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七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命在南书房行走。当时和珅炙手可热,刘墉遂“委蛇其间,唯以滑稽悦容其间”。这又表现了刘墉为人和为官的另一面。刘墉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士大夫,同时也是官场中人,他也要按照官场的规则做事,包括应付上级和同僚的圆滑趋避之术。大体说来,他任地方官、能够独当一面的时期,主要表现了清勤刚正的一面,“一时有阎罗包老之称”;入京以后,正好碰上和珅专宠于乾隆,擅弄威权,排斥异己,刘墉只好以静默自守,以滑稽模棱取容。
二、滑稽模棱,情非得已
刘墉刚入京的几年仕途还算顺利,做到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其间还处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这个案子的当事人国泰是山东巡抚,其父四川总督文绶是刘墉的老上级,更关键的是,国泰的后台就是乾隆皇帝的红人和珅。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御史钱沣参劾山东巡抚国泰专横,以向皇上纳贡的名义大肆搜刮钱财,下属历城、益都等几十个州县仓库亏空严重。乾隆皇帝对此事十分重视,责成和珅、刘墉等同钱沣一起前往核查。
国泰,满洲镶白旗人,姓富察氏。国泰与和珅过从甚密,因此,和珅得到要查办国泰等的消息后立即派家人通风报信,使得国泰有了挪用其他款项填补亏空的时间。赴山东途中,和珅还以言辞威胁钱沣。据钱泳《履园丛话》记载,刘墉深知和珅与国泰的关系,因此常与钱沣密商对策。到山东历城县后,和珅说不用彻底核对,只要抽查几十个库就可以了,并且先起身回到住所。钱沣要求先封库,第二天彻底拆封。结果发现库里的银两“多系圆丝杂色银”,通过盘诘库吏得知,这些银两是从各商铺借来充数的。于是,出告示叫各商铺前来认领,“大呼曰:迟来即封贮入官矣”。于是商贾纷纷前来认领,库藏为之一空。
在这件事上,刘墉自始至终支持钱沣,他的态度对于案情最终水落石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显然,刘墉支持钱沣,同时也就得罪了和珅。从这件事我们看到,刘墉仍不失其“刚正”。
此后的几年里,刘墉似乎总是在犯错误,受指责,乾隆对他显然并不满意。乾隆五十二年初,刘墉因为泄露他和乾隆帝关于嵇璜、曹文埴的谈话内容,不仅受到申饬,而且失去了本应获授的大学士一职。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托刘墉主持祭拜文庙。因他没有行规定的一揖之礼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参劾。
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刘墉兼理国子监,发生乡试预选考试中诸生馈送堂官的事,被御史祝德麟弹劾,结果刘墉受到处分。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负责皇子教育的上书房诸师傅因为连天阴雨没有入值,乾隆皇帝得知这个情况十分恼怒,时任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被责处得尤其严厉,降为侍郎衔,不再兼职南书房。乾隆皇帝还专门为此下了一道上谕,大意是说因为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之子,念及统勋为朝廷效力多年,才对刘墉加恩擢用。而刘墉在府道任上还算勤勉,及至出任学政就不再认真办事,在湖南巡抚任上官声也平常。入京为尚书,办事情更是一味模棱两可。我曲意优容,未加谴责,原以为他会感激圣恩,勤勉办事,不想竟然发生上书房诸师傅旷工七日之久而刘墉置若罔闻之事。并说刘墉这样事事不能尽职,于国则为不忠,于父则为不孝,其过失甚大,实在不能宽恕。应当说,措辞相当严厉。
乾隆五十八年,刘墉为当年会试主考官。因为安排失当,阅卷草率,违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规定,刘墉等至少要罚俸十余年。乾隆皇帝虽然作了宽大处理,刘墉还是被“严行申饬(chì)”。
嘉庆元年,因为大学士一职空缺多时,破格增补户部尚书董诰为大学士,而资历更深的刘墉被排斥在外。而且在上谕中又一次批评刘墉“向来不肯实心任事”,并举例说,皇帝曾向刘墉询问新选知府戴世仪可否胜任,结果刘墉对以“尚可”。而戴世仪本来十分庸劣,断难胜任。可见刘墉平日里对于铨选用人全未留心,只是以模棱两可之词敷衍塞责。要他“扪心内省,益加愧励”。
嘉庆二年,授刘墉体仁阁大学士,但仍旧指责他“向来不肯实心任事,行走颇懒”,并说“兹以无人,擢升此任”,可见其评价。当然,以上两条嘉庆初年的上谕,代表的仍然是乾隆帝的意见。
刘墉像是变了一个人,做人的棱角看不到了,做事的勤谨也看不到了,此期间的刘墉更多表现出的是滑稽和圆滑世故。清人笔记记载,一次在军机处吃饭,有同僚提起唐宋时宰相吃堂餐的故事,刘墉马上接口说:“但使下民无殿粪,何妨宰相有堂餐?”一座为之喷饭。
刘墉之所以如此,与当时的政治风气有关。乾隆皇帝有一个“本朝无名臣”的理论,他说,因为朝廷纲纪整肃,本朝没有名臣,也没有奸臣。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为了把所有荣誉归于圣主,大臣们所做的一切有利于百姓的事情,都是出于圣主的旨意。所以,他下令禁绝为地方官建德政碑、送万民伞之类为官员扬名的活动。老年乾隆更是志得意满,炫耀自己的“十全武功”,权力欲和虚荣心越发膨胀,此时他的身边更不需要名臣,而只需要忠心办事、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的奴才。再加上当时朝堂上宵小环绕,和珅弄权,勾结党羽,把持朝政,排斥异己,正直之士很难有所作为。御史曹锡宝曾经想通过参劾和珅家奴刘全以达到惩办和珅的目的,结果反遭陷害,被革职。所以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当刘墉为地方官时还做了一些兴利除弊的事情,而到了皇帝的身边却反而无所建树,唯唯诺诺。也许从适应官场规则、保全自己的角度看,刘墉这样小错不断、屡遭申饬、弄得自己名誉扫地,未必不是聪明之举。
在当时以滑稽方式为官的还大有人在。比如嘉庆帝的老师朱珪,也是如此。据说他晚年每逢门生、旧吏来看望,他所言皆不关政治,全为诙谐之语。这些以清正刚直著称的官员尚且如此,当时官场风气可见一斑。乾隆皇帝聪明太过,使得大臣们只好装糊涂;乾隆皇帝好名太甚,使得大臣们只得“平庸”。
嘉庆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墉于北京驴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岁。去世的当天,他还曾到南书房当值,晚上还开宴会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啸亭杂录》记载,刘墉死时,说他“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暗合佛语中的善于解脱之意。不管怎样,刘墉可算得上是无疾而终,寿终正寝,功德圆满。
书外人评:刘墉为人正直,生活节俭,遵守礼法,在当时享有较高声誉。他以身作则,也要求家人这样做,他未曾公开弹劾和珅的专横跋扈、胡作非为,但在吏治方面他却敢于直率地反对和珅。不过可惜,入朝之后他往往独善其身,失去了早年的棱角,过于圆滑了。相比之下,他的善于书法要比为官要有名也要好得多。
家世显赫能征惯战--明亮传
明亮(1735~1822),字寅斋。满族镶黄旗人,富蔡氏。出身于本朝最显赫的家族,其家族中有一人封王,三人封公爵,多人封有世职。祖父李荣保有十余子及一女,女儿就是乾隆皇帝的第一位皇后,在李荣保十几个儿子中,有一人名广成,即明亮之父,曾为某镶黄旗都统。
明亮初为生员,乾隆十八年(1753)娶清圣祖康熙第十二子的孙女为妻。乾隆十九年至乾隆三十年在銮仪卫供职,其间曾在北京参加乡试。乾隆三十年,高宗皇帝命他停止应考前往伊犁,在其堂兄明瑞将军部下任领队大臣,乾隆三十一年返回,不久授吉林副都统,两年后过宁古塔,次年从征缅甸。乾隆三十八年至乾隆四十一年,跟随阿桂征讨四川西部金川动乱。从乾隆三十九年到乾隆四十一年,明亮统率南路军北上,阿桂则同时从东路进击,明亮困因战功卓著封一等襄勇伯,图绘紫光阁。
乾隆四十一年四月,金川乱平,清廷在四川设置成都将军,统领金川及四川西境唐古诸部事务,明亮受命为首任成都将军。成都将军和其他地方驻防将军不同,不仅统辖驻防八旗兵,并节制绿营地方官员。乾隆四十二年初,明亮率二十九名唐古特土司赴京入觐。诸土司颇受优礼,赏赐丰厚。在京时,明亮曾一度受命在军机处任职,不过几天以后即返回川原任。乾隆四十三年,兼领四川提督。乾隆四十六年从征甘肃回乱,授乌鲁木齐都统,两年后因优待一受刑讯的囚犯,致使该犯得以寻机自尽被解职,押解回京师,明亮解京后,定罪待斩,职衔尽革。
约半年后,明亮从狱中获释,赐蓝翎侍卫,命戴罪从征甘肃,镇压另一次回民起义,因作战勇敢升头等侍卫,乾隆五十年任侍卫领班大臣。乾隆五十年至乾隆五十七年初提升为黑龙江将军,乾隆六十年初迁伊犁将军,同年十月,因在黑龙江时曾以低价强令部下输物购置貂皮事发被革职,命往乌鲁木齐以平民身份效力自赎。
嘉庆元年(1796),受命去湖南随军征苗民起义,但途经陕西时为总督宜绵所留,因为当时宜绵正率领陕兵征剿鄂西北白莲教起义,明亮为宜绵立了功劳,屡战屡胜,复升头等侍卫,并授予兵权。嘉庆元年八月,在平定孝感地区的白莲教起义之后,赐轻车都尉世职。次月,仓促受命前往湖南,接替相继粹猝然死亡的福康安、和琳统率平乱大军。嘉庚二年初,苗民起义被平定,复封二等襄勇伯。其时,白莲教起义正在川东迅速蔓延,明亮与副手遂奉命移兵四川。自嘉庆二年至嘉庆四年,二人一直在这一地区作战。在此期间,明亮转战多处,焚金峨寺,破重石子、香炉坪,克分水岭、火石岭,可以说立下了无数战功。嘉庆三年,明亮团因为追击高汉潮、张均德不符合朝廷的行军方略,被指斥为指挥失误被而夺去世职,后又遭逮捕审问。但因战事需人,准他在德楞泰手下戴罪自效,同年,他在湖北郧西歼灭乱军主力,遂投副部统衔。
嘉庆四年初,仁宗皇帝任命明亮为经略大臣勒保的副手,前往陕南,和永保和孙庆成协同作战。勒保被解职后,明亮曾一度任经略大臣,但不久以贪污罪被劾因为被永保妒忌产生纠纷永保和孙庆成也同时指责明亮,声称其部队失利是因明亮指挥混乱所致。结果三人皆遭逮捕审问并被治罪,由额勒登保继任经略大臣。嘉庆五年,明亮被判死罪,但嘉庆皇帝念他有功,赦免了他,命他往湖北受松筠差遣,在湖北作战的七八个月中,他渐次升迁,但嘉庆五年底又因着力清剿小股动乱而忽视义军主力被再度贬官。其后,他又在鄂西屡胜,并击退了四川义军的进攻。嘉庆六年将湖北略定,明亮以年老被召还京师,其后的一年间连任闲职。嘉庆七年八月再赴新疆,授乌鲁木齐都统。嘉庆八年初奉召回京,迁兵部尚书。一年后进子爵。嘉庆十四年进三等伯爵。嘉庆十五年授协办大学士,但第二年因隐瞒家中轿夫聚赌事被免去此职。嘉庆十七年出为西安将军,在任约一年,后又任左都御史、兵部尚书,嘉庆十九年九月复授协办大学士,嘉庆二十二年,授武英殿大学士加太保。两年后,他85岁,进三等襄勇侯。明亮为朝廷效力达七十余年,道光元年(1821)致仕。次年卒,宣宗亲自到府祭奠,更赐予陀罗经被,诏许在贤良祠予以祭祀,可以说身后备享哀荣,谥“文襄”。
书外人评:观其一生,明亮算得上倒霉,虽然自身颇有能力,史书上讲他比福康安知兵,廉洁可与孙士毅比肩,战斗中屡战屡胜,战绩卓著,却总是有这样那样的处罚在等待,即使他没有错。但大约是他的心态很好吧,死后哀荣,终于熬出了头,让皇帝认可了他的功绩与价值,应该说比李广要强吧。只是不知这算是幸运还是不幸。
坚壁清野镇压义军--勒保传
勒保(1740~1819),字宜轩,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父亲大学士温福,曾任平定四川西部金川之乱的统帅。乾隆三十八年在战场阵亡。乾隆二十一年勒保以监生充字馆笔帖式,译佛经为满文,六年后任军机章京。后几经升迁,于乾隆四十二年任兵部郎中,次年奉派赴多伦任办事章京。从乾隆四十五年到乾隆五十年,一直在此任职。乾隆五十年奉诏回京,不久任山西巡抚。乾隆五十五年到乾隆六十年任陕甘总督,在以后多次与农民军作战中,他捕获秘密宗教团体白莲教徒多人,并于乾隆五十九年处死其首领刘松,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但是刘宋的党羽刘之协等人逃逸,军士借此时机滋扰民众,一场更大的民变在湖北、四川一带酝酿着。
乾隆六十年勒保转调云南,奉命协助福康安与和琳贵州平定苗民之乱。嘉庆元年(1796)一度回到云南,在福康安死后,又转调湖南。嘉庆二年,奉命赴湖北征剿白莲教,在湖北长阳战役获胜后,又奉令往贵州兴义附近山区的据点,一个月以后,因成功平定王囊仙的叛乱晋赐封为一等威勤侯。同年十一月,调任湖广总督,并于嘉庆三年初,取代宜绵总统四川军务,镇压白莲教之乱。在四川东部开县战役胜利之后,受任为该省总督。
此时湖北有一股义军主力已在该省西北部被粉碎,然而四川东部的三大股义军仍占据着广大地区。勒保奉命进剿由王三槐率领的一支起义军,他多次战胜王三槐部,并且最后设计将其诱擒,被晋封为公爵,嘉庆三年,因未能夺下叛军巢穴而多次受到朝廷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