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这些珠宝之外,散落在房间周围的是一些名人字画,其中有一张范曾画的牧童特别传神,尤其是牧童的眼睛,点漆似的,透着灵气,跟活的似的,跃然纸上。我平素里见到范曾的高仿制品多了,在吴大哥这里看见了真品,才知道真品原来是如此的味道。还有他从启功家人那里拿过来的启功的真迹,以及徐悲鸿的画的马。当然了,这些字画仅仅是吴大哥藏品中的一小部分。然而,这些真品我都是第一次见,虽然平素里我常跑浙江美术馆,但是欣赏的画作都是隔着玻璃的,而如今近在咫尺观摹这些名作,竟有一种晕目的感觉。期间透出的气韵之生动,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吴大哥的年龄比我父亲要长一些,而他的父亲,曾经坐过牛棚。小时候,吴大哥在牛棚里接受了启蒙教育。当时一位大学教授见吴大哥聪明伶俐,把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全教授给了他。深厚的国文功底给吴大哥最初的收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故而吴大哥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收集一些古玩和字画。80年代初,满大街的宝贝无人问津,吴大哥常常能检漏,现在看来这些宝贝都价值连城了,而且是再也寻找不到了的。
江苏采访一别,就是半年。期间吴大哥虽有几次电话来询问我的近况,然始终没有见面。后来年底的时候听说吴大哥正式退休了。又过了几个月,他让朋友开车来了杭州。带了一大卷的名人画作让我一饱眼福。然后对我说,他现在卖掉了所有的房产,只剩下两套自住的,其余全部买了字画和古玩。
然后带我参观了浙江博物馆的古铜镜展。他对展览的每一面镜子的名字和来历都如数家珍。其学识功力之深厚可见一斑。
此次回苏州,又几个月没见。
过不久他又来杭州,参加我供职的单位组织的一个文化沙龙。他拿出了大量的字画来参加我们的沙龙,挂起来的时候,小小的会所蓬荜生辉。
临走的时候,我问起他近况可好?吴大哥说,这段时间,他每天早上10点起床,喝茶,聊天,然后散步,品鉴字画,很是惬意。
虽然没有了职位,将所有的资产都换成了自己喜爱的名人字画和古玩,整天面对。但其间的滋味居然是真正的洒脱和开心。
末了,他说“世人知有名有位之乐为乐,孰不知无名无位之乐为至乐。”这句话来自《菜根谭》,也是目前他内心的写照。
我久久品咂他说的这句话,居然有观赏他收藏的名画般的滋味,自有股耐品而生动的气韵在心中蔓延开来。
女编辑阿尘
阿尘是我很久以前的一位同事。我们曾在同一家媒体共事过两年。当时我是个刚出校门的青涩的小丫头。而阿尘已经是孩子的妈。虽然她比我大不了多少,但因为早婚的缘故,阿尘总觉得我很小,很傻,很天真,而在我眼里阿尘俨然是个熟女。
作为编辑阿尘很是勤奋,每个月她的发稿量是全社最高的,而我虽然刚参加工作,但是每次都排在她后面一位。我刚毕业就能排名那么靠前,显然不容易。于是阿尘对我青眼有加,平日里有些工作上的事情常让我跟她合作,闲暇里还邀我一起逛街,看电影。日子久了,她把我当成了好朋友,有什么话都会跟我说。
于是,我知道,阿尘原来还曾是一位儿科医生,至于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这里头还是有故事的。当然了,肯定不是因为想学鲁迅的缘故。当时,阿尘觉得深圳有新天地,为了有更远大的前程,阿尘毫不犹豫地辞去了医生的职业而去了深圳,当年她已经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只是当年阿尘没跟自己的男友商量就去深圳下了海,弃医从了文。阿尘对我说,她当时分析了自己的职业,认为以当时自己的学历,在当地小镇一时来看还是不错的,而且还可以当个医生,但是若干年后这个学历肯定不够。阿尘去深圳后不久后,年轻人深圳去闯荡变得非常流行,年轻人为了闯出一番事业,都会南下去深圳打几年工。结果,阿尘去了没多久之后,她的男朋友因为想念她的缘故,也跟着她南下了深圳。当陈小艺扮演的“打工妹”红遍大江南北的时候,阿尘和她的男友已经攒够了结婚的钱回到了杭州。阿尘当时做的最大的决定就是支持自己的男友继续读书,而自己进了刊社做编辑。
几年后阿尘的老公已是硕士,当时阿尘让他读房地产专业,因为阿尘觉得将来的几年,中国的房地产一定会有一个大发展。而她自己则选择了一个在职文学研究生学位就读。而一边读书,阿尘那颗文艺的心就开始骚动起来。她开始私下里与那些文艺青年,文学教授约会喝茶,聊天,而且很是热衷。有一次,上班时间,我接到她老公的一个电话,问阿尘去哪里了。其实阿尘是在跟她的文艺男青年一起喝茶。我就帮她打了个谎,说,阿尘约稿去了。她老公居然也信了。后来她老公有好几次打电话过来找她。阿尘正好去跟文艺男青年约会。于是同事们就私下里笑话她老公。阿尘总是笑笑。但是我是理解阿尘的。因为她的骨子里有一股不安份的闯劲。而且我隐隐约约地觉得杭州不会是阿尘的久留之地,因为杭州这座城市太安逸了。而阿尘始终没有毕业,她的学历始终是大专。
让人感到非常惊异的事情是,等到阿尘的老公刚刚就职,全国的房价卯足了劲似的一路狂奔。可想而知,阿尘当时的情景。阿尘老公的事业蒸蒸日上,不仅在大学任了教授,还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任了要职,成了董事。这个时候,阿尘对我说:“从文,做编辑,只是我的爱好,但是编辑这项工作并不适宜久做,因为它没有积累,门槛又低,没有技术含量,我不会在这个行业做太久。”也是奇怪,等阿尘话没说完多久,新一轮改革大潮来临。刊社内部进行大调整,所有的在编人员全部取消事业编制,刊社被另一家更大的集团合并成为企业。阿尘因为学历的缘故,被迫下岗。但是阿尘对我说:“我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但是我已经做好了准备了。”因为,这几年阿尘也没有闲着,她早就把他们的婚房卖掉,换了大房子。然后又在市区内一流地段买了好几套房子。
这时候,阿尘又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她把所有的房子都卖掉了,然后拿这笔钱做了海外投资移民。而阿尘的老公并不愿意走,因为他说房地产这么热,现在移民去海外,放弃国内的事业得不尝失。这件事情发生在2005年左右。当时房地产还正在上升阶段。阿尘对她老公说,你再待上几年,过几年,房地产一定会跌,到时候你肯定会跟我一起来海外。然后,阿尘又对我说:“其实我移民海外还有一个简单的理由,以我的基础,学历,尤其是年龄,在国内已无法再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我又没有一技之长,而国外找工作全不讲究这些,要容易得多。”
之后,她便与我失去了联系。后来我听说房地产调控之前,他老公也已移民去了海外,跟阿尘会合。
后来收到阿尘的一封邮件,说是她又回到了中国,想与我见面。而且约我在杭州的永福寺的茶座里小聚。
于是,初秋的一个清晨,我们在永福寺庙里见了面。阿尘依然短发,依然素衣简朴,与出国前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阿尘对我说,之所以要入一个外籍,主要是因为觉得国内就业难,国外可能机会多。然后真的到了国外之后,才发现,中国人在国外地位真低。虽然有一份不错的工作,而且还拿了绿卡,但是总觉得没有一种文化归属感。“在海外,总是想着家乡的山水,家乡的菜肴,家乡的朋友,还有抬头即可见的中国文字。”
现在阿尘每年都要回浙江好几次。而且阿尘又报考了中文系的硕士。
阿尘对我说,回来读书感觉很好,心里有一份宁静。而她也喜欢去寺庙小坐。
“年轻时总是不满足,总是想着用物质来填满。而到现在来看,唯有内心的宁静充实,才是最终的归宿。而国外的月亮,始终没有家乡的亲切,国外的水也没有家乡的香甜。”阿尘对我说。
后来,拿了国外绿卡的阿尘,又再度常年居住在了杭州。
中医的故事
从小就觉得中医神奇。
因为幼时我的父亲在浙江中医学院(现在的浙江中医药大学)任职,所以常去他们学校玩。小时候贪吃,经常会消化不良,然后老中医给我把了脉,看了舌苔之后,居然能说出我是吃什么导致消化不良的,我就觉得特别神奇。
后来我表弟出生前,因为舅妈血型的问题,新生儿出现脐带绕颈的现象,前几个婴儿经常会在未出生前就夭折腹中,当时看遍西医均无效果,老爸请了一位名叫宋光济的老医生给我舅妈号了脉后开了方子,说,吃我的药保证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小孩来。结果我表弟顺产而出,长到现在30多岁,不仅帅气而且事业有成。只是他的小孩出生前也出现了轻微脐带绕颈的现象,但是现在宋光济老先生已经去世,先生的技艺已经失传,再也找不到第二位医生能够配神奇的中药,不过幸好是轻微的脐带绕颈,后来我的表弟媳早早地进了医院,提前剖腹才得以产下一个健康的婴儿。
后来又有一位名叫蔡鑫培的医生,他能把乙型肝炎的HA阳性转阴,当时谁都不相信靠他的几味草药能转阴,但是他确实做到了,我亲眼验证有朋友经过他的诊治,将HA阳性转阴了。但是蔡鑫培当时很苦恼,因为没有给他带研究生的资格,于是,在他去世之后,他的绝技也没有传下来。只是前几年在杭州边上的一个小镇德清县遇上了一位民间郎中,他治疗乙肝在当地很出名,他认得蔡鑫培,他跟我说他其实只是继承了他的药方中很简单的几味,但是,没有全部继承。他对我说,甘草是一味很重要的药,只需要这么简单的一味药,就能使很多肝部不良症状得到改善。
又过了几年,我参加了一个水墨讲坛,有包括童潘公凯、童中焘在内的国内一流国画大师。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次水墨论坛上居然还讲到了中医的事情。论坛上有一位知名老画家,说自己59岁的时候,突然出现一种症状,上气不接下气,常常无法喘息。看遍西医,检测了所有的指标,结果显示身体非常健康。但是他终日呼吸困难,上气不接下气,那段时间,都觉得自己快要离开这个美好的世界了。后来他女婿给他找到了杭州九溪的一位民间郎中,郎中给他号了脉之后,用一根很长的银针刺进他的心间,再用将大蒜捣烂了敷在他的脚心里,然后再在他身体的其它部位扎了银针,没多久,他就觉得呼吸顺畅,全身舒坦。末了,这位民间郎中又让他喝下了一碗极浓酽的绿茶。回家后,这位老画家就对自己的老伴说:“今天完了,我有神经衰弱症,这么浓的茶,晚上肯定睡不着觉了。”谁曾想,刚说完这句话,他就睡着了,然后又经过几次的诊疗后,他居然神奇般的痊愈了。“可惜啊,后来再去拜访这位江湖郎中却遍访不到,听说这位医生的儿子终日好赌,不思进取,也不想继承他的医术。老中医就只能伤心地离开杭州九溪,四处游医去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和古玩界的一些朋友聚会,席间居然也聊起了中医。一位资深藏家说,他的女婿也给他请过一位台湾的姓谷的中医,这位中医非常神奇,老收藏家的一位朋友早年参军,退伍后,常常觉得身体不舒服,老中医帮他号脉后,居然说出他之所以不舒服是因为后背有陈伤,而且没有用任何仪器。然后治疗也很简单,只需要常常活动即可。老藏家的这位朋友听后暗地里一惊,对老藏家说,自己入伍后,确实因为训练曾经从单杠上跌落,摔坏了脊背。后来听了老中医的话,经常锻炼,结果不适症状就消失了。而这位姓谷的中医给老藏家号了脉之后,配了几味非常轻,非常便宜的中药。老藏家去大陆的中医院配药时,中医都说这几味药能治什么病,那么轻,那么便宜。可是,吃了之后,居然身体就慢慢好起来了。老藏家说,他认识的大陆的中医也不少了,但是现在大陆的中医,几乎没有单纯靠望闻问切而却诊的,却要依靠仪器。
然后,我跟一些西医聊起大陆中医的事情,几乎对之无不斥鼻,说中医是邪医,没有什么作用。而一些老中医则说,中医因为长期以来都靠家族相传,而且中医是传男不传女的,所以到现在已经几乎断代了,令人非常痛心。
而中医一直被科技界排斥在外,被西医斥责为不科学。翻开一些医学典籍满是西医对中医的种种责难,怀疑和不确信。而在西方,中医唯一被认可的是针灸,中药因为成分标明得不如西医那么明确,而不准在药店里销售。
我也曾经翻看过中医的圣典《黄帝内经》,典籍中的叙述无不关乎宇宙和身体整体的关照,这在一些西医著作里却没有的,中医看病讲究全身的条例,而西医只是治疗表征。这其实也是中西文化的根本区别所在,中国文化讲和谐,西方文化讲格致。现在西方人开始领悟到和谐的作用时,中国人却已慢慢遗失了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魁宝。中医在强大的西医的排挤下,只能发出非常微弱的声音。
而现在的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又都中西医同学,所有的诊治一面要仪器测一面才是问询,而神奇的仅靠号脉就能诊断的医生,即便在6、7十岁的老中医中也难寻觅。只有在民间辛苦寻找才能寻到。
一些非常资深的文化人对我说,在台湾还有一些很神奇的老中医。而我记得有一位文化界的名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台湾和香港是中国文化尚存的两个气眼。”
中医虽然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它的神奇已渐渐不被我们所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