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本人对于以网游为代表的互联网增值服务是情有独钟的,他说:“我们觉得中国的增值服务和网络游戏的发展还刚刚起步……相信还有2—3年的快速增长期,这个时间也是各个互联网公司要努力抓住市场份额和抓住用户的两三年。”
在马化腾看来,无论是网游增值服务,还是非网游增值服务,都会有无限发展的可能,还没有遭遇瓶颈。有理由相信,他会继续在这一领域精耕细作。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2008年年底,当经济危机席卷全球,让众多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中的企业感觉危机重重时,马云、王石等业界领袖也大谈“瘦身过冬”时,马化腾却一反常态,不再低调、保守。在他看来,在互联网行业,最大的份额应该是网络游戏等增值服务,尤其是网络游戏行业与大经济周期恰恰有相反的特点。宏观经济低迷,但是网游等互动娱乐不会受到影响,经济不景气,人们更愿意花时间和金钱在游戏上。所以,腾讯更应该逆势扩张。
正是源自这种自信和自己对未来市场的判断,马化腾才决定进一步在网络游戏等增值服务方面加大投资力度。他认为,腾讯在未来必须进一步将产品和服务多元化,透过代理及加强自行研发,以确保网游产品源源不断地供应,以维持业务的增长。
“做人低调,做事高调”的马化腾,在适当的时候总能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一面。这是他自信的表现,更是卓越的眼光使然。他对整个行业有着通透的认知,所以眼光也投向了更远的未来。他似乎能够看到一条属于腾讯的发展之路正搭建在他人认为的“废墟、萧条”之上,所以他才有勇气逆势操作。
4.在线广告会成为潮流
个性签名
从营收角度讲,目前市场规模最大的应属网络游戏。去年(2007年)网络游戏在内地的市场规模超过130亿元,而今年还将增长近40%到50%。排名第二的是增值服务、无线增值服务。此外,品牌广告的市场规模可能只能排到第三,搜索引擎的市场规模为第四。不过,这仅仅是国内互联网的一个初级阶段。长期看,网络广告肯定排在第一,而且网络广告是一个比较稳健的商业模式。与此同时,增值服务、网络游戏还会有一个三到五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不过这两块市场会有饱和的时候。与之相比,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的“天花板”却非常高,国内互联网企业都会顺着这样的潮流改变。
QQ空间
在互联网行业,最先实现盈利的当属门户网站,它依靠庞大的流量而成为众多广告商的宠儿。
网络广告眼下已成为了一种潮流,无论是网络游戏、搜索引擎还是电子商务,网络广告都纷纷涌入。这是广告商希望广告获得更多受众所决定的,更是互联网公司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流量所决定的。腾讯作为将即时通信做到极致的互联网公司,在网络广告上自然“未能免俗”,或许马化腾根本不想“免俗”。
早在2000年,腾讯便开始使用广告来实现创收。最初,是在QQ聊天软件上弹出一个小的banner。虽然腾讯的QQ用户众多,但通过即时通信软件来出售广告位还是受到了一些限制,当时的广告营收对于腾讯而言只是冰山一角。
马化腾虽然看重网络广告,可因为在广告行业并不是专家,所以从2000年开始到2003年直到腾讯进入门户网站领域的几年中,腾讯并未企图分割在线广告的巨大市场。2003年腾讯的门户网站成立之后,就开始在网络广告上发力了。三年后,2006年,刘胜义的进入让腾讯的网络广告彻底“活”了起来。
以副总裁身份加入腾讯的刘胜义,主要负责拓展网络媒体以及在线广告业务。拥有16年广告从业经历的刘胜义在进入腾讯后,发现腾讯其实已经具备了成为互联网广告巨头的潜质: 巨大的流量(在门户网站领域排名第一)和注册用户数(7亿)、多元的业务结构(100多个业务和产品)、巨大的覆盖率(90%以上的用户数)。只是腾讯一直以来没有有效的手段来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广告界也只以门户的价值来衡量其广告价值,所以腾讯的广告很多时候是在被贱卖。
随后,刘胜义经过一番悉心的准备,制定了一套细致而卓有成效的战略。这时,腾讯要做的就是找准其广告的精准目标客户。这其中,一个名为“数字媒体触点解决方案”的产品最为明确地反应出了腾讯的新战略。对此,马化腾分析说:“在现实世界中,因为分众模式的存在,电梯、健身房和食堂、医院甚至厕所都成了接触点而被广告拦截,在虚拟世界中,人们访问互联网的路径也同样可以产生无数个广告接触点……人群在网上的生活路径是可以被跟踪的,属性不同的数字接触点也可以被需求不同的广告拦截,而我们的跨平台产品很多,用户的覆盖是我们的强项。”
在刘胜义的广告新思维的触动下,马化腾对于在线广告的运作方式也开始有了新的理解。他说:“以前只知道傻傻地卖流量,却不知道流量的来龙去脉,卖得太没理念了。但是现在,我们能够清楚地知道一个使用者的上网需求。”
智慧地使用流量,为腾讯的广告带来了明显的效果变化。进入2007年以后,腾讯的在线广告收入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态势。这一年,腾讯的在线广告业务收入为4.93亿元人民币。把在线广告看成互联网行业发展的一种潮流和趋势的马化腾再次“押对了宝”,更准确地说,他并不是押宝,而是看到了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2006年,马化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预计1—2年内在线广告业务将取代移动和电信增值服务成为(腾讯的)第二大收入支柱,未来5—10年内,在线广告业务收入在公司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将超过50%。
马化腾相信在线广告不但会成为腾讯的重要收入之一,也会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主要盈利模式。虽然他打定主意要让在线广告成为腾讯盈利模式的主流,但当时腾讯在线广告上的收益在公司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
对此,他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说:“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从流量转向影响力和品牌广告收入。现在我们流量是第一,但作为网络媒体的影响力,现在还不是,第一的还是新浪。但我们要做转变,而且是要慢慢地去做这个事情。如果你做得好的话,还可以把原来不认可我们的人拉回来。我不指望一下子就到最高端去,这不现实。”
在线广告让马化腾看到了一种趋势,尽管当时腾讯在此项业务上还没有迈开大的步子,但在不久的将来,相信马化腾必然会让腾讯在在线广告上大展身手。
5.输入法是网民的基本诉求
个性签名
从战略地位来看,输入法是用户在互联网上的基本诉求,也是使用电脑的基本诉求,如果不去占领这种战略的位置,在后边也许会冒出什么新的东西,我们就会跟不上。
QQ空间
2007年9月,腾讯推出了QQ拼音输入法的测试版,开始进军输入法领域。在这一领域,搜狗拼音与谷歌拼音已经先人一步,腾讯虽然可以凭借QQ的庞大用户所带来的连锁效应进入任何一个它想进入的领域,但毕竟对手强大,并非想占有市场就能够如愿以偿。
对于腾讯此次马上跟进,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说搜狗拼音和谷歌拼音主要是为了改善自己的搜索引擎和掌握用户的输入习惯,那么腾讯的QQ拼音就是为了全面搜集用户的各项数据和掌握用户各方面的习惯,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将来模仿更多的产品时更能抓住用户的心理。”
多年来,每当腾讯携着一款即时通信软件QQ在众多领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时,很多领域中原来的霸主都严阵以待,不敢掉以轻心。他们都清楚一件事:腾讯这只“企鹅”不是一般的厉害。因此,这些领域的霸主开始学聪明了,在腾讯尚未站稳脚跟时就对其发起猛攻,以达到“先发制人”的效果。
对于此次腾讯进入输入法领域,搜狐方面就打起了这样的主意:趁腾讯QQ输入法立足未稳,来个先声夺人,给腾讯一个下马威。2009年1月3日,搜狗拼音输入法官方博客发表文章,公开指责腾讯QQ拼音输入法抄袭搜狗拼音输入法的部分原创功能。并进一步指出,腾讯在QQ拼音输入法产品上未能发扬其在即时通信产品上的价值理念,没能给用户提供合理的价值和留住用户的理由。
文章中称:“长期以来搜狗拼音输入法,以用户的需求和价值为核心,并在产品功能创新上时时贯彻这一宗旨。通过几年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为用户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受欢迎的功能,比如细胞词库、英文输入法、网址补全……我们一向以自主创新为最主要的创新形式,在技术专利上也一直非常积极寻求突破……但是很不幸的是,我们注意到有些竞争对手以恶性的抄袭和一味地模仿作为自己产品发展的基础,把对于搜狗输入法的功能copy作为其版本更新的主要特征。这不仅是对原创者专利和创新的侵犯,也是对于用户需求的漠视,因为产品的更新应该更多地来自于对用户新需求的发展和满足,而不是人云亦云,单纯模仿。我们来看看搜狗拼音和QQ拼音的功能横向对比就一目了然。”
对于搜狗方面的公开责难,腾讯方面并未如外界有心人士所愿地与其大打口水仗,只是简单地做了回应:我们并未看到相关博客。也希望贵网站能保持自律,不要以讹传讹,挑起争端。
此时的腾讯已经更加成熟,马化腾也似乎老练了许多。与其无意义地打口水仗,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把产品完善上。腾讯推出的QQ拼音输入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完善和发展,已经成为很多网民上网首选的输入法。挖掘到这一宝藏的马化腾自然是欣喜不已,加上输入法这一本来就属于互联网整个行业中大部分公司的基本功能,其与QQ之间有着莫可言状的匹配性。
进入2010年,腾讯在QQ拼音输入法上逐步地改进,增添和优化了许多功能,让用户可以更轻松地使用。2011年4月27日,功能更强也更多的QQ拼音输入法4.2问世;同年6月20日,QQ拼音输入法4.3问世,新增了RTX词库同步导入、右键菜单优化整理和三套动态皮肤,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腾讯不断地优化,为的就是增强QQ拼音在输入法领域的竞争力,以将其打造成腾讯旗下的又一强将。
马化腾的成功哲学
“任凭风雨如晦,我自岿然不动”,这是腾讯在搜狗方面指责其抄袭它们的输入法时的表现。但这又何尝不是马化腾一贯的低调作风?不把更多的精力耗费在无意义的争执上,就能够争取更多的时间去完善产品,去审视自己。
企业领导者应该有这样的大局观,这同时也是高眼界的一种表现。腾讯倘若与搜狗打起了口水仗,那么最终很可能两败俱伤,更重要的是,因此耗费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没有价值的。马化腾高瞻远瞩的眼光体现在各个方面,每每都能“化腐朽为神奇”。
对于企业领导者而言,眼光越高、看得越长远,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就会越显顺畅;反之,专注于眼前,争一时之得失,最后损失的将更大。高远的眼光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企业领导者将企业带上发展的快车道的能力,更是一种德行。
当一个人看得长远,眼前的小得小失、小利小惠都仅仅如浮云一般,它只会遮住人们的视线,挡住你明亮的双眼。所以,“勿求眼前进一尺,但求长远获一丈”,高瞻远瞩,方能气吞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