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皆知道杨林武功过人,却大都不知道他也**文道,此时他便在书房中习练书法。
魏碑中的《郑文公碑》便是杨林最喜临摹的,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便是《郑文公碑》的精魂所在。而此时杨林所书文字虽然相同,但下笔笔法却是不同,鉄划银钩,大张大阖,字距之间有墨迹丝连,虽没有正品那般严谨正实,却多了几分奔放不羁,气势万千的武人之风。
正书写的畅意,外间下人恭谨说道:王爷,王长史在外求见。闻得此言,杨林笔锋不由一顿,待不去理睬,又觉不妥,等回过神来再欲书写完时,却已经没有那一气呵成的意势,不由轻叹口气,掷笔于地,走了过来。一旁伺候的书童忙将收拾起来。
当王璐进来时,却只见杨林正在书童的服侍下净手,当即便欲行礼,老杨林取过手巾,一边擦拭一边漫不经意的说道:罢了罢了,多少年的老兄弟了,还来这套虚礼作甚!
王璐笑着行了个半礼这才起身说道:王爷体恤下属,但下属却不能失了本分!上下尊卑礼不可废也!
杨林也随他,只问道:有什么事?挥手便让书童下去。
王璐也不啰嗦,便开始将大军出征各项事宜一一报于杨林知晓,杨林听在耳中,默默点头。待听到出战的军士人数有十万之时,却是摇了摇头道:人数不妥!
王璐却是一愣说道:王爷,本郡只有十二万兵马驻守,出征沿途各处关隘虽然也能抽调出一些兵马来,但也只有两万多人马,毕竟各处还是要驻守的,就连王爷的玄甲铁骑都算上,也只能有十万兵马了!
杨林却笑了起来说道:修辞,本王不是说你准备的兵马少了,你以为,本王此次北征胡虏,用得上十万人马吗?霍的站起身来,杨林此刻哪里还有半分老态,当真是豪气横生,意气飞扬:本王此次出兵,除了本部四千玄甲铁骑,再挑出一万六千善于骑射的精锐,两万人马,便足以横行塞外!
王璐却是大惊道:王爷不可!据探子报来,此次是突厥左贤王亲自召集突厥各大部族汇聚,突厥人上马为战,下马为牧,此时塞外只怕已经聚集了十万甚至二十万兵马虎视眈眈,欲南下破我城关,王爷你区区二万人马…………万万不可!王爷三思啊!说到此处,王璐已是言语颠倒,话不成意了。
杨林哈哈大笑,走到王璐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修辞你是个文人,终究少了一股悍勇之气,筹谋算计是你的长处,但这沙场征战,不是算计算计便能得胜的。停住笑声又摆了摆手,止住王璐说话,又正颜说道:两军对垒,讲天时,讲地利,讲人和,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翻来覆去不过就是那十几条,但古来名将又有几人。说到底不过是个活用二字!
王璐文武双全,对自家运筹帷幄的本事颇为自负,此时却是不服,也不管杨林的王爷身份,强自说道:活用二字我自是晓得,如果此次出战兵不过二万,已失人和,塞外地形终究没有突厥人熟悉,又失地利,如果不以重兵出击,哪还有什么胜算!
王璐是杨林一手提拔出来的,自然是亲信,杨林也不在意他这小小的失礼之处,而且今日心情又上佳,居然与之辩驳起来。
若要取胜,自然是困难万分,但本王此番率军出征,却不是为了取胜,只是要给突厥一个威吓震慑!杨林缓缓而又坚定的说道:对!只是给他一个震慑!必须要以弱而胜强,且要快!准!狠!一下就要把突厥人打蒙打疼了,他们才会停下来,才会狐疑,从而给本王平定叛乱的时间。
见王璐仍是不服气,杨林又说道:修辞你且放心,本王岂肯立于危墙之下!有我本部玄甲铁骑随行,纵是不能胜,也当保得本王平安!说话之间已经转换了对王璐远的称呼:王长史,本帅心意已定,休要再多言!杨林业已端起了兵马大元帅的架子。
见杨林这般,王璐知道劝也无益,只得领命。刚准备告退,杨林却沉凝道:兵马调令已下,就不要追回了,改为布防五原自榆林一线,速速从各地边军中挑选出精锐,随本帅出征。另外,传我帅令给,朔方,灵武,太原,武威,上郡地方官员,此次出征,一应粮草军给,必须筹措到位,不然,休怪本帅军法无情。
王璐领命称是,见杨林再无交代,便自行告退安排一干事务去了。
这杨林本就身负镇守边关之责,这王府之中亲兵也是不少,不过短短两日间,充当传令信使,便少了一大半,虽然马上有新来的军士调拨了过来拱卫王府,但王府一下子人来人往,且大多是戎装军士,动静不小,整个朔方也惊动了起来,一时间,谣言四起,甚至有传言突厥人离朔方不过数十里的无稽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