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五星上将乔治·史密斯·巴顿是二战时期世界上最知名的将领之一。他指挥作战时,体力消耗程度与职业运动员无异,但他仍然可以几天几夜不合眼,却精力充沛。原来,巴顿从小就酷爱锻炼。为了锻炼身体,他几乎每天都要跑上一两公里。进入私立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后,巴顿成了同年级的学生里跑得最快的一个。
毕业时,巴顿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西点军校的保送资格。1909年6月,巴顿从军校毕业,随即以少尉军衔赴美国第一集团军骑兵部队服役。虽然说体育锻炼对他来说是业余的,但巴顿想,做一件事,就要尽力把它做好。只要时间允许,巴顿就会每天坚持长跑近30里。相对于跑步而言,游泳则是巴顿体能训练中更加重要的一项,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心肺功能。巴顿在履行兵役的同时,还代表国家参加奥运会,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顿举行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问:"将军阁下,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卓越的指挥才能,是您的骄傲和荣誉,对此您有何感想?"巴顿连续两声"NO,NO"后说:"参加第五届奥运会是我一生的骄傲和荣誉。当时游完泳上岸后,我休克了。醒来后,我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完最后一项4000米越野赛。记者先生,你可能体会不到一个人休克后醒来再跑4000米的滋味,但我体会到了。我不但跑完全程,还得了这个项目的第五名,这才是我一生的骄傲、一生的荣誉。"解除尴尬
艾森豪威尔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由一名少将陪同到前线去看望士兵。到目的地的那天,刚好下起了雨,到处都非常泥泞。艾森豪威尔站在一个活动讲台上给士兵演讲。演讲结束后从台上走下来时,他一不留神便滑倒在泥浆里,士兵们哄然大笑起来。
少将惊慌地把艾森豪威尔扶起来,谦恭地为那些军人们的无礼行为道歉。没想到艾森豪威尔却笑着说:"没关系,想必这一跤比我的演讲更能激发士气。"林肯总统搬石头
1862年9月,美国总统林肯发表了《解放黑奴宣言》,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有一位记者去采访林肯,记者问:"据我所知,上两届总统都曾经想过废除黑奴制,《宣言》也早在他们那时就起草好了,可是都没有签署。他们是不是想把这一伟业留给您去成就英名呢?"林肯回答说:"可能吧。
不过,如果他们知道拿起笔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我想他们一定非常懊恼。"林肯说完话就匆匆地走了。记者一直没有弄明白这番话的含义。
1914年林肯去世50年以后,记者才在林肯留下的一封信里找到了答案。在这封信里,林肯讲述了自己幼年时的一件事:"我的父亲曾经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西雅图的一处农场,农场里有很多石头。母亲建议把石头搬走,但是父亲说:"如果这些石头可以搬走的话,那原来的农场主早就把石头搬走了,他也就不会把农场卖给我们了。这些石头都是一座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哪里搬得完呢?"有一天,父亲进城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她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石头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就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没用多长时间,我们就把石头搬光了。因为它们并不像父亲想象的那样,是一座座小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块。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挖出来搬走了。"林肯在信的末尾说:"有些事人们之所以不去做,只是他们认为不可能。
而许多不可能,其实只存在于人的想象之中。"拿破仑的烟幕弹
1805年初春某晚,乌尔姆奥军统帅部内。统帅麦克的办公室内巨烛燃烧出一片辉煌。这位身材瘦长的统帅正手持着一把放大镜,小心翼翼地察看挂在东面墙壁上的一张巨幅军用地图。
麦克不能不愁。法奥两国在乌尔姆摆开阵势,一场恶战一触即发。拿破仑的法国精锐部队一旦形成包围圈,奥军岂不全军覆灭?是突围?还是原地防守?麦克手中的那柄放大镜呆停在一处一动不动。他正有些举棋不定呢。
他的参谋人员、亲信舒尔迈斯特走了进来,神秘兮兮地暗示麦克喝退左右侍卫后,眉飞色舞地嚷道:"麦克统帅,喜事临门,法国国内爆发革命啦!他们高喊要推翻拿破仑政权。国内动乱,拿破仑肯定早晚要乖乖地溜回法国。
你要突围,不是惹得拿破仑发怒消灭我军吗?以卑职之见,统帅您只要守住乌尔姆要塞,就能高枕无忧啦!"麦克将信将疑地凝视着这位亲信:"真有这回事?"问完,低头踱步沉思。
舒尔迈斯特知趣地静静退出去了。
一会儿,舒尔迈斯特一阵风似的卷进了麦克的办公室。他给麦克一张报纸,脸色涨得通红地叫道:"号外!号外!巴黎爆发反拿破仑革命!我,我刚从我军士兵手里拿来给统帅看的。真的,白纸黑字,报纸都登啦!"麦克飞速地看完报纸,突然站直身子,拍拍舒尔迈斯特的肩膀:"我的高参,照你的计划办。保住了乌尔姆,给你记头功!"拿破仑布下天罗地网罩住了乌尔姆……法军兵临城下,攻破要塞。奥军士兵不得不出城迎战。
城外旷野,炮声隆隆、硝烟弥漫,马嘶悲戚、刀光闪闪。青青草丛,战士血染红;黑黑沃土,横尸垒成山。
麦克和舒尔迈斯特被法国士兵押解着走过这悲壮的战场,麦克不忍再睹这惨状。旷野吹起一阵寒冷的风,拿破仑骑着大白马迎面而来。
突然,舒尔迈斯特双手攥紧麦克腰间的佩剑,"刷"地一下抽了出来,连奔三步,双手高举佩剑递给拿破仑:"陛下,舒尔迈斯特总算不虚此行!
麦克被这样的场面惊呆,双眼一片迷惘,气得大骂舒尔迈斯特:"你这软骨头,竟敢抽出我片刻不离身的神剑献给敌首作礼物!"拿破仑听完,在马背上哈哈大笑:"麦克,现在应该让你知道了,舒尔迈斯特是我拿破仑安排在你身边的间谍,是我拿破仑一把刺入奥军胸瞠的真正的"神剑"。至于那张报纸,是我让手下人连夜印好的,是我拿破仑一手炮制的"烟幕弹"。"麦克目瞪口呆,一下子受不了这样的沉重打击,猛然伏地大哭:"我麦克对不起死去的几万奥军兄弟啊!"艾森豪威尔惑敌
夜,漆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站在整装待发的"夜袭队"前,最后一遍问前敌总指挥:"一切都准备好了吗?"前敌总指挥回答:"总司令,万事俱备,只等你一声令下!""好,我讲几句!"艾森豪威尔对召集来的夜袭队几位负责人开始作简短的战前动员:"今天是1944年6月5日,一个将会有历史性纪念意义的日子。你们不是去作战,是去唱戏,是唱给希特勒听。一定要唱得真,打得凶,让希特勒放松对诺曼底的戒备!""总司令,我们争当最佳演员!"夜袭队负责人幽默地回答,"这戏让希特勒听了,将来后悔一辈子!"各色信号弹拖着长长的弧光,划破了夜空。成千艘装着反射器的模拟舰艇,拖着涂满铅的大气球疾驶,向加莱、康坦丁半岛方向前进。模拟舰艇上空,几十架飞机凌空而起、盘旋飞行,陆续投下大量箔片。轻轻的箔片飘浮在两三千米的高空,翻滚不散。
德军雷达荧光屏上曲线飞速跳跃,频频显示"敌情"。守候在此的德国军官慌得六神无主,拨通电话,气喘吁吁向德军最高司令部汇报:"不好啦!大批盟军飞机、舰队正铺天盖海地向加莱一带海岸扑来!"雷达又乖乖地接收了另一幕"戏":电离层中闪现有很多嘟嘟乱叫的奇怪信号。操作雷达的德国技术人员额头急出汗,好不容易才辨清这是盟军地面和飞行机组之间忙碌的对话,都在传递着一次即将爆发的大规模战役的信息。
那个德军军官再度操起电话:"是最高司令部吗?请转告元首,我们的雷达刚刚截获一份特大情报,盟军将发动一场战役,将在加莱一带!"希特勒骄傲地拨拨桌面上的地球仪,马上一声令下:进攻加莱半岛,盟军将在那里登陆!
一瞬间,大量的德军军舰离开洋面,风驰电掣般直扑加莱。5000多艘盟军舰船也悄悄出发了,数十架电子干扰飞机在它们上空放出信号掩护,这支强大的队伍却偏偏驶往诺曼底方向的登陆海滩。
第二天早晨6时30分,盟军开始登陆,一路几乎未遇阻拦。当天晚上,沙滩上的盟军部队已云集50多万。
在奥马哈海滩区,德军冯·伦斯德元帅一边指挥德军同盟军激战,一边挂通了希特勒参谋部的电话连连告急,请元首派归他调遣的两个装甲师火速扑向诺曼底。
可这时希特勒正好得到德军雷达捕获的最新"情报":美国巴顿集团军将登陆加莱。听了冯·伦斯德元帅的告急报告,希特勒挥舞着那份情报连连咆哮:"是相信冯·伦斯德的脑袋?还是相信我们日耳曼民族先进的雷达?伦斯德真是太神经过敏了!诺曼底战斗不过是敌人的牵制行动,我要让这两个装甲师来粉碎艾森豪威尔的加莱登陆阴谋!"此时,艾森豪威尔正在指挥所内谛听着来自第一线的信息反馈。啊!艾森豪威尔的"尼普顿"登陆计划终于实施成功!他不禁喃喃自语:"希特勒,看完这出登陆戏,让你终生遗憾去吧!"康菲里斯酒醉泄机密
"大棚"号间谍卫星,是美国研制使用的一种间谍卫星,它装有地域监视和近距放大两种不同的照相设备,可以完成"普查"和"详查"两种军事侦察工作,识别苏联导弹发射场,观察地面雷达设施,监视部队调动和导弹部署等,克格勃早就想弄到这种间谍卫星的资料,但因为这种资料属于绝密等级,锁在弗吉尼亚州兰利的中央情报局总部的保险柜中,所以弄到它几乎如同登天。
克格勃很有耐心,经过几年的反复了解、调查,终于发现掌握保险柜钥匙的是中央情报局的值班军官威廉·康菲里斯。威廉·康菲里斯是一个希腊移民的后裔,年仅23岁,经济上挥霍无度,花天酒地。克格勃决心利用他这一弱点,乘虚而入。
不久,一名苏联外交官成了威廉·康菲里斯的朋友,苏联人经常请他吃饭、去夜总会。苏联人开始和他只叙友情,谈天论地,从不涉及严肃问题。久而久之,双方已非常亲密,以至无话不谈。慢慢地,在康菲里斯酒酣耳熟之际,他便情不自禁地大吹自己的工作如何重要,不知不觉顺带着讲出了许多机密。
苏联朋友在这时只是默不作声地听着,既不表示兴趣也不打断谈话。但是每到最后,苏联人总是给康菲里斯一个明白无误的暗示:自己已从康菲里斯口里知道了重要的事情。
克格勃见康菲里斯已入窠臼,便直截了当地向他提出索取"大鹏"卫星的资料。康菲里斯如梦方醒,断然加以拒绝。然而这时已由不得他了,克格勃拿出大量证据给他看,并告诉他:"亲爱的先生,你我都明白,你已经泄露和提供了非常多的资料。这些情报足以让你上法庭。没人相信你是无意的,即使是无意的,你也难逃责任。现在你唯一的选择是同我们合作,我们不会对不起朋友的。我们将为你严守秘密,并为你提供你所最需要的大批的美元。"康菲里斯看到自己落入圈套,万般无奈,只好将错就错。他从保险柜里偷出了关于"大鹏"的64页文件交给克格勃。克格勃欣喜若狂,为这一突出贡献付给了康菲里斯3000美元酬金。
不久,美国人发现,"大鹏"军事卫星不那么灵了,但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仍在五里雾中。
投降的将军和将军的使命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联邦军事天才罗伯特·爱德华·李将军英勇善战,屡建奇功,是南方人的宠星。无情的战争最后以南方失败而告终,然而投降后的李将军却赢得了更多美国人的爱戴。
李生于南方弗吉尼亚州,他内心里并不拥护南联邦的黑奴制度,在致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尽管人们很少认识到黑奴制度在政治、道德上是邪恶的,但我认为它的存在将给白人带来比黑人更多的灾难。"为什么他辞去在美军中的显赫职务而为短命的南方奴隶主而战?理由是:他属于弗吉尼亚,当外乡人去入侵他的故土时,他必须毫不迟疑地去保卫她。也许人们很难对此表示赞同,但很少有人忍心责备他的"愚忠"。
战争结束了,在阿波马格斯,李将军代表南联邦签字投降,仪式完毕,将军心如铅灌,无言地离开了。战火蹂躏的南方,满目疮痍;残废的妻子和两个女儿等着将军去供养;身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南方却再无部队可指挥。
许多骄傲的南方人不甘受耻辱,举家出逃至埃及、墨西哥、南非,他们不愿意,更不忍心让儿女们看到他们的梦想被撕碎的家乡。沮丧与绝望包围了南联邦。
将军回了家,他穿着战场上磨破了的戎装,人和战马泥迹斑斑。他避开公共场合成千上万爱戴他的人群,默默接受了华盛顿学院院长的职务。当时学院鲜为人知,除了2000元联邦废币外,只有146名学生每人75元的学费可指望。处在绝境中的学院因将军的到来复活了,对它一无所知的富翁们慷慨赞助,两年后学生增加了1倍。而月薪125美元的将军在他的破房子里制订着新的战略,他突破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加进化学、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甚至还设了新闻课,这在当时是创举,比后来教育家终于想到设新闻课提前了40年。
李还是将军,他没把一分钟、一份力用于沮丧,却把南方人从羞辱中拉了出来,又投入了复兴家园的战役。许多不服气的南方兵要进山打游击和北方佬作对,向将军讨计。他说:"回家去,小子们,把毁灭的家园建起来。"他曾告诉惊奇不解的人们:"将军的使命不是让年轻人上战场送命,更重要的是去教会他们如何实现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