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名片
卢仝(tóng)(约795-835)
字号:自号玉川子
籍贯: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村)。
作品风格:洒脱豪俊
个人简介:少时家贫,仅有破屋数间,但图书满架。不到20岁时隐居庐山,后又隐居少室山,终日苦吟,靠僧人施舍糊口。朝廷两度征其为大夫,没有应招。韩愈任河南令时,十分欣赏他的才志,对他十分礼敬,经常接济他。
卢仝的诗歌《走笔谢孟谏议大夫寄新茶》历经宋、元、明、清,传唱千年,至今仍然是茶家经常吟咏的一首诗。他诗作对当时腐败的朝政与民生疾苦有所反映。现存诗一百零三首,有《玉川子诗集》。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①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②。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③,手阅月团三百片④。
闻道新年入山里⑤,蛰虫惊动春风起⑥。
天子须尝阳羡茶⑦,百草不敢先开花⑧。
仁风暗结珠琲瓃⑨,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⑩,至精至好且不奢11。
至尊之馀合王公12,何事便到山人家13。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14,白花浮光凝碗面15。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16,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17,六碗通仙灵18。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19,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20。
山上群仙司下土21,地位清高隔风雨22。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23!
便为谏议问苍生24,到头还得苏息否25?
【注】
①走笔:疾书。孟谏议:即孟简,字畿道,唐德州平昌(今山东商河以北)人。进士及第,官至谏议大夫,元和六年任常州刺史及越州、襄州等地刺史。
②军将:低级武官。惊周公:惊起睡梦。
③缄:书信。宛见:好像看到。
④手阅:亲手查检。月团:即茶饼。
⑤闻道:听说。入山里:上山采茶。
⑥蜇虫:藏在泥土中过冬地虫子。
⑦天子:古称统治天下的帝王。阳羡茶:产于江苏宜兴,以汤清、芳香、味醇特点誉满全国。
⑧“百草”句:这是一种夸张写法。
⑨仁风:温和的风,即春风。暗结:暗暗形成。琲瓃(bèiléi):蓓蕾,含苞待放的花。这里指茶芽。
⑩摘鲜:采摘新鲜的茶芽。焙芳:烘焙茶叶。
11至精至好:极好的茶叶。不奢:指茶叶数量不多。
12至尊:至高无上的地位,这里指皇帝。王公:皇帝下面的高级官员。这句的意思是说茶叶供奉皇帝之余就该献给王公。
13山人:卢仝自谓。
14碧云:形容汤色碧绿。
15白花:指茶汤的饽沫。
16枯肠:比喻才思枯窘。
17肌骨:泛称身体。清:清爽。
18仙灵:神灵。
19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
20归去:到蓬莱山去。
21司:掌管。下土:大地,指人间。
22地位:境地。
23颠崖:高峻的山边。这句是说许多人因采茶而可能从颠崖上掉下去而丧生。
24苍生:旧指百姓
25苏息:困乏后得到休息。
饮茶
本诗可以分为四部分进行赏析,第三段是作者着力之处,也是全诗重点及诗情洋溢之处。第四段忽然转入为苍生请命,转得干净利落,却仍然保持了第三段以来的饱满酣畅的气势。
第一部分为前六句,写军将送茶。军将的叩门声惊醒了正在酣睡的诗人。军将称受孟谏议之命送信和新茶,他带来一包白绢密封并斜盖了三道泥印的新茶。诗人读过信后,亲手打开包封,并检查三百片圆圆的茶饼。茶叶被密封,并且还加盖了三道印可见孟谏议的对送茶这件事非常重视,表现了他的诚挚之心。诗人“开缄”接着“手阅”,动作小心郑重,表现了诗人友情的珍惜和对茶叶的喜爱。字里行间流露出两人友情深厚,相互尊重。
第二部分(从“闻道新年入山里”到“何事便到山人家”)写茶的采摘与焙制。“闻道”两句,写采茶人的艰辛。“天子”两句写天子要尝新茶,百花都不敢先茶树而开花。接着“仁风”写帝王的仁德之风,使茶树最先发芽,在春天之前抢先长出金色的嫩蕊。以上这四句,都突出了茶之珍贵。
“摘鲜”四句,主要写精工焙制、严封密裹的珍贵茶叶,本该是天子王公们享用的,现在竟被送到了这山野人家。“何事”句含有自讽之意,表现了诗人坦荡淡泊的宽广胸襟。这部分用朴实的语言铺叙的摘茶和焙制茶叶的过程,亲切自然。也表现了诗人对茶的喜爱。
第三部分(从“柴门反关无俗客”到结尾)写喝七碗茶的感受。反关柴门,家无俗客,纱帽笼头,诗人开始自己煎茶吃,语言简单朴素,这里看似诗人内心平静,生活恬淡。其实不然,读完全诗,我们才见诗人火热的内心世界。“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句,写得细腻,展现了诗人的爱茶至极,“碧云”,指茶的颜色青碧;“风”,指煎茶时的滚沸声。“白花”,指煎茶时泛起的白沫。那青碧的茶叶,那咕咕的煎茶声,那浮动的白沫,都给诗人带来了一种美的享受,让诗人赏玩不已。
接下来,诗人集中笔墨写饮茶,诗人每饮一口茶,都是身心的极大享受,越饮心中越发喜悦。“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这两句写得浅显平直,却感情真挚,诗人写得感受细腻,可见他陶醉在品茶中。“三碗搜枯肠”,第三碗茶进入素食者的枯肠中,已无法忍受了,而茶水在肠中搜寻的结果,只有五千卷文字。写到这里,诗人就有些深思飘逸,浮想联翩,写诗人什么都没有,只有无用的五千卷文字,这不免使人平添几分感慨。诗人喝了第四碗,便感觉身上发汗,蓄积心中的不平事,即将喷薄而出,一吐为快。这一笔写得很轻浅,但情感深沉。
喝到第七碗茶诗人说“吃不得也”了,写得很奇异,也烘托了茶叶之好。诗人两腋习习生风,已经是飘飘欲仙了。美妙的茶香沁人心脾,使诗人浮想联翩,他转笔就问,诗人以被贬凡间的仙人自比,想要接着七碗茶引起的清风回蓬莱。他为什么要回蓬莱呢?原来,他知道天上群仙,不了解民间的疾苦,所以想回蓬莱山,替孟谏议寻问一下天下苍生的事,问问他们什么时候能够休息。最后六句,诗人直抒对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的不满和不平心情。
这首七古诗,行文挥洒流畅,轻松中有严紧,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