到它。
当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势还有其他的各种方式,只要你去想,你就一定能够发现适合自己的王子,与他产生联系,获得自己的收益。
蒙牛在创立初始,利用“王妃原理”,继承内蒙古乳业形象,借助当时市场老大伊利的品牌形象,唱成了一出出借势的好戏。
刚创业时。蒙牛人认识到,在自己的羽翼没有丰满之前,是不能与牛奶业的老大伊利展开正面交锋的,所以,蒙牛巧妙地通过“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宣传和“中国乳都”等概念的推出,叫响了蒙牛自己的品牌。
蒙牛提出“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表面上看,好像显得自己不够雄心壮志,别人都想着是怎么做到市场第一,成为霸主,统治市场,蒙牛倒好,竟然自己灭自己的威风,要创的只是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但是,仔细分析,我们不得不承认蒙牛人的高明之处。
当时,内蒙古乳业的头把交椅,铁定是伊利,这是无可怀疑的,不仅在内蒙古,在全国,伊利都是叫得响的品牌,在蒙牛创立的时候,伊利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数十亿元,是蒙牛的几十倍,此时提出要创第一,伊利立刻就会进行清剿,以蒙牛当时的实力,伊利要灭掉它就像是踩死一只蚂蚁般简单。
但是,除了伊利一支独秀,内蒙古众多的其他牛奶却基本没有自己的品牌,属于消费者的随意购买品,根本没有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蒙牛提出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一下子就将自己从众多的小品牌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伊利之下、万众之上的品牌地位和市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