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个嬖妾,美而无子,魏武子刚开始生病时,曾对儿子魏颗说,倘若我有不测,可将这个女人改嫁出去。后来病入膏肓,知道死期临近,又改口对儿子说,要让这个女人为他殉葬。等到魏武子死后,魏颗将其父亲的嬖妾远嫁他方,而没有让她殉葬。有人询问魏颗为什么这样做?魏颗回答说,父亲初病时头脑比较清醒,提出改嫁嬖妾的主张是正确的,故加以采纳;后病势加重,神志不清,说的是谵语胡话,提出要让嬖妾殉葬的主张是错误的,我不能听从,就这样,魏颗行善积德救下了一条人命。后来魏颗当了晋国将军,统领和指挥晋军与秦军作战。在杀声震天的战场上,魏颗远远地望见有人结草为网与秦国主将杜回拼搏,杜回最终被草网绊倒,当了晋军俘虏,晋军大获全胜。当天晚上,魏颗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老人前来施礼,并且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改嫁女人的父亲,为了感谢魏颗对女儿的救命之恩,故结草为网前来助战,使晋军大打胜仗,特以此作为报答。这就是“结草衔环”的出典所在。这个故事虽然带有几分神话色彩,但魏颗保护妇女生命而让她避免殉葬厄运的做法确实是值得褒奖的。同时也告诉人们要多行善事。
“善有善报”的事例不仅中国有,外国同样有,而且还非常感动人。有资料报道,在英国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有一次他在田里耕作时,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带有人发出呼救的哭叫声,他当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地跪到泥沼地边,发现有一个男孩掉进了泥沼里,他很快将这个男孩救起来,使他脱离了生命危险。两天以后,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此前来道谢。这位绅士表示要以优厚的财礼加以报答。农夫却坚辞不受,他一再声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英俊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来,绅士瞥了一眼便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高兴地点点头说:“正是。”绅士接着说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心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绅士非常讲信誉,重承诺,果然说话算数,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进学校读书,而且还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毕业。这个农夫的孩子不是别人,他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他于1928年首次发明了举世闻名的青霉素(也译为盘尼西林)。后来又经过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学家钱恩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于1941年开始用于临床,并于1943年逐渐加以推广。青霉素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项重大发明。弗莱明的名字因而蜚声于全世界。上面提到的那个绅士便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那个被农夫救起的儿子后来成了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首相丘吉尔爵士。谁也没有料到,一个农夫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对后世会发生如此重大的影响,他自己的儿子也因此而获得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日后竟然会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和青霉素的发明者。自从有了青霉素不知拯救了多少过去根本无法拯救的生命,真是为全人类造福不浅,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行善积德的农夫所得的报酬是最高和最优厚的,也可以说是举世无双的。
生命感悟:一个人只要心地善良,毕生坚持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就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不论中外古今,概莫能外。“善事可做,恶事莫为”,“为善最乐,作恶难逃”,“善必寿老,恶必夭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红玫瑰
约翰·布兰卡德从长椅上站了起来,整了整制服,仔细地注视着中央火车站拥挤的人群。他在寻找一个衣领上佩戴一朵玫瑰花的姑娘,虽然他了解那个姑娘的心,但他却从未见过她。
他对她的兴趣开始于13个月前的佛罗里达图书馆,当时他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他感到很兴奋,这倒不是因为书上的文字,而因为在那本书的书页上用铅笔做的笔记。那娟秀的字迹反映出阅读者那善于思考的头脑和具有深刻洞察力的思维,在书的扉页上,他发现了原借书人的名字——赫丽斯·梅奈尔小姐。费了很大周折,他终于打听到了她的地址并了解到她现在就住在纽约。
他给她写了一封信,做了自我介绍并请她回信。可是第二天,他就被派往欧洲去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去了,一直到第二年,约翰终于收到了来自纽约的回信。他们两人通过信件彼此相知了,每一封信都像一颗灼热的子弹击中了对方。一段浪漫的感情就这样渐渐地萌发了,约翰向梅奈尔要照片,但她拒绝了,她说如果他真的在乎她的话,长相如何并不重要。
返回故乡的那一天终于来临了,他们约定7点在纽约中央火车站见面。“你会认出我的。”她在信中写道,“我会在衣领上佩戴红玫瑰。”7点整,他准时在火车站等候他那未曾见面的心上人。
以下便是约翰的回忆:
一位年轻的姑娘向我走来,她身材修长、苗条,金发卷曲在优雅的身后,眼睛像海一样的蓝,嘴唇和下巴显露出一丝坚定,她身着淡绿色的套装,浑身洋溢着一股青春的气息。
我开始向她走去,完全没注意到她并未佩戴红玫瑰,这时,她嘴角露出一抹动人的微笑。“到哪儿去啊,兵哥哥?”她轻轻地说。我几乎无法控制自己,又向她跨近了一步,而就在此时,我看见了佩戴红玫瑰的赫丽斯·梅奈尔,她差不多就站在这位美丽姑娘的身后,看上去她足有40多岁,灰色的头发卷在破旧的帽子里,她臃肿厚实的脚掌塞在一双廉价的鞋子里面。此时,那位绿衣姑娘却在这瞬间走开了,顷刻间,我感到自己好像被分成了两半:我多么希望能追上那位年轻漂亮动人的姑娘,而我的理智又是那么的渴望见到那位战争中在精神上一直陪伴和支持我的女士,而此刻她就站在我面前,苍白但丰满的脸庞温暖而亲切,聪慧的眼眸闪烁着光芒。我不再踌躇,手里紧握着那本破旧的蓝皮书,她会凭这本书认出我的。这并非我曾经渴望的浪漫爱情,但它却是比爱情更为珍贵的感情——那就是让我曾经而且永远为之感到幸福和感激的友情。
满怀着真诚和自信,我挺直了双肩,向她敬了个礼,递上那本蓝皮书,虽然在说话时我的内心还是涌动着失望的苦涩。“我是约翰·布兰卡德中尉,想必你就是梅奈尔小姐,很高兴见到您,能和您共进晚餐吗?”
那位女士露出善意的微笑。“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孩子。”她说道,“刚才过去的那个穿绿衣服的小姐请求我把这朵红玫瑰戴在衣服上,她说,如果你邀请我共进晚餐的话,那就让我转告你,她正在街对面的饭店里等你,她说这是一种考验。”
生命感悟:在对普通事物的反映上可以看出一个人心灵的本质。一位著名作家曾这样写道:“告诉我,你爱的是谁,然后,我会告诉你的为人和品德怎样。”
尊重别人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美好故事:大文豪斯路肯夫有一天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躲在公园角落,羞怯地向公园里来往的人伸手乞讨。大部分人冷漠地看看乞丐,便走开了。当斯路肯夫走到乞丐面前时,很同情他,可他伸手翻遍身上所有口袋,却找不着钱,望着那乞丐充满希望企盼的眼神,他很过意不去,本想大步走开,又觉不妥,便伸出手,握着乞丐脏兮兮的手,真诚地说:“真抱歉!我今天出来没有带钱”。乞丐的眼神漾起了从未有过的满足感,他紧紧地握着斯路肯夫的手,感动地说:“谢谢你不嫌弃我,这就是最大的施舍了!”
读着这个故事,我很感动,为斯路肯夫对乞丐的尊重。
生命感悟:尊重别人,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一种善良,一种美德,一种智慧,一种人格力量,一种最珍贵最美好的感情。
尊重别人,是沟通心灵的一把钥匙。
尊重别人,是联结友谊的一座桥梁。
尊重别人,是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一条纽带。
尊重别人,才会获得别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尊重别人,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无价财富。
尊重别人,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
忍辱
据说哲学始祖苏格拉底,是一位有忍辱修养不发脾气的人,可是他娶到的一位太太,却偏偏是个有名的泼妇。这个泼妇,常常因为一些芝麻小事,喋喋不休地咒骂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从来不发脾气,总是处之泰然!有一天,苏格拉底因为说一句话不小心,得罪了他太太,这个泼妇河东狮吼,大发起雌威来,恶声痛骂苏格拉底。这位有辩论天下之才的苏格拉底一声不响,静静地坐着听她谩骂,等到她骂够了静下来时,苏格拉底才站起来,准备出门去办事,可是他走到门口,那个泼妇竟然把一桶冷水,猛向苏格拉底泼去,浇得他满身透湿,好像一只落汤鸡。有人问苏格拉底:“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苏格拉底却好像若无其事地答道:“雷鸣之后,必有暴雨。”这位大哲学家不但很有忍辱的功夫,而且说话也够幽默!
中国秦朝时候,有个韩国的公子,叫做张良,他因为自己的国家给秦始皇并吞了去,很不甘愿,就买了一个勇士去刺杀秦始皇,可是没有刺中。张良怕秦始皇追捕,就改姓换名,隐居在下邳地方。有一天,张良到郊外散步,走到一座桥上,看见有个老人迎面走来;这老人走到张良身边时,故意把一只鞋子掉到桥下去,却对张良说:“孩子,你给我把鞋子拾回来吧。”张良听老人这样说,心里觉得未免太过分,当他一抬头,看到那老人白须白发,心里顿时浮起一种敬老的念头,于是一声不响,走到桥下,把老人的鞋子拾起来。当他要把鞋子交给老人时,老人却伸出脚来,对张良说:“替我穿上去。”张良想:我既然给他把鞋子拾回来了,就替他穿上吧。于是他蹲下来,很恭敬地替老人穿鞋子。
那老人看张良替他穿上了鞋子,话也不说,哈哈笑了一阵便走了,张良却呆呆地站在桥上,他觉得这老人有点古怪。可是张良正在这样想的时候,那老人却又走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五天之后,你到这桥上等我。”张良看见老人行动奇特,知道一定有缘故,就满口答应了。第五天的早上,张良匆匆赶到桥上,不料老人早已先在那儿了,老人看到张良,很不满意地说:“青年人跟老人相约,怎么可以迟到?再隔五天早些来吧。”张良觉得自己理亏,只好抱歉答应。
又过了五天的大清早,张良听见鸡鸣声,便一骨碌爬起来,可是赶到桥上,老人又已先在那里了,张良羞愧地向老人行礼,老人责备地道:“你为什么又迟到?回去吧,过五天再来。”
第三次的第五天,张良怕误了时,连觉也不敢睡,坐到半夜,就到桥上去,他看见那老人还没有来,才放下心。过了五更,老人果然来了,他看张良已在桥上等他,便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这就对了!”老人说着,就从袖子里拿出一本《 太公兵法 》的书给张良,吩咐张良用心读它,便离去了。
张良得到了这本兵书,专心研究兵法,后来成为一位有名的军事家,帮助刘邦灭秦灭周,统一了中国。
张良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是得力于那位老人的一本兵书;而其所以能得到那本兵书,则完全靠他有忍辱的修养功夫了,所以,忍辱是人生应有的修养。
生命感悟:我们内心的怨恨烦恼心理,是与生俱来的,要消除它,并不是短时间的修养所能济事的,必须持之以恒方可有效。
不要炫耀
吴王带领部下到山中去打猎,碰到了一群猴子。看见这伙人舞刀弄剑,气势汹汹,猴子们纷纷逃散。唯独有一只年轻力壮的猴子没逃。它不仅不逃,而且跳到了这伙人面前,雄赳赳地摆出了一副挑战的架势。
吴王被这个胆大包天的家伙激怒了,拉开弓就是一箭。那猴子异常敏捷,猴爪一探,把箭接住了。吴王恼羞成怒,嗖嗖嗖嗖地接连射出七八箭,结果不是被猴子接住,就是被它闪身避开。
猴子得意洋洋,不时朝吴王做出鬼脸,讥笑对手的无能,炫耀自己的身手。吴王气急败坏,命令部下一齐放箭。那只敏捷的猴子终于丧身在乱箭之下。
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杨修聪明绝顶,才思敏捷,为世人所公认。一次,丞相曹操去新落成的官邸视察,在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未加任何解释便离去了。负责修建官邸的官员们莫名其妙,杨修却马上领悟了曹操此举之意,告诉他们说:“丞相嫌这门开得太大了,改小一点。‘门’中加一个‘活’字,不就是‘阔’字吗?”还有一次,有人送给曹操一盒酥,曹操信笔在盒子上写下了“一合酥”。杨修见到了,立刻自作主张地把这盒酥分给众人吃掉了,还振振有词地说:“一合酥,就是一人一口酥。”
诸如此类的小聪明,杨修还耍过好多次,逐渐引起了曹操的反感与嫉恨。后来,曹操率军到汉中与诸葛亮交战,战事极不顺利,又赶上连降大雨,一时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一天,部下问他改换什么口令,他随口说了声“鸡肋”。杨修听到这个口令,立刻劝将领们收拾行李,准备撤退。将领们问他为什么,他说:“鸡肋这东西,吃了没什么味道,扔掉还有点可惜。丞相说这话,表明他打算放弃这里了。”曹操得知此事勃然大怒,以扰乱军心罪处死了杨修。
有一个淘金者,发了一笔小财。回乡后,他把自己的所得放大了几十倍,到处向人吹嘘他是如何如何富有。一天夜里,一伙盗贼光顾了他,将他洗劫一空。由于他交不出自己一贯吹嘘的那么多钱财,被盗贼折磨致死。
对上述三起悲剧稍加分析,便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猴子不是死于敏捷,杨修不是死于聪明,淘金者不是死于富有,他们死于同一种不幸的毛病——炫耀。
生命感悟:有人认为炫耀是吸引别人,表明自己某种价值的一种方式。这实在是一种浅薄的认识。钻石和金子的珍贵都不是由于表面的闪光——钻石贵在举世无双的硬度,金子则贵在无与伦比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