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是斗争的产物,在战争的硝烟中大放异彩。在战争中,如果间谍运用得好,足以操控战争的进程和胜败,因此军事间谍在战争中被广泛地应用,而这些谍海明星们也脱颖而出。
日本间谍掏空了清政府海防
甲午战争之前,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花巨资购买战舰,壮大海防力量,当时清政府的海军船只总吨位位居世界第六。但是,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在黄海海战中却被当时的海军小国日本打得七零八落。人们常常把战败归罪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日本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除了制度、装备和士气外,日本间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1895年,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尽,清政府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为清朝政府的特命全权大使东渡日本,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因此得到了价值1亿两白银的战利品和2.3亿两白银的赔款。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7年的财政收入总和,日本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自此急速扩张,为其在20世纪30年代大举侵华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连续不断地往中国派遣间谍。“玄洋社”大概是最早在中国进行秘密间谍活动的日本间谍组织,它于1884年在上海昆山路建立了一座东洋学馆。
当时,日本在中国的军事间谍已经渗透到了中国各个地区。日本军事间谍在华北的总机关设在北京,总头目是青木宣纯。青木宣纯在日军参谋本部任职,于1884年到中国进行谍报活动,化名广濑次郎。在上海,日本驻沪领事大越成德与根津一派遣间谍藤岛武彦化装成和尚,到浙江普陀山与隐匿在法雨寺的高见武夫会合,会合后刺探福建舰队的军情,并绘制地图。直到藤岛武彦在镇海被抓获,日本在中国的间谍网络才被发现。
在这一系列日本间谍中,天津的神尾光臣最为诡计多端。被誉为日本陆军“三大中国通”之一的神尾光臣毕业于日本陆军教导团,于1882年被派到中国进行情报活动。甲午战争前夕,即1894年夏季,日本以重兵挟制朝鲜。日军参谋总长、陆军大将栖川宫炽仁亲王亲自召见日军大尉根津一,命令他潜往中国,目的是侦察北洋舰队的实力与动向,进行临战准备。同样担负间谍任务的日军中尉荒尾精到上海后,立即将手下间谍宗方小太郎从汉口召回,并指示他潜入烟台、威海,想尽一切办法侦察北洋舰队的动向。当时为了避免中国方面注意,日本间谍机构专门制定了一套周密的暗语系统,同时为了情报准确、及时,还收买了一大批清朝官员。
甲午战争前夕,清政府已经建立了北洋、南洋、福建、广东4支舰队。在这4支舰队中,日本军政界最关注的是北洋舰队。李鸿章向德国订购的铁甲“定远”“镇远”“来远”“经远”四舰,向英国订购的“致远”“靖远”两舰都隶属于北洋舰队。截至1888年,北洋舰队已经拥有大小舰艇25艘,官兵4000多人。与此同时李鸿章还在威海修建船坞、港口、炮台等,并设有北洋水师提督衙门。另外,从清政府每年投入的海军费用中也可以看出北洋舰队重要的地位,北洋舰队在海上能直接保护到京城的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对北洋舰队的调查就成为了日本间谍工作的重点。
宗方小太郎从上海来到烟台,经过化装后前往北洋舰队的主要基地——威海。宗方小太郎在汉奸的帮助下在威海四处搜寻情报,甚至乘坐小船到刘公岛暗暗了解水师的布防情况。由于北洋舰队防备严密,一时收效不大。同时,在天津活动的日本间谍石川伍一也在积极调查,表面看来他只是日本松昌洋行的普通职员,其实上他是一个老练的军事间谍。石川伍一曾于1886年与宗方小太郎一起抵达汉口,归入荒尾精门下,而后两人加入四川支部,完成了一部有关四川的报告并附有详图。1893年石川伍一奉命来到天津,以洋行职员为掩护,进行间谍活动。
正在日本间谍一筹莫展的情况下,一个偶然的机会,石川伍一通过一个清兵认识了李鸿章的外甥,时任军械局书办的刘芬。在与刘芬的交谈中石川伍一发现刘芬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于是石川伍一精心策划,一方面满足刘芬的贪欲,另一方面带刘芬去日本妓院。自此之后,刘芬对石川伍一的话唯命是从,并不断为石川提供情报,相应地他每次也能得到想要的色与财。就这样,石川伍一毫不费力地得到了援朝清军的有关情报。日军获悉后立即调整了兵力部署。1894年7月25日,在丰岛海面发生了清军运兵船被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3艘舰艇围攻的悲惨事件,在船上的千余名清兵全部牺牲。这一事件发生后,清政府才有所察觉,经过调查将石川伍一等间谍抓获,后处以死刑。
1894年8月1日,清朝和日本正式宣战。日本驻天津领事馆撤走后,宗方小太郎伪装成中国老百姓,往来于威海、旅顺之间,借机窥探中国海军的情报。8月中旬左右,由于平壤战事紧急,清政府决定向朝鲜再派援兵。由招商局的5艘轮船运送总兵刘盛休的铭军12营6000人进入朝鲜。为防止日本舰队袭击,李鸿章电令北洋舰队主力护航。威海附近停泊的镇远号等14艘中国军舰得到李鸿章的命令后立刻投入出征准备。宗方小太郎在威海得知北洋舰队的出发时间,立即将镇远号等14艘中国军舰开赴朝鲜的具体日期电告日军位于上海的谍报机关,根津一得到消息后随即发给日军大本营。日军大本营即刻派出日本联合舰队,日本联合舰队于9月15日到达朝鲜黄海道大东河口附近。与此同时,丁汝昌率北洋舰队由威海卫出发,经旅顺后于15日至大连湾。16日,舰队安全到达安东附近的大东沟,中国步兵连夜登陆,北洋舰队返航。17日,返航的北洋舰队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海面遭到了日本海军舰队的伏击。黄海海战中北洋舰队的主力被打残,从此清帝国没有了海防。
可以说,在清政府与日军的海战中,日本间谍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日本海军战胜清朝海军立下了功勋。但是,间谍斗争是残酷的,后来根津一手下的这6名间谍有5人被清兵抓住,并被处死。
中国战场隐秘战线上的较量
当法西斯侵略的战火在具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度上熊熊燃烧时,有着上千公里共同边界的邻国苏联对发生在中国的战事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紧接着,欧洲大陆也战云密布。如何面对世界战争的威胁,采取积极的谋略,确保本国的安全,成为苏联国家领导急需考虑的重大问题。
1939年,中国战场上战事呈胶着状态。日本军队为了打通太平洋战场的陆路交通运输线,开始竭尽全力向南方推进。对此,中国军民以其特有的顽强精神坚持不懈地抵抗着。为了阻止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战场上的攻势,遏制日军向整个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苏联、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在未向日本宣战的前提下,以招募社会志愿人员的形式,通过民间行为,参与到援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斗行列之中。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航空技术还十分落后,无论是用于作战的战斗飞行装备,还是空军作战人员的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欧洲国家,也落后于日本。面对此种局面,欧美各国投入中国战场与日本军队最直接交锋的,是来自英国、苏联、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的志愿航空队。在这个大背景下,苏联姑娘季娜报名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季娜不仅通晓英语、法语,而且同英国人对话时能够使对方弄不清她的真实国籍。在填写了所有的报名表格之后,季娜被安排到无线电技术培训班学习了两个多月。随后,季娜被派到了中国的腹地四川成都郊外的双流野战机场。
在成都机场的苏联志愿飞行队除了参与对日空军的作战任务,飞行队的指挥官还担负着搜集中国战场上日本军队情报的职责。由于四川盆地地形闭塞,对情报搜集工作十分不利,苏联上级军事指挥机关决定从成都基地选派一些精干的人员,派遣到中国一些被日军占领的大中城市中,以合法的身份进行活动,并设立电台,扩大情报搜集的范围。为此,苏联雷恰戈夫上校经过筛选和考察认为,季娜是在基地所有苏联志愿人员中最合适的人选。于是,雷恰戈夫上校找到季娜并进行了一次正式的谈话。也许由于对上级一向服从的性格,或是因为年轻人所具有的冒险精神,出乎雷恰戈夫的意料,季娜竟十分爽块地答应了委派给她的任务。
季娜答应从事情报工作后,苏联很快从国内派来了一个专门小组,对外声称是医疗小组,对在成都基地的苏联飞行员进行身体普查,实际上这个小组的任务是对季娜进行短期的高强度间谍训练。专门小组要季娜牢牢记住自己的“身世”:自己1916年出生,名字叫“艾伦·蓓薇”,出生在新加坡的一个中等英裔家庭,在新加坡上了英语小学和中等医学专科学校,现在打算到上海寻找更好的深造机会。父亲是一个专门制造包装茶叶、咖啡用木箱的小工厂厂主。同时,季娜还受到了更加严格的无线电收发报训练,专门小组还向季娜面授了反跟踪、反窃听、反审讯的课程。
经过短期、严格的训练后,季娜进入敌占区,不断在租界进行情报活动,主要针对日本对中国的战况。随着季娜工作的不断深入,日本谍报部门发现了她并开始秘密监视她。1943年10月的一个深夜,季娜被日军关押了起来,并对她施以严刑,但是顽强的季娜自始至终也未向日本军队透露半点儿情报信息。
两年后,日本战败投降,季娜和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所有被日军关押的难友一起,从日本人的监狱中被中国军队解救了出来。季娜获释三天后,就同苏联驻上海领事馆取得了联系。1945年,季娜返回了自己的祖国。
20世纪,帝国主义进行的侵略战争,都是以间谍活动为先导的。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前后的情况来看,日本侵华就是以间谍活动为先导的。日本军国主义在日俄战争结束不久,就于1906年起陆续在我国东北的沈阳、大连、哈尔滨、满洲里、佳木斯建立起特务机关,日后更组建了规模庞大,支部遍东北的关东军情报部。
日本的谍报机构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于19世纪80年代正式起步,并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初显身手,在日俄战争中其力量得到验证和加强。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日本的谍报机构可以说是大显身手,在日本军队历次先发制人或有预谋的军事行动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始建于1906年的满铁,表面上看是一家铁路公司,而实际上是“开发和经营满洲,推行日本大陆政策的殖民侵略机构”。 1907年,满铁调查课在大连成立,其下属机关分布在沈阳、哈尔滨、天津、上海、南京,直至东京、纽约和巴黎。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满铁调查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000多名骨干的庞大调查机构。起初,满铁调查课还只是针对中国东北的历史、地理、资源、物产等进行调查、搜集资料,“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满铁调查课为了配合关东军作战,开始搜集军事情报及中国抗日武装的动态等,并直接向宪兵队、关东军守备队或警察署提供情报。满铁调查课以此为契机,从一个供给情报的咨询部门变成了配合关东军决策的机关。据统计,满铁调查课在近40年的情报活动中,共提出调查报告6200份,为研究而积累的书刊、剪报资料共有50多万件。
在“中国通”土肥原贤二、日本特务头目多田骏等人的策划组织下,从20世纪20年代起,日本间谍策划和制造了一系列的重大政治阴谋和暗害活动,为日军侵占东北、华北以至全面侵华开辟了道路。比如说,1928年6月3日在土肥原贤二的策划下,关东军参谋河本大作在南满铁路皇姑屯桥洞安置烈性炸弹,炸毁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张作霖因此丧命。1929年土肥原贤二伙同奉天特务机关长奉直次少给张学良送假情报,使张学良枪毙了自己的左右手——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和东北兵工厂督办杨宇霆。“九一八事件”后不久,土肥原贤二即潜往天津,施展一系列的阴谋,策动溥仪逃往东北。
1937年“七七事变”之前,由于日本特务机关的一系列阴谋活动,实际上日军未经重大战斗即占领了我国东北和华北大部。“七七事变”以后,日本特务机关更是遍布于沦陷区。其中,最大的阴谋事件是1939年策动汪精卫公开投靠日本。1939年4月5日影佐祯昭赴河内与汪精卫会谈,以后汪精卫又亲自到东京,经过一系列的“讨价还价”,1940年3月30日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了伪政权。
1944年6月16日,一群“黑色怪物”笼罩在日本钢铁工业中心八幡的上空。这些“黑色怪物”泻下了一批大炸弹。顷刻间八幡市地动山摇,墙倒屋塌,火光冲天。天皇震惊万分,日本国民惊恐不已,而精明强干的日本间谍则临危不乱,纷纷着手调查。经过一系列调查,日本间谍很快就弄到了情报:“黑色怪物”为世界上最大的美国B-29型轰炸机,这些轰炸机起飞的基地是中国成都附近的机场。情报分析人员很快得出结论:现有的日本防空火力射不到B-29型轰炸机的飞行高度,目前唯一的方法是摧毁机场。可是由于缺少成都机场的资料,因而急需派间谍刺探成都机场的有关情报。情况紧急,日军情报部门立即把任务交给超级女谍——川岛芳子,但是川岛芳子没有答应,却力荐她最得意的弟子吴冰。吴冰沉着冷静,狡诈多变,枪法出众,精通柔道,而且通晓汉语、英语、日语,甚至印度语、马来语,是天生的间谍奇才。于是,吴冰成了此次间谍活动的执行者。
可是,令川岛芳子和吴冰都没想到的是,吴冰刚刚潜入,军统局的反间谍部门就得知了这一消息,更令人震惊的是吴冰的照片还通过绝密运输线送到了军统局。军统局防谍组组长周震东奉命执行此次行动,于是周震东将吴冰的照片分别交给10多个精干老练的行动小组,责令他们立即找到此人。经过调查,军统决定采用“以女制女”的策略,请戴笠手下最出色的女间谍“梅花”出马,经过周旋,最终在吴冰的房间里缴获几张军用地图,上面标着成都附近的7大机场,其中4个供B-29型战略轰炸机使用的机场的详细方位,还有机场的防空火力配备情况。
在日军侵华期间,日本的谍报机构在窃取机密情报,镇压和破坏中国的抗日力量,监视中方重要人物,物色扶植傀儡政权和汉奸,从事各种分裂活动等方面,可谓不遗余力。日本于侵华期间在中国建立的庞大而细密的间谍情报网,不仅为其侵略活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同时成为其侵略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法国王牌间谍改变战争进程
在战争中,由于一些间谍的出色发挥,导致一些核心武器、核心技术等情报曝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战争的进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与法国的战争中,德国率先使用了化学武器,但没有达到使用者预期的目的。因为潜伏在德国的法国王牌间谍卢齐托及时地窃取了德军化学武器的秘密,而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改变战争进程的人”。
1915年4月23日,在比利时的朗日马克附近,法德两国军队的拉锯战已经持续了一个月之久。虽然双方都投入重兵且死伤严重,但是战斗未见分晓。中午时分,随着一阵风,一团绿色的雾气吹向法军的阵地,士兵们并没在意,依然坚守在战壕中。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云雾散去后,恐怖的事情接踵而来。这些战壕里的士兵不住流泪、咳嗽,两分钟后士兵感到奇痒,于是不断地抓挠,红肿的皮肤一抓即破,直流黄水。此时,士兵感到胸闷气短,瞬间,成千上万的士兵窒息而死,即便是侥幸生存的士兵也是皮肤溃烂、双目失明,凄惨的呻吟声此起彼伏。这是现代战争中化学毒剂的第一次使用,德国军队首次尝试就获得了巨大成功。
经过这一役,法军死伤严重,士气也大受影响,士兵们心里都有了阴影。于是法军不得不与德军脱离接触,撤出了朗日马克。法国最高统帅立即责成情报部门,设法查清德军化学武器的情况,并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法。于是,法国情报部门立即给长期潜伏在德国境内的间谍卢齐托下达指令,命其解开德军化学毒剂的秘密。
卢齐托拥有德国身份证,他生着一副日耳曼人的形象,说着一口流利的德语,这一切使他在德国的弗赖堡生活了近4年,从未引起别人的怀疑。卢齐托在德国办了一家染料商行,平日里以做生意为掩护走遍了德国的大小城市,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各种情报。在接到调查德国化学毒剂的秘密任务后,基于从事染料生意的认识,他决定首先调查与毒气相关的化工产业。卢齐托首先查明巴登州曼海姆阿尼林工厂,正在加速生产毒剂,但是光知道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追根溯源。一天,卢齐托发现一辆装毒剂的槽车,开往埃森的克虏伯化工厂。
于是卢齐托赶到克虏伯化工厂所在地埃森,他在工厂附近转了两天,没有什么收获。不过,很快,卢齐托就和工厂的一名警卫结成朋友,从警卫的话中得知,目前德国正在试验一种新式毒气弹,将能扭转战局。目前这种毒气弹已经试制成功,它可以形成以炸点为中心、100米为半径的死亡区域。卢齐托故意做出不以为然的样子,表示不信。警卫一听大为恼火,卢齐托趁机火上浇油表示,如果克虏伯化工厂能造出这样威力无比的炮弹,他甘愿输给警卫2000马克。警卫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2000马克在当时决不是一个小数目,相当于普通人几年的收入。警卫知道这笔钱他赢定了,因为他已接到通知,几天后德皇将由鲁登道夫和兴登堡两位元帅陪同观摩毒气弹试爆,他将和其他警卫人员一道为德皇担任警戒。
几天后,卢齐托被那个警卫安排到打靶场的一个隐蔽地方,在那卢齐托可以轻易地观察到靶场的一切。只见德军牵引车运来两门大炮,把炮口瞄向了几公里外的羊群。随着观礼台一声令下,两门大炮相继发射,羊群之中,瞬间生起一团黄绿色烟雾,凡是烟雾散开覆盖到的地方,羊都猝然倒地,甚至所有的植物都烧光了。原来,德国人早就发明了毒气弹,苦于受天气特别是风向的影响一直不能应用于实战,于是德军将毒气冲入炮弹制造成毒气弹,然后用远程火炮将其发射,这就是克虏伯化工厂制作的新式武器。卢齐托一边假装吃惊地看,一边留心倾听观礼台上的解说,把技术人员讲解毒气弹的性能及防护方法记了下来。
观礼台的贵宾离去后,卢齐托假装痛苦地输掉赌金,同时又提出带走几片碎弹片作为打赌的纪念。警卫赢得了一大笔钱,于是爽快地答应了卢齐托的要求。3天后,这块碎片被送巴黎间谍机构的化验室,法国当局在得知毒气弹的化学成分后立即下令大量生产防毒面具。当德国人故伎重演的时候,盟军的防毒面具已经装备到士兵身上。与此同时,法国参照德国技术制造出了这种毒气弹,并投放到了战场上,德国人因没有准备而被打个措手不及。德皇大为光火,下令彻查时,卢齐托已经返回弗赖堡,恢复了自己染料行商人的身份。
卢齐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的最后一项重要活动就是火烧德军阿尔霍恩基地。阿尔霍恩基地装备有齐柏林飞艇(一种或一系列硬式飞艇的总称,是由著名的德国飞船设计家斐迪南·冯·齐柏林伯爵以大卫·舒瓦兹所设计的飞艇为蓝本,进一步研制而成。其功能较同时期飞机优秀,可装载大型货物,在航空事业早期具有辉煌成绩),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独有的武器。当时,飞机已经应用于实战,但不能形成真正的战斗力,而齐柏林飞艇可以说是当时最先进的航空武器。因此,德国军方曾把毒气弹和齐柏林飞艇当成赢得战争的最重要的两样武器。在毒气弹失去效力后,德军将飞艇当成王牌,不惜重金在阿尔霍恩修建飞艇基地,并存放新式飞机。
1918年,卢齐托奉命在1月7日前摧毁阿尔霍恩基地。之所以选在1月7日之前,是因为有准确消息显示,8日德军准备出动大批飞机和飞艇,来配合其海军舰队突破协约国对德海上封锁线。盟军担心飞艇的空中优势,于是指令卢齐托摧毁阿尔霍恩基地。卢齐托经过调查,想好了一个可行方案。他打着劳军的旗号来到阿尔霍恩基地,在士兵的帮助下,他轻易地摸清了基地的情况。1月5日凌晨,卢齐托带领突击队员潜入阿尔霍恩基地,并成功摧毁了基地,虽然在行动中受伤,但卢齐托依然顺利返回法国。法国政府授予了他英勇勋章,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两次改变战争进程的人”。
“肉馅计划”蒙蔽了希特勒
“在战争时期,真理是如此宝贵,必须用谎言去保卫它。”丘吉尔道出战争的残酷性。间谍们设下一幕幕惊天骗局去保护真理,正邪之间展开一次次惊心动魄的角逐战。在西班牙加德斯湾,古老鱼乡韦尔瓦城的一座公墓有一块简朴洁白的大理石墓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间。墓碑上用英文镌刻着“威廉·马丁之墓”几个大字,在这块普通的墓碑下面,埋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非常隐秘也非常成功的一次情报欺骗活动。这次活动的成功,曾经调动了纳粹德国的数支精锐部队,同时也挽救了成千上万英国人和美国人的宝贵生命。
1943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盟军在北非已经取得了压倒一切的胜利。德军最高统帅部也十分清楚,下一阶段,盟军将在南欧登陆作战。只是目前他们现在所不了解和十分想知道的就是不久后盟军实施登陆作战的确切地点。关于在南欧登陆作战,盟军方面已经决定把西西里岛作为登陆的第一块跳板,随后对意大利本土进行大规模进攻。
1943年2月,伦敦监督处处长,绰号为“诈骗总管”的英国陆军中校约翰·比万主持召开了战时特别机密的会议,与会者都是英国的间谍头目和高级军官。在会上,约翰·比万说:“大家都知道,盟军向北非的进军正在逐步走向胜利。在1月举行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我们英美两国统帅已经决定在突尼斯战役结束后立即实施西西里岛登陆战,以扫除地中海交通线上的主要障碍,迫使意大利退出战争。现在盟军交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如何掩护这一登陆西西里岛的行动。”
西西里岛是地中海的最大岛屿,是意大利的属地,整个岛屿呈三角形。由于西西里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和意大利对该岛实行了重兵防卫,在这个面积25700平方公里的岛屿上,部署了13个主战师和1400多架飞机,总兵力达36万人。面对西西里岛庞大的守军,如果盟军靠武力进攻西西里岛,代价必然十分巨大。有鉴于此,英国情报部门认为要设法让希特勒相信盟军下一步企图占领两个地方,一个是进攻希腊以便向巴尔干半岛推进;另一个是进攻撒丁岛以作为进攻法国南部的跳板。但是,这是一项极为艰难的任务,因为就像丘吉尔所说:“除了傻瓜,谁都知道那是西西里岛。”特别是盟军在1942年6月占领了潘特莱小岛后,进攻西西里岛的意图十分明显。
会议陷入了沉默之中,就在大家冥思苦想之际,海军少校埃文·蒙塔古说话了:“我有一计——借尸计!”“借尸计?什么意思?”与会者纷纷问道。埃文·蒙塔古看到大家期待和疑惑的目光,便讲述自己的计划:“我们制作一具尸体,把他装扮成参谋部军官,身上带着特制的高层文件,然后把他送到表面中立实则亲德的西班牙海岸,让尸体来告诉敌人我们将要进攻某个地方。”“你想得太天真了,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事情?”与会者纷纷表示质疑。埃文·蒙塔古接着说:“先生们,这个计划有很多有利条件,第一,德国人已经知道盟军的官员经常乘坐飞机沿西班牙海岸飞向北非,如果让尸体看上去好像由于飞机失事而坠海致死的,就不会引起怀疑;第二,德国谍报机关在韦尔瓦附近有个与西班牙关系密切的间谍网,这个间谍网一向行事鲁莽、工作浮躁,它曾经发现一名法国军官身上带有若干文件,便不作深入调查而直接送往柏林。而且,西班牙实际上是亲德的,如果这具尸体漂到西班牙海岸,那么它所携带的文件一定会落到德国人的手中。当然,这个计划也有风险,如果希特勒识破盟军这个骗局就会悟出真相,进而集中兵力,挫败盟军对西西里的进攻。”
经过反复、认真、周密的讨论研究,丘吉尔、艾森豪威尔,以及英美联合参谋总部等批准了这个计划。尤其是丘吉尔特别欣赏这个计划,将其称为“肉馅计划”,并指示埃文·蒙塔古具体实施这项计划。
埃文·蒙塔古接到命令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到一具适合的尸体,通过向医生打听,最好找因肺炎或落水而死的尸体,因为这两种尸体解剖的话都能发现肺部有积水。几经周折,埃文·蒙塔古终于找到了一具因肺炎去世的男尸,并给予他身份“马丁少校”。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部分,即伪造“马丁少校”的密件,其中最棘手的是密件的形式和内容。形式不当,内容不巧妙,敌人不会轻信,但两者都做得太过分,容易让敌人认出是圈套。怎么办?经过反复论证,英国谍报机构决定由英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阿奇博尔德·奈爵士给英国驻北非突尼斯的远征军司令部华德·亚历山大将军写一封亲笔信。如此一来,德军统帅部会把这封信作为极为珍贵的材料而加以重视。密件内容的伪造要更加小心谨慎。信的内容表面上写别的事,但却遮遮掩掩地透露点情报。怎样才能装得逼真呢?经过多次考虑后决定让亚历山大将军指挥的突尼斯军队,攻击撒丁岛;让亨利·威尔逊指挥的埃及部队,从希腊长驱直入,强攻巴尔干半岛。事实上,当时盟军缺乏登陆艇,绝不可能多线作战。
一切细节都安排妥当,每条线索都恰到好处,在对“马丁少校”的所有物品进行最后一次验证之后,1943年4月17日,“马丁少校”的尸体被放入标着“光学仪器”字样的罐子里,由军情五处的卡车运送到苏格兰海岸,然后被装上潜艇驶向马耳他。4月29日,潜艇到达西班牙南部与葡萄牙交界处的韦尔瓦港只有1500米的海底。4月30日凌晨,“马丁少校”的尸体被推入水中,接着潜艇又在800米外放下一只橡皮筏,筏上只有一个铅制的桨板,为的是装成时间仓促的假象。一切都是按计划进行的,可谓天衣无缝。
1943年4月30日凌晨,“马丁少校”的尸体在西班牙南部加德斯湾被当地渔民发现。尸体很快被送到西班牙的华尔斯医院进行解剖。解剖结果:尸体系活着坠海溺死,肺部有少量海水,估计尸体在海上漂流了3~5天。当天下午,英国驻马德里海军武官向英国发来电报报告,他们从英国驻韦尔瓦的副领事那里获知:“一名英国军官的尸体被西班牙的渔民发现并带回岸上。”英国情报机构一听马上明白了,“马丁少校”按计划“抵达”了目的地。
西班牙海军办事处查明尸体身份后,便将此事通知了英国驻韦尔瓦的领事,但由于西班牙当局与纳粹德国的关系很密切,西班牙人在通知英国人的同时,也通报了德国在西班牙的间谍。行动迅速的德国间谍立即抢先一步,在英国领事认领尸体之前,已经将“马丁少校”身上的所有文件全部偷拍下来。不久,文件的影印件就被送到德国柏林鉴定去了。柏林当局接到驻西班牙谍报局的报告后,一面立即着手进行鉴定,一面指示其谍报局代表提供更加详尽的细节。
为了将这场戏演的逼真,埃文·蒙塔古通过一些途径敦促对此计划一无所知的英国海军武官向西班牙人索要“马丁少校”随身携带的重要文件。5月13日,“马丁少校”随身携带的文件被送回伦敦。英国情报机构拿到文件后立即用新的科学方法进行检验,终于从夹在纸上的夹子是干的这个疑点,发现文件已被德国人用盐水软化纸张的技术拆开了。埃文·蒙塔古因此断定,这些密件已经被德国间谍网拍照并送往柏林了。
应英国方面的要求,西班牙当局以军葬的方式安葬了“马丁少校”。其“未婚妻”也为葬礼送来了花圈,并附了一张悲痛欲绝的纪念明信片。
与此同时,在伦敦的海军部公证司伤亡处,按照常规把“马丁少校”的名字与1943年4月下旬阵亡的其他死者的名字一同公布于众。1943年6月4日,伦敦《泰晤士报》发表了战地伤亡人员名单,“马丁少校”也跻身其中。这个名单天衣无缝地向德国人证明了“马丁”其人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正如英国谍报机构所预料的,德国方面认真研究了密件和“马丁少校”携带的物品,向希特勒提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声称:文件的可靠性无可置疑。得到情报的希特勒喜不自禁。于是,希特勒在1943年5月15日召开了最高统帅部作战会议。他命令:“所有与地中海防御有关的德军指挥部迅速密切协同,集中全部兵力和武器,在6月30日前完成对撒丁岛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集结和部署。” 按照希特勒的部署,隆美尔元帅被派往希腊,组织一个集团军群,会同随后从法国南部调来的第1装甲师,在希腊东部的爱琴海域设下3道防线。希特勒又从苏德战场抽出两个装甲师,命9天内抵达希腊。与此同时,希特勒把党卫旅派往撒丁岛,从西西里岛抽出装甲部队加强科西嘉岛的防卫。在盟军要登陆的真正地点——西西里岛,则防御力量较弱。
1943年7月9日,盟军重兵准备在西西里岛登陆。这天天气骤变,夜里,盟军集中主力在西西里岛登陆了,这对于德军来说是绝对意外的。8月17日,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战胜利结束,彻底占领了西西里岛。在这场战役中,德意军伤亡3.3万人,被俘13.2万人,此外损失坦克260辆,大炮500门,飞机1700架。以假乱真的“肉馅计划”帮助盟军成功地攻占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西西里岛,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步伐。
附:本章内容主要参考:
1.阿文编著,《生死谍战:世界著名间谍案纪实》,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8年版。
2.孙建民主编,《世界大间谍》,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军校、钱源主编,《国际超级间谍档案》,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