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人属何种族
埃及是世界闻名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人所创造的光辉灿烂文化,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猜测和想象:6000多年前已达到相当水平的制陶、织布、缝衣、编篮等技术;5500年前的城市建筑、象形文字和冶铁术;5000多年前出现的古代国家;4000多年前建成的内部结构复杂、外观巍峨雄伟、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冠的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群;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墓碑咒语和木乃伊及气势雄伟、技艺精湛的发雍“迷宫”;把尼罗河的泛滥与太阳和天狼星同时在地平线上升起联系起来而创立的令后人叹为观止的天文学……,以至于有人把古代埃及人的神奇智慧归之为“太空来客”。
神秘的埃及早就引起古希腊人的注意。希罗多德的《历史》使希腊人对埃及人的观察留传至今。托勒密诸王对埃及文化的独创性也大为惊奇,曾于公元前3世纪下令就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编写一部法老埃及史。一个埃及出生的人——曼涅托,受命主持撰写,遗憾的是,这部著作因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焚而不幸失传,唯有为别的书所引用的部分段落保存了下来,从而使埃及的历史保存了一个可信的轮廓。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最后一批埃及神庙被封;种种法老文字通通被排斥,只有口语在科普特语中得以留存,书面语却逐渐失传了。直到1822年让·弗郎索瓦·商博良(1790—1852)译解了这种文字,人们才再一次得以理解由埃及人自己写下的种种古文件,从而使埃及相对成为整个非洲最富有史料的地区。但是,这些史料是那样残缺不全,对了解埃及历史仍然是沧海一粟;尽管有考古提供的资料作为补充,但阵阵迷云仍然掩盖着古埃及人所走过的历史道路,使人无法看清而无法推测。其中最为扑朔迷离者之一,就是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居民问题。
“埃及”一词系由古希腊语Aigyptos演变而来,起源于古埃及孟斐斯城的埃及语名Hikuptah(意为普塔神灵之宫)。在埃及至今尚未发现早期人类化石,但在尼罗河谷地和利比亚高原等地却发现了一些旧石器时代的遗物,其中最早的可追溯到六七十万年前,甚至100万年前。一般认为,尼罗河流域出现居民大约是在一二万年前。古埃及人来自何方?属何种族?这是长期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
关于埃及早期居民是“白种人”或“黑种人”的辩论开始于1874年。
一个世纪后,就此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罗主办了一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认为,埃及的最早居民是“黑人”。
他们提出的人类发源于非洲的“一祖论”认为,最初的人类必然属于同一人种——尼格罗人。人类的出现首先是在非洲尼罗河发源处地区。那时北非的气候温和潮湿,雨量充沛,满布着草丛和森林,各种动物隐没其间,当时的居民以渔猎采集为生。按格洛吉尔氏定律,在温暖潮湿的气候中进化而来的热血动物会分泌出一种黑色色素(真黑色素),人类也不例外,因此,地球上最初的人类在种族上是同一的。人类从这一原始地区扩散到世界其他地区,唯有两条道路:尼罗河流域和撒哈拉。在尼罗河流域,这一扩散发生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和原始历史时期之间,是沿着自南而北的方向逐步进行的。该派列举的证据有:在马里埃塔发掘的木乃伊的表皮和真皮之间发现相当数量的黑色素;希腊和拉丁学者都把埃及人描写为尼格罗人,其中有希罗多德、亚里士多德、卢西安、阿波罗佐鲁夫、埃斯奇里斯、阿基里斯·塔蒂马斯、斯特拉波、狄奥多勒斯·西库卢斯、迪奥吉尼斯·拉尔蒂阿斯、安米亚努斯·马塞利努斯等人;《圣经》中的传说也认为埃及人是“含”的后代(“含”是“哈姆”的同义异译);古埃及人自称KMT[其后常用的Hamite(含米特人)一词即源于此词,此词亦以“Ham”形式见于《圣经》],这是“法老语言中用以指黑色的最有力的一个词”;古埃及人称他们的国土为Kmt,意为“黑土”,有别于未经河流灌溉的“红土”(即沙漠)。古埃及“从其新石器时期的幼年直到本地人建立的王朝的终结”。居民一直是黑种非洲人。
另一派认为,早在王朝前时期,生活在古埃及的人是“白种人”;尽管他们的色素为暗色,甚或是黑色。尼格罗人是从第十八王朝以后才出现的;也有人认为从王朝初期以后,居民一直未变。
还有一派认为,古埃及居民是混合种族。人类进入一个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的河谷,决非一蹴而就,他们在那里逐步拓地而居,经历了几千年。在此期间,无论是人类集团的密度或气候的变异都迫使他们寻求更多的资源或较大的安全。由于整个尼罗河谷,尤其是埃及位于非洲大陆东北角,它不可避免要成为不仅来自非洲别处、也来自中东的人们长途迁徙的终点。根据人类学家的研究得知,在尼罗河谷发现了几具非常古老的居民骨骼,已辨认出他们属于克鲁马浓人、亚美种人、尼格罗种人、卢科德姆人等。混合种族的基本成分随时间和空间而异。尼罗河流域居民不可能从最初起直到波斯人入侵为止纯属单一种族。另外,根据留传下来的埃及艺术品中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的肖像总体来看,古代埃及居民也绝非同一种族。那些肖像有的颧骨高耸;有的肥胖、卷唇;有的鼻子略呈弓形;最常见的却是鼻大而直;在南方特别常见的是扁平的鼻子和较厚的嘴唇。根据人类学家的最近研究成果可知,从体质角度、按照头发的性质和皮肤的颜色来判别极古老的、例如属于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属于什么种族是靠不住的。
与会者还就古埃及居民大规模移入的方向、时间展开了讨论。
关于古埃及居民的种族问题的争论,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开罗主办的学术讨论会并没有匆匆得出结论,由于史料的局限,看来也不会很快偃旗息鼓,它仍将是困扰史家们的一个难解之谜。
美洲的印第安人
幅员广袤的美洲大陆,在欧洲殖民主义者染指以前,原是众多土著部落的自由土地,1492年,哥伦布登上圣萨尔瓦多岛,狂喜中误将美洲大陆当成了东方的印度,并且一误再误地把包括爱斯基摩人、阿留申人和易洛魁人等在内的当地土著民族一概唤作“印第安人”。
美洲印第安人的形象一旦显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一个颇费猜测而又意义重大的问题便产生了;这些强悍的土著居民究竟最初生活在世界的哪个角落?是在美洲大陆上土生土长,还是从其他大陆迁徙来的呢?从16世纪以来,围绕这一问题,人们提出了形形色色的解答。
早先的猜测来自当时进入美洲大陆传送“福音’的传教士。一位西班牙神父认为,原先居住在巴勒斯坦北部的希伯来人部落,于公元前7世纪时因战祸来到美洲避难而定居下来,他们就是美洲人的真正祖先。16世纪中叶出版的《多种语言圣经》一书,还指出美洲土著居民的祖先就是圣经人物诺亚的儿子史姆。甚至还有人以传说为据,认为大西洋中曾有过一个阿特兰提斯岛,在一场地震后遭到灭顶之灾。岛上的居民纷纷逃离,其中一部分人来到美洲,成为印第安人的祖先。
这类天方夜谭式的臆测显然难以令人置信。19世纪以来,随着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一种把印第安人视作民族迁徙结果的见解开始流行。许多学者提出,鉴于对北美洲长久的考古发掘,至今尚未找到类人猿或直立猿之类的人类近亲的遗迹,因此可以认定,美洲印第安人是从西伯利亚移居而来的蒙古族旁系种族或蒙古族以前的种族派生的。持这种见解的有美国的亚历斯·赫古德利克、英国的赫顿·布罗德里克和中国学者黄绍湘等人。在关于移居路线方面,一般都认为是取道北美洲西部的白令海峡,从阿拉斯加岛屿登陆而入的。但对于迁徙的时间,则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有的认为当在25000年前,也有人认为至少在五六万年前,或者认为不过一万年左右等等。
认为印第安人是亚洲蒙古族后裔的学者,许多是从人种学上寻找证据。他们准确地指出,美洲印第安人与亚洲人在种族特征上最为相近,如头发乌黑粗硬,汗毛稀疏,脸部平宽和颧骨凸出等等。最近也有人试图运用考古资料来证明北京猿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远古祖先。他们论证了亚洲远古人类分别从落基山脉西侧和北部进入美洲地区的路线;指出在晚更新世时,亚洲古人类曾多次向美洲大陆迁徙,并逐渐创造了与亚洲东部具有相同特征的文化,因为从目前在东亚、东北亚和美洲发掘出的古人类遗物来看,这些地区的古文化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作为对上述见解的补充,有人还提出大洋洲人(澳大利亚人、毛里人和波利尼西亚人等)也是一部分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他们提出南美洲印第安人在种族特征上与亚洲蒙古人种之间存有一些差异,就是受了大洋洲人的影响。一些地区出土的古人类化石在特征上的共同点表现为:身材短矮、下巴突出、脑壳后伸和眉弓突出等。此外,在最早的印第安人语言中,也存有数百个被认为来自大洋洲的词语。
还有一种不同的意见,认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来自南北极,指出地球在形成之后,南北两极最先开始冷却;因此,那里是最早具备了生态条件的地方,能够生长动植物乃至养育人类。
与上述各种“迁徙说”截然不同,也有不少学者提出了美洲印第安人是土生土长的看法。美国的萨穆埃尔·莫尔顿和瑞士的路易斯·阿加西斯等人就持有这种看法。他们指出,正如世界上其他大陆能够产生其他人种一样,美洲大陆所具备的生态条件和环境也能够产生自己的人种;美洲印第安人便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例证。他们在美洲各地分别孤立地演进到全盛时期。甚至还有人由此更进一步认为,地球上所有的人类都发源于美洲大陆,并随后向世界各地扩散。因此,基于这一见解,他们提出了“美洲是人类的摇篮”的论点。
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问题是伴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开辟而产生的。
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探索和争论后,人们至今仍然是欲穷底蕴而不能。
不信,你能提出一个科学的定论吗?
世界巨人
在当今社会中,身高两米左右者实属鲜见,一经发现,则往往成了篮球教练追逐的对象。但在最近几十年世界各地的发现野人的报告中,时常传出有关“巨人”存在的消息,令人将信将疑,无所适从。
岂止在当代,早在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就充满了各种巨人的离奇神秘的故事。据《圣经》中记载:人类祖先亚当和夏娃即是一对巨人。人们推算出,亚当身高40米,夏娃则是35米;在关于诺亚方舟传说中的诺亚也有31米之高。自然,神话毕竟是虚构的,但是在历史或地理发现中却令人惊讶地存在着大量的实据。
如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环球航行中,曾在美洲沿岸惊异地发现了“相当于八个正常人身高”的印第安人在跳舞。如果以1.65米为正常人高度,那么这些巨人有13米左右。1966年,著名的印度生物学家在离首都新德里近百公里的地方,发现了酷似人类骨骼的骨头,其身长竟有4米,肋骨长达1米,经科学鉴定后,发现这是100万年前的大型猿人骨骼。由此推知:在100万年前,巨人族是一直存在着的。在爪哇、东非和蒙古、中国南部、印度等地都发现了巨人种族的遗骨。苏联人类学家雅基莫夫博士据此推算出它们的体重在500千克以上,相当于正常人体重的8至10倍。关于绝迹原因,有学者认为,因为巨人的头盖骨和大脑,生长跟不上躯体发达程度,其进化便停止了,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然而,有些学者持怀疑态度,他们提出了针锋相对的论点:有可能在世界上的某一个地区,巨人族仍继续生存着。在19世纪末,一位学者在马来半岛探险,在半岛腹地的巨人族出没处,发现了他们使用过的木棒,一根棍棒竟几个人都拿不起来,可见巨人们巨大的力量。追溯更远的时间,在1533年,有位修士在《墨西哥人绘图历史》一书中指出:印度安巨人用手拔树,在太阳神庙以虎为食。1541年,门多萨总督明确认为:墨西哥的巨人是南美洲巴塔戈尼亚人的后裔。18世纪,一位修道士说过,有哈非特血统的巨人航行至美洲,成为新西班牙的第一批居民。
177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曾流传一些消息: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着一群身材巨大而不匀称的巨人。许多世俗史家、印第安人、土生白人或欧印混种人普遍认为巨人是新西班牙的第一批居民,在墨西哥各地都可以发现巨人的头骨。在殖民地时代,许多总督们都保管着极为罕见的巨人骨。有一次,在为修建大教堂而掘地时,人们发现了一具完整的巨人骨骼,它比普通人骨骼大数倍。据1567、1579、1619年在新加利西亚发掘的遗骸中,有一块巨人的头盖骨大得像炉灶一样,甚至在上面可以烙玉米饼。在美洲,有关巨人的新闻时时出现。据报刊报道,20世纪70年代末,一批探险者及其印第安人向导在秘鲁的亚马逊河地区看到了一些红毛驼背巨人在奔走。1986年底,墨西哥一家大报报道,那年在墨西哥城东部又发现一个完整的巨人头颅骨,以及巨人使用过的石臼残片等遗物,那块头颅骨高宽各50和25厘米,犬牙比现代人大2.5倍,估计身高在3.5至5米之间。
近年来,在亚洲、非洲、大洋洲,尤其是美洲,大量盛行关于野人的故事。在美洲已有数以百计的人目睹到一种称为“大脚怪”的巨物,身高近3米左右。据调查统计,到目前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已有400多人看见野人,次数多达百次以上。从这些目击者的报告来看,野人的体型巨大,其脚印在30至48厘米,身长约2至3米。有的学者据此认为所谓的巨人很可能就是巨猿的后代。巨猿是古代生存的一种体型巨大的猿类,学会了直立。在化石记录中,它属于大熊猫动物群,而大熊猫至今仍生存着,根据巨猿化石,巨猿形象和野人、巨人十分相仿,所以,我国著名古生物专家吴汝康教授等认为,巨人极有可能是巨猿的后代。周国兴等学者还补充说,美洲的巨型野人“沙斯夸支”也可能是巨猿的后代,因为体型也很高大。
有学者指出,种种迹象似乎表明:目前,在地球上仍有不少文明人类足迹尚未踏入的地方,如茂密的原始森林、僻远的荒原,广袤的沙漠等,这里可能匿藏着至今尚未发现的巨人们。
雪人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