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名片
王维(701-761)
字号:字摩诘
籍贯: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
作品风格:清淡自然,辞秀调雅
个人简介:王维开元九年(721)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因故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后辞官隐居,开元二十二年(734)张九龄为中书令,其擢升王维为右拾遗,当时王维作《献始兴公》,称赞张九龄的政治主张,表达他想要成就功绩的心情。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王维被贬荆州长史。开元二十五年(737)为监察御史,奉使出塞,在那里写下来一些边塞诗。天宝元中,王维的官职屡次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两京陷落,王维被俘,被逼任伪职。安史之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中丞,故又称其为王右丞。晚年居蓝天辋川,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上元二年(761)去世。
王维多才多艺,精通佛学,擅长作画、写诗,通晓音乐。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人称“诗佛”。王维在边塞、山水诗、绝句等方面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尤其擅长五言律绝。王维在描写自然风景方面,具有独特造诣,描写准确、精炼,往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高远。今存诗四百多首。
酬张少府①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②,空知返旧林③。
松风吹解带④,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⑤,渔歌入浦深⑥。
【注】
①酬:对答。少府:即县尉。
②自顾:自己觉得。长策:指治国良策。策原指连编好的竹简,后古人在竹策上写字,对帝王诏问叫对策,从此,人们习惯用长策表示治国平天下的高见。
③旧林:指辋川旧居。
④解带:古人上朝或接见客人时要束带,在家闲居时解带。表现闲适的生活。
⑤穷通理:穷困和显达、得与失的道理。
⑥浦:池、塘、江河等水面。
酬张少府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居辋川时所作的一首赠友诗。表达了诗人老年“万事不关心”的淡泊心境。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诗人开篇写到自己到了晚年,只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不关心了。根据诗人的人生经历来看,此时他已经对当时开始变得腐败昏暗的朝政厌倦了,所以,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所以,这句话正是他厌倦官场的真实写照。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这句话的意思是想自己也没有治国平天下的良策,所以只好返回自己的山庄过隐逸生活。诗人怎么会突然之间写一句自己没有良策,其中还有很多无奈?诗人早年也是胸怀政治抱负,张九龄任宰相时,王维支持张九龄的政治主张,对当时政治充满希望。但是,不久,张九龄罢相,奸相李林甫主宰朝政,随之政治变得越发昏暗,忠诚正直的官员一个个都被排斥或打击,王维也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对扭转政局束手无策。于是在本诗中,诗人喟然叹道:“自顾无长策”,体现了他当时思想上的矛盾和愁苦。他虽然说自己无能,其实内心充满了苦闷的而牢骚满怀。虽然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没有受到迫害,甚至还升了官,但是这只是诗人委曲求全而已,其实,他本心对现在的朝廷已经失望了,而自己此时已经是到了晚年,无力转变政局,无奈之下,他只好不再过问朝政,返回自己旧时的园林隐居起来吧。所以,诗人写到“空知返旧林”,以求得解脱,其中一个“空知”中蕴含着对理想隐灭,对朝政失望的无奈和痛苦心情。
接着诗人描写了自己隐居山林中闲逸的生活。“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松林中的清风吹拂着我的敞开的衣带,山间的明月照映着我弹奏的古琴。这优美的画面表现了诗人自在清闲,悠然舒畅的惬意心情。诗人在山林中的这种隐逸生活或是诗人的自我麻醉,或是厌恶官场的表现,但终归是比在朝廷中随波逐流要好得多。所以诗人在诗中同“松”、“山月”这些代表高洁的景物在一起,寄予自己追求高洁情操的心情。这幅鲜活清逸画卷,情景相生,意境相谐,大大增强了本诗的形象性,使诗文更好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怀。
最后,诗人在这样的优美的环境中心神都得到了升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诗人回扣题目内容,照应了题目中的“酬”字。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你要问我有关穷困和通达的道理,我可就高唱着渔歌,驾着小舟,向水巷深处驶去了。本诗最后没有正面回答张少府的问题,而是以一句“渔歌入浦深”很有禅味的话结束,也为我们淡淡地勾勒出了一幅清明的水墨画,耐人寻味而又洒脱超凡。
后人点评
清朝张谦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含一篇之脉,此方是起法。三、四虚承,五、六实地,用笔浅深俱到,章法之妙也。(《纟见斋诗谈》卷五)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①,将军猎渭城②。
草枯鹰眼疾③,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④,还归细柳营⑤。
回看射雕处⑥,千里暮云平⑦。
【注】
①角弓:用兽角装饰的弓箭。
②渭城:秦朝时的咸阳城,到汉改名为渭城,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渭水北边。
③疾:锐利。
④新丰市:古地名,故址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是当时盛产美酒的地方。
⑤细柳营:古地名,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是汉代大将周亚夫驻军之地。《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这里借此指打猎将军居住的军营。
⑥射雕处:典出《北史?斛律光传》记载,北齐斛律光狩猎时,于云表见一大鸟,射中其颈,形如车轮,旋转而下,乃是一雕,因被人称为“射雕手”。这里引用其事表示对将军的赞美。
⑦暮云平:日落时,云层和大地相连。
观猎
《观猎》这首诗大概是王维前期作品,诗文笔力雄健,激情豪迈。表现诗人希望建立功业的远大抱负。
全诗可以分为两部分来欣赏。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叙述了出猎的过程。
“风劲角弓鸣”,诗人开篇一句,就写出了声势雄阔的场面。大风呼啸,兽角装饰的弓箭铮鸣。风声和角弓声相互应和,从弓弦的震响中可以听出风之强劲,因风之强劲而使弓弦的鸣声更加响亮。这里“角弓鸣”三字也暗示了热闹的打猎场景。开首一句烘托了整首诗的气氛。这样雄壮的气势中打猎的人该是怎样的英姿飒爽啊,接下来诗文的主角出现了。“将军猎渭城”,这样宏大的场景,只有将军那样的英杰才能配得上啊。这句点出了打猎人的身份和打猎的地点。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这两句描写了紧张的射猎过程。在枯草丛丛季节里鹰眼明锐,在这样草枯季节也更容易看到猎物,猎人看到猎物后轻巧迅速地追踪射猎。“草枯”“雪尽”就像是素描一般简洁、形象地将打猎的环境描写得充满画意,同时草虽然枯萎,但雪已经融进,让人隐隐感到春天的清新气息。“疾”字表明猎物很快被发现,紧接“马蹄轻”体现了猎骑动作轻巧快速。一个“疾”一个“轻”突出了追踪猎物时的紧张气氛。诗人将射猎情况写得非常细腻形象,紧张生动,字字句句都精妙绝伦,同时诗人没有平铺直抒地写看到猎物,然后快速追击,而是将这个场景隐含在了打猎的景物中,让人透过字面意思体会打猎情景,意在言外,妙趣横生。这两句既生动的描写了射猎情景,也表现了将军轻松愉快的心情。
后四句是第二部分,诗人从第一部分的打猎自然写到将军傍晚收猎回营的情景。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忽过”“还归”这两个词语反映了将军纵马疾驰的飒爽英姿,读来有畅快淋漓之感。而文中提到的“细柳营”我们在注释中已经提到过,它是汉代名将周亚夫的屯军之地,诗人特选用这个地方,好似也表明诗中狩猎的将军也有名将的风度。也只有是大将才能有前面射猎时意气风发、飒爽英姿。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在最后将军没有写营地,而是回望打猎的地方,此时千里之外的打猎处暮色苍茫,白云和地面相平。这里“射雕出”典出《北史·斛律光传》中载北齐斛律光校猎时,射中一雕,因而被人称为“射雕手”。诗人在这里引用此典有赞叹将军箭术高明。这两句之前的句子风起云涌,语言轻捷明快,烘托了狩猎的紧张气氛,而最后这一句却写风停云平,语言舒缓而韵味无穷,表现了将军踌躇满志。
这首五言律诗写得生动鲜明,而又意境宏阔。诗文先声夺人,使文章气势响亮,用词精妙,灵活运用典故、侧面描写,将一位大将狩猎的豪迈英姿写得栩栩如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结尾意境优美,余味无穷。也充分表现了诗人想要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后人点评
清人沈德潜称:“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盛唐诗中亦不多见。”(《唐诗别裁》)
汉江临泛①
王维
楚塞三湘接②,荆门九派通③。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④。
郡邑浮前浦⑤,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⑥,留醉与山翁⑦。
【注】
①汉江:即汉水,源出陕西,经湖北入长江。临泛:泛舟江上。
②楚塞:楚地边界。三湘,湘水的总称,即漓湘,蒸湘,潇湘。
③荆门:山名,荆门山,在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南岸,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九派:这里指江西九江附近一段长江,此段有九条支流。
④山:指荆门山。
⑤郡邑:郡城,这里指襄阳城。浦:水边。
⑥襄阳:地名,在汉水北岸,即今湖北襄樊市。风日:风光。
⑦与:如。山翁:指晋人山简,据《晋书?山简传》载,他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时,好酒,常至高阳池宴饮,每饮必醉。
汉江临泛
开元二十八年(740)王维由监察御史贬为殿中侍御史,冬季,知南选(朝廷派往南方补选官员的选补使),从长安经襄阳、夏口到岭南,这首诗当作于途经襄阳时。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开篇即写苍莽的故楚之地和浩瀚的三湘之水相连,汹涌的汉水奔流入荆门和长江的九条支流汇合。这是诗人泛舟江上,极目远望,将目力难及的景色,概括成了一幅宏阔的山水画面,气势雄伟浑厚,大气磅礴。成为整首诗的背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这里诗人写到了看到的远处的景物。滔滔汉江汹涌远去,好像一直奔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青山,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这里用夸张手法写长江水奔流邈远,接下来周围苍莽的青山进一步烘托了江水的浩瀚和辽阔。“天地外”和“有无中”烘托了一种无边无际和玄妙之感。“山色”二字虽然淡淡一笔,但是却让人仿佛看到了苍青色的大山,虽然简单勾勒,却是浓墨重彩的意境,奇伟瑰丽之气。这一联在语气上要比首联舒缓得多。
诗人由远及近看到“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风气波涌,诗人乘坐的船也随着波涛在水中飘摇,诗人身在船中,所以,看到襄阳城郭仿佛也在随着波浪在江水中起伏。风逐渐变大,江水卷起的波浪也越来越大,船也更加颠簸,这时诗人看天空好像也被撼动了一样,摇动起伏。本是船动诗人却对面着笔,说城郭在动,说天空在动。动静都从诗人主观感受写来,这时人乘舟时才能体会到的独特感受,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亲身看到那种奇妙的景色,这也进一步渲染了波涛汹涌磅礴的水势。其中“浮”、“动”两个词语用得极妙,正是这两个字使诗人笔下的景色变得活了起来,诗文也变得洒脱清逸。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最后诗人直抒胸臆,这里山色真美,真想和山简在这样的美景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对襄阳景色的热爱,留恋山水的志趣。正因为诗人如此的热爱这里的风景,所以,整首诗的字里行间都含有积极乐观的情绪。
这首五言律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素雅宏阔而清新的水墨画面。诗人由远及近,动静相生。谋篇布局错落有致,诗文节奏舒缓有致,节奏和谐。融情于景,情绪高昂乐观。
后人点评
清朝屈复:前六雄俊阔大,甚难收拾,却以“好风日”三字结之,笔力千钧。三、四气格雄浑,盛唐本色。(《唐诗成法》卷二)
积雨辋川庄作①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②,蒸藜炊黍饷东菑③。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④。
山中习静观朝槿⑤,松下清斋折露葵⑥。
野老与人争席罢⑦,海鸥何事更相疑⑧?
【注】
①积雨:久雨。辋川庄:王维在陕西终南山中的蓝田别墅。《陕西通志》卷九引《雍州记》载:“辋川在(蓝田)县西南二十里……商岭水流至蓝桥,复流至辋谷,如车辋环凑,落叠嶂,入深潭。有千圣洞、茶园、栗岭。唐右丞王维庄在焉,所谓辋川也。”
②烟火迟:因长时间下雨,使空气湿润,所以,烟火上升缓慢。
③藜:一种可以食用的野菜。黍:黄米。饷:送饭食。菑(zī):开垦一年的土地。
④夏木:高大的树木。
⑤习静:道家静坐守一的功夫。朝槿(jǐn):木槿花早开午落,所以称朝槿。古人常用木槿花感悟人生枯荣无常。
⑥清斋:清淡的斋饭,这里是素食的意思。《旧唐书?王维传》中载:“维弟兄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露葵:冬葵,古时蔬菜名。这里指新鲜的蔬菜
⑦野老:这里诗人自称。争席罢:争席典出《庄子?寓言》,杨朱倨傲骄矜,自从见老子之后,学会了谦恭礼让,人们也敢和他争坐席了。而争席罢指自己退隐山林,与世无争。
⑧“海鸥”句:典出《列子?黄帝》中载:“海上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计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这里用海鸥比喻人事。
积雨辋川庄作25
这首七律是诗人隐居辋川庄时期写作的。该诗描写了庄园的田园美景,同时也描述了自己优雅恬静禅寂生活,两相融合,意境自然惬意。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首联写乡村农家的生活。正值连雨时节,空气潮湿,炊烟缓慢升起,农家女人正在蒸野菜,做米饭,准备送到东面田头劳作的人。“迟”字,精妙传神地描绘了雨天中的炊烟变化,诗人能如此细致地描绘也反映了此时诗人内心安静闲逸。而从诗人对农家人做饭送饭等动作的描述,可以看到农家人的生活是平凡而温馨,也体现了乡村里浓郁的生活气息。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这两句继续写诗人看到的景象,广漠平畴、白鹭飞翔,密林中黄莺婉转啼叫,它的鸣声多么欢快优美。这两句写景,意境悠闲恬静,潇洒愉悦。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莺,使自然风光色彩鲜艳,意趣丛生。“漠漠”形容水田广袤、苍朦。“阴阴”表现了林木茂密、幽深。两种景象相映成趣,使乡村的夏景色彩纷呈、美丽恬静。在这样优美恬静中生活的王维心情当时怎样的愉快和惬意。
接下来诗人写到自己愉悦的禅寂生活。“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诗人独坐山中,观木槿而悟人生苦短,采摘新鲜的葵菜作为自己的斋饭。这不问世事,清幽参禅的平静生活,看似孤寂枯燥,但是诗人能平静细腻地将这些写出来,体现了诗人沉浸在参禅悟道的恬静生活中,饶有兴趣。也许在诗人眼里,这些超脱凡俗是非纷扰的事情比昏暗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不知道要号多少吧。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这里诗人说道我早已经远离尘俗,变得与世无争,还有谁能无端地猜疑我呢?诗人在这两句话中分别用了两个典故,正用杨朱典故,反用海鸥典故,抒发诗人表现诗人隐居山林,过恬淡悠闲生活的志趣。这也正是诗人“习静”“清斋”的结果。
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热,活泼明快,形象鲜明,余韵清远。充分体现了诗人恬淡的生活情志。
后人点评
明人顾璘:结语用《庄子》忘机之事,无迹。此诗首述田家时景,次述己志空泊,末写事实,又叹俗人之不知己也。东坡曰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者,此耳。(《王孟诗评?王诗》卷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①
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