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462200000039

第39章 拉卜楞地区尼姑寺现状调研(3)

宁玛尼姑寺:主佛为“堪、师、尊”三尊,即宁玛派所共奉的莲花生,左为法王赤松德赞,右为寂护大师。稍前有两座造型较小的女神,右为女密宗大师益吉措杰,左为拉吉孟达热哇,旁边还有六世嘉木样的画像。向左依次为弥勒佛,寺主贡保才旦塑像,金刚萨□以及拥明妃的莲花生,四臂观音及护法。向右依次为无量光佛,金刚瑜珈母以及一些护法神。从神像而言,该寺宁玛派的风格很明显,因为所供主佛与位于九甲乡的红教寺院的主佛完全相同,其他所供佛像与格鲁派寺院不同,如所供的贡保才旦就是一位宁玛派高僧,也是该寺的倡建者,这在格鲁派寺院中是看不到的。

三、尼姑出家原因分析

从右面的图表中我们得到一个明了的信息,就是拉卜楞地区尼姑的年龄构成呈年轻化,尤其是育龄青壮年女子占了总人数一半以上的比例。而18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在调查过程中,还曾遇到了一个五岁的女童,她也是年龄最小的尼姑,系世代信仰宁玛派教法家庭的女孩,在她4岁时,由家人带到寺中剃度出家。近年来青年女性大量出家为尼,这是人们较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带着这样的思考在调查中做了精心地抽样调查,下面就青年女性出家的原因做一浅显的分析,略呈己见。

1.家庭及佛教文化的熏陶

佛教自扎根于雪域高原以来随着本土化的进程,作为其本质特色的哲学思想、心理素质、道德价值去向以及意识形态,已深刻而全方位地浸透到生衍繁息在这方土地上的藏民族心中。因而在藏族社会中信仰的力量无处不在,作为信仰中心、三宝所在之地的寺院,在广大藏族心中有着身心皈依且神圣不可侵犯感。历史上的世俗政权也不得不对这一特殊文化现象采取相应地安抚绥靖政策。藏族社会长期以来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因此藏族社会对剃度出家的僧侣们也格外看重,尤其是对那些学富五明的高僧大德更是倍加信仰。按藏族社会的传统习惯,家有两子,必送一子出家为僧。虽然现在已不完全是这样,但仍以家有僧人为荣。而且还认为身为僧人今生俱足福气,来世也必有好报。在这样特殊的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及独特的心理素质熏陶下,藏族对出家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只要自己发愿出家者,家庭一般都给予允许。

家庭对她们的影响烙入到她们的血脉之中,可谓是根深蒂固的。在调查中发现,许多女性出家有着强烈的信仰,而且对佛学也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比如萨尔玛尼姑寺中24岁的土族尼姑银巴卓玛,她就受到信仰虔诚家庭的影响。自其母去世后,父亲便出家于青海佑宁寺,小弟也随父出家为僧。于是她便出家为尼,而她18岁的妹妹在寺中陪住,与其妹交谈中,她表示自己也很希望作一名尼姑,只是现在条件不允许而已。另外,还有一位尼姑,年方25岁,她从小立志出家,随着年长而愈加信仰虔诚。上完初中后便不再热心于红尘生活,四处云游,最后出家于夏河。她在不会藏语藏文的情况下,花了三年时间学完了所有课程。而且她立志忌口洁身,如佛教中规定禁食的散发难闻气味的葱、蒜、韭菜、肉、酸奶以及鸡蛋等,即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恪守自己发下的誓言,用一种难以想象的力量在向世人展现出一种慈悲和信仰的力量。此外,一家中两姐妹同时出家的现象也很多。可见,在这群尼姑中,许多人出家是与家庭影响、社会观念息息相关的,而且自身有着虔诚的信仰和诚心皈依佛门的愿望。

2.社会生存环境的压力

在藏区,除少数地区以外皆处于高寒地带,雪域高原在除去她纯洁神秘的富于诗意的咏叹之处,更现实直接地则是高山亘岭、雪峰壕沟、高寒缺氧、旷野千里以及物产贫瘠。同时集中了不发达地区皆有的劣势,如生产结构单一,资金、技术、人才缺乏,交通不便,商品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几乎没有网络数字概念等。与当今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和运用相比较,藏区确实有其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滞后性。人们的生活条件,包括衣食住行各方面的落后和不足是不争的事实。科技和技术的落后使这里的生产、生活方式仍然很原始,而且在农牧区家内家外所有的劳动重担几乎都落在妇女身上。在藏区有明显的“男活”和“女活”之分,男活主要是放牧、打猎、经商、搬场、杀生及差役等。而女活则主要是做饭、背水、挤奶、打酥油、晒奶渣、炒青稞、磨糌粑、拾牛粪、打圈、捻线、洗衣等日常又必须的基本工作。传统观念认为男人只干男活,若男人去干女活则视为对男人的屈辱,会被人们所嘲笑和不齿。而女人若干男活却认为是能干、贤惠的女主人。可见,在劳动分工上就存在着很大的性别差异。女性承担生儿育女的责任,操持日常家务,参加繁重的生产劳动,还要服侍老人、孩子以及自己的丈夫,忙碌的奔波成了她们生活的主旋律。虽然她们在家中也有较高的地位,也可继承财产,她们身上一套藏服和首饰代表了一家的财富,但她们一辈子所能奋斗的也不过是这些东西而已。所以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她们辛勤的付出和得到是很不成比例的。一年一年,一代一代,这样的方式按着惯性在反复进行着,日常生产和家庭重任使得许多青年女子对自身的现状有所不满,从而有了出家的念头。青灯相伴的寺院生活不仅能得到较高的社会礼遇,而且也可以清闲地度过一辈子。

出家的尼姑中除了虔信佛法之外,也有些确实是受到了生活的压力。

其次还有一些女性自小因为体弱多病或多遭不幸,经打卦认定此生应许身于佛门,只有在佛的保佑下才能平安吉祥地度过此生,于是在家人的支持下出家。在尼姑中还有一部分是由于婚姻问题出家。有的是不满自己的婚姻,如一尼姑(此处不便提供名字),21岁,夏河阿木去乎人,文盲,因逃婚而出家。还有一青海尖扎的尼姑,也因与有情人失意又不满家人的包办婚姻而逃婚于此。逃婚的女子占有一定比例,如贡曲卓玛(22岁),旦增卓玛(23岁)、丹曲卓玛(27岁)等。也有一部分是受丈夫的暴力虐待而出家为尼。与上述相反,有的尼姑则是干脆嫁不出去的,在调查中这一类尼姑还占了不小比例。藏族社会由于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等原因,大批的男性出家为僧,造成了男女比例的失调,尤其在牧区,有一定数量的年轻女子找不到可婚配的对象。留居家中也非长久之计,因为生存空间的限制,即便辛勤劳作也难免兄嫂、弟媳、妯娌等嫌弃;若外出打工又无文化(有的甚至连汉语都不会),对于她们出家便成了没有办法的选择。另外,也有一些是因为自己至爱的亲人去世后,立志出家守节,为其亡灵超度,以获自心的欣慰。上述尼姑虽然出家原因种种,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为一种女性感觉到生存和生活的压力,自己又无力应付,遂出家为尼,以图清静。当然她们出家的动机较之与第一类有所不同,这种来自生活压力而出家的尼姑就显得不为人们所乐道。但出家之后,她们仍然刻苦习经,力守戒律,修心养身,潜心向佛。

3.滞后的文化教育及性别观念的歧视

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一样,依附于社会,同时也标志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程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的理解越来越全面和深刻了。因为具有传递文化和积累知识功能的教育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需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妇女问题普遍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比如消除男女歧视、受教育机会上的平等等问题。因为女性的教育从长远而言较之男性更具有意义。阿尔巴内亚改革家巴迪斯鲁说“培育一个男孩只是培育一个人,而培育一个女孩则是培育一个民族”。19世纪德国教育家福绿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作在掌权者手中,到不如说掌握在母亲手中”。可见女性教育是关系着整个人类繁荣和发展的千秋大业。但是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证明,甘南州藏族妇女各个层次的文化程度均低于男性,且差异十分明显。全州15岁到15岁以上妇女文盲、半文盲人口为159428人,占同径妇女人口的81.10%。文化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妇女对其自身价值的不同认识。受教育太少难免缺乏自信、上进和自强的精神,更谈不上奋斗的目标。听信于命运和前世的说教,将生孩子、料理家务、侍奉丈夫公婆当作天经地义的义务,不愿走出家门去接受教育,这样就失去了就业的机会,那么体现地位的参政议政就更不可能实现了。这不仅影响她们社会地位的提高,也不利于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导致孩子受教育起点的低下,总体上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藏族在伦理道德方面,较之于宋明理学,在女性问题上是开放的,自由的。但这种开放也只限于婚恋、生育、服饰等表层现象上。从社会地位的深层而言,在藏族社会中随处可见男尊女卑的迹痕,即便是在提倡“无分别心”的佛教中也有对女性的歧视之处,如“女性有五漏之躯,而男性则身具七宝”,更何况世俗观念下的女人。不过藏族社会对女性有两种倾向,就世俗而言,女性可以继承财产,主持家务,但在现实生活中,对女性的歧视仍然比比皆是,如旧西藏通行百年的《十三法典》中将妇女与牲畜列为低等级的种类中,可以作为财产用来转让、赠送。受这种观念影响当今仍对女性加以贬低和歧视。女性不能坐上座,即使是母亲也要让位于自己的儿子,女性的衣服不能放在男人的衣服上面,女性的内衣更是见不得人的羞物,如此惯例比比皆是。而在宗教而言,对出家的尼姑有着不同一般的敬仰和尊重。自然这受了印度后期密宗抬高妇女在修炼中的地位相关联;同时藏族原有信仰中对众多女神的信仰。在藏传佛教中有着众多的女神受到人们的虔诚供奉,尤其是从观音化出的众度母。所以尼姑较之于一般的女性则可以享受较高的社会礼待。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不满现状的女性往往将出家作为上选目标,以待改变自己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

王英,西北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

同类推荐
  • 做才是得到

    做才是得到

    现在,许多人常抱怨生活太苦,想尽各种方法寻求解脱之道。实际上,就算有人告诉了你苦的真相,以及改变逆境、离苦得乐的究竟智慧和方法,但你不相信,就是不去做,最后还是只有在人生中高一脚、低一脚地跋涉,从一种苦陷到别一种苦中,对快乐只有望洋兴叹。本书开示我们:唯有敬畏因果、感恩无常,依靠佛法的殊胜加持,方能挣脱逆境,不怕苦、不怕死,享受人间各种福报利益。如此,人生不同年龄段的所谓“难关”,也只不过是通往解脱的阶梯而已。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 百年佛缘:僧信篇

    百年佛缘:僧信篇

    星云大师的《百年佛缘》是一部重要的口述历史的著作,全书分为:生活篇、社缘篇、文教篇、僧信篇、道场篇、行佛篇、新春告白、别册、名家看百年佛缘十个部分,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记述了星云大师与社会各界的往来、弘扬佛法和为社会服务的经历,读来非常令人感佩和感慨,展示了台湾几十年来的历史变幻和海峡两岸关系从冰冻到如今的全面交流与交融的全过程,是一部难得的历史巨篇。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谨先生学问博大精深,教化涵盖儒,释,道,融会诸子百家,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其影响既深又远。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可以这样称呼他!
  • 禅定养心

    禅定养心

    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它渗透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习惯。其中,佛教对人体医学、生活保健的认识博大精深,对身心调和与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比比皆是,它们,涉及到我们日常的饮食和呼吸,涉及到我们的道德修养,涉及到我们的情绪调节,也涉及到我们精神生活的达观和纯净……
热门推荐
  • 霍迪的一生

    霍迪的一生

    主角小男孩捡到了只狗,主角陪伴了它的一生,因为这只狗的奇幻异能,带领穷人主角走上了富翁之路,之后这只狗因为年老而死去,晚上主角梦到,霍迪来找他,说投胎一定要再次投胎成一只狗,再次找到作者。
  • 现实大乱斗

    现实大乱斗

    主要是日记小说,和随笔记录那些生活趣事。
  • 幻想次元梦

    幻想次元梦

    你是不是有过一个梦,次元的梦......我睡了,看着一个个我所幻想的次元人物,我是她们的王!
  • 梦想闪光

    梦想闪光

    梦……你还有梦吗?你还能相信奇迹吗?还能分辨善恶吗?还可以一直不会堕落吗?你……还想试着相信梦想吗?还想试着相信奇迹吗?即使在这个冰冷的,无趣的,残酷的科技世界里……还有奇迹吗……奇迹,是靠燃烧充满希望的心灵才会出现的……
  • 头顶的恶魔

    头顶的恶魔

    就说说我是怎么变成宅男的吧。或许你们读完会觉得……这可能是脑袋有病的肥宅妄想,又或是小说的草稿。但,我是非常严肃的。这是警告,也是期望,你们应该读到最后。人类,正处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
  • 未来机甲

    未来机甲

    故事惊心动魄,以机甲为主题的书籍,用最佳的文笔来写科幻小说!如果你喜欢,就多支持吧!
  • 既已为王

    既已为王

    每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王者。《既已为王》,便当以王的视角看待世界,践行王的责任,引领这个世界,守护这个世界。文中融入对人性的思考与引导,融入对未来的期望与塑造,融入对自我的认知与提升,一起品味精彩故事,感悟智慧人生。
  • 我想和你私奔

    我想和你私奔

    关于奶奶与孙女各自的人生故事。年代不同,时代背景不同,对爱与情的追求却是一样的。不论是热烈地爱上不同人,还是平静过完余生,都是宝贵的一生。
  • 最后的二代血族

    最后的二代血族

    永生的诅咒,以血为食,时间是否会磨灭人性,前路是光明还是黑暗?是善还是恶?且看江辰的故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