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驭才之道
适当处罚偷懒的员工
如果世上只有好人而没有坏人那该多好。可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这些做坏事的人,应当如何来应对才好呢?
松下曾经为这样的事情伤透了脑筋。当时松下公司只不过是拥有50个人的小工厂而已。员工中有人不按规矩干活,那时松下刚开始创业,头一次遇到这种事情,不知该如何处理,令其烦恼不已。
松下想,要不干脆把这个员工辞掉算了,或者不予辞退而给予适当的处罚。哪一种方式好呢?以那时的社会来讲,辞退一个员工是比较简单的事情,只要有差错就可以马上叫员工走人。可是又考虑这些员工是当初费了不少心血雇来的,如果因为他有点儿不守规矩的事,就马上予以开除,从经营者的立场来讲,也实在不愿意这么做。所以,松下决定还是留他继续工作,不予辞退的好,可是他做事不守规矩也着实让人头疼。
松下就这样思考时,一个念头闪入脑海:日本的法律很严格,可是平均每50个人还是有一个人犯罪。以天皇的德威都不能完全消除做坏事的人,但是天皇都可以容忍,像他这么一个小工厂的所有人,又怎么能不见贤思齐呢?所以,他决定对偷懒的员工给予适度的惩罚,而不是辞退。
当老板的人对员工也应该有适度的信赖,即使其中有一两个比较喜欢摸鱼的话,也不必对大家抱着警戒的心理,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人事组合的原则
三个智商高、能力强的企业家合资创办了一家公司,并且分别担任会长、社长和常务董事。一般人都认为这家公司的业务一定会欣欣向荣,但没有想到,反而不断地亏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家公司是一个大装配厂的卫星工厂,隶属于某个企业集团。亏损的情形被企业集团总部知道后,马上就召开紧急会议,检讨研究对策。
最后的决定是敦请这家公司的社长退股,改到别家公司去投资,同时也取消他社长的职位。有人猜测这家亏损的公司再经这一番撤资的打击后,一定非垮不可了。没想到在留下的会长和常务董事两人的齐心努力下,竟然发挥了公司的最大生产力,在短期内就使生产和销售总额都达到原来的两倍,不但把几年来的亏损弥补回来,并且连连创造相当高的利润。
而那位改投资到别家关系企业的社长,自担任会长后,反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实力,展现了他的经营才能,也创造了不错的业绩。
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例子。三个人都是一流的经营人才,可是搭配在一起的结果,竟然惨遭失败。把其中一个人调开,分成两部分,反而都能获得成功,这是不是十分奥妙呢?
依松下来看,最后之所以能够达到双赢的效果,关键在于“人事协调”。过去的失败是由于三个人的个性和作风无法配合得当。
习惯上,我们承认多数的效益,因而有“集思广益”和“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的说法,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人多好办事”。
但是,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智慧才能、思想和个性,如果观点不一,或个性不合,往往容易产生对立和冲突,这样一来,力量就会分散抵消掉。所以人多反而会互相牵制,还不如一个人埋头苦干来得踏实。
正像前面的例子,因为把社长调动了之后,许多原来对立的经营观点,都能协调统一。因此,就能发挥力量,分别创造出优良的业绩了。
像这种情形,不只是经营者,更可能发生在每个人身上。以企业而言,任何部门如果出现了这种人事调配不当,多头马车而无所适从的情形,必然会使员工的情绪低落,而无法发挥工作效率。相反的,如果人事调配得当,优、缺点互补,大家就能愉快地同心协力,发挥惊人的绩效了。
所以,用人的时候,应该考虑人事调配的问题,使大家步调一致,安心工作。
当然,人事调配并不是简单的事,由于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相互排斥的现象时有发生,人际关系也无法密切配合,决策就很难贯彻了。这点在人员编组的时候,应该首先列入考虑范围,万一彼此有了摩擦,就才能互相容忍、互相协调。
怎样才能达成人事协调呢?松下认为不一定每个职位都要选择精明能干的人来担任。因为如果把10个自认一流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一起做事,每个人都有他坚定的主张,那么10个人就有10种主张,根本无法决断,计划也就无法推动。
可是,如果10个人中只有一两个特别杰出,其余的才识平凡,这些人就会心悦诚服地遵从那一两位有才智者的领导,事情反而可以顺利进行。
现在很多公司都拥有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应该是得天独厚。但业绩并不如想象中的好,反而是只有几个平凡员工的公司干得有声有色。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人事协调的问题是最主要的因素。
一加一等于二,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的算术。可是用在人事组合协调上,如果编组恰当,一加一可能会等于三、等于四,甚至更多。但如果调配不当,一加一很可能就等于零,更甚者还可能是负数呢。
因此,经营者用人,不仅是考虑他的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编组和调配。
调兵遣将要知轻重
当一个公司想要有更长远的发展时,很可能会将旗下的几个部门合并,集中精力向更高的目标努力,这样一来资本集中,经营的力度就能加深,很可能取得良好的成果。
但是,这种经营方法在用人方面就不一定恰当。一件工作,如果由一个人负责可以做得好,就没有必要多用人手。如果需要多一些人来负责,就要考虑每个人的适应性,做适当的分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种人员配置的问题是马虎不得的。
自由意见激发灵感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科层制组织的严密性也就越来越强。在这种组织结构的影响下,员工们往往变得僵化,有意见只向自己的顶头上司反映,而不敢越级提议,怕影响上司的权威对自己的发展不利。这对一个公司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因此,要想办法防止这种现象,各级主管就必须以身作则,在公司内倡导自由民主的作风,让员工的意见可以自由地反映到任何一个层级的主管那里。而且各级主管对员工的意见或建议要有弹性地予以肯定或否定。
如“这既然是你精心计划的,那我们就试试看吧”。这种不完全否定的态度,才能使员工勇于提出新的提案。如果员工都是“遵令行事者”,就算拥有再多的人才,公司也不会有所发展。
因此,公司再大,人才再多,若没有让年轻人自由发表意见,自主工作的机会,也是什么也做不起来。
恩威并施
在日本江户幕府时代,备前冈山的山藩主叫池田光政,他曾说过一段话:
“一位当政者,要想统治好一个国家,必须要德威兼备,宽严得宜。如果只施以小惠,而没有威严,国民就会像一群在溺爱中成长的孩子不听教诲,将来更不可能成为有用的人。
反之,如果对任何事情都采取严厉的态度,或许在表面上能使人遵从,但绝无法使人心服,而且很可能暗中在积聚着反抗的力量。
所以一定要有公平的责罚,施恩于人,如此才是真正的威严。没有恩,只有威是没有用的;而没有威,只有恩同样收不到好的效果。只有恩威并施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
这真是至理名言。在松下看来,威是严格、责备;恩是温和、奖励。身为一个领导者恩威要并用。
以企业来说,如果欠缺严格的管理,一味温和,员工很容易会被惯坏,而言行变得无拘束,工作没有长进;但过分严格,往往也会导致部属心理畏缩,表面顺从,但对事情没有自主性,缺乏兴趣,这样一来,不仅个人无从发挥自己的能力,整个公司也将毫无生气可言。
可见,一个领导者在处理事情时,必须在了解事务的情况后,恩威并用,宽严得宜,这样才能收到事倍功半之效。
当然,所谓“宽严得宜,恩威并用”的意义,并不是说恩、威各占一半,而是说,依事情的情况而定,恩威配合,以身作则地教导部属,这样部属一定会乐意完成交给他的任务。
激发自主精神
事情交给部属,难免会因考虑不周或技巧不够,而造成一些缺憾,在这种情况下,上司总会惯例地指示部属应该如何去做。当然在遇到一些重大问题处理上,是绝对有必要给予具体的指示方向或依循的原则。但问题是,如果指示太过详尽,就可能使部属养成依赖的心理,唯命是从,不肯再动脑筋。一个命令,一个动作,这样机械地工作着,不但无法锻炼员工做事的方法,更不能将他们培养成人才。
训练人才,最重要的是要他们多动脑筋,多思考,然后自己制定策略,付诸实行,能独立自主,独当一面。所以,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启发部属自主的能力,使每个人都能独立作业,而不是变成唯命是从的傀儡。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时,项羽的势力是明显高于刘邦的。那时,刘邦只是屈居关中的一个小诸侯,但是,由于他的军师陈平善用计谋,所以势力渐渐扩大。可是,项羽也有一位很厉害的军师范增,在范增的帮助下,项羽的势力日益不可挡。
陈平为了对付他,就故意放出谣言说:“军师范增和一批重要的部将,都只是在表面上听从项羽的命令,暗中却和刘邦有来往。”这些话传到项羽耳中后,生性多疑的项羽果然中了离间之计,开始怀疑,并派人暗中查探范增等人的言行,而这种不信任部属的作风,使得部将们不得不投奔了刘邦,最后众叛亲离的项羽不得不在乌江自刎。
刘邦得天下后,曾经分析自己获胜的原因说:“我有萧、张、韩三贤,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但又不肯信任他,不让他有充分发挥实力的机会,最后当然会失败。”
用人的技巧很多,而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和大胆地委托工作。通常一个受上司信任、能放手做事的人,都会有较高的责任感,所以无论上司交代什么事,他都全力以赴。反之,如果上司不信任属下,动不动就指示这样,指示那样,使属下觉得他只不过是奉命行事的机器而已,事情成败与他个人能力高低无关,这样对于交代的任务也不会全力以赴了。
领导者都知道信任别人对工作会有帮助,但是真正做到却不容易。上司在交代部属做事时,心中总会存着许多疑问,如说:“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一个人处理,能负担得了吗?”或者想:“像这种敏感度很高,需要保密的事,交给他去做,会不会泄露出去呢?”这是领导者经常有的微妙的矛盾心理。
更微妙的是,当上司以怀疑的眼光去看待部属时,就好像戴着有色的眼镜,一定会有所偏差,也许很正常的事情也会让你看得疑团丛生。反之,以坦然的态度会发现对方有很多可靠的长处,信任与怀疑之间,就有这么大的差别。
因此松下认为,对待员工首先就要信赖,并且要抱着宁愿让对方辜负我,也不能随便怀疑的态度,这样才可能赢得别人的忠诚。
用人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