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纪事,故老相传,不周山乃是联结仙界的唯一途径。但凡尘世之人,若要问道成仙,必得途径不周山方能谒见仙界。
昔年,共工与颛顼争帝位。共工失败,怒而以头触不周山,致使天柱折倒,地维断绝。长天向西北方倾斜,因而日月星辰俱朝西北运行;大地向东南方塌陷,因此江河湖水俱往东南流去。
且后续影响不止于此,天柱一断,苍穹之上顿时失去了支撑,不住崩塌。天河之水自窟窿裂隙中倾泻而下,人间立时洪水泛滥。
后来,幸得有女娲炼石补天,才止住了天河之上的洪水,斩断鳌足来支撑四极,方才救得天下万众生灵。虽是如此,连通仙界的道路也自此断去了。
共工触山之后,见天下苍生因为自己的一时冲动而遭苦受难,内心深自悔之。于是藏仙剑于匣,深思补救之方。
他耗时数年,四出考察各部族农业耕作的情态,精心研究用于改进水利的方法,同时研制可以提高物产效率的工具。并首倡筑堤蓄水之法,归纳起来便是:平高地、填洼池、扩耕作、畅水利、精物工。
此法一出,高山涸泽俱可以用于生产,荒岭野丘也可以用来耕种,极受各部族的欢迎。推而广之,竟然惠及到了颛顼所辖的地域。十数年间,神州各处开始物阜民丰,先前因征伐战乱所损失的民众,也逐渐呈现出回复的态势。
见事趋成,已无争霸之心的共工,便隐居在了不周山中。他收了若干名弟子,跟着他修习水利之法。
于一次授业之时,无意间流露出了内心深藏多年的隐秘。他对学生们感慨道,此一生最大的遗憾便是触断了不周山,尘世之人因此断绝了仙途。
他的那些弟子当中,自有天性聪颖之人,闻言揣测出了恩师共工的心意。于是便向恩师献言,建议他去复筑不周山,以消弭内心的惶惑不安与愧疚之情。
共工闻言之后,心中大为所动。然而此时年岁已长,筑山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共工于是传授道法仙术给他的那些弟子,命他们各自去天下神山灵域间寻找法宝材料,加以铸炼,然后打造可以用于筑山的神器。
众弟子拜别恩师四处寻找,谁知还没来得及完成恩师交代他们的初步任务,恩师共工竟然病重了。
共工知道自己大限已到,活着看到不周山复筑完成,已是不可能,便将他往年用于和颛顼交战的仙剑传给了他的那位各方面都极其出众的弟子,这把剑名曰:“折天。”后来他的弟子又将剑名改为“不周”,用以纪念恩师的厚恩及其生前复筑不周山的宏愿。
共工仙游之后,他的众弟子不负恩师所托,终于铸成了筑山神器,于不周山外劈山凿石,运回修筑。不过筑山终非易事,弟子们耗费了大半生,结果发现成效著微,才意识到复筑不周山,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
于是他们也效仿恩师,遍寻忠正惠秀的弟子,传授他们道法仙术,谨记祖师爷的遗愿,立誓要把断开的仙途联结起来。经过十数年间的发展,遂成声势浩大的气派,一时无俩,筑山之力更为强劲。
上一代弟子因筑山相继生老病死,下一代弟子也依然秉承祖师之志,夜以继日勤筑不辍。当然,筑山之徒中还不免包含得有修复仙途后,自身便可以成仙的私愿。一山兀立,众山消亡。筑山之徒,代代相传,更是无穷无尽。
十数代人之后,不周山之高已接近九天。眼见得联结天界有望,众筑山之徒更是干劲十足。正值筑山徒众欢心大动之时,却不遑想九幽之下,突然震动不已。整个不周山所在之域,霎时地动山摇,筑上来的不周山竟于摇晃中倒塌了。
虽然遭遇如此挫折,共工一脉子弟,俱未屈服于地震的淫威之下。他们共克时艰,元气刚恢复不久,竟又继续筑山。筑山之人以前事为鉴,仔细研究不周山地域形式后,御用神器法宝将山岩融成一体,即便再有地震也不致于轻易倒塌。
又是十数代人之后,其高已经逾过当年,更近于天了。然而,终究难遂人愿,正在加紧筑山之时,九天之上,倏忽风云激变,突起狂雷猛暴。天雷之力生生将不周山拦腰击断。而筑山众多仙徒亦不免于难。
本以为共工的弟子会就此放弃,但是出乎意料,他们的意志之坚强,却是前所未有。虽又遭遇大挫,筑山的子弟们,仍未放弃他们的志愿。待元气稍复,继转而筑山。
又经历了几十代人,筑山竟又有大成。怎奈上天继续作弄不已,复下一场亘古未见的冰雪。冰雪之大,淹天盖地,封冻万里。冰层其厚无极,不周山无法承其之重,竟自崩塌。诸多筑山仙徒也不幸遭冰雪淹埋。
值此一役,共工弟子一脉已然式微,兼之适时各族势力迅速崛起,世间陷入大乱,再也不复筑山的条件。此时的山河版图不断更易,各族势力有由弱及强的,也有盛极而衰,被别的势力吞并的。也有一些势力,版图不大,却始终维持不灭的。
征战久了,便有了正与邪之称。势力与势力之间的征伐,往往一方要打着所谓正义的旗帜去讨伐,而另一方也会喊着他们认为正义的口号去应战。强大的一方会以己为正,以对方为邪,反之亦然。如是分分合合,停停战战,平平乱乱。这仅是一段有关势力之争的插话。
后世,有知晓复筑不周山故事的人,无不感叹共工及其徒子徒孙的遭遇。然而那些风水相师堪舆之士则言,人为的筑山,是破坏不周山风水龙脉的行径,即便没有天地风云之祸,也会有人为之灾。
君不见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的太行、王屋二山,因隔阻风水,不利于出行,被面山居住的愚公携带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孙子孙女外加邻居寡妇那刚换牙齿的儿子,硬是将两座山给挖走了。所以不周山是不能复筑的了。
所谓风水之说,信者有,不信者无。人们每每谈及不周山的故事,大多数人都是感慨不已。更有那说书之人,谈到此节,便会按歌曰:
触山易,筑山难。
道法尽,血泪干。
后土皇天未赐予,
世间无复不周山。
时光飞逝,白云苍狗,其后数万年转眼已过。时至近前,不周山脉的名称也已经被“昆仑山”替代。因昆仑一域受当年冰灾的影响,更兼地势颇高,众山脉常年积雪,当年复筑的痕迹已难从辨识。
其山地势纵横广袤,周遭群山围拢,形如莲花,玄妙之极。被后世修道的人叹为圣境,他们认为昆仑仙山实在难得,最适宜修仙登引。
据传有共工弟子的后裔,便在昆仑山下修筑道观,开设道场,宣讲道学。此时,他们再无筑山之心,也无筑山之力,不过是潜心问道,修炼道法。昆仑山遂有道家始源之称。
值此之时,天下众生皆喜好修仙问道。他们修行的法理不同,修行的方式也各异。但都能御用天地灵法,生出强横之力,改造自然物表,足以立于世间而有所作为。
其中最为著名的大门派有三个:一为昆仑,一为蜀山,一为蓬莱。昆仑仙剑派传为道家正统,较之于其余修仙门派,道法最是纯正精深。而且此派除魔卫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鼎盛之时,引为天下修仙正道之首,威望最高、声誉最隆,影响最远。
然而此派戒律之多,条规之众,法度之紧,惩戒之严,又是其余门派所不能比拟。且昆仑派甚少收徒,门下的弟子俱要持心守性,严苦清修,远离烟火,不近女色。
此景象持续了千百年之久,然而时移世易,正应了那句古话:物极必反。正当昆仑仙剑派强盛之时,它的内部却逐渐分裂成两派。
其中一派倡导以剑证道,另一派则倡导以心证道。原本不过是修行的理念不同,却谁也没想到,因理念差异引起的后果却是极其之严重。
两派起初尚还可以心平气和的坐下来讨论,此后修炼的理念分歧却是更加扩大,以至于两派各不相服,发展到明争暗斗。
意识形态的差异最终导致两派势成水火,大动干戈。鹬蚌相争,最后得利的是渔翁。当此时,悄然崛起的魔教,看到昆仑内部争斗得两败俱伤,于是趁机发起偷袭。
虽然昆仑全派在内部争斗中损失惨重,但残余下来的实力依然不可小觑。他们依靠昆仑祖宗留下来的法宝圣器,最终击败了魔教。然而殿宇法制几近摧残殆尽,仙家法器也多有损毁,弟子更是折损严重。
昆仑仙剑派自此元气大伤,法纪也废弛了,逐渐没落下去。其后的几任掌门,虽然励精图治,以期止住没落的颓势,然而根基已动,其势再难以恢复到当年。正道首领的位置,早已是名存实亡,被蜀山及蓬莱取代。
这个故事便从昆仑仙剑派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