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唱开始,再到后来弦乐的起伏,彭羚用感恩的心歌唱爱情。常有听到身边的朋友在错失了一段恋情后,将其理由归纳为两人性格诸多不合,不想对方过多地迁就自己,从生活细节到人生理念,要为自己改变这么多,自觉“受不起”。于我而言,爱情里本就没有相互比较哪一方对这段感情付出更多的意义,这不是“受不起”,而是当对方全心全意地将心彻底交出时,你反而打退堂鼓,是你“给不起”。对于彭羚来说,根本没有这些顾虑,爱情于她是明亮的灯塔,是温柔的港湾,是沉默的指环。因此,《完全因你》也是一首完全凭借歌手内功取胜的歌,一首重剑无锋的歌。
新一代港乐接班人张敬轩在他的致敬专辑《Pink Dahlia》中,邀得一众昔日的香港乐坛天后,在各自的歌库中挑选一首最适合轩仔的作品,交由他重新编曲、配唱。作为轩仔的偶像之一,彭羚选的就是这首《完全因你》。轩仔表示,彭羚的选择最开始让他颇为意外,原以为她会选《让我跟你走》之类高难度的作品,以示对后辈的考验,但没想到彭羚却选了这么一首看似不显山不露水的作品。可在录制的过程中,轩仔才慢慢地感受到,这首歌原来这样地不好唱。听到专辑里的成品,他最后用虔诚的姿态唱完“完全因你,来临相助,而人生已没有不可,悠然地唱罢这首歌,多得你用心再造我”时,我想,他应该把原唱在这首歌里要表达的意思都给弄懂了,这也应该能让彭羚满意。唱情歌,首先要懂得什么叫作爱。这好像是挺基础的一件事儿,可为什么就有这么多的人搞不清呢?
她仿佛是被冰雪包裹起来的人儿,高贵,冷艳,自信。也正因为这种超然出世,更使她那一晚的容颜能在记忆里被永远封存,多年后仍清晰如昨。
2010年,蛰伏五年的王菲终于宣告全面复出,并再次启动她的巡回演唱会。全世界的“菲迷”无不奔走相告,喜极而泣。除了我。
为王菲复出而感到失望,全世界估计仅我一位。我知道这种想法非常自私,但是,如果她就这么把金色麦克风永远封存的话,我便可以一辈子向朋友吹嘘:我是王菲生平“最后一场演唱会”的亲历者。
时间回拨到2005年1月8日。那是“菲比寻常”系列演唱会的最后一站——广州。那场演唱会开票格外的晚,大约是2004年12月中旬的时候,门票销售期也就是这么十来天。为此王菲还抽空来了一趟广州,召开了一个小型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上,王菲被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李亚鹏。你们有没有订婚?打算什么时候结婚?诸如此类(注:王菲与李亚鹏后于2005年7月29日完婚)。那天王菲的心情很好,面对这样尖锐的提问,即使她始终没有正面回答,但还是全程保持微笑。至于“菲比寻常”巡演结束后,王菲接下来的工作会如何安排,这显然不是大家关注的点。就算有记者问起,也不过是如“什么时候发新专辑”这样的例行公事。没有人能够料到,在这场演唱会之后,王菲险些成了一个繁华时代的背影。
曾看到过蔡康永的一段话:“如果你喜欢了一位偶像,请你一定要去看一场他的演唱会,亲自去,要亲眼看看他,好好看看他。因为舞台上的生命可能持续很久,也可能转瞬即逝。你不知道他是属于哪一种。你无法预测那发光发热的时间究竟还有多少,你猜不到下一秒他会消失到哪里去。”我不知道蔡康永有着怎样刻骨铭心的经历,是因为错过了哪一个心爱歌手的演唱会而捶胸顿足甚至抱憾终生吗?我只知道,王菲的这场演唱会于我来说带着强烈的宿命感。那一年,我还在念大学三年级,也刚开始尝试写乐评,每月从邮局领取一点稿费,然后转身去买更多的唱片,此谓“以战养战”。而这一次,我摊上了上月所有的稿酬,换来了一张王菲演唱会的VIP票。男孩孤身一人上路,虽然不如张学友歌中所唱“男孩为了她彻夜排队,半年的积蓄买了门票一对”那般凄美,但也另有一番滋味。同时,这也是我生平第一次用自己挣来的钱去看喜欢的歌手的演唱会。许多歌迷都喜欢这样说:下次某某某开Show,砸锅卖铁我也要去看。而我的做法通常是,不动声色地下了决心,然后平静地等待这一天。去看王菲演唱会这件事,就是这样发生的。
可当偶像如期而至时,我远不如想象中那般淡定。演唱会那天,为了见王菲,我早早地在五点钟便吃完晚饭,还特地在出门前洗了个澡,并为自己该穿什么衣服考虑了十来分钟。演唱会八点才开始,可我六点半就到了天河体育场(现在的我看演出迟到是家常便饭)。当我穿过买票退票的人群,在内场区的左前方找到自己的位子坐下时,舞台上的工作人员还在进行最后的调试。那天晚上,广州遭遇了冷空气的袭击,骤然的降温让我多少有点措手不及。衣服显然是没穿够的,在漫长的等待里,我只能哆嗦着身子,再把随身听的音量调大,以此驱赶寒意。等到天色完全暗下来以后,才迎来了入场人数的高峰。我打量着身边落座的其他“菲迷”:有胸口挂着高倍望远镜、数码摄像装备一应俱全的全副武装者,有风尘仆仆、背着行囊、手上举着灯牌、从异地追随而来的朝圣者,有西装笔挺、到场后便正襟危坐的中年男子,有在儿女搀扶之下步履蹒跚的老爷爷老奶奶,有挽手而来、不时低头私语的情侣,有身高不及1.1米、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免票入场的小观众。场馆的座位被陆续填满,荧光棒也慢慢地连成一片,我也渐渐感受不到寒意。终于,期待已久的开场音乐响起,全场屏住呼吸,一把米黄色的光束投射到舞台半空,“我的天空,为何挂满湿的泪”,如烟花划破夜色,王菲如女神从天而降。世人云,高处不胜寒,而她的美丽同样如此神圣不可侵犯,我的心因而被提到喉咙处,我的手脚、我的发肤、我的胃乃至全身的细胞更仿佛被施了魔法,霎时间通通被唤醒,颤抖着,嘶吼着,争先恐后地要一睹偶像的芳容。
“我们天空何时才能成一片,我们天空何时能相连。”我揉了揉眼睛,确定此刻是真实的存在,我和王菲头顶同一片天空,呼吸着同样冷冽的空气。1997年,因为一张名为《王菲》的专辑,我成了歌者的裙下之臣。当我在镇上的CD铺买下这张专辑的时候,不知道“极地双子星”(Cocteau Twins)是何方神圣,也没听过“小红莓”(The Cranberries)的歌,甚至不知道比约克(Bjork)是谁,更无法得知王菲从他们的身上汲取了怎样的音乐涵养,那冷暖自知的音乐风格原来叫作“Trip Hop”(缓拍电子)。同一时间里,不谙世事的我,看安妮宝贝在她的小说里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王菲歌曲中那种凛冽、孤独的情感,把王菲推至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坛,使得“王菲”这个名字和我想象中的犹如巨大怪兽一般的现代都市生活捆绑了起来。无论如何,王菲帮助我认识了华语流行音乐,她是女王,颁下一个供人仰望的标准,像《2001太空漫游》中矗立的黑石那样,俯视众生。推开华人世界里每一扇KTV包厢的门,其中有多少人正在竭力模仿着王菲的歌?在你所经历的校园歌手比赛里,有多少个“小王菲”唱着《给自己的情书》《红豆》?在黄舒骏的《改变1995》中,他告诉天国里曾为王菲制作《我愿意》和《天空》的亡友杨明煌,“王菲变王靖雯又变回王菲”,而后紧接着《浮躁》里“LaJam Bo”一句,也是找了一位女生代唱,“我发现王菲反而是比较容易学的,很多女生都会。”我并不同意黄舒骏所说,并不是王菲的声音和唱法特别容易学,而是在那个年代里,几乎所有爱唱歌的女生都被王菲洗了脑,才留下了为数众多酷似王菲的模仿者。即使是身为男生的我,大学时三个臭皮匠凑在一起玩乐队,也要千方百计地说服我的团友们玩一首王菲的英伦流行曲代表作《闷》,在摇摆的电吉他连复段里唱着“我不要安稳,我不要牺牲”,这才算是圆梦。
而这一刻,台下的我注视着王菲的一举手一投足、自由的舞步。我的位置距离舞台很近,无须依靠大屏幕,也能依稀看清她的眉目。这巨大的幸福感让我始终怀疑眼前这一切的真实性。那一晚,王菲的演唱堪称完美,即使我把此前的香港演唱会现场录音《菲比寻常Live》听得滚瓜烂熟,广州场的曲目也相差无异,但置身于现场时,每一刻依然是新鲜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震撼的。因为王菲是特别的,任凭全场三万多人都为她高声喝彩,她依然不为所动,只顾唱自己的歌。她也几乎没有什么互动,更没有伴舞,和传说中的一样酷,整场一共只开口说过两次话,一次是开头时搓着手说:“你们冻不冻啊!我好冻啊!”另一次则是在最末:“感谢你们今晚来听我的演唱会。感谢你们给我一个难忘的夜晚。”她仿佛是被冰雪包裹起来的人儿,高贵,冷艳,自信。也正因为这种超然出世,更使得她那一晚的容颜能在记忆里永远封存,多年后仍清晰如昨。
那一晚王菲共唱了三十一首歌。童话般的《流浪的红舞鞋》,执着偏拗的《开到荼蘼》,可爱俏皮的《只爱陌生人》,纯真质朴的《矜持》,温暖动容的《只愿为你守着约》,雍容典雅的《但愿人长久》……看王菲的演唱会,你会觉得想听的歌有那么多,可时间却永远那么少。换装的间隙,大屏幕上播放着VCR,包括王菲的独白和历年写真集锦。猛地,金色彩带从舞台四周喷射而出,王菲从延伸至观众席上的T型台尽头处缓缓升起。这是我距离王菲最近的时刻,和身边所有的歌迷一样,发疯似的往中间挤,现场保安拦也拦不住。在推揉中,我冲到了距离王菲的三四米开外,从遮天蔽日的人群里,努力地探出头来,听着她唱:
第一口蛋糕的滋味
第一件玩具带来的安慰
太阳上山 太阳下山 冰激凌流泪
第二口蛋糕的滋味
第二件玩具带来的安慰
大风吹 大风吹 爆米花好美
从头到尾 忘记了谁 想起了谁从头到尾 再数一回 再数一回有没有荒废
——王菲《催眠》
第一次在CD里听到《催眠》的时候,根本不知所云,只是单纯地觉得“冰激凌流泪”这个表述很美,而这首歌只是小女孩在夜不能寐时数绵羊的小把戏。后来随着年岁渐增,才明白“蛋糕”“玩具”“太阳”“冰激凌”所暗藏的隐喻。每一口蛋糕、每一件玩具背后都有属于它们的故事,在深夜里,把这些故事从头到尾逐个清点一遍,再问自己,到底我的青春有没有荒废?我不知道现场的歌迷心里藏着怎样的“蛋糕”和“玩具”,此刻,在曲末的“啦啦啦”里,全场已集结成一片排山倒海的声音。而王菲就身处这声音的洪流之上,她像驾驶着一艘时代的巨轮,劈波斩浪,英姿飒爽。
最后一曲《人间》结束后,天河体育场燃放起了烟火。我并没有驻足观看,而是像盗取了动物园的一只小鹿那样,怀揣着那份感动,急匆匆地往外小跑,生怕被旁人识破而夺走。我担心脑海的影像会变得模糊,因而在日志里记下那份感触:
“‘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在指定Ending曲《人间》里,在腾空而起的礼炮里,王菲缓缓沉没在我的视线中。她还是那样的惜字如金,全场除了开头对低温的抱怨和向歌迷寥寥几句的问好外,只是一曲完结时偶尔的谢谢。但告别之前,她还是不忘分别在舞台两个方向深深地鞠躬。看她那虔诚的样子,我反倒觉得,这不仅是致谢,更多的是对自己人生和事业又一个新刻度的感怀。昔日时光虽值得一再回首,但却不能沉湎其中;前方未知的美好更值得去探求。而每一段路程的结束,都意味着新的旅途即将开始,稍事歇息就得又一次挥扬起时间的长鞭。一如王菲的马不停蹄的美好旋律,以及曾经一起度过的那些仲夏与严冬。”
所以,我会永远记得,2005年1月8日这一天,如飞蛾扑火,我来听你的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