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作为工具,对于我们之重要,正如骏马之于骑士,最好的骏马适合于最好的骑士,最好的语言适合于最好的思想。
——但丁
留意自己说话的声音
你和对方的谈话已经开始,那么在言语交换中,最好分出一部分精神来,留心你的声音。“我说话是不是太快了?”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如果话说得太快,别人听不清楚,听不懂,就是白费口舌。
再问一句:“我说话的声音是不是太响了?”试想在宁静的黄昏,树下谈心,或在温暖的炉边,围炉叙旧,高声谈话是如何煞风景啊!在客厅里,过高的声音会使主人嫌恶;若在公共地方,更会令你的同伴感到难堪。你说话时要记着,对方并不是聋子。
除了不能太快和太响,谈话中每句话的声调还应有高有低,有快有慢。抑扬顿挫,这是获得听众的惟一秘诀。在乐曲里,有极快、快、略快、慢、略慢、最慢等快慢符号;也有极强、强、渐弱、弱、极弱等强弱符号。若想使你的话如同音乐一般动听,不可忘记应快时要快,应高时要高,应慢时要慢,应低沉时要低沉。毫无抑扬顿挫地说话,是最易使听者疲倦的。
因此,说话不妨常常留心那些使人听了会忘记疲倦的说话方法,也不妨常常留心那些舞台上的名角念词的方法,这是最好的参考,你必须细细揣摩。
几种常见的发音缺陷
1.鼻音
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然后说“厄……哼……嗯……”,你的手指便会感到发音所引起的鼻部的颤动,这就是鼻音。
用鼻音说话很容易给人装腔作势,扭扭捏捏的感觉,这是一个极具损坏个人说话形象的缺点。
为了避免用鼻腔说话,说话时嘴巴要张开,上下齿间保持半厘米距离,不像玉米轴上的两列玉米粒紧紧靠合在一处。要用胸部产生共鸣。
2.尖音
我们常见的提高嗓门唤小孩子的声音就是尖音,说话音尖,脖子张粗大,血管和肌腱像绳索一样凸起,下颚附近肌肉紧张,这声音听起来就像海鸥叫声一样尖锐。尖声比鼻音还难听,治疗尖音,首先要努力减轻生理紧张,放松你的下颚、舌头、嘴巴、声带。
3.低语
有人说,低语是声音的鬼魂,即丧失了大部分语调和共鸣的声音。我们可将手指放在自己喉头上,以正常音量说一两句话,要完全没有颤动感,没有嗡嗡声,就是在用低语说话。无人时的自言自语,佛前祈祷都是低语的。但用低语说话,常会将语句中整个音节省略,听起来使人昏昏欲睡。
4.沙哑
如果不是因为感冒、抽烟和其他疾病,声音沙哑是不适当的呼吸造成的,说话时气流作用于声带强度过大,使声带很疲劳,声音就会沙哑。沙哑的声音有的因特殊也会产生好听的效果,但终非长久计,须想办法调整。
5.含糊不清
有的人说话时嘴里像含了一个什么东西一样含糊不清,说出来的话就像黏在一块,有时整个字词都省掉了,这种人说话时嘴唇好像不大动,我们常常把这种咬字不清、发音低浊、语言含糊的说话者称为嗫嚅者。
6.单调
说话声音单调乏味,所起来像个节拍器嗒、嗒、嗒或漏水的水龙头滴、滴、滴,像机器人说话没有音调的变化,没有色彩。正常的声音包括12~20个音符的音阶,说话单调的音符大概不超过5个。
7.语速
说话太快或太慢,都会让人听起来不舒服,前者让人觉得喘不过气来太紧张,后者让人昏昏欲睡。正常的语速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标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播音员的速度为每分钟350字左右,教师课堂讲课以每分钟200~250字为宜,平时说话的速度不宜固定,如果不包括增加效果的停顿和情绪变化的影响,一般比朗读慢一些,每分钟160个字左右。
如何提高说话的水平
每一种谈话,无论怎样琐碎,总要保持中心点,这也是所谓谈话目的,其目的就是能够促进你和对方的关系。你必须使人觉察你是一个有思想观点的人,绝非是个糊涂虫。单单无聊空谈,是绝不能使对方对你有一点良好印象的,更不能显出你说话的水平。
当你们谈话正用闲语来进行时,你必须要不失为“虚心”者,不可自傲。
如果具有丰富的一般知识,你可以拿出来随时应付。一个人既然是社交的人,每天在生活当中,须与他人频繁发生接触,所以对于世界上的形形色色,自己应当努力去获得各方面的知识。
怎样可以得到这些知识,以便在你谈话之时有所帮助呢?惟一的最好方法,便是每天阅读报纸。还有一个方法,是随时留意你周围所发生的事,虽然只是极琐碎的事也不要轻易放过它。另外还有个方法便是时常和人谈话。你和别人闲着无事时谈谈天,次数愈多,不单脑子里可以贮藏起许多知识,可当成下次谈话的资料,而且也可以使你对谈话,有兴趣,甚至谈话的技术因而会更加熟练起来。
世界著名的谈话艺术专家切司脱·费尔特先生,曾经教人谈话时注意下列一些问题。他说道:
“你应该时常说话,但不必说得太长。少叙述故事,除了真正贴切而简短之外,总以绝对不讲为妙。”
“和人谈话,同时也要注意到态度。切不要拉住别人的衣袖,手脚乱画地讲话,应当和顺一些,切忌妄自尊大,平常的话要避免争论。谈话最好要一般化,勿作自我的宣传,把自己捧上天去。外表应该坦白而率直,内心应该谨慎而仔细。”
“谈话的时候,姿态可以表现你的诚意,所以要正面向着人家,不要随随便便,不要模仿他。”
“和人家开口赌咒,闭口发毒誓,是既坏又蠢而且粗鄙拙劣的事。高声的哄笑,是文化素养不高的表现,真实的机智和健全的理性,绝不会引人哄笑的。此外,没有再比咬人耳朵,像蚊虫叫似的谈话态度,更叫人难受的了!”
这位谈话艺术专家以上列的各条警戒人的谈话艺术,除开“禁止大家哄笑”这一条外,大多都是可以同意的。因为粗声喧闹固然有失常态,但是出自情感挑动的大笑,是不会妨害到任何人的。
在任何谈话之中,必须记住,切不可以说到会触怒他人的话题上去。因为凡是在你面前听你谈话的人,一定会从你谈话上窥测你的个性,同时也在留意你日后是否会说他本人的许多坏话。
说话的基本技巧
1.轻松自然
约翰·莫菲说:“我们不要硬是从头脑中榨出一些名言警句。当我们放松下来的时候,很多妙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甚至在最具刺激性的谈话中,也有50%的内容是没什么意义的。只有经过一段加热过程,思想的车轮才能转动起来。
2.循循善诱
成为一位出色的交谈家并不在于你有多聪明,或者有多少传奇性的经历,而在于启发、诱导别人讲话。值得一提的是,“你”在谈话中是一个前进的信号,而“我”则是一个停止的信号。要设法把谈话引向对方的兴趣点,多用“为什么”“哪里”“怎么样”等。当他说“我在宁夏老家开了个店”时,你不要匆忙抢着说:“啊,我在西安也有两家店铺。”而应该问:“在宁夏的什么地方?”
3.长于忍耐
在与人交谈中,千万不要期望对方一开始就热情高涨,善言者总是等到对方变得热心以后,才试图从他们那里引导出一些有趣的想法,因此,在谈话中一定要长于忍耐。例如,他们会先问:“请问您尊姓大名?您是哪里人?您的丈夫干什么?您准备在这儿待多久?乘飞机来我市的吧?”等,以激起对方的谈话兴趣。谁关心这些?你也许会这样问。诚然,这些问题似乎没有任何风采和智慧可言,但它们的确能使交谈启动起来。
4.注意谈话重心
无可否认,人们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家庭、故乡、理想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即使像“你从哪里来”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也说明你对别人感兴趣,结果会使别人也对你产生兴趣。但你千万别像一位年轻的剧作家那样,跟他的女朋友谈论了自己的剧本两个小时后,接着说:“有关我已经谈得够多了,现在来谈谈你吧。你认为我的剧作怎么样?”
5.多说赞同的话
如果他说:“我是在农村长大的。”你最好回答:“我也是。”或多少讲一点你有关农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这会让他感到很亲切。如果他说:“我喜欢吃冰淇淋。”恰好你也有同样的爱好,一定要想办法告诉他。如果他说他出生在东北的一个小镇上,碰巧你过去也喜欢在那里度暑假,那你也一定要告诉他……
6.适当谈谈自己
当有人要求你讲自己的时候,不要守口如瓶地拒绝。稍微告诉对方一点你的情况,他会感到十分荣幸。因为你是用非常友好的姿态与他交谈的。
7.尊重对方
交谈双方应相互尊重,即使已经相熟,也不可胡乱开玩笑,逗弄和取笑会触痛别人的自尊,而威胁他人自尊的任何事情都是危险的,即使在玩笑中也是如此。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人们不喜欢被取笑,即使是他们的亲朋密友。只有在非常亲密的朋友之间,才可以开一些充满善意的玩笑,因为他们是不会追究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的。如果别人非常了解你,非常喜欢你,你也可以与他开个玩笑,但千万别开得过了头。
言之有理
言之有理是指说话要有条有理,不颠三倒四,不丢三落四,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把事情、道理说清楚,体现说话人思路清晰,它还指说话者观点明确,前后一致,说理严密,合乎逻辑。这个逻辑就是说话人要共同遵守的说理规则,下面介绍两种说理的逻辑方法。
1.类比法
这是一种根据两类事物某些属性的相同或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逻辑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说理,有助于听话人触类旁通地明白事理。
例如老作家秦牧《试谈积累知识和描绘事物》中的一段话:“最后谈谈基本功的问题。基本功对于拿笔杆子的人很重要。不练是不行的。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绘画的人常画,唱歌的人常唱,而搞文字的人怎么可以几个月不写东西呢?”把写作和绘画、唱歌类比,它们都属于文艺创作的范围,具有相同的基本属性,且通俗易懂,有说服力。但是要注意不要机械类比,就是把事物间的偶然相同或相似作为论据,或者是把表面上有些相似,而实质上完全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推出一个荒谬的或毫不相干的结论。
2.反证法
中国成语中有一个“自相矛盾”的故事,有一个人同时贩卖矛与盾,他向买家吹嘘他的矛是“无坚不摧”的,盾呢,是刀枪不入的。于是,有人马上提议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来验证一下他的宣传是否可靠,这人当场哑口无言。这就是反证法的具体运用。有时对某个道理或问题,不容易从正面解释或反驳,不妨就换个说理方法,通过论证与比相反的论题的正确与否,来反面说明问题的是非曲直。
为了让我们说话更加具有说服力,不如学习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两种,还有两难逻辑、归谬法等。
言之有物
《周易·家人》中警示后来人说:“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不管是听别人作讲座,领导作报告,还是和周围的人聊天,都会碰到言之无物、空洞乏味的时候,上面讲得很热闹,下面听众却觉得得困顿乏味,嫌内容假大空,虚无缥缈,不知所云。
为什么会出现言之无物的情况呢?究其根本问题在于谈话者、演讲者没有很好地理解自己的演讲内容。自己都不明白为什么要说话,怎么能期待给听众一个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演讲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简单地说就是要很充分地精心准备自己的演讲内容,在演讲、讲话之前比较透彻地理解问题,才能在演讲时做到言之有物,有的放矢。
有一次,美国一个内阁成员对伍修罗·威尔逊总统简短的演讲表示赞赏,并问他需要花多长时间去准备。威尔逊告诉他说:“这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假如我讲10分钟的话,那么我要准备一个星期。”
从这个实例上我们可以看到,重要场合说话前的事先准备是何等重要,要避免重要场合说话时出丑,就要事前充分准备。
对抗怯场
在公众场合讲话,感到恐惧和怯场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一次有趣的测验,题目是:“你最害怕的是什么?”测验的结果竟然是“死亡”名列第二,而“当众演讲”却名列榜首。有41%的人对在公众面前讲话比做其他事情感到恐惧,可见,在大多数人看来,当众讲话是一件令人害怕的事情。
一位代表本单位参加演讲比赛的年轻姑娘,一站到讲台上,脸就涨得通红,两腿微微颤抖,说话的声音变调,呼吸也显得急促起来。她刚说了几句就忘词了。她越发感到恐惧,好像所有人的目光都像利箭一样射向她,她想躲避,但又不甘心临阵脱逃。她不能当众出丑,给本单位丢脸,可她惟一能感觉的是心跳加快,而脑子里一片空白,早已背熟的语句全都飞得无影无踪。她放弃了这次演讲,跑回自己的座位坐下。直到演讲会结束,她也没敢把头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