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莱土是先于布鲁斯起义的。当时英王爱德华一世已经征服了低地国家,所有的根据地也都被英军控制了。华莱土力图唤起西部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可是,尽管他英勇善战,但他却不是个善于鼓动战争的人,也不懂得如何号召足够的力量投入战争。所以,他在福克尔克战役中惨遭失败,成了苏格兰人民渺茫的希望。然而,他对国家的前途依然满怀信心,这种信念比他的后继者罗伯特·布鲁斯所获得的胜利给国民精神提供的养料更丰富。不幸的是,最后,华莱士被人出卖后被英军抓获,并被带到了伦敦。在1305年圣巴特罗缪节的前夕,他被人用雪橇从伦敦塔拖到了史密斯菲尔德。在史密斯菲尔德呆了一段时间后,他就被绞死了。他是为了自由而牺牲的。但他的生命并没有白白付出,他为同胞们树立了榜样,激起了他们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
罗伯特·布鲁斯是个诺曼人的后裔。他有一半苏格兰的血统,也有一半英格兰人的血统。从他母的亲这方面来说,他属于苏格兰人。在经历无数大胆的冒险和极大的危险之后——这都是以一种顽强的意志和对自由的无比热爱为支柱的——布鲁斯终于集结了一支爱国军队。1314年在班诺克伯恩他和英军展开了激战。在战斗开始之前,苏格兰军队跪地祈祷。爱德华二世看到这一幕后,随即转身对身边的爵士说:“阿根第勒,你看那些叛乱分子投降了!他们在请求我们的宽恕!” 爵士回答说:“是的,陛下,但是他们不是请求您的宽恕。”最后,在这场战争中,英军并没有取得了胜利,而是溃不成军。
在罗马教廷的英国使者极力唆使教皇约翰二十二世将罗伯特·布鲁斯革出教会,并在苏格兰王国颁布教会的禁令。1320年,当这条禁令被提交给在阿巴诺斯举行的议会讨论时,8位伯爵和21位贵族联名写了一封信给教皇。信中所阐明的原则可以说要比欧洲历史上任何一个文件都更有意义。它请求教皇敦促英王尊重苏格兰王国的独立,管理好自己的事务。他们在信中写道:“只要我们还有100个人活着,我们就不会向英格兰做出丝毫的让步。我们是为了自由而战的,而不是为了财富、荣耀和声名。一个真正的人宁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不愿丧失自由的权利。”
与此相类似的是,很多强大的国家总是试图把一种新的宗教强加给弱小的国家,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但是,结果都是一样的。苏格兰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反对专制暴政的历史。它带给给人们的启示是:首先是个性的力量,其次是良知的力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与此同时,英格兰遭到了另一次惨败,尽管它被认为是可悲可叹的,但后来的历史表明,和班诺克伯恩战役一样,它给英格兰带来了极大的福祉。阿诺德博士称它为“英格兰历史上的转折点”。当时英国正在征战法国,他们在许多战争中都赢得了胜利。他们进驻了巴黎,正在围攻奥尔良。法国处在沦陷的悲凉氛围之中。那些大贵族企图抛弃他们的国王(查理七世),建立自己的王国。很多城镇没做任何抵抗就被沦陷了。税赋要通过武力才能征收,甚至连国王自己的生活都成了问题,更不用说维持军队的开支了。人民不再相信国王和那些贵族,对他们都失去了信心,他们祈祷上帝能尽快以某种方式解救自己的国家。
令人奇怪的是,一件极其细小的事情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女孩——一个在家里纺纱织线,在户外放牧的乡下姑娘——竟然挽救了法国,这是多么让人感到震惊的事。这个女孩叫贞德,她出生在洛林地区的图利密村庄。她朴实、纯洁和虔诚。当他了解到自己国家所遭遇的事情后,她产生了许多梦想,她喜欢倾听人们对她所说的那些神圣的话语。人们告诉她“去拯救法国的国王”,而她也确信自己“能帮助国王收复国土”。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包德雷科特上校时,这位上校一开始还以为她肯定神经出了什么毛病。但最后他还被她的激情打动了,他给了她—支武装力量,并把她引荐给国王。
她穿过150英里的英军占领区,最后安全地抵达了当时国王和朝廷的所在地奇努恩。国王接见了他,他为自己的国家有一个这样勇敢的小女孩而感到高兴,不过是只是高兴,却不能提供任何方面的帮助。而主教和牧师却认为她是个女巫,她一定是受到了魔鬼的唆使。虽然如此,国王还是派她去奥尔良作战。因此贞德来到了这座被围困的城市。当时正处在冬天,英国的军队一直坐在奥尔良城外,寒冷的天气使得他们感到难受了。他们的士气开始消沉。那些和英国人结成同盟的勃艮第人也开始重新听从自己大公的召唤。特别是索尔兹伯里伯爵死后,他所招募的士兵纷纷离开军营。最后,英军只有2000~3000人继续留了下来,他们分散在12个城堡,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联系。米什莱后来说:“你只要看看那些带着军队的围攻奥尔良的上校的名册,就不会对奥尔良得到解救而感到奇怪了。”
贞德率先瞄准了城堡中的英军,并对他们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很快他们就被赶出了奥尔良。这位少女也在进攻图尔里斯的时候不小心受了伤。但这并没有使她感到恐惧,奥尔良之围得以解救也没有让她感到满足。她决定将英国军队赶出国门,而且是必须。于是她带领法国军队一直将敌军追到了巴特,在那里他们再次袭击敌人,给他们以沉重的打击。接下来,正如贞德所预料的那样,查理七世在兰斯举行了加冕仪式。“贞德成功的奥秘以及她的创造性,”米什莱说道,“在于她良好的判断力,而不在于她的想象力和勇气。查理七世到兰斯,然后给她举行加冕礼,这就让英国人都知道了她的这一决定。”
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做了她所想做的一切,此时的她想回到自己的家乡,依偎在父母的身边,或去照看看那些自己的牛羊。但是,国王没有让她回去,因为他看到了她给法国军队带来的辉煌战绩,他希望她继续留在军队。贞德别无他择,但从这时起,她已深刻感受到自己不像以前那么自信了。犹豫不决充溢着她的内心让她难以平静下来。尽管她在继续作战,但并没有取得什么决定性的胜利。
英国人和勃艮第的法国人再次结成联盟,打算袭击奥斯河畔的康培恩城。市民们声称他们拥护查理七世。贞德立即率军来到这里,让围攻者大吃一惊的是,这位小姑娘同一天就突入重围,他们不得不佩服贞德的英勇无畏。但她被赶到了城门,法国的勃艮第人在城门口把她包围了,他们把她拖下马,俘虏了她。后来,他的同胞把他引渡给了英国人,英国人又把她交给鲁昂的宗教法庭进行审判。审判团成员包括教区牧师、修克斯主教、博维斯主教和其他一些法国牧师。这次迫害行动的筹划者是博维斯的一个教堂牧师埃斯特维特。
查理七世的皇冠本应归功于这位英勇无畏的年轻女子的,但当这位女子面临困境的时候,忘恩负义的国王得知她被擒,竟然没有想任何办法去解救这位英雄。案件上诉到了神学法官索邦那里。法庭判贞德犯了异端的罪。索邦判决说“这位女孩是个彻头彻尾的魔鬼”,她应当受到应有的惩罚。对贞德即将受到的骇人听闻的惩罚法国勃艮第人也没有提出任何抗议。当时,所有的女巫和受魔鬼控制的女魔法师都要被处以火刑,贞德坚决否认自己犯了异端的罪,但无论怎么反抗都无济于事,她最后被活活烧死了。后来人来为了纪念贞德在德阿弗尔码头竖立了一尊她的塑像。贞德英勇就义的地方就是现在有名的拉·普歇利。
“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殉道者,”米什莱说道,“他们纯洁、诚实,而令人敬重。自尊和战斗精神都有自己的殉道者,仇恨也是如此。那些富于战斗精神的殉道者,他们死得光荣,他们是不会被历史所遗忘的……这样的设想并不是与我们的主题毫无关系。这位姑娘有她自己独特的地方,她善良、仁慈、圣洁、可爱。其圣洁可爱与早期基督徒是不一样的。早期基督徒的纯洁只在于他们避免了行动,而参与尘世的斗争和考验。贞德在邪恶的人群中是善良的;在最野蛮的战斗中是温柔的、平和的,她给战争注入了上帝的精神。”
法国人民并没有忘记这位英雄,为了纪念她,他们为她竖立了许多塑像。她成了一代又一代的法国军人崇拜的偶像。当士兵行军经过图利密村庄时,他们都会保持静默并向这位英雄的出生地举手致敬。这一习惯一直保存下来,这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十分令人感动的。可见,这位英雄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种,同时也充分说明这位女英雄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她的事迹会一直流传下去的,她永远不会被历史所忘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