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确想提高自己的智能,确想理解一个重要的思想,确想获得某一方面的知识或理论的基础,甚至确想获得乐趣——我指的是真正的沁人心智的读书之乐,而不是一时的浅薄的俗趣,那么我们只有认真读书。因为无论是重要的思想或是知识和理论基础,都存在于重要作家写出的重要作品里。这就是说,他们都经过一个反复认真的思考、想像和写作的过程,或者经过一个将天才变为文字的神奇转换,面对着这样一都凝聚着作者人生经验、心灵感受或者是高超的智力求索的作品,我们只有认真阅读,才能有所领悟,有所收获。也只有经过一个认真的心智活动过程,我们的智能才能有所提高,才能获得持久的快乐。
为什么要特别提出“一本”书呢?
我们应该先认真读“一本”书。把别人说得如何如何好的那些书放到一边去吧,连同那些广告和评介文字也放到一边去吧,开动自己的脑筋,认真地思考一下,选出一本基本的、重要的书,认认真真地,一字一句地,从头到尾地,读上一遍两遍甚至多遍,从语言到情节,从论据到论点,从思想到文采,从思维方式到行文风格,等等,彻底弄个清楚明白。你读得越认真,啃得越透彻,你越能接近作者的整个精神世界。
“读精”,就是对“读破一本”的集中概括。“精”即经典,经典虽说不上一字低一万字,但它的思想内涵和知识含量是非经典所不能比拟的。经典尽管阅读量不大,但读后根基扎实,学识精纯,给人的印象反而是读书很多。
经典作品可以反复读,具有再生价值,乃至受用终生。因此,“读精”必然会带来读书方法上的“精读”,“读精”和“精读”二者总是相辅相成的,孔子说的“学而时习之”和“温故而知新”,是“精读”的“十字真言”。
怎样才能“读书破一卷”?这就要求我们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中筛选出真正的有价值的书反复阅读。从语言到情节,从论据到论点,从思想到文采,从思维方式到行文风格……惟有这样,才能把书中的知识转化为活生生的创造力,变别人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可是,为什么这本书应该是一本“难书”呢?
每逢学习新的事物,一般人都喜欢从入门书开始。然而,这是否是很正确的做法呢?实在叫人感到怀疑?
一般说来,所谓的入门书,是为了使初学者容易了解起见,内容都经过精选,而且又整理成简洁的叙述方式。
就是因为"入门书"被整理成简洁的文件,只列出一般的要点,且解说往往不够充分,因此显得枯燥乏味,同时,又比较难以理解。如此一来,对于满腔热血想学习新事物的人,无疑是当头泼他一盆冷水。满腔热血,换来一盆冷水,方才萌出不久的学习欲望,立刻又烟消云散。
尤其是碰到看不懂的专门用语,以及学说以后,才萌出的兴趣炎焰,往往被泼灭。这样,与其阅读所谓的"入门书",不如阅读以这个问题为重点的小说,或者有关某人在这方面的传记,如此这般,扩充你兴趣的范围,效果将更为良好。
因为,当一个人开始学习某种东西时,"咦?"、"为什么?"等对未知的兴趣,将成为一股很巨大的力量。使兴趣扩大以后,再以更富于体系的方式,从有关的书籍上涉猎相关知识的话,你所获得的知识,将远超过"入门书"的知识。
你如果真从书中得到快乐,真想使自己有所提高,真想获得重要的发现,那么你读的这本书肯定不是一本你一开始就能轻松读懂的书。这本书总得有相当的难度。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故事和语言,思维方式和行文风格,一般是你原来所不熟悉的。你只有认真阅读,才能超越过去的自我,对自己原来陌生的东西熟悉起夹,这就是提高。
读难书的突破口,就是要找准关键字。所谓的"关键字"是在一本书里面,以比较高的频率被使用的重要用语。也是它出现的部分,必须做为重点阅读。如果一开始就打上记号的话,再次阅读时的效率就会变得更好。汉语成语往往会变成所谓的关键字。日本的语文呈合式。它使用汉字,日本的片假名、平假名,阅读起来效果很不错。因为成为文章的关键,即重要的概念都以汉字表现的缘故。阅读的人只要用眼睛盯着汉字看,即可理解内容的七成。因此,所谓的"关键字",只要从"汉语成语"挑出就可以了。另外,必须注意专业术语。这些用语也往往使用汉字,到了最近,也有人使用片假名表示出来。尤其是在理工、经济方面,几乎都全部使用外来语。汉语成语加上专业术语,只要从中找出关键字,就算是艰涩的专业书籍,也可以在很有效率的阅读下融会贯穿通。
“认真读一本难书”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有了这个经验,你就可以精读一些重要作品了;有了这个习惯,你的读书生活就开出了一个新的境界。有了毅力,有了信心,再加上不断改进的方法和不断丰富的经验,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呢?
贾平凹上面的文字,可以说道尽了“博览群书,读破一本”的精髓。由这些文字我们也可以更深一步理解贾平凹,这名从陕南小山村走出来的著名作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令无数人倾倒的文学成就,与他善于读书的勤奋精神是分不开的。
(第25章 诵读、朗读好处多
主张“诵读”的朱自清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文学研究家。他的散文文笔缜密细致,娓娓动人;他的新诗纯正清新,直抒胸臆。其散文代表作为《背影》、《荷塘月色》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形成了简明委婉而又绮丽清新的独特风格,誉满文坛。
他自幼从父母那里接受启蒙教育,喜欢吟诵唐宋名家诗词,从小打下良好的古典文学基础。朱自清曾在中学、大学长期从事国文教学,对学生读书方法的缺陷感受很深,因而十分重视读书方法的研究,重视指导学生阅读。
朱自清关于读书的理论和方法的论述颇丰。他不仅重视读书的数量和质量,更注重读书方法,在读书方法上极力主张通读的方法,强调“读”的功夫。在《论朗读》一文中,他推崇清人姚鼐“放声疾读,久之自悟”和曾国藩“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大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的观点。读古文如此,读白话文也是。他认为,读书当然是为了理解,“读”字本作抽出意义解,“包含着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怎样学习国文》)。因此,必须注重读,“因为思想也就存在语汇、字句、篇章、声调里”。他指出:“熟读的工夫是不可少的。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
朱自清把诵读作为理解与欣赏原著的重要方法,主张不仅阅读诗词等文学作品需要吟诵,而且对经典著作也需要反复熟读。他在《论百读不厌》一文中指出:“经典给人知识,教给人怎样做人,其中有许多语言的、历史的、修养的课题,有许多注解,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考证,读上百遍,也未必能够处处贯通,教人多读是有道理的。”
朱自清一生刻苦读书,勤奋写作,流下著述近30种,200余万字,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集《诗言志辨》和《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等。
朗读时培养语感能力的有效手段
朗读,我国的古人非常重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道出了朗读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原来国文和英文一样,是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 由此可见,朗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手段。遗憾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朗读这一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训练方式,却常被一些事倍功半的讲解所取代,致使目前学生的朗读不尽人意:或如庐山瀑布,飞流直下;或如拉锯背纤,磨蹭疙瘩。这种清淡而酸涩的朗读是断然达不到朗读之功效的。
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感训练是语文教学研究中一个历久而弥新的课题。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学界的重视。本文想就对语感的认识和培养问题,谈一点看法。
通过朗读、揣摩,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用美学老人朱光潜的话说就是“把数量不多的好诗文熟读成诵,反复吟咏,仔细揣摩,不但要弄懂每字每句的确切意义,还要推敲出全篇的气势脉络和声音节奏,使它沉浸到自己的心胸和筋肉里,等到自己动笔时,于无意中支配自己的思路和气势。”朱老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便是朗读、揣摩的实质。
朗读有益健康
朗读还有很多其他的好处,健康学家们认为:朗诵有如歌唱,有增强肺功能之效;朗诵注重集体配合,因而活跃了社交生活,对心理健康自然有益处;朗诵可帮助朗诵者,特别是老年人回忆美艾好时光,带来的精神愉悦,不言而喻;朗诵还是一种“思维体操”,有助于帮助老人减缓记忆衰退,甚至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最新医学证明,人在大声朗读时,副交感神经会加强工作,大脑得到放松,心情也就爽快了。朗读可以降低血压。据专家测定,朗读20分钟可以使全身增加10%的热量消耗,持之以恒可得到减肥功效。高血压病人在朗读时血压还会降低。
朗读有益健康还在于腹式呼吸使身体发生一系列有益变化。朗读会引起胸腹之间的横膈肌上下大幅运动,从而促使肺吐纳更多的空气,这就是腹式呼吸。而平时人们多采用胸式呼吸,这是一种浅表的呼吸方式,横膈肌运动幅度很小,难免有空气残留肺中不能充分排出。朗读时,尤其是遇到长句子,肺会彻底排空,转入下一次吸气动作时就可以吸入更多的新鲜空气。横膈肌动作加大还会向大脑传递放松的信号。接收到这一信号以后,大脑会向肌肉、血管发出缓解紧张的指令,导致血压下降。
朗读可改善腰酸背痛,同时,胃肠的血液循环也会更加流畅,排解掉腹腔的寒气。随着朗读声音的加大,身体的姿势也自然越来越端正,因为既不挺胸,又不收腹,是无法放开音量的。同样道理,平时有肩酸腰痛毛病的人,通过深呼吸带动背部肌肉可以改善不适症状。朗读长句子最有益处
腹式呼吸时应稍稍束紧腰部,松紧程度以能顺畅发声为宜。朗读篇目的选择没有一定规范,但文章中一定要有较多的长句,比如抒情散文、叙事诗等,以利于更多地动员腹式呼吸。平淡无奇的朗读竟然有如此功效,
一股朗读潮流现在正风靡日本列岛,有关朗读的民间组织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多起来。人在朗读时,70%以上的神经细胞参与大脑活动,超过默读和识字,相当于大脑的“热身体操”。如果长期坚持,反复练习朗读,能强化学生的记忆和提高学生注意力,进入兴奋的学习状态,增强学习效果。
健康学家们认为:朗诵犹如“健身体操”,可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达到相对平衡,血流量及神经功能的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朗诵有如唱歌,能增加肺活量,使全身通畅,有怡情养性的独特作用;朗诵还是一种“思维体操”,特别有助于人们“向上思想”的精神压力,锻炼老的记忆力和表达力。当然,朗诵还能增进人们之间的友谊。这么多好处,何乐而不为?
(第26章 名人的奇特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