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在“图书门”发生后的一个月,2010年1月23日,卓越网再一次上演了价格错标事件。而这次事件的主角不再是那些精装套装的古书典籍了,而是一个原价为559元的移动硬盘——这次卓越网的标价为118元。
不用说,118元和559元之间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网友们在发现这么“低价”的商品之后,又是疯狂转载这一消息,很多人甚至一次性订了一大批。
不过这一回,一些用户的心态比较平静了。有了上次“图书门”的教训,大家在兴奋之余也怀疑能不能收到货物。要知道,卓越网在一个月前已经欺骗了用户的感情,而这种欺骗是以损害自身的信誉为代价的。
果然像大家担心的那样,在1月25日,卓越网再次单方面地取消了这批118元的订单,并给每个订户发送了邮件通知:
我们抱歉地通知您,您在卓越亚马逊网站上购买的劲永牌320GB移动硬盘的价格出现错误。卓越亚马逊上有数百万种商品,因此有些时候难免会出现这类问题。根据我们在卓越亚马逊网站上公布的使用条件中的价格政策:出现商品价格错误问题时,如果商品正确价格高于错误的标价时,我们不得不取消您的订单,并且通知您。因此,您的订单已被取消。如果您仍然想购买这个商品,请根据正确的价格再次购买。
对于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请您接受我们真诚的道歉。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尽力确保卓越亚马逊上不再出现此类问题。
显然,卓越网在“硬盘门”事件的处理态度和方式上,再一次伤害了广大消费者的感情。其实,把价格标错这种事情,绝不是卓越网“倒霉”才遇上的,很多企业都曾犯过类似的错误。比如说戴尔,它是著名的网上错标价格供应商,在中国大陆、台湾、美国都有过错标价格的先例。可是戴尔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却采用了和卓越网完全不同的方法。
2008年2月,戴尔将原价为8999元的液晶显示器错标为2515元,引发消费者的疯狂订购。本来,戴尔想取消订单,因为他们坚称这是错误的操作。但是,在消费者的坚决抗议下,戴尔决定自行承担损失,承诺将显示器按该错误报价出货,在系统错误期间生成的该部分订单按照正常订单处理,货物将在正常承诺的送货期限内送交客户。
实际上,戴尔不止一次在危机中赢得了口碑。2006年8月,戴尔中国网站标价出错,有消费者通过自选配置,以不到1000元的价格将价值8000多元的服务器列入订单。戴尔最后没有按1000元的价格处理顾客的订单,但给予了25%的优惠。
还有曾经盛极一时的IBM,也遇到过类似的麻烦。2004年,IBM将一个价值1500元的Combo(能读取DVD的CD刻录机)标价为1元,导致很多顾客都下了订单。当时IBM本打算取消这些低价订单,并开始给下订单的用户打电话表示歉意。但很快他们就改变了想法,决定按照错误定价将Combo发送给顾客,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犯下的错误不应该由顾客来承担。在“一元门”事件中,IBM损失了数百万,但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具有着“外国血统”的卓越网,敢于这么不顾形象和信誉而竭力维护眼前的利益呢?其实,这跟发生在戴尔的一次事件有关。
2009年,戴尔台湾网站出现了标价错误,通常零售价在6.09万台币的某型号笔记本,在网站的价格不到该价格的1/3,于是消费者提交了10多万份订单。由于订单数量巨大,一向重视品牌信誉的戴尔这次也不希望吃太大的亏,因此决定按照正常价格出售该款笔记本,但同时给消费者提供了2万台币的优惠券作为补偿。然而,还是有很多消费者对戴尔25%的赔偿感到不满,于是他们将戴尔告上了法庭。
2010年1月22日,台北地方法院宣布消费者败诉,戴尔无需为错误的标价负责。法院的理由是,用户下了订单之后,如果戴尔方面没有确认订单,交易协议则不生效。
虽然台北法院声称这一次判决纯属个案,并不代表以后整个电子支付行业类似事件将按此方式执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卓越网已经将这一判决当作是行规了,这成为它坚持不给用户发货的客观依据。
实际上,网上交易到底是下订单即生效还是双方确认才生效,目前还没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定论。但不管怎么说,企业每时每刻都应该考虑如何维护自身的形象,如何提高口碑,这其实是比赚钱更为重要的东西,因为没有了信誉就没有了形象,没有了形象自然就没有了品牌,没有品牌,哪里还谈得上赢利呢?
有时候,企业可能会因为这样的“标价错误”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但却能在损失的同时获得信誉并且带来长远利益。显然,卓越网的高层还没有形成这样的认识,他们宁可在Google、百度花钱购买关键词广告,也不愿做一次危机营销。他们将会为接二连三的“欺诈”行为付出代价。
“图书门”和“硬盘门”之后,很多网友开始讨论卓越网的“欺诈”事件。也许这种事不能被称之为“欺诈”。但是大部分人都对卓越网的行为表示不解和愤怒。因为即使在“图书门”时,卓越网的管理层还不知道“危机营销”为何物,只是草草了事,根本没有冷静地权衡利弊,只是单纯地拿着计算器统计会带来多少损失。
无论企业花了多少钱去做广告,一次在危机中的处理失误会将之前的昔心经营毁于一旦。即使企业侥幸逃过第一次处理失误带来的负面影响,但后面如果再犯同样的错误,那它所做的任何公关投入都将失去意义。而且这种损失,往往是花多少钱都难以“赎”回来的。
比如像“硬盘门”这样的事件,被“误操作低价”的移动硬盘原价是559元,不计算琐碎的费用,卓越如果按照错误的报价出货,它每个硬盘可能要亏损400元。卓越错误报价的消息被传播极广,假设移动硬盘被预订了1万个,卓越将要亏损400万。
400万做一次营销价格可能有点高,但卓越可以像戴尔那样给用户较高的优惠并和每个客户沟通。比如给予已经下单的用户30%的折扣,也就是390元一个移动硬盘,考虑到很多用户只是因为过于便宜的错误报价才下订单购买,面对390元,这些人肯定会掂量一下。因此,卓越的损失可能不到50万。然而,这50万将会赢得远远高于50万的价值。这其中可能包括:媒体会报道卓越亚马逊如何对顾客负责任、顾客将看到卓越的诚意并会主动宣传其“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的良好信誉。
可遗憾的是,卓越并没有这么去做。
在B2C市场里,卓越网的最大竞争对手是当当网,卓越网接二连三地应付危机出错,无疑为它的未来挖下了一个又一个的陷阱,至于什么时候掉下去,或许已经不是卓越网自己能决定的了。
与卓越网不同的是,当当网在面临标价错误时,表现出了极大的气魄。
2005年7月21日下午,由于当当网数码频道的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了原价为3680元的索爱K750C手机的销售价被误标为1520元。于是,在不到两个小时之内,便有20多个用户下单订购这款“低价”手机。开始时,工作人员并没有发现情况异常,但很快,短时间内迅速增长的订单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发现手机标价错误之后,当当网没有赖账,而是本着诚信负责的态度,按照页面显示的超低价格将库存的5部索爱手机全部发货,优先满足了最先下单的5名客户,为此损失了1万元。对于那些没有拿到手机的订户,当当网向他们发出了缺货告知函,并通过客服人员与他们进行沟通,表示歉意。
另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2005年,当当网在销售《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时,开始是以46.4元的价格进行销售的,后来为了让消费者享受到更优惠的价格便打破了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限价要求,改以29.9元的价格进行销售。但是这时,《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已经销出去了将近2万册,为了不让那批以46.4元购买此书的消费者吃亏,当当网果断地宣布退还这些以46.4元价格购书的消费者的差额部分,一下子赢得了用户们的赞誉。
由此可见,卓越视利润高于一切的做法,实在是一种经营理念上的“短视”,这也就意味着它很难在B2C领域走得更远。
在营销的范畴里,关于标价失误这种事情已经不是合不合法的问题,而是一家企业是否重视自身形象、重视品牌建设的问题了。IBM和戴尔等企业以实际的行动给其他经营者树立了榜样:商家犯了错误,这个责任不应该让顾客去承担。
事实的确如此,IBM损失了数百万,却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赖,间接地创造出更多的商机。而卓越网在犯了同样的错误之后也会蒙受损失——他们要找删帖公司删除那些负面的帖子。
难道,卓越网真的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漠视消费者的感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