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5月1日,贝雷戈尔忙碌了一天之后,让司机把车开到郊外卢瓦尔河边的一条运河边上。他让司机先开车去兜一圈,然后再来找他,说要单独散会步。17点50分左右,司机驾车返回,警卫发现市长有些焦躁。贝雷戈瓦在汽车上打电话给他的办公室主任,但没有人接,便留话让办公室主任来见他。放下电话后,他命令贴身警卫留下来等办公室主任,自己则让司机开车送到公爵宫去。但汽车开出不久,他又改变了主意,让司机把他送往纳韦尔市。途经那条小运河的一座小桥时,贝雷戈瓦再次要求停车,并让司机去接警卫,然后一起来接他。
司机找到警卫时,警卫发现他放在车上的一支大口径手枪不见了,料想是贝雷戈瓦借打电话之机取走。二人赶紧驱车回到小桥边,早已不见贝雷戈瓦的身影。结果,他们在一片茂密的草丛中,发现了躺在血泊中的贝雷戈瓦。他头部中弹,身边丢着那支手枪。在送往巴黎抢救的途中,贝雷戈瓦停止了呼吸。
贝雷戈瓦自杀的消息传出,人们对他的死因议论纷纷:新闻界说是政界“昏暗无情”;政界则指责新闻界“用笔杀人”;社会党斥责右翼政党咒语逼命;右翼则说社会党迫害忠良。一时间各执一辞,互相指责。
法国各报纷纷登载文章,推测贝雷戈瓦走上绝路的原因。综合起来,大概有几个方面:
(一)社会党在1993年立法选举中的惨败和随后的衰落令贝雷戈瓦感到失望;
(二)右翼政党上台后把法国的经济困难归罪于贝雷戈瓦,并对他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令贝雷戈瓦郁郁寡欢;
(三)社会党的丑闻都牵涉到贝雷戈瓦主管的财政部,《鸭鸣报》披露了贝雷戈瓦一百万无息贷款一事,都令贝雷戈瓦百口难辩;
(四)法院以于1993年6月2日传贝雷戈瓦出庭作证“贝希纳股票案”,贝雷戈瓦深知与此相关的名案涉及政党高层,急欲求见密特朗总统,但后者却拒而不见,要让贝雷戈瓦当替罪羊。
这些推断是否准确,恐怕只有贝雷戈瓦自己和个别知情人知道。
陈纳德与飞虎队之谜
美国人陈纳德在1937年到中国旅行。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日本军队的践踏之下。陈纳德目睹了日本人依仗着空中优势大肆轰炸中国西南地区的情况。出于强烈的正义感,他立即回到美国本土,频繁接触政要们,陈述日军大肆侵略,中国军力严重不足、物资匮乏等情况,游说美国政府支持中国。
终于在1941年3月,罗斯福总统签署了一份秘密文件,意在以美国人自愿帮助中国人抗日的形式派员参战。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五个月以后的8月1日,美国空军志愿队在缅甸成立。这就是被后人久久传颂的美国空军“飞虎队”。
二战时期的美国军队,创制了一种对手难以破译的通讯密码。飞虎队的一百架飞机是按美国租借法案的规定“租借”而来。当时的飞虎队编人中国空军建制。飞行员的月工资600美元和打下一架敌机后奖赏五百美元以及指挥官工资750美元,都由中国支付。大约三个月的时间,陈纳德就招集了来自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两百多人参加了飞虎队。其中飞行员九十九人。
陈纳德将飞虎队编成三个中队。他们在缅甸东瓜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陈纳德依据广博的知识与经验,全力倡导了一种全新的空战思想。最明显的方法是摒弃了当时广泛采用的单机作战的习惯;研究并实践了新的空战技术。他们以双机编队为基础,用俯冲的方式攻击敌人,这就要求飞行员有较好的飞机操作技术,飞机的性能也要稳定。但是,没有任何因素成为美国飞行员们的障碍,日本空军的倒霉日子终于来临了。在飞虎队的日记里记载着:1942年1月22日,飞虎队与中国空军一道混合编队,空袭轰炸了日本人盘踞的河内机场,使日本人在停机坪上的飞机遭受了灭顶之灾;1942年5月上旬,日军从云南西部进逼昆明,情况紧急。飞虎队的三个中队全部出动,会同中国空军连续4天出动800多架次,对日军的一个师团进行了毁灭性的狂轰滥炸。炸得日军损兵折将,自此一蹶不振,从而使云南战局得到了彻底扭转。
飞虎队在对日作战中战术灵活,采取打了就跑,不死缠滥斗,然后又迅速转入攻击的灵活战术,与日本人硬打硬拼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就好像猴子打熊,总是以灵活机变取胜。再加上飞虎队员操作灵活、飞机性能较好,使得飞虎队在短时间内威名大振。真正是敌人闻风丧胆,中国军民交口称颂。
另外,飞虎队在中国还创造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奇迹。那就是开辟了世界上海拔最高、最为凶险的“驼峰航线”。这是一条连接在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航空运输线。这条运输线有效地支援了同盟国整个中印缅战区的战场呼应、战局发展,运输了大量的作战物资。
随着东南亚等战区对日作战规模的扩展,美国在1942年夏季组建了“第十航空队”。飞虎队同时被编人。组成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第23战斗中队。
1942年7月4日,飞虎队原建制正式撤消,它成为了一支中国战区的“特遣队”。
到了1943年3月2日,这支特遣队又变为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但是,不管这支队伍如何改编,“飞虎队”的称号始终高悬在他们头上,而他们的指挥官也一直是陈纳德。
其实,威名远播的飞虎队在中国仅仅战斗了十一个月,但是他们的战绩则是辉煌的。这期间共击落击伤敌机近五百架;这是一个英雄云集的战斗集体。击落敌机五架以上的飞行员共有十六人,最高记录是一人击落敌机十八架。他们的赫赫战绩在中国的抗战史上彪炳千秋。抗日战争胜利后,陈纳德率领他的英雄们凯旋美国。
1958年7月27日,陈纳德将军在美国辞世。他整个人生的辉煌,实际上就是在中国的八年抗战中创造的。人们还记得陈纳德将军在重庆与市民们告别的那一幕。供他使用的蒋介石的私人汽车缓缓地在街道上行驶。依依不舍的人群实际上是扶着汽车在街道上走了好几个小时,人们一直将车推到一个广场的中央。广场上设的一个台子上堆满了人们赠送给他以及飞虎队队员们的礼物。其中包括宝石、碧玉、漆器、古董和中国字画,还有各种条幅和锦旗。泪水从陈纳德将军脸上流下来,他深知,他的飞虎队真正赢得了中国军民的心。
六十年后的一天,飞虎队队员布林、瑞恩、罗西三人,头顶白发重访中国,与中国人民一道再次追怀历史。战功赫赫的飞虎队员罗西对着等候在台阶边的孩子们说:“我要对烈日下的少先队员们表示问候。我要告诉你们中美在六十年前有一段珍贵的友谊,你们要记住这段历史,记住这段友谊。”
中国孩子们在敬仰的神情中热烈地鼓掌。昔日的英雄们在鲜花和掌声中再次感觉到,不管时间多么久远,在战火中锤炼出来的情谊是多么地历久绵长,幸福的泪花无休止地在饱经沧桑的脸上流淌。
这时,人们不由自主地再次想起陈纳德将军。虽然他早早地离开了大家,但是他昔日率领着一群英勇果敢的小伙子们威风八面的印象永难磨灭,历久常新。
戴安娜车祸之谜
1997年8月31日,巴黎市区阿尔马桥隧道下发生一起车祸,一辆轿车撞到隧道隔离带的立柱上,摔到车道中央,顿时成为一堆废铁。车上里的两名男子和一个女子先后死亡。其中,那个女子就是英国王储查尔斯的前妻子戴安娜,两名男子中一个是戴玉妃的男朋友多迪·法耶兹,另一个是司机保罗消息传出,英法震惊。戴安娜曾是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女性之一。1981年7月29日,她与年长她12岁的英国王储查尔斯在伦敦白金双宫举行了隆重而庄严的“世纪婚礼,”100万人站在街头观看,七点五亿人通过电视转播收看实况,一时间,查尔斯与戴安娜婚姻被传为美谈,成为20世纪最美丽的童话”,平民出身的戴安娜也被冠以“现代灰姑娘”的桂冠。她的美貌聪颖、善良也赢得人们的喜爱,成为心目中的偶像。
1961年7月1日,戴安娜出生于英国东部,父亲厄尔·史宾沙伯爵曾担任英王乔治六世的侍卫官,母亲兰西·费莫伊的祖母则是皇太后的密友。6岁时,父母离异,戴安娜及弟弟查理斯由父亲抚养。9岁后,戴安娜进入寄宿学校读书,成绩不是很理想。16岁时,她离开校门,后来到瑞士的一家女子进修学校接受一段时间的社交训练。回到英国后,她成了一家幼儿园的老师。16岁时,戴安娜在一次狩猎聚会上认识了查尔斯王子,不过当时,查尔斯追求的是戴安娜的姐姐萨拉,对她却没怎么留意,而她的心中已经印下了王子的身影。在王太后的磋和下,查尔斯与戴安娜的接触多了起来。慢慢地,查尔斯有些留意她了。他喜欢有她作伴,因为她不装腔作势,而且朝气蓬勃。尽管查尔斯王子心中早就有了卡米拉(事实上卡米拉已经与别人结婚),但他不得不考虑寻找一位合适的结婚对象。戴安娜就具备很多有利条件,比如年轻貌美、活泼、开朗、善良、而且是个处女,没有绯闻,对此皇太后十分满意。查尔斯自己也很喜欢戴安娜。于是,在1981年2月24日,白金汉宫正式向媒体宣布,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小姐订婚,同年7月9日,举行了隆重的婚礼。身穿公主般的礼服、乘着马车的戴安娜令无数女人心向神往。1982年威廉王子出世,1984年第二个王子哈里出生。
由于缺乏真正的爱情经历,再加上年龄、性格、爱好的差异,查尔斯同戴安娜的感情渐渐平淡起来,愉快的谈话越来越少,更别提什么温存体贴,双方开始寻找各种借口避免难忍的单独相处。融入王宫生活遇到的种种困难,礼仪和责任,也令戴安娜迷茫失落。后来,戴安娜发现了查尔斯与卡米拉的恋情,大为恼火。种种不如意使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据安德鲁·莫尼的《戴安娜的真实故事》披露她曾五次自杀、割腕、撞柜、滚下楼梯去伤害自己,为的是引起丈夫与英女王的关心与注视。
戴安娜与丈夫查尔斯各怀心事。
孤独中的戴安娜开始向外寻求温情,陆军军官马术教练休伊特闯入她的生活,两人自1986年认识并开始发展感情,维持关系长达五年。与此同时,查尔斯王子也与卡米拉来往。1996年2月,经过了许久的思考,1996年2月戴安娜与查尔斯正式办理离婚手续,维持了十五年的婚姻关系破裂,戴安娜取得2500万美元的赡养费。人们都将这场婚姻的破裂归咎于查尔斯,对戴安娜则报以同情。
离婚后,戴安娜开始了新的生活,但是记者们对她的关注却从未停止。她同多迪·法耶兹确立了恋爱关系后,又成了记者们追逐的对象,1999年8月31日,戴安娜与男友结束地中海之旅后返回巴黎,在丽斯酒店共进晚餐,然后一同乘车前往法耶兹在巴黎的豪宅。饭店派保罗为他们驾车。记者们尾随车后,有的驾车,有的骑摩托紧追不放。为摆脱这些难缠的记者,保罗将时速提高到160公里,不幸的是,当汽车驶到阿尔马桥隧道时,由于突然出现急转弯,超速行驶的汽车失控,先是撞在隧道隔离带的立柱上,接着翻滚着撞到右墙,摔到车道中央,保罗与多迪当场毙命。坐在后座的戴安娜和保镖也身受重伤,记者们追踪而至,纷纷举起相机拍照抢新闻,而没有去抢救伤者。后来,戴安娜终因心肺受重伤出血不止而亡,时年只有36岁,保镖幸存。
戴安娜的死几乎使伦敦疯狂,尽管人们不能进入圣·詹姆斯宫的小教堂内瞻仰戴安娜的遗体,但在肯辛顿宫前的草地上,每天都是花的海洋。对查尔斯和卡米拉的谴责也在不断升级,甚至卡米拉都不敢走出自己的庄园跑步。1997年9月6日,戴安娜的葬礼在白金汉宫前举行。成千上万的人聚到街头为王妃送行,女王本人和家族成员也行走在街上和人们一起表示敬意。王宫上空的焰形旗帜被取了下来,换成雅克联邦旗,在送葬队伍经过时下了半旗。
关于戴安娜的死因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更使媒体及记者成了众矢之的。戴安娜生前早就指责过媒体对她的困扰,这次车祸又是为躲避记者而超速驾驶造成的。更令人生厌的是,车祸发生后,记者们没有及时施行人道主义的抢救,反而忙于从各个角度抢拍新闻。戴安娜的弟弟斯潘塞伯爵强烈谴责:“那些鼓励摄影记者不顾一切拍摄戴安娜照片的报业主编们,你们的双手终于沾染了戴安娜的鲜血!”
法国警方的最初调查结果指出,司机保罗酒后驾车是造成车祸的主要原因。并称经化验,保罗每公斤血液酒精含量达到175克,但是后来不断有人证实保罗早已戒酒,而且开车的当晚他并没有喝酒。
埃及官方通讯社的发表评论认为多迪和戴安娜的死是种族主义阴谋策划的,也有的说是英国情报部门策划的,因为他们不能容忍戴安娜同多迪的恋情关系。
1999年,法国地方法院裁定,司机酒后开车以及超速驾驶是造成车祸的主要原因,但控方认为,法官在做出判决时,并没有考虑摄影记者追赶的因素,于是向最高上诉法院提出上诉。
与戴安娜车祸有关的九名摄影记者和一名报社摩托车手受到指控。法国最高上诉法院支持下级法院的决定,判决这九名摄影记者和一名报社摩托车手的杀人罪名不成立。但是,这九名摄影记者的麻烦并未结束,他们正因在车祸发生后对车内拍照,而受到侵犯隐私的指控。
一代王妃戴安娜香消玉殒,她的死连同她现代灰姑娘的经历却一直成为人们不能忘怀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