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猜疑,于事无补;疑心太重,害己殃人。
有这样一则故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智子疑邻”的故事。由此看出,猜疑使善意被曲解为恶意,好心被认为歹心,从而扭曲了事情的本来面目。
猜疑,就是无中生有地起疑心,对人对事不放心,小心过甚。有了猜疑之心,对待朋友、看待事物,就不能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合乎逻辑的判断、推理,而是凭借一点表面现象,主观臆断,随意夸大,进而扭曲事物,得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结论,或者先入为主,先设框框,然后察言观色;甚至无中生有,把幻觉当真,把一些毫无关系的现象也当做事实材料,生拉硬拽来做证据。
猜疑使人际交往中本来小小的疙瘩发展成长期的不和。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人因为猜疑疏远了朋友,中断了友谊,甚至断送江山。猜疑实在是害己又殃人。
猜疑使人失去公正的态度。正像上面引用的“智子疑邻”的故事,同样是忠诚的劝告,富人对儿子称赞,因为亲近,忠告便显得聪明;对邻人之父,因为非亲非故,结果“信而被疑,忠而被谤”,显然失去了公正的态度。
猜疑危及国家安全。历史上,君臣相互猜疑则会产生动乱。因而贤明的君主和精明的大臣,都把猜疑视为相处的一大祸害加以避免。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向被认为是一个精明能干且能选贤任能的人,但他也有一定偏颇之处,就是过于明察,反生疑人之心,对人不信任,大事小事无不亲自过问,出将入相,茕茕孑立。诸葛亮对受降之将魏延始终用而不信,怀疑他有反叛之心,致使军事上失去“股肱”之助。诸葛亮死之后,又发生魏延的冤案,蜀汉元气大伤,造成“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的不利局面。
猜疑是自己折磨自己。“杯弓蛇影”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证。弓影投映在盛酒的杯中,好像小蛇在游动,饮者以为真的把“蛇”吞下去了,越想越恶心,结果害得自己重病一场。这才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疑之,疑心太重,到头来自讨苦吃。
对别人无端地猜疑,貌似无端,实则有端,猜疑源于褊狭的私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疑心太重的人,总怕别人争夺自己的所爱、所求、所得,怕别人损害自己的利益,终日疑神疑鬼,顾虑重重。你对别人不放心,别人能对你坚信不疑吗?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是时时提防、处处疑心,还会有知心朋友吗?
“疑人偷斧”的故事大概妇孺皆知。那位丢斧子的人,在没有弄清事实真相之前,总怀疑别人偷了他的斧子,且别人怎么看怎么像,连吃饭走路说话办事都像个小偷儿。当他找到斧子之后,才知道自己怀疑错了。“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病根就在多疑。
其实,在生活中,大家恐怕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你走进办公室,大家议论的话题突然中止;你爱人陪你去瞧病,大夫和他(她)单独说了几句话,可回来后你却发现他(她)什么也不对你说;你的上级忽然三天没训斥你了……碰到这些事情,你心里是不是开始犯嘀咕?是不是觉得别人有什么事情瞒着自己?
如果你不否认有这种可能,你有没有想过,这更可能只是你的多疑?
每个人都有多疑的时候,疑心是人在社会生活中保护自己和预防性保护自己的正常心理活动,但疑心的程度有轻重,过于疑心和过于敏感就是不正常的现象了。
敏感多疑,通常不只是对外界事物,也包括对自身状态的猜疑和忧虑。有些人性格内向,生性不开朗、不豁达,什么事情都斤斤计较,造成性格不完善、有缺陷,我们虽然不能认为这就是精神症状,但大多数精神疾病的发病却和性格缺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中,疑心过重都是主要的表现。
他们常常把周围环境中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事物牵扯到自己的身上,如看到别人吐痰,就认为别人是瞧不起自己;听到他人在交谈中说到自己的姓,就认定他是在谈论甚至讥讽谩骂自己。
虽然疑心过重并不等于精神疾病,但却有引发精神疾病的可能,其危害之大由此可见。当然,适度的戒备自然对保护自己有益,但疑心过重,将别人的任何举措都当做是对自己居心不良,必然毫无益处。
多疑源于心理不健康。多疑的人心胸狭隘,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他们与人相处,眼里坏人总比好人多,所以朋友很少,更无至交。多疑的人思想飘忽不定,心无主见,容易受人挑唆,无中生有,怀疑一切。由于心理不健康,往往生出许多事端,自己给自己制造麻烦,事后又常常后悔不迭。我国古代名医华佗留有一句名言:“多疑也是病。”多疑是一种心理疾病,是身心健康的“隐性杀手”。
摒弃多疑,首先要加强思想修养,使自己心胸开阔。应多些平和淡泊,多想别人好处,多些仁爱宽容,多和外界交往。遇事看得开,少钻牛角尖。“胸襟要特别宽阔,眼界要特别宽阔”。
摒弃多疑,其次要善于给自己“开天窗”,增加心理的“透明度”。对自己一时纠缠不清、剪不断理还乱的事情,不管是外边的还是家里的,遇有疑虑别闷在心里,应及时向家里人和有关人敞开心扉,多沟通,多倾诉,将心中的疑惑大胆表露,及时化解。这样不仅减轻了自己的心理负担,和邻里家人的关系也会越来越亲近,自然就离多疑越来越远。
多疑的病根在自己,只有不断地战胜自我,才能消除多疑心理。战胜自己的狭隘,就会胸怀坦荡;战胜自己的偏激,就会理智处事;战胜自己的浅陋,就会多一些宽容;战胜自己的孤僻,就会多一些友谊。就是对待疾病,也要首先战胜自己讳疾忌医的恐惧心理,才能正视疾病、战胜疾病……这样不断战胜自我,才会迎来美好、和谐、舒畅、顺达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