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的影响最为重要,一个人的品德习性受家庭生活的影响也最大,同样,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深受家庭生活的影响。在家里,妇女就是老师,她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有最为直接最为重要的影响。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说,无论一个人在社会上的举止行为是好是坏,都是他所生活在其中的那个小家庭的行为举止的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反映。有的家庭环境并不好,但是人们也像可以从外界获取知识一样,通过向优秀的人物学习,不断地自我修养,也能养成优雅出众的行为举止,然而,能这样做的人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胆识。人的本质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如同一块未经过雕琢的宝石一样,只有经过与那些举止优雅的人的反复接触,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行为,就像是经过雕琢的宝石发出熠熠光辉一样。有些宝石经过初步雕琢之后,往往能够在某些方面显示出其内在的石纹,只有经过精心的打磨,不断地雕琢之后,才能够成为绝世精品。同样,一个人只有经过反复地学习、修正和改造自己,不断地向优秀的人物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这样,经过长时期严格的训练,才能举止优雅,行为得体。
教养、习惯和理解力将决定你的行动、思想和感情
每一次行动、每一种思想和每一种感情,都可以归因于你所受的教养、你的习惯和你的理解力,而且,它们必然会对你将来生活的所有行动产生影响。因此,个性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一方面,它可以改进变得更好;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堕落而变得更坏。“在我的生活中,没有发生什么对我产生不良影响的错误或蠢行,”拉斯金夫人说,“它们还不至于剥夺我的欢乐,损害我的财产、视力或理解能力。过去的生活中的每一正义之举或善行,现在都在影响着我,帮助我掌握为人处世的艺术,使我享受到其中的乐趣。”[3]
物理学中的规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这也同样适用于道德领域。善行会对行为者发生作用和反作用;恶行也同样如此。非但如此,由于榜样的影响作用,一个人的行为还会对他的国民产生影响。不过,人不只是环境的产物,他也是环境的创造者。[4]通过自由意志的选择,他可以把自己的行动引向善行,而不是导向邪恶。“除了我自己,没有谁能够伤害我,”圣·伯纳德说,“我所受到的伤害是我自己造成的;这是我自己的过错,我从来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受害者。”
然而,不经过一番努力,最好的那种品格是不会自发形成的。它需要经过不断的自我审视、自我约束、自我节制的训练。在这过程中,可能会有许多的踌躇、羁绊和暂时性的失败;有许多困难和诱惑要抵制和克服;但是,如若拥有坚强的意志和正直的心地,每个人都用不着灰心丧气,最终会取得成功的。正是这种不断进步的努力——力图超越现有的品格水平——使人感到振奋,令人心旷神怡。即使我们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在前进的路途中,我们的每一次诚实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使我们品格得到升华。
在光辉的榜样,人类的最优秀的代表的指引下,每个人不仅是无可非议的,而且在尽职尽责方面,必然使自己的品格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在物质方面虽然不是最富有的,但在精神上他是最富有的;在社会地位上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在荣誉上是最高的;在智力上他不是最好的,但在德行上是最好的;他虽然不是最有权势和最有影响的人,但他是最真诚、最正直最诚实的人。
我们女王的丈夫就是典型的心地纯洁的人,他总是通过自己的仁慈的天性来深深地打动和影响别人。在惠灵顿学院拟订女王陛下年度奖金的草案中,他决定这种奖金不是给最聪明的学生,不是给有书呆子气的学生,也不是给最勤奋和最节俭的学生,而是要颁发给最高尚的学生,这个学生必须保证做一个心胸宽阔、动机纯正的人。[5]
机敏、伶俐是促使举止得体的重要条件
机敏、伶俐是促使举止得体的重要条件。从总体上来说,女性比男性更为机敏、精明,因而,在待人接物这方面,女人往往可以做男人的老师。并且,女人比男人更善于自我克制,因此,在日常行为中,她们总比男人更为优雅、更有礼貌。女人富于直觉,行动敏捷,善于察言观色,天生就具备较好的识别能力和接人待物的技巧,她们总善于灵活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经常与这些灵巧、机敏的女人打交道,那些有知识、有修养的男士们通常能学到许多处世之道。
机敏是人的一种直觉行为,也是随机应变的本领。机敏能使人顺利地摆脱困境,在这个方面,知识和天资都是难以与机敏相匹敌。一位大众作家这样说过:“天才,是才智,而机敏是技巧;天才是压力,而机敏是动力;天才在于知道要做什么,而机敏则知道应怎样去做;天才使自己受人尊重,机敏使他人受到尊重,天才是资源,机敏是现金。”
反应敏捷和反应迟钝的人见面的差别性很快就能表现出来。帕默斯顿勋爵与著名的雕塑家伯纳斯先生之间的见面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在最后一刻,伯纳斯打开了话题:“尊敬的勋爵,有什么法国方面的消息吗?我们与路易·拿破仑的关系怎么样?”这位外交大臣略微抬起眉毛立即回答道:“真的,伯纳斯先生,我什么也不知道,我没有看报纸。”伯纳斯是一位品质优秀,才华出众的人,但是由于他缺乏应变的能力,错过了许多可以把握的机会。
优雅的行为方式但凡与机敏有机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威尔克斯是最丑的男人之一。他经常说,在赢得美女的恩宠这方面,他与英国最潇洒漂亮的男人相比,最多不过三天的差别。
我们谈及威尔克斯这个例子,并非是说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具有无坚不摧的魅力。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优雅的行为举止并不一定表明这个人的内心有多么高洁,换句话说,行为举止并不是测试一个人的品性的准确尺度。优雅的行为举止对于像威尔克斯这样的人来说,只不过是用来达到某种不良目的的手段。真正优雅的行为举止应该和其他艺术品是一样的,给人以享受,使人感到愉快。但任何事物都是复杂的,有些人优雅的举止、潇洒的风度、仪表完全可能是伪装或包装出来的。就像“有的人品德败坏却又道貌岸然一样。”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毕竟只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这种外在的行为举止有可能是其内在本质的反映、体现,也完全可能不是。举止极为优雅、言谈相当得体的温文尔雅之士完全可能是一个品质恶劣、道德堕落之徒。我们应该知道,再优雅不过的行为举止也只不过是令人愉快的姿态和动听的言辞的杂拌物而已。
另外,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些心地善良和仁慈的人往往缺乏温文尔雅的外表和优雅的举止,就像是有些相当粗糙的外壳里面包藏着最甜美的果实一样。许多举止粗俗、外表并不怎么显眼的人却是心地善良、十分友好的人,这种人往往十分友善、忠诚、可靠。而许多仪表不凡、举止讲究的人却是心狠手辣、十分残酷的人。
约翰·洛克斯和马丁·路德决不是那种谦恭有礼、温文尔雅的人。他们所从事的工作要求他们必须当机立断、雷厉风行。确实,人们认为他们两个人没有必要那么严酷无情、狂热激烈。“你是谁?”苏格兰女王玛丽对洛克斯说,“学术王国里最放肆的人是谁?”“夫人,”洛克斯回答道,“臣民生来如此。”据说洛克斯的大胆,或者说粗鲁,曾不止一次地让玛丽女王哭泣,当里金特·英顿听到这些时,他说,“女人流点泪总比须眉男子落泪要好。”
有一次,洛克斯正从女王那儿出来,他偶尔听到一个侍从对另一个人说:“这个人什么也不怕。”洛克斯转过身来对这些侍卫说:“那为什么绅士们那些笑容可掬的脸使我感到恐惧呢?我曾经打量过许多人勃然大怒时候的脸,但从来没有感到过害怕。”当这位改革家由于过度劳累和操心而精力衰竭之后,终于要长眠地下,摄政王看着这位改革家的长眠之地,叹息道:“这个人将长眠于此,他从来不怕任何人的脸。”摄政王的这句话以其机智和真理性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人认为路德是一个相当严酷和残暴的人。就像洛克斯生活的时代一样,路德生活的时代也是动荡不安、充满暴力的时代。他的革命生涯与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紧紧结合在一起。他的工作决定了他不可能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为了把整个欧洲的人从沉睡中唤醒过来,他必须以笔为剑,热烈而激昂地鼓舞欧洲人民起来斗争。尽管路德笔锋犀利,字字如铁,外表也并不文雅,事实上,他有一颗火热的心。在个人生活中,他十分温和、友爱、充满感情。他很朴素、单纯,与普通人无异。路德是一个很富于生活情趣的人,生活中的许多快乐都令他陶醉,他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是一个十分快活的人,他是一个非常热诚友好、诚挚亲切的人,他也是一个使人振奋、使人快活的人。路德是一位相当普通的英雄,即使在今天,德国人仍然这样看待他。
塞缪尔·约翰逊是一个行为举止十分粗鲁的人。他曾在一个初级学校受过教育。早年的贫困生活使他结交了许多奇怪的朋友。由于赚不到钱去买一个暂且栖身的铺位,晚上,他不得不和沙万奇一起在街上到处游荡,挨到天明。约翰逊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非同寻常的勤奋终于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但早年经历过的种种痛苦和磨难留下的创伤仍压在他心头。从本性上讲,约翰逊是一个十分坚定、意志过人的人。他独特的经历更使他不善于与人交流,他总是十分自信,凡事都自作主张。当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像加里克那样应邀去参加贵族们举行的宴会时,他回答说:“因为那些伟大的勋爵们、贵夫人们不喜欢看到人们狼吞虎咽的样子。”约翰逊就是一个著名的“狼吞虎咽”之辈。当然,约翰逊的话总是值得信赖的。
约翰逊的朋友们称他为“大熊星座。”然而,古德史密斯却认为约翰逊这个人十分友善。古德史密斯说:“没有一个活着的人像约翰逊这样心地善良;他为人十分和善。”有一次,一位太太正在穿过英国伦敦的舰队街,约翰逊扶着这位太太过了大街,而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位太太喝醉了酒。约翰逊的善良之心由此可见一斑。有一次,约翰逊向一位书商请求雇佣,这位书商一看这个人,认为他是一个身体强壮却没有修养的人,于是叫他最好“去买一个搬运工的肩披,去帮人家扛木头。”不管这位老板说这话时语调多么温和,老板的这种行为肯定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但是约翰逊并没有在意这位老板的过分残忍的言辞。
有的人总喜欢吹毛求疵,无论什么事情总要争个不休,这种人总是让人厌恶。与此相反,还有一种人无论对什么观点、什么情感都一概“哼哼!哈哈!”这种表现也会令人不快。这种到处“哼哼”的人反倒给人一种不诚实感,当然,这种行为并不豪爽。“这也真叫人为难,”理查德·夏普说,“到底是应该坦诚相待,还是要藏智于愚,凡事都不表态;到底是给予名副其实的表扬,还是一概无节制不加区别地予以阿谀奉承,这种种复杂的为人处世之道简直叫人无所适从。其实事情很简单,友善、单纯、幽默,都要各得其所才能各尽其宜。”[6]
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到,许多人看上去确实不太礼貌,但是他们并非有意如此,而是因为他们天生比较笨拙,也不知道怎样做才好。英国历史学家吉本出版了《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卷和第三卷以后,坎伯兰公爵有一天碰见吉本,就走上前去跟他搭话:“最近还好吗?吉本先生,听说你一直在忙于写作那本大作——整天在胡涂乱抹,没错吧?”公爵的本意是想向吉本先生表示好意,但他不善于用得体的言辞和方式来表达。他这种生硬乃至近乎粗鲁的言语肯定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有些人显得十分拘谨、局促不安、缄默不言或者十分傲慢,这并非由于他们不懂礼貌,而是由于他们害羞的缘故。害羞是日耳曼民族的民族特性,有人把它称为“英国病,”其实这是北欧国家的主要民族特性,只是在不同国家程度有所不同而已。普通的英国人外出旅游时,也经常会表现出这种害羞的特性来。他们显得有些态度生硬、举止笨拙、动作不优雅、拘谨、缄默,很显然,也不富有同情心。有时候,英国人可能显得相当粗鲁,即使在这种情形之下,他们的羞怯感也难以完全隐没。对于那些举止优雅、擅长交际的法国人来说,他们无法理解英国人的这些特性。英国人的羞怯成了法国人的笑料,也是法国那些最滑稽有趣的漫画的主要素材。乔治·桑德把阿尔比恩(即英格兰)民族这种僵硬死板归诸他们具有不列颠气质的缘故。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形之下,英国人总显得十分木然,没有感情。“无论英国人走到哪儿,他们都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就像是死老鼠不怕猫一样。”[7]
一般而言,在接人待物、为人处世方面,法国人和爱尔兰人要超过英国人、德国人和美国人。对于法国人来说,接人待物方面的种种讲究都成了一种自然行为。法国人善于社交,但是,自立性差些,日耳曼血统的人与之相反。法国人十分健谈,而不习惯于沉默寡言;他们好社交、善于辞令,在日常生活的交往中都十分自然、随便。德国人则显得僵硬、呆板,也不善言辞,他们总是显得有些害羞、笨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些人显得相当自然、愉快、活泼,但他们并不具有什么优秀的品质。在他们优雅的外表下面隐藏着一颗残酷无情、自私自利的心。有的人举止优雅得体,但却十分轻浮浅薄。这种人可以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这两类人,一类是自然、优雅,一类是僵硬、笨拙、哪一类人更好打交道,无论是在生意场上、在日常交往中还是在偶然的交往中,这是一目了然的。至于到底哪一类人能成为最忠实可靠的朋友,哪一类人是最认真的职责履行者,这就完全是另一码事。
那些面无表情、笨手笨脚的英国人,法国人称之为笨拙的盎格鲁人,第一次肯定不好打交道。他们就像吞下了一把烙花铁杆一样,一言不发。这些人十分腼腆,使别人也不好接近,显得态度僵硬,但这并非由于他们很傲慢,而是由于他们怕羞;其实他们自己也想战胜这种胆怯害羞的心理,但就是无法摆脱。当我们发现一些聪明的作家,绘声绘色地描绘英国人菲利斯丁的笨拙可笑的行为举止时,我们不应该感到大惊小怪,其实许多英国人都像一个丑妇一样怕见人、十分腼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