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家庭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而“沟通”的焦点又是“倾听”的问题。所以,抓住了倾听,就抓住了家庭教育的关键。做好了这点,孩子一定会急切地渴望与父母沟通,渴望让父母分享他们内心的喜怒哀乐,并乐于接受父母的引导。
父母在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肯花时间、有耐性,做个有修养的听众,用心去听孩子的心声,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在此,父母可以从以下方面在倾听中与男孩做好沟通。
1.为孩子提供表达自我感受的机会
沟通以倾听开始,倾听以尊重孩子为前提。倾听时,父母应停下手中的工作,为孩子提供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做一个全神贯注的倾听者。如果父母平时工作较忙,则应与孩子约定一个特定的时间,如某个晚上或周末。在这个时间段,父母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倾听孩子的话语,与孩子做诚挚的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2.倾听时注重非语言信息的传递
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父母在适时地给予孩子语言反应的同时,也要善于用非语言信息,如肢体及表情,表示对孩子的关注:认真注视着孩子的眼睛,仔细听孩子说话,同时关注孩子的表情,向孩子传递“我正在听”的信息。类似抚摸、拥抱等身体接触,也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自己深切的爱,从而使孩子更主动,更自信,更流利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虽然小松已经长成了一个大小伙子,可是他特别愿意与妈妈谈话。因为妈妈每次与小松的说话时,都让他靠近自己坐下,握着他的手,以关切的眼神,前倾的姿势,共振的表情,鼓励他完整地说出事情的经过,而绝不随意打断他的话头。在小松说到委屈处,伤心落泪时,妈妈便递过手绢、纸巾,然后把他轻轻搂在怀里,抚摸他的头发,或拍拍他的后背。这时,小松会感到无限温暖,所有的烦恼都消融了。
有一次,小松放学回来,满脸阴郁,把书包放在凳子上后,呆呆地坐着,一动不动。妈妈看到后,什么也不说,走过来,把儿子默默地搂在怀里,就这样过了两分钟,小松抬起头来,感激地看着妈妈说:“妈妈我没事了,您去忙吧。”
就连小松自己也不清楚,他为什么每次都能陶醉在妈妈的怀抱中,并且总能得到安慰。
3.引导孩子理清诉说的思路
了解孩子话中隐含的意思,体会孩子的内在感受,帮助孩子理清思路,从较合理的角度来认识自己的感受,看清问题的真相,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优秀的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到的。
4.倾听要以爱和尊重为传递媒介
父母要用爱的耳朵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爱与尊重出发,给孩子更多的宽容。心平气和地倾听孩子的诉说,弄清楚事情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引导和教育孩子,并给孩子适当的赏识和信任。如果父母仅凭个人片面的情绪,对孩子妄下结论,就会使倾听和沟通失去意义。
父母的倾听影响男孩性格的形成
小东自从上了初中后,大家都发现他变了,变得沉默寡言,总是一个人在那儿发呆,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后来,老师经过了解,才知道了小东不爱说话的原因。
小东以前是个很活泼的男孩,每天放学回家后,都会把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说给父母听。可小东的父亲是个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小东身上,希望小东将来能考上大学,出人头地。因此,自从小东上初中后,对小东的学习抓得特别紧,一点也不敢懈怠。他觉得小东说的很多话都没用,简直是在浪费时间,所以当小东兴高采烈地讲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时,父亲总是会打断他:“整天只会说这些废话,一点儿用也没有,你把这心思放在学习上多好,快去做作业!”一次小东说班里发生的一件事,正说得兴高采烈时,父亲说:“说了你多少次了,让你别说这些废话,你还说,再记不住,看我不打你!”父亲的一番话吓得小东一个字也不敢说了,呆呆地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在家里,小东的话慢慢地越来越少了,每天放学后就闷在自己的房间里,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也就变了。
由此可见,父母耐心地倾听男孩的喜怒哀乐,对于男孩的性格养成非常重要。父母仔细倾听男孩的诉说并回答男孩的问题对加深相互之间的感情大有裨益,同时还可以加强男孩的自信心和安全感。因此,在男孩说话时,无论父母有多忙,都一定要用眼睛看着男孩,不要随意插嘴,尽量表现出很有兴趣的样子。父母还要让男孩发表他们自己的观点,完整地听他所讲的话,如果父母在某一重要原则问题上表示不同意他的看法,应告诉他不赞同他的什么观点,并说出理由。另外,父母在提出反对意见时不要过于武断,不应否定一切。即使男孩是在胡说八道,父母也要控制住火气,不妄下定论,直到完全理解清楚为止。
在倾听男孩说话时,父母还要注意,男孩说话时,父母不要加以批评。很多时候,男孩非常了解自己是否犯了错,可是他们不愿告诉父母,因为他们害怕父母可能会批评他。所以,要是他们说出了真相,父母应避免攻击、嘲讽等不当的言行,而应以理性、合情合理、开放的态度来回答他们,协助他们找到需要的答案或者解决的方法。否则,一旦父母的批评打断了男孩的倾诉,那么男孩就会出于保护的本能,立刻将心灵封闭起来,不会再向父母吐露任何真情。
在倾听男孩喜怒哀乐的同时,应极力表现出父母对男孩所说内容的盎然兴趣,这会让男孩觉得自己正和父母一起分享,而不是单纯的讲述。
一位母亲在给儿子的信中写道:你是一个铁杆球迷,为了看球,甚至可以不吃饭、不睡觉。说实话,我原本无法理解。对我来说,足球只是一堆人在争夺一个球的无聊游戏。而你常常深更半夜悄悄起来看英超、意甲转播,虽然为了不吵醒我们,你总是把音量调到最低,但是,你那压抑的激动声和偶尔克制不住而发出的大声喝彩,还是会惊醒我,那时,我总免不了教训你一顿。可有一天,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能够让你如此如痴如醉的足球到底有何吸引力?我怎样才能够体会到你在看足球时的快乐呢?有机会我一定要尝试一下。
对此,儿子在自己的日记中也有所记载:奇迹果然出现了!不但是塞内加尔的奇迹,也是我妈妈的奇迹——她竟然从此迷上了足球,每天抢着看报纸,准时看球赛,关心贝克汉姆、询问罗纳尔多。当我们同时情不自禁地站起来,心情澎湃地给中国队加油的时候,我感到我们的心灵第一次如此相通。我心里只想说:“能跟妈妈分享我的快乐,我真高兴!”
父母应当把每一次倾听都当成与孩子的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和分享,男孩看到父母对自己的诉说是如此感兴趣,父母又是如此热衷于对自己的倾听,那么孩子就会更加有说出来的自信和欲望。当然,在这样的幻境下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与人交流,更容易形成一个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
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注重和男孩的每一次交谈。交谈时,最好选在一种能让男孩与大人一样有同等机会参与的轻松气氛中进行。而且,谈话应自由自在,任意发挥,不要有什么仪式安排或预期达到什么效果,而是尝试着与男孩随意交流观点和看法。
第七引导倾听
让青春期男孩大胆规划自己的梦想蓝图
每个男孩对这个世界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每个男孩对未来都有着自己的梦想。对此,父母不应该强加干涉,更不应该强迫男孩按照父母的意愿去规划未来,而是要深入倾听并且引导男孩大胆畅谈自己的梦想,让他构建自己的蓝图。
倾听男孩的心声,不把意愿强加给孩子
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做父母的心愿,因此有的父母从男孩咿呀学语时就为孩子设计了一幅理想的蓝图,甚至孩子以后要上哪所大学的哪个专业都考虑好了。接着,父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不顾孩子的爱好和理想,强迫孩子按他们自己设计好的轨道发展,哪怕孩子有一点没有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对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绩全盘否定,甚至打骂孩子。
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这种望子成才、追求上进的良好愿望本是无可厚非,但是为了男孩能有一个好的前途,对孩子自己的梦想不闻不问,反而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并给孩子造成过大的压力,结果让孩子不堪重负的话,那这样的父母就需要做一次深刻反省了。
很多父母一辈子没有特别的成就,便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实现父母无法完成的梦想。于是,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被迫变成十项全能选手,弹钢琴、学跳舞、踢足球、唱歌、滑冰、参加智力竞赛、出书、当班干部,凡是好的东西样样不缺,孩子看起来像个超人,心里却对父母的严厉压迫充满怨恨。这个样的父母,只不过把一切为了孩子着想当成了借口,他们只不过是把孩子当成了实现自己理想的牺牲品。
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很多父母对男孩的爱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谈不上尊重,使孩子的爱好、特长得不到发展。如果父母真正关心孩子的未来,就不要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对孩子的爱好,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不要干涉过多,顺其发展,并注意观察,发现其天赋,然后因势利导,促其发展,切不可主观地为孩子设计好一切,强迫孩子去做,这样会压抑孩子的兴趣,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父母要尊重男孩的意见,认真倾听男孩的真实想法,如校外兴趣班上或不上,要征求男孩的意见,只要孩子说得有理,就要采纳。
如果遇到天资聪颖的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过分要求,在表面上的确可以培养出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天才,但同时更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一种伤害。其中,一种明显的后遗症就是强迫型人格,对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力争第一。一旦遇到挫折,因为从小就饱受父母的高压恐吓,孩子很可能会一夕崩溃,转眼间变成一个颓废落魄的忧郁症患者。
其实,希望孩子成为全才并没有错,错的是父母的逼迫态度。真正的天才不是逼出来的。在美国有一个华裔父亲,整天带着一张印有他孩子大幅照片的报纸,他的孩子在父亲的严格管教下曾获得过美国青少年最著名的一个科学奖的金奖,他为孩子的成就无比骄傲。转而他又叹息道,孩子成人以后和他断绝了一切关系。无可否认的是,逼迫式教育虽然可以提高孩子的才能,却往往以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代价。
父母要正视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为一时的疏忽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成功的路千万条,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以免增加孩子负担。为此,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手段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1.给男孩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权利。不要让孩子成为别人怎么想、孩子就怎么做的盲从产物,更不要让孩子成为代替父母实现未尽理想的工具。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兴趣,向孩子提出建议,引导孩子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2.尊重男孩的独立性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会逐渐形成独立的意识,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充分地发展,而不是被父母限制在已为他们设计好的框子里。不然的话,他们也会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在补偿父母遗憾的同时,留下自己的遗憾。
3.给男孩最后的决定权
对孩子的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尊重和支持。对孩子理想真正的支持应该建立在对孩子的充分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之上,以孩子的心理准备和接受能力为前提,然后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这需要的是精心呵护,不是说教,不是命令,更不是趁机提条件。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意愿产生了很大的偏差,也要平静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商量和探讨,让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后再把决定权交给孩子。
4.帮孩子树立理想
父母在尊重孩子理想和追求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些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就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警示,这样做很可能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轻易放弃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理想,父母采取不理不睬或者拔苗助长的做法也都是错误的。如果父母们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孩子的理想之苗,也许孩子永远也不可能树立稳固的理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父母对孩子的理想之苗,要一点点地培养扶持,要细心浇灌滋润。
尽量多让男孩发表自己的看法
青春期的男孩,由于到了一定年龄,对很多事物都会形成自己的看法。然而,和成人的看法往往不同,他们会有很多不符合常规的幻想。其实这些正是童心未泯的可爱之处,如果父母认为孩子的想法奇怪而泼冷水,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好奇心,从而阻止男孩形成自己的一套思维体系,同时这也会让他们因为得不到理解而失望。
其实,很多时候,纯真的男孩在思维上不受过多教条的束缚,反而会有很多客观的看法,往往敢于说出真理。因此,家长要鼓励孩子们敢于表达,正面肯定他们的想法。或许,这些想法就是男孩理想蓝图的雏形。当然,男孩的想法肯定会有很多不足之处,如果一些看法说法脱离实际或者会引起麻烦,父母在倾听之余,也要学会耐心地解释。
思想和思维方式不成熟的孩子们,往往还无法进行多方位思维,而只会延续自己的思路,因此对事物考虑不周全。家长要尽可能理解青春期男孩的思的特点,可以采用把复杂事物分解简化的方法,分期分批地向他们解释或征求他们的意见。凡是与孩子自己有关的事情,例如搬家转学、选课外活动、参加考试比赛等,一定要先于孩子商量解释,哪怕不能完全遵循孩子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觉得父母是征求了他们的看法的。否则,不但家长的好心得不到好报,一不小心还会扣上独断专行的帽子。
现在有些孩子因为先天或后天的原因,不爱说话,特别是见了生人更是一言不发,在家里,在学校,总是成为一个默默的旁观者,这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家长应当尽量多与孩子谈心,鼓励男孩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有助于男孩形成自己特定的梦想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