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剖经营
松下认为“经营”是极有价值的,也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说经营是一种艺术也许有些人会惊讶。因为,在一般人的眼中,所谓的艺术指的是绘画、雕刻、音乐、文学、戏剧等愉悦人们精神的事情,而经营则是物质的,是世俗的事情。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
这种认识过于表面了。艺术和经营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优秀的画家思考构图,在一张没有涂过任何东西的白色画布上涂颜料,使它成为一幅画,完成作品并不只是画布和颜料,而是画家的灵魂跳跃于画布上的艺术作品,是一项从无到有的高级创造。
同时,思考一桩事业的构想、确定计划,然后筹集资金、建造工厂或其他设施、雇佣人员、开发产品、从事生产以利于社会大众使用,这种过程和画家的绘画一样,可以说都是创造的连续。当然,从形态上来看,你会认为只不过是在制造东西,但是在每一个过程中,都有经营者的精神在跳动着。在这种意义上,经营者的工作和艺术家的创造活动没有什么不同。
而且,经营具有极为复杂的内容,每一部分都不同。如,研究开发部门、生产制造部门、贩卖产品的销售部门或购买原材料的采购部门,其他还有会计、人事等部门,每一个部门都可以说是一种创造的活动,而调和这些部门的整体经营,更是伟大的创造。
这样看来,经营虽然是一种艺术,但它不像绘画或雕刻一样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可以说它包含绘画也包含雕刻,包含音乐也包含文学,是网罗各种不同领域的综合艺术。
更何况,经营必须面对经常性的变化,影响经营的社会情势、经济情势时时刻刻都在转变,为了顺应这些变化必须有远见,在变化发生前做好准备。因此,经营和绘画根本上是大异其趣的,画有完成的一天,经营则永无止境,必须不断地成长发展。因此,经营的过程就是一件艺术品,经营是活生生的、追求进步的综合艺术。
当然,松下并不认为经营比艺术更高尚,而只是想说经营和艺术一样也具有高度的价值。
一幅画的价值,要看艺术家的技巧而定,经营也是一样,不过画得不好,只不过是无法感动人而已,不会带给别人困扰;但是经营不善却会带给有关方面相当大的麻烦,如倒闭、破产往往会给社会带来极严重的问题。
因此,身为经营艺术家的经营者,比一般的艺术家们负有更大的创造艺术名作的任务。松下虽然不太了解艺术,但是知道艺术家在成名之前,必须经过相当严格的磨炼,而且创作时必须集中全力才能创造出感动世人、留传后世的艺术作品。
为了创造出具有综合艺术的经营名作,必须花费更大的精力去努力才行。没有相当的努力而想获得经营的成果,就像只花费一点儿精力,就想画出不朽的名画一样,是绝不会成功的。
经营是活生生的综合艺术,经营者必须深切地体会经营的高度价值,对这份有价值的工作抱有荣誉感,然后尽最大的努力去做。
经营变奏曲
经营者必须保持实实在在的作风。喜欢玩弄权术的人,不是真正的经营者。
松下做过很多事情,不过一向都是根据事实、凭良心说话,也许正因为这样,他的意见很少遭到反对。即使与工会之间的问题,在紧急之时,也能取得谅解。这都是由于他勉励自己诚实地做事,才能得到大家支持。
松下认为,经营绝不是耍权术。经营就是不欺骗别人,正正当当地做事,获得别人的信赖。如果不抱着经营者应有的坚定信念,则不能成为经营方面的强者。
经营者不一定要具备最高的智商、知识与技术。但是,应该有实实在在地经营好这种使命感,不能输给任何人。这样才能使大家认真工作。
想依赖知识或技术经营的人,不能成为真正的经营者,这种人也许能做好普通的工作,却不能胜任综合性的经营管理重责。松下认为这是经营企业的一个基本信念。
经营以人为本
经营管理是由人类进行的活动。直接参与经营管理的是人,从业人员也是人,顾客以及所有的交易对象都是人。所以,为了适当地进行经营管理,必须彻底了解人性,正确的经营理念就应该建立在对人性的了解上。
人如果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是什么,其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如,人类饲养牛马,要想养得膘肥体壮,首先就必须了解它们的习性,“对症下药”,才能饲养好。
人类也有天生的特质,为了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达到理想的形态,必须要正确地把握人性的本质。我们每一个人的经营理念,都基于自己对人性的了解。
所以,经营者如果能够透彻地了解人性,进而建立经营理念,那么,由这个理念支持的管理方法,必定会强而有力。
谁主宰企业
不管在哪一方面,松下认为过分地竞争都是不好的。几百年前,有一位武将上山谦信,把食盐赠送给敌将武田信玄,这是一种崇高的行为。虽然双方彼此敌对,但并不是恶性竞争。日本的武士道中,偷袭被认为是卑鄙的。如果意见对立,可以光明正大地挑战。在这个时候,对方跌倒后,要等对方站起来,不能趁机偷袭,这才是正当的竞争。
这种古代崇尚的竞争精神日渐减弱。现在的日本到处充斥着恶性竞争的现象,这种行为与偷袭无异,已经丧失了基本的人道精神。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人们忘掉了人性的尊严及人的使命。
现代社会逐渐迈向资讯化,强调电脑万能,大有人被电脑控制的趋势,使社会上也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形,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使命——要做万物的主人,而且要理解人性的尊严是无贵贱之分的。
面临重新创业,松下认为目前的形势是“生成发展”。所谓“生成发展”就是日日新,古老的会灭亡,新的事物要诞生的意思。他的经营也受这个原则的支配,他一直要求大家“每日都要有新的进步”,就是秉持这个经营理念在行动。
老板不一定要有经营能力
缺乏经营能力的公司,就算是有优秀的人才,也无法带动他们兴致盎然地工作,反而会让这些人不知所措。所以,不论是公司还是企业,都应该拥有适合自己的经营能力。
按理来说老板肯定要具有经营能力。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个老板都有这个能力,但这种人的公司经营得却照样有声有色。
松下之所以这么说是以史为鉴的。具有帝王身份,又拥有能力的人,并不多见。但是,国家也没有因此就衰亡。因为没有经营能力的帝王,可以利用优秀的臣子,凡事托付可信赖的宰相,让他做实际的营运管理工作。这样,一国的经营仍然会有条不紊。
企业经营情同此理。老板本身如果不具备经营能力,可以托付适当的部属。有这种认识,自然会想出很多应对的办法。
人心齐、泰山移
美国有一家叫《秀》的杂志社的经营者来访,松下与他谈论各项问题。
《秀》杂志的经营者在欧洲和美国,风闻日本的经济发展蓬勃,所以想亲自视察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另外也要看看经济发展以外的情形。
当时松下和他谈话的内容是日本使外国人瞠目的种种经济进展。松下承认这是事实,可是松下却认为不能以此现状而自满安心。因此,当对方问到时,为什么不能安心呢?松下回答他说,这是因为日本是跑步前进的,所以速度很快。在外国人眼中,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表现,并为此而惊讶,可是也对这种快跑的情形非常担心。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美日两国一样,如果以很快的速度跑步前进,暂时可以维持第一名领先的局面,但不久速度就会减缓下来,或需要在途中憩息;情形恶劣时,就说不定会发生心脏麻痹。所以,快跑式的经济膨胀,或快跑式的国力膨胀,结果很快就会撞上南墙,无法动弹。个人方面,甚至公司或国家方面,都可以这样认为,所以,松下想“快跑”的方式是很不好的经济发展模式。
那么你也许会问:那慢跑不就行了吗?慢跑不会有经济快速膨胀的情形,不会让人惊讶。大家都会认为这是在稳健地成长。虽然慢跑比较好,但其疲惫的情形仍然存在,总有一天会暴露出缺点来。
所以,松下认为快跑不好,慢跑也不好。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普通走路的方式,这样既可以使经济蓬勃发展,同时各项文化也可以以同样的速度发展,保持平衡的状态。不仅限于日本的政治与经济的发展,任何事项也都可以照此形态,互相携手合作,顺利地发展,这就是松下的期望。
任何事物,都有“过犹不及”的情形,进步太快也会有问题。
所以,企业的发展要适合自身条件,以常态的速度发展最佳。
劳动是财富之父
如果一项建筑工程,有工程师3名、监工5人,其余90人是劳动者实属正常。但是,如果劳动者只有50人,工程师与监工却达90多人,这项工程肯定不能顺利完成,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从日本教育现在的形态来看,不久可能就会出现工程师人数超过劳动者人数的现象了。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不喜欢体力工作,而喜欢当所谓的“白领阶级”。大家都认为劳心比劳力好。有时这也是兴趣的问题,无可厚非。可是,大家必须考虑一个事实:倘若没有体力的劳动,世界就无法存在下去,要使人类的生活更舒适安乐,体力的劳动是非常重要的。
可是,现在的日本几乎没有人再提“劳动神圣”这句话了。大家都快把“劳动”的重要性遗忘了。
现在,我们应该重新认识体力工作的可贵,不要一窝蜂地涌进大学,一心只想从事劳心的职业。要知道,只顾研究战术而忽略了射击的练习,是无法在实际战争中打胜仗的。
一般来说,10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是最优秀的,智商高的可能有2个人,其余的可能都是资质平平的人,这是最正常的现象。如果硬要将10个优秀的人集中在一起工作,反而会因为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而不断发生争执,阻碍事物的发展。俗话说“10个人10个样”,世界上就是要有各种各样的人存在才会自然。
日本现在对这种“自然”认识得不够深刻,这样很难为大家带来幸福。因此松下认为每个人最好能发挥独特的风格,不要人云亦云,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与幸福。
重商主义
一般人往往认为讨论国家、社会大事,是一件高尚的事,而讨论做买卖或赚钱,却是低俗的事。这是错误的观念。实际上,两者一样重要。松下认为,做生意是一件神圣的事,大家对这份职业,应该有信心和荣誉感,才能提高买卖的层次。
如果秉持此种观念重视买卖,把全部精神投入其中,自然就会关心到顾客与供应商。因为想要做好买卖就必须依靠顾客及供应商维持,这样对他们自然就会倍加关注了。
假如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么最好不要做买卖。不要以为这是在危言耸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买卖花心血。
社会责任感
松下在创业13年后,开始对经营管理作深刻的思考。在这之前,都是以从小伙计生涯学来的生意经来经营业务的。也就是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勤奋地工作,小心侍候顾客;在公司里时,则做出好的东西,以讨好顾客。13年来,松下就是以这种态度来做生意的。
随着生意的顺利发展,公司的员工增加了很多,松下电器公司在大阪开始广为人知。这时他忽然有所感触:我们每天拼命地工作,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难道就只为自己赢利吗?不是的,我们的产品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工作是与社会的繁荣发展紧密相关的,这让他觉得,人类应该抱着伟大的理想来工作。
松下把这种想法说给员工听。他们说:“很好,您的话我们都明白了,那今后咱们就这样做吧。过去我们只懂得一味地拼命工作,这虽然没有错,但缺乏工作的目标。今后要抱着使命的观念来工作。”这之后的发展非常好。大家都充满了干劲,工作气氛也完全不同了。
工作态度上有了这样的改变后,梦想和理想都产生了。3年后要这样,5年后要那样,甚至10年后要怎么样,大家都有了想法,而且做法也不同了。过去是漫无目标地工作,现在则是有希望、有理想地工作,所以自然做得很起劲,事业蒸蒸日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因此,只希望自己的企业扩大、只希望自己赚钱,这种想法是不完善的。当然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但应该有意识地把目标放在更高的地方,与社会一起发展。当我自认为是社会发展的一员时,我的事业和人生观都完全改变了。
自从有了这种观念以后,过去感到辛苦的工作也不觉得辛苦了,反而充满干劲地去做。同样艰苦的工作,过去只因为那是自己的生意,要养家糊口不得不去做;但现在则不同了,艰苦的工作变成快乐而神圣的工作了。很多困难的事情在自己的努力下竟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
做赚钱的生意
我们之所以能安居过活、作息安定,就是因为能各自确保收入。这种收入不仅为了自己所需,也是为了维持自己是社会一分子的需要。可是,实际上人们只知道非获利润不可,但对获利的信心是否确定那就不敢保证了。于是有人认为薄利多销好,而有的人则认为,低价薄利的推销方式好,甚至无利可图时,就随便贱卖;看到别人赚钱,就兴起嫉妒念头,采取不公平的竞争。
这其实是对利润的本质没有充分理解所导致的认识上的错误。我们当然不能赚取非法利润,但是对正当的报酬我们却应该最大限度地争取。
不做亏本生意
在自由经济体系中,企业利润的获得,是社会繁荣的动力。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与经济都是分不开的。漂亮的衣服、宽大的房子、舒适便捷的车子都是物质的。为此,松下提出了“经济的效能”这个说法。经济性是社会及人生的基本功能,我们谁也无法否认。
公司的经营者,往往将利润当做经营的目标,利润也是经济性的标准,不过利润本身中含有竞争的要素。想赚很多,不一定能赚得到,所以说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要想真正做到,就要适度运用经营策略。
东西卖得贵,会使顾客裹足不前。因此,各企业都在价格的制度上大伤脑筋。在制定价格时一方面必须卖得比人便宜,而仍有利润;另一方面必须支付成本和费用,但也要使股东能分红,员工能得到奖金。在这种严格的要求下,各企业都是经营者和从业人员同心协力,来谋求最妥善的营业策略。如果有一点成就的话,也都是绞尽脑汁、努力的成果。但是它的背后却有一股竞争的经济压力在推动,这种压力迫使企业必须审慎权衡,不能做亏本生意。
因此,松下认为在自由经济体系中,隐藏着令人不敢怠慢、努力促进经济繁荣的心理动力。
赚钱的真义
促进社会繁荣,才是企业赚钱的真义,而为了达成这种目的,公司必将严格要求每位员工。
利益是大家工作的盈余表现,这些盈余应该普及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变成繁荣的基础。假如大多数人从事无益的工作,也就是说工作后没有钱赚,那么社会肯定会变得贫穷。因为只有大家做事赚钱,才有税金可收,也可作为互助的来源。所以,赚钱是整个社会繁荣不可缺少的义务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