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陌生的远亲,不如投熟悉的自家人
在宽阔无边的大社会里,每个人都是一粒微尘,力量再强大,能大到哪里去?如果只是单枪匹马,没有汇聚成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怎么能做得来需要强大杀伤力的事情?
所以每个人需要队伍,需要站队,需要让自己融入到一个圈子里去。借用圈子里他人的力量,来成就自己想做的事儿。
1968年,在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间密室中,就像父亲20年前做的一样,小布什虔诚地亲吻了一只骷髅头。可别小看了这只骷髅头,亲吻了它之后,小布什没有被恶魔诅咒,而是成为美国精英圈子中的一分子。
在后来的总统选举中,小布什如愿以偿地得到了这个精英圈子里人们的鼎力支持,进而子承父业,坐上了总统的宝座。
在中国,这种圈子现象更是见惯不怪。早在几十年前,费孝通老人家就提出“差序格局”的概念,“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你不是生活在别处,而是生活在圈子里。一个人所处的圈子,决定了他的事业高度。至于圈子的形态,也是各种各样,丰富得很。有血缘关系的人,组成了亲戚圈子;有地缘关系的人,组成了邻居圈子;有业缘关系的人,组成了行业圈子。除此之外,校友、战友、
老乡……圈子多得目不暇接。
一个特定的人,由于同时拥有多种社会角色,可能同时处于多个圈子之中。张三是你表哥,你和他处于同一个亲戚圈子;李四和你一样经营电子商务公司,你和他同处一个行业圈子。
相较于圈子外的人,生活在一个圈子里的人,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了解的机会多,互通信息也更加容易和频繁,合作起来也更为放心。
有人说,在中国企业家里,王中军是最懂电影的人;在中国电影人里,他也是最懂商业的人。在此,我还要加上一句,在中国最懂商业的电影人里,王中军还是最善用圈子的人。
一位熟悉王中军的圈内人曾这样描述他:“王中军是一个极擅交际,并有能量把人脉资源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高人。”
对电影《天下无贼》中的经典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王中军应该最有体会。“没有导演的时候,来了冯小刚;没有市场的时候,出现了贺岁档;没有大资本的时候,来了马云;在需要突破瓶颈的时候,可以创业板上市。”导演圈子、资本圈子,王中军身在其中,都是如鱼得水。
善用圈子,当然首先要融入某个圈子。在这方面,王中军花费的功夫,说句玩笑话,仿佛比他的主业一一拍电影还要多。
按照我们常人的思维,作为电影人,王中军应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去研究如何拍出更好的电影,甚至为拍电影可以三月不知肉滋味。可偏偏王中军并非如此,不是去东家串门,就是去西家溜达,时不时还喝点红酒消遣消遣。
不过,如果你真的以为王中军纯粹是在玩的话,就有些冤枉他了。他逛的地方不是主妇太太们常去的商场超市,而是企业家的一些据点,比如亚布力论坛,田溯宁、吴鹰等人的数字中国联合会,以及《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等。
随着王中军的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马云这个大股东浮出水面,进而大家都知道了他们两人的私交不错。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最初,他们就是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认识的。
虽然一个是北京人,一个是杭州人,可是两人都为人豪爽,喜欢结交朋友。而且,两人还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即都喜欢红酒,都是国内第一个普通酒主题会所的常客。
一来二去,也就熟识起来。此后,马云来北京,几乎都会找王中军聊天,甚至每周都要通电话。朋友做成了,成为了“自己人”,生意和投资上的合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于是,马云和王中军之间便有了《天下无贼》植入淘宝广告、三大导演为雅虎搜索拍摄3条广告的合作,更有了从来不做其他公司董事的马云,破例投资华谊兄弟的故事。2006年,听到王中军“想做时代华纳”的梦想后,马云进行了以个人名义出资的第一次投资,用1200万美元换取了TOM手中华谊兄弟15%的股份。
记得一位天使投资人说过,天使投资人也有自己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通常一个天使会把自己觉得好的项目推荐给其他的天使,最后促成几个人一起投资。
其实,在企业大佬圈子里,他们所做的投资,往往也是如此。至少,王中军的华谊兄弟此后接受的投资基本都是这样。当马云投资了华谊兄弟,他与王中军也就成为了兄弟。大哥为兄弟拉投资,合情合理。
在马云投资后的2007年,江南春、虞锋、鲁伟鼎等企业大佬,又向华谊兄弟投资了2000万美元,认购了24.9%的股份。
这些大佬们和马云不同,与王中军并不熟悉,之所以投资华谊兄弟,除了看好其前景之外,马云在中间的穿针引线起了关键作用。2007年,马云对一心转行做投资的老相识虞锋说:“中军有点困难,帮忙先投点钱卩巴。”然后,拉着虞锋去华谊兄弟考察。也是在同一年,在一次与江南春聊天的时候,马云跟他谈起了华谊兄弟。在媒体行业的江南春,对华谊兄弟多多少少也有些了解。后来,经过马云介绍,江南春也入了股。
万向集团的总裁鲁伟鼎,与江南春不一样,对华谊兄弟不了解,在业务上和王中军也没有交集。不过,他和马云同属于浙商圈子,两人还共同发起了浙商圈子江南会。在马云的介绍下,鲁伟鼎也投资了华谊兄弟。
你看,马云和江南春熟识、和虞锋熟识、和鲁伟鼎熟识,最重要的是,王中军和马云熟识。马云像一只勤奋的蜘蛛,织起了一张大网。所幸,王中军及时把自己融入大网之中,因而才能借助数位大佬的力量,托起一个娱乐帝国。
而这也恰好印证了王中军说过的一句话:“总有一些人站得比我高,看得比我远。吸引不同人,就是引入不同的资源,就是企业成长的过程。”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陌生人,并不是没有,而是少之又少。但是,同样两个人遇难,一个是熟悉的人,一个是陌生人,你会救谁?我想应该不会是“只爱陌生人”吧。毕竟,投资是一个风险系数较高的事情,投资陌生人风险系数又会增加一些。
曾经有一位自信的创业者,觉得自己的创业项目足够诱人,千方百计找到雷军的邮箱地址。然后,给他发了一封邮件,毛遂自荐自己的创业项目。原本以为十拿九稳,谁知结果依旧很悲摧,好在雷军的拒绝很委婉:“只投熟人或者朋友介绍的项目。”
这种回答,不仅委婉,而且还很实在。有时候,他们往往真的只是投资熟人,尤其是刚刚涉足投资时,更是容易对认识的人“下手”。
互补的婚姻,往往很圆满
诚然,熟人之间好说话,但是,互相之间过于熟悉,也不见得是一件好事。也就是说,仅仅依靠熟悉,并不能说服大佬们投资你。说不定还会适得其反,让大佬们唯恐避之不及。
熟人的风险系数也不低。你想,相互熟悉的两个人,熟悉的不仅仅有优点,当然也有缺点。太过了解对方的缺点,自然会对投资造成威胁。
可是,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都是不完美的,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些缺点。无论在寻找上司还是下属,甚或人生的另一半时,奢求100%完美的结果,可能就会沦为“齐天大剩”。所以,人们常说,没有100%的另一半,只有50%的两个人。
或许,各有50%的优缺点,说得有些过于模式化或刻板,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大实话。这句话,放在企业身上也同样适用。
一些大佬们经营的企业,在我们眼中往往是大企业,但也不是100%地无懈可击,他们也有自己的“死角”或“软肋”。这种状况其实并不可怕,一个企业也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所有愿望。
人有缺点再正常不过,只是,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对之有所了解,企业也是。一个懂得发挥自己长处、弥补自己劣势的企业,才容易做大做强。这些你都能想得到,大佬们更不可能想不到。
这边,大佬们正在想方设法弥补自己的不足,那边,你的企业正好能够补上他那块“窟窿”。此时,想要不被大佬投资,才是一件难事呢!
2010年,对马云来说,应该算是一个物流投资年,他先后投资了两家物流公司一一星辰急便和百世物流。当年6月,还向外界宣布了一个“大物流”计划。之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就没了动静。
正当人们以为他在“放空炮”时,2011年初,这颗重磅炸弹终于落地并发出声响:阿里巴巴及其金融合作伙伴承诺一期投资200亿至300亿元,其中阿里巴巴自己出资100亿元,在全国建立一个立体式的仓储网络体系。
物流对于电子商务,就像一双脚对于一个大脑:电子商务在线上,赚取的是信息费,物流在线下,赚的是“跑腿费”。没有大脑的指令,手脚的行动毫无意义,可是没有手脚的实施,大脑再灵活,也会流于空想。
马云的“大脑”已经很发达,已经为他带来足够的财富。而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也是一日千里,大大小小的快递公司,在一夜之间突然出现在人们面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快递公司1万多家,并且还正在高速增长。有这样一个形象化的说明:我国GDP每增长1%,快递业就以3倍左右的速度增长。马云已经有足够的“手脚”可以使用,他何苦还要进军物流业?
这些“手脚”不一定全都灵便可靠。在现有的1万家快递公司中,民营快递占到半壁江山,得到国家邮政局许可的只有4898家。民营快递公司的经营方式多为加盟。装几台电话,买几部电动车,招几个能识路且会骑车的人,一家快递公司就能开张营业。
如此非正规,难免让快递变慢递。对此,2010年,电子商务公司就已经感知到,物流变成了成长路上的最大一块绊脚石。
2010年国庆节之后,电子商务网站集体做促销,短期内,产生了大量的交易订单。对快递公司来说,这应该是一种“福利”,订单多得让他们应接不暇,几家国内知名公司甚至出现“爆仓”。
快递公司看似数量繁多,其真正有效的供应却有所不足。“爆仓”虽然由快递公司造成,却直接影响了网友的网购体验,进而影响到对电子商务企业服务质量的评价。淘宝网的一个卖家就比较恼火。自从开业以来,她的小店就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可靠的货物质量深受网友的喜爱。打开网页就能看到,几乎清一色的好评。不过2010年国庆节,却意外出现了几个中差评。她感觉比较冤枉,但对于快递的“龟速”,也无能为力。“一个同城包裹,物流公司半个月都没有送到。”
卖家和买家都深受其害,把矛头指向快递公司。只是,快递公司也有自己的无奈。虽然某种程度上,快递公司依赖于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公司提供的订单越多,其业务量就越大,赢利也会更多。但是,爆发式的增长,却让物流企业始料未及,之前配备的人力物力也就无法支撑。
以中型快递公司申通快递为例。2010年10月,申通快递每天的派送量,约为180万单。它的一位客户,每天订单量约为6000~7000单。2010年11月11日,淘宝网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促销,这位客户“人品”大爆发,仅促销当天,就接受了9万份订单。同时申通快递每天的派送量上涨到260万单,涨幅高达44.4%。
对电子商务公司来说,短时间内订单量的暴涨,带来的成本增加有限,主要体现为信息流的增长。但是,物流公司却需要增加仓库、人力和车辆等刚性成本,每一项支出都是大手笔,需要海量资金做后盾。而海量的资金,在银根紧缩的今天,是一个企业最柔软的美梦。由此造成的不适应和“怠慢”,也在情理之中。
每一方都有自己的为难之处,但不管再有如何的难处,唯独网购消费者伤不起。否则,一旦他们不高兴,电子商务和物流公司都可能“没脾气”。为让“上帝”在最短时间内收到所购产品,弥补自己线下的不足,电子商务公司感到求人不如求己,方法之一就是在物流业中插一只脚。
马云是电子商务的领军人物,淘宝网的交易额占电子商务市场份额很高,他选择为物流业注入资金,最大的理由就是弥补自己的短板。
在投资两家物流公司之后,马云还准备筹建仓库,建立自己的“大物流”。不能不承认,这种想法有大格局,但是,物流不仅仅是有了仓库就足够,人员配备等要素才是至关重要的。等马云的大仓库建立起来,重新去招聘人手,或许是一种比较慢的方式,收购现有快递公司,更像是一条省时省力的捷径。
对现在的中小物流公司来说,被马云收购,得到其注资,成为其“大物流”的一分子,无疑也是一种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难题的方法。毕竟,在银根紧缩的今天,企业成长的路径不应该再仅限于IPO上市,被大企业收购也是另夕卜一种成功。
不过,想要成为马云的目标,不妨先听一听他心目中的“好物流”:“电子商务的本质是简化物流环节,缩短消费者与厂家的供求距离,最大限度地为社会降低成本,节省资源。电子商务物流不是简单的货物从卖方送到买方的步骤,还需要在过程当中提供更多增值服务,如代收货款、分仓管理、退换货管理、三次营销和保价理赔等许多服务,这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传统的物流快递企业,一定要了解并掌握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才能使传统快递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并形成共生共荣的生态圈。”
与电子商务更密切地贴合,才是马云心中成功的物流公司,其投资对象之一星辰急便就是最好的注解。
星辰急便是由宅急送创始人陈平创建的一家快递公司。不同于传统的快递,星辰急便吸收了“云计算”和电子商务平台的基本理念,形成了自己的独特商业模式一平台开放、资源共享、服务集成、终端无限。
现在,为电子商务提供快递服务的物流公司,主要有三种运作模式。一种是只提供配送;第二种是配送加代购,即货到付款;还有一种就是“配送+代收+分仓+三次销售”。最后一种,就是星辰急便追求的目标。
以退货来说,当快递员把商品送到客户手中时,如果客户拒收,快递员可以拿回来放在星辰急便设在当地的仓库中。同时,告知发货公司。假如还有其他客户要购买这件商品,星辰急便只要把客户更换一下,就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再次配送。
如此一来,不仅能缩短送货流程,还减少了电子商务公司的相关费用。现在电子商务的退货率已经高达30%。如果客户退货,一般的物流公司,还要把拒收的商品送到原发货点。此时,电子商务公司交易没达成,却要付出送货和退货的两部分费用。
电子商务的确是一座深不见底的宝藏,由其发展带动的物流行业中的机会,也在不断发生着裂变。但是,并不意味着机会遍地,俯拾皆是。在投入其中时,最好先看看“发电机”的需要,谁能更好地满足其需要、弥补其不足,才能真正把机会抓在手里。
要不然,那些精明的大佬们又怎么会舍得投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