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才的方法
人才不可强求
每一家公司的负责人都希望能网罗到一流的人才,来帮助自己拓展业务。但除了一小部分比较幸运的主管可以招聘到合意的部属外,大多数都很难如愿。所以,大家都感叹人才难求,并且把失败的责任归咎到没有很好的人才上。其实,这也不尽然。
虽然每个经营者都渴望得到人才,但是人才的寻求,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绝不是以经营者强烈爱才、求才的心意就可以办到的。除了积极寻求人才的努力之外,还需要靠点运气才行。
得到和自己心意相投的人倾囊相助,当然是件值得欣慰的事。但是,若遇到观念作风与自己格格不入的人,也无需烦恼。一般来说,在10个部属中,总有两个非常投缘的;六七个见风使舵,顺从大势的;当然也难免会有一两个抱持反对态度的。也许有人认为部属中有持反对意见的,会影响到业务的发展。松下认为,这是多虑的。适度地容纳不同的观点,反而能促进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高薪并非唯一手段
目前所有中小企业的烦恼,在于不易吸收人才,甚至于大企业也有同样的隐忧。
但是,在日本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做事的人有几万之多。但一家企业往往不需要那么多人,因此,如果有心录用,就不可能找不到人。
想雇佣合适的人才,就必须使你的企业有吸引人的魅力所在。但是,在今天追求自由和民主的时代,高薪已经不是吸引求职者的唯一手段。身为主管,必须能使你所认识的亲朋或学校的老师们,会向应届毕业生说:“我说得那家企业的老板不错,你不妨到那里工作。”或“那家企业的主管待人不错……”否则,要找到你所需要的员工,实在很困难。
以经商而言,唯有培养这种吸引人的魅力,才能逐渐地争取到所需要的人才。
网罗人才要心诚
中国三国时代的刘备是汉室的远亲,他的家族到他那一代已经是又穷困又落魄了,要靠卖草席才能维生。以他这样的出身,却能够立志复兴汉室,最后成为蜀汉皇帝原因所在就是他能网罗许多人才,其中以诸葛亮对他的帮助最大。
诸葛亮年轻时,才华横溢,被许多人赏识,但他却在深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他虽然胸怀大志,却不肯为名利入世,但刘备不辞辛劳三次拜访他所住的茅庐,诚心诚意地恳求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复兴汉室。最后,诸葛亮终于被刘备的至诚感动,接受邀请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
后来,也正是因为诸葛亮优异的军事才华,为刘备获得了三分天下。刘备的成功可谓“国之兴亡在人”的最好写照。
可见,一个领导者想事业有成最重要的是能够得到人才的帮助,那么该怎样去获得人才呢?
有些人认为这是要靠缘分的,是可遇不可求的,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松下认为人才还是要去寻求的,如果只是空等而不去访求,那么人才是永远也不会找到的,天下万物都是因为需求才会产生的,所以,一个领导者必须常常有求才若渴的心,人才才会源源而至。
世界上,有许多的领导者在感叹人才的缺乏。但是,在感叹之前,我们不妨先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尽心尽力地去访求人才了呢?
以适用为原则
各公司的情况有所不同,在人员的雇佣上,以适合公司的发展为最好。
如果公司规模不大,那么才智过高的人,不见得一定有用。当然,较高水准的人会认真工作的也不少,可是这其中的很多人会说:“进这种烂公司真倒霉。”
而如果换成一个普通才智的人,他会感激地说:“这个公司还蛮不错的。”从而尽心尽力地为公司工作,那不是更好吗?
因此,招募人才,“适当”这两个字是很重要的。什么档次的公司就招募与之相适应的档次的人才是最佳的选择,千万不要好高骛远,招募高学历的人进来。如果他们的才能不能发挥,反而会成为公司的累赘。
重质不重量
在美国的工厂,作业员的工资都是采用按时计资的制度。而且也都以女工为多,女工大部分是年龄较高的妇女,约在45岁左右。而不像日本都是20来岁年轻的小女孩儿。她们的服装也是形形色色的,没有统一的制服,身材也高矮不齐,而且看起来手指头也不灵活,怎么看也不觉得会有高效率。可是实际上她们的效率比日本的小女孩儿高出好几倍。
究其根本原因乃是美国的管理人员(领班)把计划做得非常好。这种计划几乎连领导也可顺利地工作,设备方面也一再为工作方便而改善。但这样管理的人员却很少,就是由少数的佼佼者订立计划,改善计划,因此能够收到高效率。
日本公司的共同特点是管理人员普遍偏多,因此常有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发生。在美国如果那些佼佼者所设计的东西错了,这个人马上会被撤换掉。这点他们是很严格地执行的,因此每个人做事都很认真。
日本对这方面要求不甚严格。因为大多数人认为反正也不会影响到公司经营的大局。而美国就不同,美国因为竞争激烈,对此要求宽松的公司很可能会倒闭。所以他们总是精益求精,严格执行。这样,在尽可能精简管理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的情况下,作业员就是年长一些也不影响其效率,反而会降低生产成本。
不挖墙脚
挖别人的墙脚可以召集到你所需要的人。但是,若反过来想,你被挖墙脚,那你会怎么想呢?
公司几万人中,当然有辞去其他公司工作志愿到松下公司里来的,可是松下公司一向都不主张去挖别人的墙脚。
因为挖来的人不一定全部是优秀的,所以还是不做的好。
当你需要开展一项工作,急需人员时,如果有新人主动请缨要求,那么只要这个人人品好,你就让他去边学习边工作,不一定非要用有经验的人。
不必急于提升
经常听到,有人当小职员时,工作利落,能力很强;但一升为股长,就无法让部下充分尽职,自己的工作也表现得不好。或者当课长时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课长,但一升为部长就乏善可陈了,这也就是说,他没有与此地位相称的能力。
日本存在着所谓的“年功序列制”不去考虑实际的能力,而按照年资作为升迁的标准。于是升课长或部长的就沾沾自喜,也受到大家的祝福。孰料,他本人并没有那份能力,不但给公司带来损失,他自己也有无法胜任的痛苦。
如果他本人能对自己的真实实力有所了解,即使公司说:“你来当部长吧。”他也会说:“不,当课长我能胜任,但当部长我目前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我不能接受这个职务。”这样,他可能就不至于失败了,而且还是个成功的课长,等到时机成熟时再升职。
也就是说,只有50斤力气的人要从事70斤的工作就会失败。但如果有100斤力气的人只从事70斤的工作即使不会失败,也是一种浪费,不免可惜。具有100斤力气的人对此应有正确的认识,至少也要从事95斤的工作才对,不然对自己,对社会都是一种损失。
大家若能检讨自己的能力,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自然就不再有什么不满与牢骚了,而能以充满喜悦与兴趣的心情去工作。
从事大的工作并不可贵,可贵的是工作能成功。
年轻化
松下公司某个事业部的主管是个60多岁的长者,可是业绩始终就是上不去。后来由于某种机会,这个人调了职,而由一位40岁左右、年轻又有魄力的人来接替他,这个事业部很快有了显著的起色。事业部的业绩因这个年轻人发挥了他的才能,而有巨大的改变,这可说是能力的差距使然,因此不能说年轻就没有实力。
要站在最高位置时,经验是很重要的,进公司只有三四个月是没有办法胜任的。但是,进公司10年、20年,到了40岁前后的员工,只要他有好的素质,有强烈的经营信念,体力上也未衰退,对工作就能驾轻就熟,所以,可以期待他取得有效的成果。
日本公司常常把有实力的人排在第三四位,让他们不能充分发挥才能,不仅产业有这种现象,其他地方也都存在着这种情形。从国家的繁荣观念上、经济上以及人才运用上而言,都是很大的损失。
智力及体力是年轻人最大的本钱。以长者的阅历配合青年人的干劲,必能成就一番事业。
取长补短
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即使特别优秀的人,也有他的缺点。所以互相了解优缺点,对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是很重要的。
如果能以这样的心态观察同事的优缺点,对于公司整体的进步与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为什么呢?因为共同工作,知道了某人的长处与短处,就可以帮助他扬长避短,避免因为缺点而影响工作。像这种取长补短的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办事效率,更能促使各自有所进步。
雇佣中等人才
松下在1918年开始做生意,所幸那时拥有合适的人才。当时在学校前三名的优秀学生是不会到松下电器公司来的,如果他们来了,松下也会感到困扰,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给他们做。
因此,到松下的店里来工作的人,大部分都是来自普通小学校,很少是来自高小,甚至想要找中学毕业的人才都需要费一番工夫。到了1927年,松下才开始网罗专门学校的人才。也就是说,做了9年生意,才第一次雇佣两名从专科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