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318600000025

第25章 论做事 有大目标才能有大作为(2)

1854年,曾国藩在决计会战湘潭时,太平天国的声势已颇盛,以南京为中心,武汉、镇江、扬州等重镇,都掌握在太平军的手里,清朝政府在这一地区内几乎没有任何力量组织反抗了,而东征太平军的曾国藩也接连失利。决战湘潭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攸关大局。曾国藩认为:“湘潭与靖港之贼互为首尾,倘不及早扑灭,不独省城孤注难以图存,衡、永、郴、桂及两粤匪党,闻风响应,东南大局不堪设想。”确实,太平军若能取得湘潭之战的胜利,便能攻取长沙,控制湖南,从而在湖南和两广农民起义军的响应下,迅速南下,控制两广、闽浙等地,占有半壁江山。太平天国政权只有在真正实现了划江而治的条件下,才具备发动北伐的可靠基地,夺取全国政权才有可能。对湘军来说,湖南是湘军的老巢,占有湖南便意味着湘军的兵饷来源有保证;一旦失去湖南,犹如鱼离开水一样,就会因干枯而消亡。

曾国藩认识到了湘潭战场的重要性,急派悍将塔齐布率军开赴湘潭,又调水师总统褚汝航协助陆师摆开了与太平天国生死搏斗的架势。这样,在湘潭战场上,湘军的兵力占了优势,加上太平军主帅林绍璋本人忠厚有余,但“无大本领”,指挥不当,致使战线过长,兵力分散,使太平军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湘潭之战,太平军遭到前所未有的惨败,清廷特别强调这一胜利的影响:“自粤逆称乱以来,未受大创,湘潭一役,始经兵勇痛加剿洗,人人有杀贼志矣。”

湘潭之战的胜利,改变了对曾国藩黑云压境的形势。曾国藩募勇成军的作法,也得到了咸丰帝的支持。湘潭全胜、靖港大败,由骆秉章、鲍起豹(湖南提督)和曾国藩会奏经过,请奖励立功将士,而曾国藩则单上一折,痛陈自己的失误,奏折的最后,他沉痛万分、深切自疚地说:“臣整军东下,本思疾驱出境,乃该逆(太平军的林绍彰)大举南犯,臣师屡挫,鄂省危急,不能速援,江面贼氛,不能迅扫,大负圣主盼望殷切之意,请将臣交部从重治罪。”对于曾国藩的自罪自责的一片赤城,咸丰帝并未理解,甩手便是一巴掌,使曾国藩好不伤心。咸丰帝朱批道:“此奏太不明白!岂已昏耶?汝罪固大,总须听朕处分。岂有自定一责问之罪?殊觉可笑!想汝是时心操如悬旌,漫无定见也。”真是嬉笑怒骂,无所不至!曾国藩于是被革去了礼部侍郎之职,“责成其戴罪剿贼”。

随后,咸丰皇帝又以株守长沙不主动迎战之罪名,将湖南提督鲍起豹革职,任命云南腾越镇总兵常存为提督,在其未到任前,由塔齐布暂署。两个月后,骆秉承参奏常存在长沙守城时,畏葸逃避,改授塔齐布为湖南提督。至此,湘军在与湖南大吏的长期争斗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从此,在湖南便站稳了脚根。

在这种艰难的境遇下,曾国藩回到长沙以后,咬牙立志徐图自强,他认真总结了岳州、靖港二次战争的惨痛经验教训,努力克服自己的弱点,为湘军日后出外作战积累了经验。在曾国藩看来,湘军各营在几次战斗中暴露出来的种种弱点,其政治原因是功罪不分,赏罚不明;其组织原因是良莠不分,勇懦不一。因此,他对湘军进行了整编。据查,湘军岳州大败,敢于同太平军进行抵抗的,只有彭玉麟一营;湘潭之战,浴血奋战的只有塔齐布两营、杨载福两营。曾国藩根据兵贵精而不贵多的原则,依据勇于战斗的条件,决定士兵的去留。他从明赏罚、严军纪做起,凡溃散之营便不再收集,营哨兵勇一律裁去不用。经过这番整顿和裁撤,留下的仅有水陆两部五千人。其弟曾国葆也在被裁之列,这对曾国葆的打击很大,多少年后还一直深居简出,拒见宾客。同时,决定将王鑫留在湖南。命罗泽南跟随其出征。令塔齐布、罗泽南、彭玉麟、杨载福增募新勇,使湘军人数又扩至一万余人。在衡州、湘潭修造船支,与此同时,除湘军本身的扩充以外,将胡林翼的黔勇增募至二千,征调了登州镇总兵陈辉龙所率的船队,和广西候补道员李孟群统率的船队,共汁一千余人。

经过长沙整军以后,湘军能战能守,这与曾国藩努力改正自己的弱点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曾国藩在以后的家信中,提及此事时写到:“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李申大尝谓余怄气从不说出,一味忍耐,徐图自强,因引谚曰‘好汉打脱牙和血吞’。此二语是余生平咬牙立志之诀,……岳州之败,靖港之败……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惟有一字不说,咬定牙根,徐图自强而矣。”

立世大智慧

曾国藩在军队,每天必写日记,读书数页,下围棋一局,终身如此。一般人认为,这难道不是区区小节,无关大体么?可是,他们不知道克制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品格第一大事。善于观察别人者,从这里就可看到一个人修道的功力。

成就大事,须宏阔、细微兼有

成大事者,目光远大与考虑细密二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

曾国藩善于体察人情世故,他认为人常有两种积习:或者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种人大事做不成,小事不愿做。他形象地称这种人其实是瞽者,即看不到方向的人。还有一种人整日陷于琐事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缺乏远见卓识。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成大事者,目光远大与考虑细密二者缺一不可”的处世韬略。没有远大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但必须按目标一步一步走下去,方有成功的可能。

曾国藩在给他弟弟的信中曾说:“古代能办成大事的人有二条,目光远大和考虑细密二者缺一不可。弟在考虑细密方面,精力比我强。军队中的器械,稍微精良的,应该另立一册,亲自登记,交待给一个可靠的人。古人用铠甲武装的鲜明作用,具有威震敌人显示威风的重要性,常可取胜。刘峙衡对于火器经常维修保养,对刀矛就全不讲究。我曾经派褚景明去河南采购白蜡杆子,又置办腰刀,分别赏给各将领和头目,他们很是喜爱和重视。弟一定留心这件事,这也是综合治理的一项内容。至于规模宜大,弟也是讲求要达到的。但讲究阔大的人最容易混入散漫的一路,遇事颟顸,毫无条理,就是再大,那又有什么可宝贵的?等级不乱,可以长久,器量宏大,就没有流弊的了。”

就军事来说,军事计划最好是规模远大;整理军营内务最好是综理细密。不但要从“大处着眼”,还必须从“小处下手”。他曾经说治军应当“认真对待小事”,意义就在这里。他还说:“治军必须脚踏实地,注意小事,才可以每日有功。”

在给吴竹如的信中,曾国藩也说:“近年在军队里的经验多了,更知道天下的事应当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陆氏强调说:‘首先立下大志向的人’,如果不辅之以朱子所说的‘铢积寸累’的功夫,那么,下梢就会完全没有把握。所以,曾国藩治军,摒去一切高深神奇的说教,专在粗浅纤悉处下功夫。虽然遵守这一条不会取得大的功效,但从自己钝拙考虑,那么,还像遵守约法那样去做。”

曾国藩在军事调度方面,常从大处着眼。他对于军事计划,虽然讲究规模远大,但仍然以稳妥可行为主,不致于流入散漫的那一路货色。如他在给左宗棠的回信中说:“我们凡是进行军事调度,都要考虑我们的力量够不够,同时,也要考虑我们的智慧够不够。”

在给李元度的回信中说:“对于大的调度,在危急的情况下,特别要注意保住全军的士气为主。孤军无援,粮食和物资都供应不上,奔波疲惫,都会造成散乱,这是必然导致失败的道理。”

正因为曾国藩“规模远大”,他率先设立水师,并坚守长江中游,与太平军打阵地战,寸土不让,寸土必争。也正因为如此,他敢于拒圣旨,不派鲍超入援京师,因为鲍军一撤,对太平军的多年持久战可能流于失败。这些都是大的方面。从综理密微而言,曾国藩做得更多,幕僚们赞叹他细微,任何小事都瞒不过他。

成就大事,须宏阔与细微兼有,也即要有远大规划,又要从具体事做起,这一点对毛泽东影响颇大。

在《讲堂录》中有这样的话:“夫善,积而成者也。是故万里之程,一步所积;千尺之帛,一丝所积。差一步,不能谓之万里;差一丝,不能谓之千尺。朱子学问,铢积寸累而得之,苟为不蓄,则终不得矣。”这段话,便出自曾国藩《杂著?笔记二十七则》中《克勤小物》条。原文是:“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丈之楼,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陶侃综理密微,虽竹头木屑皆储为有用之物。朱子谓为学须铢积寸累,为政者亦未有不由铢积寸累而克底于成者也。”

从《讲堂录》中,又可以看到曾国藩著述对青年毛泽东的强烈影响,这又集中体现在曾国藩的务实学风和思想修养方面,足以引起毛泽东的追慕和效法。例如,《讲堂录》有“涤生日记,言士要转移世风,当重两义:曰厚曰实,厚者勿忌人;实者不说大话,不好虚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谈过高之理”。接着便又记有:“真精神实意做事,真心求学。”这后面的“真精神”很可能就是毛泽东对曾国藩“厚实”两义的概括,并且,是足可效法的务实精神。这种务实精神,也是随后毛泽东踏着人生实际说话,和五四时期接受胡适研究具体问题的主张而试图成立“问题研究会”的思想基础。

立世大智慧

成就大事,须宏阔与细微兼有,也即要有远大规划,又要从具体事做起,常从大处着眼。虽然讲究规模远大,但仍然以稳妥可行为主,不致于流入散漫的那一路货色。

刚柔明强,老墨并用

“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此二字贯注其中,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曾国藩

曾国藩一再强调“强”字自“明”出。在智慧处求强,在自修处求强,这样才能使人坚挺地挺进。他始终主张持之以恒,绝不灰心泄气,绝不矫揉造作,一如既往。然而,在功名渐盛、地位渐高的时候,则其势不同,就需要持盈保泰,恬退谦谨了。他虽说“亦渐老于事,锋芒钝矣”,实则故乐谦德,“喜闻迂直之言”,而以贞固自守。

“悔”、“硬”二字诀,是曾国藩立身处世思想之化境。照一般的解释,总认为曾国藩悔悟其往日强矫之非,而毋认柔道行之了。其实是他“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和“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对立一致之合。悔是“悟”的意思,“明”的意思,觉悟出真道的微妙处,知“自己全无本领”,正见得自己“本领甚大”。“能立”、“能达”、“不怨不尤”,方刚柔体用之极致。曾国藩还说:他兄弟不明白悔字的奥妙,而趋于消极,乃用一硬字诀的“挺”字来救济。梁启超先生所谓:“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艰苦卓绝”;龙林荪先生所谓:“虽极人世艰苦之境,而曾不少易其心,虽遇千挫百折之阻,亦不足以夺其志”,都见出一个硬字来。故曾国藩晚年,仍谓:“‘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此二字贯注其中,皆从‘倔强’二字做出。”又说,他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好处是天性“倔强”。他虽衰老,“亦常有勃不可遏之候”。这正是以挺(强硬)为体,以柔(谦悔)为用,合禹墨老庄为一途,以成中庸之道。一般人都不明白这种道理,所以,对于曾国藩的思想常有不甚正确的推论。如《水窗春呓》说:

文正一生凡三变:书宇初学柳诚悬,中年学黄山谷,晚年学李北海。愈饶妩媚。其学问初为翰林词赋,既与唐镜海太常游,究心先儒语录,后又为六书之学,博览乾嘉朝训诂诸书,而不以来人注经为然。在京宦时,以程宋为依归,至出而办理团练军务,又变而为申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

咸丰七年在江西军中丁外艰,闻讣奏报后,而奔丧回籍,朝议颇不谓然,左恪靖在骆文忠幕中,肆以诋毁,一时哗然和之,文正亦内疚于心,得不寐之疾。曹镜初诊之,言吱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盖欲以黄老讽之也。……此次出山后,一以柔道行之,以至成此巨功,毫无沾沾自喜之色。尝戏谓予曰:“他日有为吾作墓志者,铭文吾已撰:‘不信书,信运气,公之言,告万世’诸语。故挽联中有‘将汗马勋名,问牛相业,都看作秕糠尘垢”云云,道出此老心事。盖文正曾说:“吾学以禹墨为体,庄老为用。”可知其所趋向矣。

后世人凭着这一说,却断定曾国藩的居世思想可能有不止三次的转变。平心而论,他的思想,始终没有转变,所谓“三变”者,乃其写字、治学、立身、处世因时世而措之宜,所谓“执西用中”而已。他的思想中心总不离乎孔子的“中庸”之道,“经世”之学,所以,能合道文而为一,尽博深之能事,刚柔明强,老墨并用,综为大成之礼学,兼具圣王之事业,这种伟大的成就,岂是偶然的!倘使不明他的思想体系,则枝节浮蔓之论,哪能够“道出此老心事”呢?

曾国藩在进攻太平军时,曾亲自率领在衡州组建的水师东征,想一举消灭太平军。不料,因刚训练出来的湘军水师作战不力,在岳州、平江、湘潭等地,接连打了几次败仗。后来,还带领在长沙的水师五个营晚上偷袭靖港,亦吃了败仗,几乎全军覆灭。

以往,曾国藩曾多次讥笑清廷绿营兵不能打仗,如今看到自己组建的湘军屡战屡败,感到”无脸见江东,一气之下,在船上滚入江中,想一死了之”。幸身边的人发觉,才把他打捞上来,护送回长沙大营。

在长沙,曾国藩灰心丧气,几天不吃不喝,弄得满城风雨。无论官场还是社会上,有冷言冷语、幸灾乐祸的,有向上告状、请求弹劾曾国藩的,还有认为湘军不能作战,主张解散另建的。曾国藩听到这种种舆论,坐立不安,既有几分不服气,又有几分羞愧。

正在心灰意冷之时,曾国藩接到了父亲曾麟书的手谕,训导他“公而忘私,国而忘家,国事维艰,只能进不能退”。在其父的勉励下,曾国藩提高了勇气,他命幕僚向朝廷写奏折,禀报在籍率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情况。其幕僚对岳州、湘潭几战,如实地写成“屡战屡败”。曾国藩阅得此禀报,似乎说自己太无能了,便接过笔去,改为“屡败屡战”。一字之改,被动变主动,消极转为积极,“败不馁”之气魄跃然纸上。皇上看了,对曾国藩虽未获胜,但仍表示满意,督令再战。

据说,曾国藩与太平军决一死战,在向湖北进发时,还立下誓言,嘱弟在家代为准备棺材,不获全胜,誓不生还。后来,曾国藩在湖北武昌、汉阳连续打了几战,都获胜利。其幕僚便将他家备好棺材,决一死战的情况,写入了奏折,曾国藩看了,又将“备棺在家”改成了“带棺出征”,更表其决心。

咸丰皇帝看了这一奏折,对曾国藩忠君的决心倍加赞赏,原赏给二品顶戴,令其署理湖北巡抚,后又收回,改赏给兵部侍郎衔,并催令迅速东下,进剿太平军。

曾国藩以“明强”之法,用以修炼自己,因此,他遇到困难时多半都能挺性十足。而在湘军营中,他也以“明强”之法砥砺全体将士,使得将校相和,重信义,共患难,打胜了相互不争功,打败了则相互援救。曾国藩在致江忠源书中,曾经论及将校士兵离不和的弊病,因此他命将出师之时,教导将士们以此为诫。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曾国藩虽然非将才,然而他能够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从不求一时之功,从不轻举妄动。因此,曾国藩的“明强”之法值得人称道。

立世大智慧

曾国藩以“明强”之法,用以修炼自己,因此,他遇到困难时多半都能挺性十足。而在湘军营中,他也以“明强”之法砥砺全体将士,使得将校相和,重信义,共患难,打胜了相互不争功,打败了则相互援救。

同类推荐
  • 求职必看

    求职必看

    就业难。但并非“难于上青天”。如何去找工作?怎样才能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就需要一定的技巧。而很多职场新人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就连那些在职场打拼了多年的求职朋友们对此也不甚了解。找工作难,一方面是由于职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也有求职者自身的一些原因。很多求职者往往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而丧失掉好企业招聘的机会,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面试机会却因为面试经验不足而被淘汰。因此,正确认识自己,掌握求职的技巧,就能够从成千上万的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创造力:你就是你的整个世界

    创造力:你就是你的整个世界

    本书从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创造精神、创造力的培养、创造力的测验等方面,阐述了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有关知识与方法。
  • 作风就是战斗力

    作风就是战斗力

    世界500强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理念,中国企业打造卓越团队的首选读本!作风是一支军队优良传统与文化结晶,正是它决定了一支军队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让我们走进军队,感受其优良的作风,学习它的战斗精神,实现自我升级,决胜人生与职业的战场!
  •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舍与得的人生经营课

    本书主要围绕大众读者如何在舍与得中达到幸福和平衡,并且一直保持着幸福的状态。其实享有快乐和幸福也不难,只要你从点滴做起,将幸福分解,你就一定能经营好你的人生。
热门推荐
  • Man and Superman

    Man and Superma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江山多娇

    感动中国的名家散文·江山多娇

    收录了当代名家的散文佳作,从钓鱼台的春昼写到江南的冬景,再到济南的秋天;从黄昏的观前街写到英国的康桥,再到北戴河海滨的幻想;从阳关雪写到柳侯祠、道士塔..我们跟随作者的笔尖游历各方美景,感受别样风情,真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修仙祭典

    修仙祭典

    古世界灵气复苏,妖魔鬼怪复辟,远古遗迹重现,这不止是人类与异族的厮杀,也是世界之间的吞并。这一切是盛世开启,还是乱世降临?这是一个出身还行的“外地人”,在这个异变的世界,称王称霸的故事。
  • 庄家之死

    庄家之死

    本书是一本为中国亿万股民所写的沉浮录;这也是一本为中国全体商人所写的启示录。作者选取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庄家,最大可能地真实还原了这些庄家成败的前因后果,并用故事性的手法将之展现在读者面前。
  • 改造人之王者无敌

    改造人之王者无敌

    在原始森林中,有一个改造人的工厂,他们拥有着天大的势力,他们天天贩卖儿童,一直这样的平静,而每一个进去的人,都会被改造。终于有一天,一个已经被改造的改造人逃离,打破了这份平静……一个代号是x57的改造人……
  • 天涯剑客断肠人

    天涯剑客断肠人

    江湖动乱中,忽然传出毒龙谷中藏有“不死神丹”的消息。那时江湖名门正派和邪派魔道之人,都争先抢夺,朝廷东厂的杀手,一众江湖豪侠,纠葛着恩怨情仇,掀起一场腥风血雨的武林屠杀。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澜清梦

    一澜清梦

    “我始终相信,这世上,总有一种东西,可以超越离别和死亡。”“臣愿意接替父亲未完之事,替皇上分忧,也可使臣告慰家父在天之灵,以全孝道!“婚期延后,兄弟二人自此踏上了一场危机四伏的旅途。皇位之争就像是一潭无尽的泥沼,将每个人都卷入其中不能自拔。明明是一样的面庞,哥哥却是谦谦君子,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弟弟精通武艺却玩世不恭,自上而下散发着一股子侠骨风流。二人如何解开谜团,冲破危机。“哥,有我在,这帮人连你一根儿头发丝儿都碰不着。”“哥哥,你不是说你永远都不会离开我吗。”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混晓青春

    混晓青春

    本文讲述一个高考状元混社会的故事...兄弟,有朝一日我辉煌,带着你们一起狂。爱人,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发。热血飞扬,我们走失在青春的迷茫岁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