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054500000018

第18章 是与非的泥潭

我们越去辨别是非,越可能混淆是与非的界线,致使我们在误解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所以庄子提出,圣人不走是非分辨之途。

《史记》有这样的故事:

赵高做了秦王朝的丞相,又企图谋夺王位。他恐怕群臣不服,就设下了一个阴谋,借此铲除异己。

一天赵高把一头早已准备好的鹿牵上大殿,然后对秦二世胡亥说:“这是一匹世上少有的良马,臣奉献给陛下骑坐。”

秦二世一愣,笑着说:“丞相弄错了吧?怎么把鹿说成是马呢?”

赵高逼上一步,大声说:“不错,这就是一匹马!陛下如不信,可以问问左右大臣。”

满朝文武百官面面相觑。

胆小怕事的,吓得不敢出声。

一向对赵高阿谀奉承的,连忙随声附和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还有些耿直的大臣硬说那是鹿,不是马。

事后不久,那些说老实话的大臣陆续被赵高强加种种罪名,罢官免职,革职的革职,有的还被打进大牢,更有甚者被砍人头。

对于帝王和大臣,有更多重要的国家大事去做,为什么要去辨识一匹马或鹿呢?

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明显能辨识马和鹿了,这些成人为何还要在朝堂之上补这一课?

一种动物叫什么名字有多重要,为何牵涉一批人下狱或杀头?

很明显,在这里,赵高叫大臣们辨识马或鹿的意义并不在于它是否构成一个知识点,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是鹿是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赵高要以此来判断哪些是他的顺从者,哪些是他的异己力量。

那些明知是鹿却说是马的人将得到宽容和重用。

那些明知是鹿却诚惶诚恐保持缄默的人将被争取。

那些明知是鹿并说成是鹿的实事求是者将遭横祸。

也就是说,站在秦二世朝堂上的这头鹿不是检验真理的法器,这头鹿的肚里藏着赵高的险恶用心,凡把鹿说成是马的人,不仅看到了它是鹿,还看到了鹿肚子里的阴谋。凡把鹿说成是鹿的人,眼中只看到了鹿。实际上,是否是鹿乃是个等而下之的问题。

所以,懂得越多的人越谨慎,说话越小心。

有位新来的教授给研究生们上课,他一走进课堂就给学生们提了个问题:“请问:一加一等于几?”这个问题如同闷棍打倒了研究生们,他们一头雾水,你望我,我望你。没人敢回答。最后还是由教授来给出答案:“等于二。”

这个故事的本意是要求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敢于坚持自己的理解,不要被堂而皇之的场景所吓倒。一加一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二,不管是幼儿园的课堂上,还是数学教授的学术交流会上。但如果教授拿这个问题去考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朋友会爽快地给出正确答案。

有人认为这个故事是对研究生们的嘲讽,我认为则不然。如果这群研究生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爽快地给出答案,那么他的智力也如同小朋友一样。

幼儿园老师问小朋友,是要看孩子们是否知道一加一等于几的答案,而教授问研究生这个问题,则是想看研究生们敢不敢于说出这个答案,带有明显的智力博弈因素。虽是同一个问题,实质却是如此不同。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问题是什么,而在另一种境遇则可能是一种危险而愚蠢的表白。

由这个问题所延伸出来的一个命题,就是是与非的模糊化。

没有绝对的是,也没有绝对的不是。

庄子说:“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圣人不由照之于天,亦因是也。”

意思是说适合的同时也正出现不适合,不适合的同时也正出现适合,顺从着是也就顺从着非,顺从着非也就顺从着是。所以圣人不走是非分辨之途,只用自然本性来对照它,也就是这个原因。

庄子展现出这样一种理念:没有必要追究可以或不可以的问题,从某个角度来考察,它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一头鹿叫不叫鹿并不重要,如果从一开始人类为动物起名时它就叫马,它不就成了马吗?鹿与马只是个称谓而已。

公孙龙曾经指着一匹马说:“白马不是马。”他既然敢说马也不是马,那么我们说鹿不是鹿也不算过分。

公孙龙说“白马非马,”从理论上推导出这样的结论:“是”就是“非”。那么“是”是怎样变成“非”的呢?

公孙龙所说的“白马”乃是指一匹实在的马,他面对着那匹马。他所说的“马”乃是指马的概念,指抽象的马。“白马非马”实际上喻指名与实是不相同的。

为此庄子是这样阐述的:“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指(概念的物化)来论证指(概念)不是指(概念的物化),还不如用“非指”(不论及概念)来论证指(概念)不是指(概念的物化)为好。用马(抽象的马)来论证“白马非马”(具体的马不等于抽象的马),还不如用“非马”(不论及概念的马)来论证“白马非马”为好。如果一切从概念出发,那么天地一切都可以说成是概念的,万物也都可以说成是抽象的马了。

庄子在此咬文嚼字,目的旨在说明一点:事物的名称与实际所指是不同的,因此当我们否定一个概念时,并不代表否定某种东西。

当你在某中式餐厅里吃一份怪味的回锅肉时,你说:“下次绝不再吃回锅肉了。”善于听话的人就能懂得,他说的实际意思是以后不在这个餐厅里吃这种味道回锅肉了。

当你听到某个失恋的女子发誓说:“休要再对我提起爱情”,她否定的实际上也是让她伤心的那个男人,不久你就会发现她挽着另一个男人的臂膀,

满脸洋溢着幸福走在大街上。

名与实的不符,表明我们在阐述某个观点时,可能我们的实际恰好相反。我们往往把“是”说成“非”。所以误解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会消失。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所展现出来的困境,就是我们越去辨别是非,可能把问题搞得越复杂,致使我们在误解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所以庄子提出圣人不走是非的线路,只以自然本性来关照天地。他提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不辨。”

不论,不议,不辨。是因为毫无必要,一旦陷进去就是是非之泥潭,因此庄子是非常明智的。他提出:“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道理是不用辩解和说明的。你懂了就不用解释。你不懂,解释也无用。

同类推荐
  •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读

    本书主要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一书进行导读。书稿首先提纲挈领地描述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写作背景、书的结构、基本特点与出版情况,然后解析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主要思想。书稿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思想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对黑格尔思辨的理性国家观与王权理论的批判,其次是对黑格尔行政权理论的批判,再次是对黑格尔立法权理论的批判。最后就《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历史地位与现实意义进行了评述。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全书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必读之智慧法宝。
  • 孔子做人真经

    孔子做人真经

    圣人其实最爱说常识,圣人其实是用常识治常人。本书主要依据《论语》与《中庸》,介绍了儒家做人做事的两个方面,即一个“仁”字。其实,这并非什么大道理,只不过是为人处事方面的常识而已。如果你这么想,你的为人处事也就变得更加简单。
热门推荐
  • 她在红尘外

    她在红尘外

    《她在红尘外》是国内首部探访女性修行者生活的非虚构作品。文笔流畅、扎实,题材罕见,在当下具有独特的意义。资深媒体人的一次长途旅行,她独自一人,历时四个月,跨越十个省份,行走了三万公里,从福建东南沿海出发,经过了浙江、江苏、山西、湖北、河南、青海、甘肃、四川、云南,一直走到了西藏珠峰大本营的绒布寺。它既是一本游记,也是一部心灵成长史。她将用独属于女性的感性,记录了对修行人的观察和寻访,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俗世里的人,是如何通过这次游历,找到人活在世间摆放自己的方法。
  • 当下的修行要懂得一点低调

    当下的修行要懂得一点低调

    人生的真谛,不在高山大川,巍巍峰顶,而在舒云流水,曲径通幽。放慢脚步,放低姿态,让心灵在舒缓的人生节奏中低吟浅唱,闲庭信步,最终拾级而上获得成功。做人,过刚则易折,骄矜则招祸。懂得一点低调,人生方可涵蕴厚重、丰富充实。
  • 拐个狐仙当夫君

    拐个狐仙当夫君

    遇上八百岁的狐狸该是怎样的一副场面!陈木栀“喂,汪汪一声来听听!”范舟容“本大爷是狐仙,不是狗!”陈木栀“你长得与二哈比较像!”范舟容“二哈,为何物?”陈木栀“哈哈,就是比较傻的那种狗!”范舟容“……╯^╰!”
  • 千城传

    千城传

    这,只是作者做了许多年的梦,仅此而已。我命由我不由天。
  • 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按西点的方式做事(Ⅱ)像西点人一样思考和行动

    本书深度挖掘西点军校做事的核心精神,如西点校训(责任、荣誉、国家),西点训条(准时、守纪、严格、正直、刚毅),都将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去深思,去学习。
  • 武神录

    武神录

    一封遗书,引出杀母深仇。明查暗访,拜师学艺,却得知仇人原是恩人,恩仇难分,敌我难明,他该何去何从?江湖霸主双龙隐退,玄青帮隐隐露出狰狞的爪牙,欲称霸江湖,他该如何力挽狂澜?
  • 我的剑想造反

    我的剑想造反

    我捡了一把剑,可我总感觉他想弄死我???
  • 我依然

    我依然

    她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他对她痴迷,宠溺,她以为可以终成眷属,却原来她在他生命中只是一碟调味剂......
  • 教师一定要了解的99个健康细节

    教师一定要了解的99个健康细节

    本书从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健康细节入手,从教师的心理、疾病、交往、养生、运动、仪表、饮食和环境八个方面,用一线教师“现身说法”、“传经送宝”的方式科学、具体、全面、通俗地讲解了教师健康方面的知识。
  • 莫让雨停

    莫让雨停

    一次偶遇,注定一生的陪伴,错过了,并不代表不能从新开始。听男主裴宜生讲述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