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置疑,察合台汗国的目光只能是投向南方了。
北方的术赤系兄弟们,向来具有不同于其他黄金家族的性格特点,那就是他们非常关心帝国的汗(皇)位传承,当然具体表现在一贯支持拖雷系,而自己则没有对整个帝国的理想和追求。他们在建立钦察汗国以后,在生活上更多地喜欢享受被他们征服了的俄罗斯人给他们带来的贡奉和优越感,而对其他黄金家族内部事务比较淡然。
不过,术赤系的“自我保护”意识相当强烈,也对自己的势力范围相当敏感,特别在领土问题上是“寸土必争、寸土不让”。记得当年海都起家时就想先占有一部份术赤系的地盘,结果被毫不留情地打败了。
术赤系的这一特点察合台汗国的汗王们都很清楚,所以他们但有三分奈何,也不会北上进攻术赤系这个强硬对手的。对于东方蒙元朝廷的强大,察合台汗国也在几十年的中亚战争中深深领教了,所以从1303年都哇汗和察巴尔向蒙元俯首称臣起,就有了大约十年的比较和平的时期。
而西方的伊儿汗国除了对蒙元朝廷一向表现得忠心耿耿、连重要大臣都必须由北京“任前审批”外,似乎只是在意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波斯、叙利亚等领地对自己的效忠,而对呼罗珊以东地域的关注程度似乎并不高。但是,它的亚美尼亚职业军人战斗力也让察合台汗国不能轻视。
当然,对同样出自拖雷系的伊儿汗国,中亚的察合台和窝阔台后裔们并没有什么好感:在早期,察合台汗国八剌汗曾经被海都逼着向伊儿汗国的东部呼罗珊行省进行过攻击;1297年,同样在海都面前忍气吞声的都哇汗率军到阿富汗中北部属于伊儿汗国势力范围的地区进行过一番蹂躏——十三和十四世纪之交的阿富汗,存在着一个在伊儿汗国宗主权之下的独立的贺尔王朝,组织比较严密、军队也纪律严明,所以察合台汗国的人们只能是烧杀一气后怏怏离开。
天然的战略劣势迫使察合台系的眼光只能向着南方了,于是他们曾经进入了旁遮普一带(在今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北部),但是被当时这里比较强盛的德里国君主阿老瓦丁。乞勒赤率军击退了。
在都哇汗忙于和海都死后的窝阔台系进行明争暗斗,以及后来说服察巴尔一起向蒙元帝国“投诚”的时候,早先被都哇汗留在阿富汗东部即今天帕米尔高原南部及喀布尔河流域的另一个儿子忽都鲁。火者,不满足于察合台系的地盘仅限于占领了阿富汗的一部分,他于1300年前后对印度进行了一次远征行动,一度打到了德里附近,但后来被当时印度北方的人们击败了;1303年,获得了蒙元朝廷“息战”许可、解除了后顾之忧后,察合台汗国派出一支由秃儿海王子带队的大军再一次远征印度,军队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2万人。我们知道,自铁木真以后除了中央政府,各藩属汗国已经很少能够动员到如此规模的军队,也反映了察合台汗国对其他方面失去占有和征服信心以后无奈转向南方的决心。
这支队伍一直攻到了德里城下,但是面对印度北方当时人高马大的高加索(即白人)人种的强烈抵抗,特别是缺乏有效的攻城器械,这支军队最后只好望城兴叹、无功而返。
1304年(元成宗大德八年),不甘心失利的察合台汗国卷土重来,有4万蒙古骑兵横扫了拉合尔周边(今巴基斯坦拉合尔省省会),接着推进到德里城下。但是,已经不复当年铁木真、窝阔台、贵由、蒙哥时代蒙古人神勇的军队,被阿老瓦丁的大将脱忽鲁击溃了,而且竟然有差不多1万名汗国士兵被俘虏,并被象群践踏致死。
中亚黄金家族的战斗力从此受到了强烈质疑,至少察合台汗国这批“南下干部”们的能力和水平很难让人把他们和令人生畏的祖先联系在一起。
察合台汗国的南下策略,声势巨大但收效颇微,使得原先对这一带势力范围不很关注、处于观望状态的伊儿汗国感觉机会来了。1313年(元仁宗皇庆二年),伊儿汗国完泽笃汗派军越过呼罗珊,大举进击原属于自己势力范围的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交接之地,并且把当时该地的实际控制者、忽都鲁。火者的儿子达乌德。火者击败了,后者只好求救于他的叔叔、察合台汗国也先不花汗,双方在阿姆河流域进行了一场战争。
本来,察合台汗国军队在怯别带领下,曾经战胜过伊儿汗国完泽笃汗的军队。但是在他们的东方侧翼,由于也先不花汗不聪明地对中央政府直辖地区执行了四面树敌的政策和到处烧杀抢掠的战术,使得蒙元军队在脱火赤丞相的带领下,逼近了伊塞克湖附近,因而察合台系不得不从伊儿汗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