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无限潇湘意”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达作者怀念朋友“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送暖,潇湘地区,花草树木,都抽芽开花了,朋友们能够在这个时侯相见,使很美好的事情!然而现实中是不可能的!相思满怀而相见无期,就想到采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花相赠,也没有自由啊!
这首诗语言简炼,画面感很强。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很有新意,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风平浪静、水平如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后面的“遥驻”、“春风”自然承接,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情景相容,能够唤起许多美好的联想。
后人点评
沈德潜:欲采蘋花相赠,尚牵制不能自由,何以为情乎?言外有欲以忠心献之于君而未由意,与《上萧翰林书》同意,而词特微婉。”(《唐诗别裁》)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①
柳宗元
城上高楼接大荒②,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③,密雨斜侵薜荔墙④。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⑤,犹自音书滞一乡。
【注】
①柳州:今属广西。漳州、汀洲:今属福建。封州、连州:今属广东。刺史:州的行政长官。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集团革新失败,柳宗元和刘禹锡等人均被贬为州郡司马,史称“八司马”。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改任柳州刺史,韩泰改任漳州刺史,陈谏改任封州刺史,韩晔改任汀州刺史,刘禹锡改任连州刺史。此诗就是柳宗元寄给这四刺史的。
②大荒:广阔的原野。
③惊风:狂风。乱飐(zhǎn):吹动。
④薜(bì)荔墙:指爬满薜荔的墙。薜荔,一种蔓生植物,又称木莲。
⑤百越:即百粤,指当时五岭以南少数民族地区。文身地:指蛮荒之地。文身,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有在身上刺花纹的习俗。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公元八○五年,唐德宗李适死,太子李诵(顺宗)即位,改元永贞,重用王叔文、柳宗元等革新派人物,但由于保守势力的反扑,仅五个月,“永贞革新”就遭到残酷镇压。王叔文、王伾被贬斥而死,革新派的主要成员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分别谪降为远州司马。这就是历史上所说的“二王八司马”事件。直到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初,柳宗元与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五人才奉诏进京。但当他们赶到长安时,朝廷又改变主意,竟把他们分别贬到更荒远的柳州、漳州、汀州、封州和连州为刺史。这首七律,就是柳宗元初到柳州之时写的。
全诗先从“登柳州城楼”写起。首句“城上高楼”,于“楼”前着一“高”字,立身愈高,所见愈远。“接大荒”之“接”字,是说城上高楼与大荒相接,乃楼上人眼中所见。于是感物起兴,“海天愁思正茫茫”一句,即由此喷涌而出,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辽阔而荒凉的空间。这第一联,摄诗题之魂,并为以下的逐层抒写展开了宏大的画卷。
第二联“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写的是眼前的景物,很真切,很细致。就描绘风急雨骤的景象而言,这是“赋”笔,而赋中又兼有比兴。在这里,芙蓉与薜荔,正象征着人格的美好与纯洁。从高楼望近处,特意指出芙蓉与薜荔,显然是它们在暴风雨中的情状与诗人心灵产生共鸣。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对客观事物又投射了诗人的感受。这怎能不使诗人产生联想,愁思弥漫呢!在这里,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一切都在,却又不见痕迹。
第三联写远景。由近景过渡到远景的契机就是联想。“岭树”、“江流”两句,同写遥望,却一仰一俯,视野差别很大。仰观则重岭密林、遮断千里之目;俯察则江流曲折,有似九回之肠。景中寓情,愁思无限。从字面上看,以“江流曲似九回肠”对“岭树重遮千里目”,对仗工整。而从意义上看,虚实结合,因果相生,以骈偶之辞运单行之气,又具有“流水对”的优点。
尾联不但表现关怀好友处境望而不见的惆怅,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这就很自然地要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先用“共来百粤文身地”一垫,再用“犹自”一转,才归结到“音书滞一乡”,便收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效果。读诗至此,余韵袅袅,余味无穷,而题中的“寄”字之神,也于此曲曲传出。可见诗人用笔之妙。
后人点评
清人陆贻典:子厚诗律细于昌黎,至柳州诸咏,尤极神妙,宣城、参军之匹。(《瀛奎律髓汇评》卷四)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①。
孤舟蓑笠翁②,独钓寒江雪。
【注】
①万径:虚指所有的道路。
②蓑笠(suōlì):蓑衣和斗笠。蓑衣是用棕编成的雨衣。
江雪
诗人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司马,这首诗就是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时所作,诗中以写江南雪景,寄托自己坚忍不拔、抑郁苦闷的情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绘了广阔空旷的环境。千山万径没有鸟飞也没有人迹,到处都是白色的雪,这是多么空寂的环境。诗人用夸张的表现手法勾勒了一个广袤辽阔的背景。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正是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寂静萧瑟的大雪中,只有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在寒冷的江中独自垂钓。“孤舟”和“独钓”衬托了“千山”和“万径”,老翁的形象在这样大的环境背景中显得醒目而突出,并且给这个及近绝对寂静的环境带来了一丝生气。从这两句简单的叙说中,我们可以想象,在远处有这样一个钓鱼的老翁,就产生了一种空灵、可望不可即的感觉。蕴含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清高孤傲感情。结尾“江雪”二字和题目相照应,使整首诗浑然一体。
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雪,但是诗人在前三句都没有正面描写雪,最后点出雪,却把雪和江联系在了一起,我们知道江是不存雪的,雪到江中就化成了水,而只有在远处,才会有江中覆雪的错觉,无论是天上地下,到处都被大雪覆盖,一片苍茫,使人产生了一种空蒙、遥远意境,天地间只有老翁独钓这一景,这就使渔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这样寒冷寂静的日子里,渔翁却仍然江中专心钓鱼,他清高孤傲、凄凉倔强的形象就很清晰地展现了出来。诗人没有说渔翁是否钓到了鱼,钓了多长时间。而仅仅叙述他垂钓的形象,诗人感觉那孤独垂钓的形象融入到了白茫茫的大雪之中,给人无限虚白空寂之感,诗人生发无限遐思,韵味无穷。
后人点评
宋人刘辰翁:得天趣,独由落句五字道尽矣。(《唐诗品汇》卷四十三)
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①,晓汲清湘燃楚竹②。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③。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④。
【注】
①傍:靠。
②清湘:清澈的湘江水。楚竹:楚地的竹子。因永州古属楚国,故称。
③欸(ǎi)乃:象声词,摇桨之声。
④无心: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而出岫。”指随意飘荡的云。
渔翁
永贞革新失败,诗人被贬永州,此篇就是他任永州司马期间所写。诗人以写山水小诗排遣自己郁闷心情。
“渔翁夜傍西岩宿”,写渔翁晚上休息的地点。“晓汲清湘燃楚竹”写拂晓时打水、燃柴。这本是寻常事情,但诗人写得很奇特。他夜宿“西岩”,打的是“清湘”,燃的是“楚竹”,造语奇特,烘托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这也暗示了渔翁清高的品格。
“烟销日出不见人”,诗人从大水声和火光中知道有渔翁,待到“烟销日出”,他仍然在山水之中,却见不到他,让人惊异。“烟销日出”本和“山水绿”互为因果,但是,诗人将“山水绿”和“欸乃一声”联系在一起,好像是那摇橹的声音把山水唤绿了,这就让人有赏心悦目,美妙而充满情趣。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
结尾“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两句,写渔翁已乘舟“下中流”,“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白云缭绕着好像跟随着渔舟,烘托一种孤独意境,余味无穷。
这首七古,以“奇趣”见长,诗人精选词句和意象,把飘渺的渔翁形象和幽静美丽的山水融入一体,清高而充满情趣,而最后两句透露了诗人孤寂的心情。意韵悠远,耐人寻味。从中可见,山清水秀背后蕴含着诗人无限哀愁。
后人点评
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