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解决两极分化问题
邓小平同志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使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20多年近两位数的增长,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我国也付出了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代价。(2003《求是》11期黄泰岩)
国家统计局收入分配课题组调查研究显示:199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为0。386,接近0。4的国际警戒线,同时也超过了高收入国家90年代0。338的平均水平。
历史证明不少朝代两极分化的白热化(极端)就是社会变革的火山爆发,旧朝代的灭亡,新朝代的产生。毛主席推翻了三座大山,共产党执政人民当家作主,但在长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路线的实施和企业国有化、集体化农村合作化的长期生产关系的不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按劳分配不突出,平均主义制约了人们的工作和生产积极性的发挥。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济的发展成就世人瞩目,但两极分化也到了极点。邓小平同志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而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这两句话虽然简单,但道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性质。从报刊获悉,我国的两极分化到了世界资本主义国家所规定的警戒线,两极分化的出现我认为也是改革开放政策下的产物。什么事情也有利有弊,这么说不是否定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而是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中注重了经济发展忽视了两极分化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两极分化的调控手段不及时或不得力,按道理说市场经济、人才经济、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按贡献分配是一种合理问题,但真理也不是绝对性,而也有它的相对性。例如兄弟两人,一个脑子好考上了大学,当了什么官或经营什么产业,日子过得富有,而另一个人,脑子笨没考上大学在家种地,收入微薄,日子过得寒酸,那么富有的按手足情应该不应该帮助一下穷兄弟?不帮也行,一旦那样,穷者一是感觉富者没有手足情谊,不关心人,邻里亲友也会有人讲富人不够情义,如真的兄弟俩一辈子不相往来,那就会变成敌对的人。社会也是如此,富人也要关心穷人,因为社会也是一个大家庭。再反过来说,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的过程中,富人的出现,有相当一大部分不是如上举例考上了大学,真有本事,而是借助了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主义公有制即计划经济向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私有化过程中的物质基础、政策条件等,不是唯个人能力下发展富起来的。例如,农村发财的大多是原集体企业的厂长、业务员、技术员,他们借助了原集体企业的摊底、设备、厂房和业务关系户和集体出工分和出钱培养的技术员和业务人员。土地实行责任制,集体企业经济的瓦解所遗留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产正恰恰被以上这些厂长、业务员、技术员少偿或无偿所继承。这是农村。城市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也是如此。这些企业的能人在人才流动政策的鼓励下一部分人带着产品、市场、技术跳槽立灶,各发其财,一部分坚守企业的厂长、经理、业务、技术骨干也受跳槽立灶发财人和私营企业影响,设小金库、收回扣,捞好处各获其利,并通过中央合法的转制政策变成非法的手段将国家、集体财产向这些人手中转移。另外,社会上出现的行业分配不公和歌舞星等,对这些改革开放中的富人,大多数农民也好、工厂的工人也好,普通干部也好,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心理极端不平衡。因为以上发财的人大都是借助了客观职务和政策,普通农民、工人、干部借不上。如果真的从一个起跑线上同等条件发财,百姓还是认头的,有不少这类现象。改革开放后,白手起家,勤劳能干富有的有之,勤奋好学考上大学,读了研究生,当了科学家有之。对这些人老百姓说:发财的有能耐,说当科学家的有出息。因为现在社会上这些人发财的少,前者发财的多,而且官商勾结,出现越富越富的不合理,穷的人数不但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穷,两极分化的差别一是在实际财富上悬殊,二是在心理平衡上也越来越悬殊。这样长期下去,社会能稳定吗?不管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两极分化就会导致阶级矛盾的白热化,总有一天火山就会爆发,这个朝代就变成另一个朝代。总之,我说了些社会现象问题,到底怎么解决两极分化这个问题,那得请中央深思熟虑制定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又能制止解决两极分化两者协调的路线、方针政策来。有的报刊、有的专家透露观点:目前社会上出现了“仇富”现象,怕动政策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这个大局,我看这个观点不太对,现在不是怕不怕的问题,是现实存在的社会严重问题,不提行吗?分配不公也好,其它原因富的也好,所形成的两极分化已成为上下人们所关注的、不容忽视的,已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问题,不是什么仇富或慕富或笑穷和怜贫简单的贫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