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金国家体育场:在第二代领导核心邓小平时代,大约在人民宫结束后不久,在当时刚果金总统蒙博拖的请求下,于1987年左右开始建造80000人的大体育场,当时的规模和气势超过了当时国内的所有体育场,当时国内还没有北京工体和上海80000人体育场。一直到今天由南非Vodacom公司赞助的刚果金足球联赛,非洲杯和世界杯非洲区预选赛还在这里举行,甚至周边的国家,因为没有体育场,也把这里作为主场。当时中国所有的建筑工人和技术人员都居住在“中国大院”。
中国刚果金友谊医院:在第三代核心江泽民胡锦涛时代,开始建于2002年,竣工于2006年。由中国政府大约投资6000万人民币建造的。病床数不多,为150张编制。主要是仪器先进:CT是刚果金国家内仅有的二个CT之一,其他设备如彩色B超,大型X光机和口腔综合治疗椅都是该国家最先进的,目前由河北省组队成立的中国医疗队在这里进行医疗援助,器械维修是由中卫总公司技术组负责。
除中国援助的建筑外,还有其他国家的援助建筑。
矿业大楼:刚果金资源丰富,主要表现在矿产方面,比如铜,钴,铀,金刚石等都在世界储量的前列。由比利时援助建筑,大约有30多年的历史,但是到今天矿业大厦依然是金沙萨最好的大楼之一。
银行大楼,银行无论在那个国家应该是有钱的单位,刚果的银行倒闭了一些,但是迄今依然屹立的银行大厦,仍然是目前金沙萨辉煌的建筑之一。
比利时大教堂:是殖民地时代,比利时为了控制当地人民的思想而建立的,迄今已经有80年的历史,虽然她有点破旧了,但是当年鼎盛时期的气势,从目前的状况依然能够看出。
因为长期战乱和政局不稳定,金沙萨的建筑主要是以前的老建筑,因为资金匮乏,刚果金政府很难在短期内建成较好的经典建筑。
(第二节)非洲建筑风格与特点
在古埃及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建筑方面的成就十分辉煌。金字塔、庙宇、方尖碑的建造,充分显示了古代埃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建筑才能,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些建筑技术的传播,为世界文化宝库增添了瑰宝,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非洲过去大部份是欧洲的殖民地,其过去及现在的建筑都有欧洲建筑的风格,非洲建筑风格表现的并不是很突出。
1.非洲建筑风格
文明的痕迹分明地烙印在非洲的建筑样式和装饰风格上。埃及人偏爱宏大的巨石结构和高挑优美的柱式,柱头如绽开的纸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间有线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础盘,古老而凝重,以粗糙的花岗岩作为墙面,搭配庄严的雕像。后期北非受希腊、罗马以及阿拉伯人的统治影响,在摩洛哥等国家,建筑风格尤以古典欧洲和伊斯兰样式为主,与非洲其他地区绝不相同。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东非沿海地区,亚洲风格和阿拉伯风格成为建筑样式的主流。西非的建筑则有着十足的本土特色,在加纳的阿散蒂地区,宅院通常为数幢住宅组成的长方形院落,墙面以陶土坯垒成,表面经过防水处理,房顶为斜面,用茅草和木条编织的席子覆盖,上面还抹有一层厚厚的萆土混合的泥层,以对抗日晒雨淋,墙面上绘有精美的象征性图案,表现民间格言、谚语的内容,十分直白有趣。中南部非洲有代表性的传统建筑方式是石屋,传自12世纪的古国大津巴布韦(受景仰的石头城)。城池、宫殿和住宅均用大大小小的石块堆砌而成,屋顶呈圆形,样式朴拙沉稳,显得宏伟而神秘。欧洲样式的建筑则在南非最为集中,从殖民时代起开始兴建,四五百年来已经自成一体,各种风格如葡萄牙式的粉墙,西班牙式的斜屋顶,以及乔治式、文艺复兴样式等在约翰内斯堡和开普顿的街头部随处可见。
不过,非洲最典型、最传统、最常见,并且一直延用至今的房屋建筑样式,则应该算是以木为梁柱、草叶为顶的茅草屋了,它也几乎已经成为大多数其他族裔对非洲建筑的最鲜明的,也是唯一的印象。茅草屋的建造方法是先在四角或周围立起木柱,也可以直接以树木为柱,用藤条围绕木柱编出双层篱笆,再将用黏土、棕榈油混合而成的泥巴填塞篱笆作为墙体,随后用较细的木棍搭出圆顶或尖顶,用蓑草和棕榈叶一层层铺平就告竣工了。其造型可圆可方,规模可大可小,或高或矮,或尖脊或平顶,都可以随主人的喜欢和地形地貌灵活选用。根据古老的非洲传统建成的茅草屋,所有的材料都来自身边,并与大自然浑然一体。冬暖夏凉,容易搬迁和扩展,也非常适合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目前,广大的非洲乡村居民也依然以茅草屋作为居住空间。非洲的民居建筑因民族文化不同、地域不同、气候不同而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犹如群星散落非洲大陆,蔚为奇观。
真主柱屋:西非富拉尼族人在建筑风格上仍保持与世隔绝的神秘性。他们的真主柱屋是以28根木杆搭成形同半张开的雨伞的架子,终年用树皮作屋面。雨季加厚,旱季去薄。室内三面支床,一面是门。门朝圣地麦加方向,意在求真主保佑。
半边楼:尼日利亚都卡瓦族人的住宅依山傍水,利用倾斜地势建造。前面一半因地势低,放建成楼房,后一半因地势高,故建成平房,俗称“半边楼”。传说这种楼房能祈求到风调雨顺。
四水归一房:因房屋四面相连,其屋面联结处构成四个槽子。下雨时,雨水顺四槽流下,注入院内渗井,或从檐下水沟排出,故民间称为“四水归一房”。这种住房适合贝宁湾温湿的气候。
海带草房:这种房屋是多哥沿海的一种最具特色的草房。当地盛产细长海带草,晒干后质地坚韧。渔民建房,屋顶建得很陡,屋脊建成卷棚式,上盖海带草,浑圆厚实,远望像大鱼脊梁,俗称“海带草房”。它造型奇特,且能防腐、防热、防风,不易倒塌。
围蛇屋:加纳东部人建的一种弧形或方形建筑群,像城堡一样将主体包围起来。因其靠山坡而建,呈阶梯状,层层叠叠,有盘蛇之状,而被称为“围蛇屋”。围蛇屋造形优美、雕梁画栋,内建有厨房、天井、水井等,设备齐全,可达到防御外盗、安居乐业的要求。
2.民居建筑风格和特点
西方考古学家曾在埃及西北40公里处,发现过一个王国前期新石器时代的大居民点,里边的住宅基本上为两种形式,一种主要是以木材为墙基,上面用木构架和芦苇编墙;另一种是以卵石为墙基,上面用土坯建造。这种形式与我国古代的“穴居”、“巢居”似乎比较相像。
从发掘古埃及中王国时期的民居遗址看,这时的民居考虑到安全保卫与私秘性功能,所以临街一面不开窗,仅有一个很窄的门洞。入门穿过过道便是一个庭院,院四周有柱廊,房间的门窗均开向柱廊,庭院实际上是家庭的活动中心,主人居住的房间较大,内有柱子,房间朝北开窗,夏天比较凉爽,这一主房同庭院均位于住宅的主轴线上。
其他房间分成男用和女用两种,似乎已考虑到家庭成员的不同需要。由于尼罗河三角洲较为干旱炎热,便在房屋顶上设立纳凉露台,从院子里可以经楼梯登上平屋顶。另外居室的屋顶视室内面积之大小有不同的高度,形成高低错落的轮廓,在相差处开有侧天窗,以改进室内的通风和采光。
从整个住宅看,古代埃及似乎也较注重主次、长幼和轴线的等级思想。而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院落式布局比较符合古代人们的心理和生活习惯,基本上成为住宅设计的一种通用形式。另外,将屋顶和纳凉露台统一起来考虑,利用屋顶高差开窗通风等手法均是因地制宜、顺因自然的很好创造,对西方炎热干旱地区的住宅有较大影响。
看完了古代埃及的民居建筑风格,再来看看其他的民居建筑风格和特点。
(1)刚果的民居建筑风格和特点
刚果是非洲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全国3/4的人口聚居在西南部,即从布拉柴维尔到沿海一带。这一带的居民又主要集中在布拉柴维尔和黑角等几个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在本世纪初才形成,现处于发展中,在广大农村,居民点是以村庄形式出现的,村民们住在大约600个村庄里。
刚果的村庄大体分布在河流和公路两旁,基本由两种形式组成,即长方形和长条形(街道式)。在长方形的村庄里,房屋都排在长方形的三个边上,另一边临街,房屋的正面都朝向居居中的空场,泰凯人居住的村庄就是长方形,但四面全盖有房子,且不临大街,而是辟一条小道与大路相通。凡是历史久一点的村子,都绿树成荫,主要种的是油棕和各种果树。村子正中通常设有供集会或议事用的场所,叫做“姆邦基”或“莫安扎”。不开会时,这里往往作为手工工场,人们在此从事编织、制陶和木工等手工业。在街道式村庄里,房屋面对排成两行,中间有一条公路或大道,每排房子一般都附有一排厨房。村子里同样有“姆邦基”,住宅是由几根木桩支撑一个屋顶构成的。房子及其小院落大都设有围墙,一个村庄即是一个集体生活的地方。大的村庄有2002~3000人,小的只有50~60人左右,有些同首领不和的人离开村子,自然就被除名。村庄由若干草屋组成,有的房屋只有一个房间和一扇门。常见的家具有木椅和木凳,床上铺着草席,有只箱子用以存放衣服,还有一个大搪瓷盆。工具放在屋角,偶尔也有武器,屋檐下挂纤维编的篮子,巴维利人常把一个瓦罐挂在屋角上或是雕一座小木头像放在屋中。他们认为这些物件是祖先灵魂的体现,并视之为最神圣的物品。
(2)村落建筑风格和特点
在举世闻名的非洲维多利亚瀑布旁,坐落着一个以津巴布韦民居为主的民俗村。这座民俗村建于1982年,次年3月向外界开放,目的是保护和展示津巴布韦六大民族的建筑式样、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当地汤加族的住房十分简陋,草房内外没有任何装饰,倒是室门十分结实,据说是为了防止夜间狮子入侵。室内,男人睡在草垫上,女人只能躺在地面上,以示对男人的尊重。为了保护孩子夜间睡觉安全,孩子的屋悬空而建,他们先登梯子上楼睡觉,大人再将梯子搬到一边,防止野兽乘梯而上。汤加族的厨房也别具一格,晴天,他们在室外做饭,雨天则在室内,屋檐下一周都留有类似窗子一样的通风口,以散发炊烟。可见,汤加人的聪明智慧是在与大自然和野兽的斗争中产生的。汤加人的日用品以木器为主,木盆、木碗、木船、木梯以至于木枕头。木器上少量的铁丝和金属主要用于装饰,当然矛和箭是不可少的。
文达族的粮仓是比较讲究的。他们先在地上固定好一些木棍,然后再建粮仓,为的是隔水防潮。与汤加族相比,一个粮仓开口在茅草檐下,一个开口则更简单———掀开茅草顶。文达族酋长的茅屋是权力的象征,外部用红、黑、白三种颜色相间装饰,室内的用具也比一般人显得高档,长辈人开会商议大事一般都在酋长家进行。
恩德贝莱族是南非祖鲁族的分支,是于祖鲁战争期间北移至津巴布韦定居而形成的一个部落。一般而言,他们保留着祖鲁族的传统和生活习俗。婚姻是一夫多妻制,每个妻子都有自己的专用卧室和厨房,尽管这些茅草房十分简陋。妇女的角色除生儿育女外,就是外出拾柴、挑水,为家人做饭。男人的工作是狩猎,用的主要工具是长矛。祖鲁人外出时还随身携带富有民族特色的矛盾,矛是普通的木杆铁尖矛,盾是用兽皮制成的,中间有一根木棍用皮条固定,作为手柄。战斗时,右手拿矛,左手持盾。祖鲁人创天下、与异族战斗,靠的就是这个十分简单的矛盾而常常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祖鲁战争中,他们这种传统的简单武器败给了荷兰人的牛车阵,使得一部分人不得不北上至津巴布韦。
由于尼扬加族居住在山区,多风多雨,他们住房的显著特点是房顶坡度大、茅草棚下檐离地面近,建房时要修好地基,以防风防雨防潮。尼扬加族人门前一般都围圈放置着石头,供家族中的男人讨论大事时围坐。圈中间是一堆火,用来烤肉或烧水,除送水和送食外,这里是女人的禁区。女子不参政是尼扬加族的传统习俗。
(第三节)非洲建筑类型与典范
古埃及是人类文明最早的摇篮之一,它曾在建筑史上作出不朽的贡献。雄伟的金字塔和太阳神庙是古埃及建筑最突出的成就,那些庞大的形体和纪念性的效果,至今令人叹服。在神庙中,古埃及发展出在一条纵轴上依次排列高大的门、围柱式院落、大殿和密室的序列。古埃及的石建筑在当时已具有相当水平,并为早期柱式系统奠定了基础。它在建筑装饰上的成就更是不可忽视,不仅应用大量的独立雕像和外墙浮雕,而且还在室内应用了鲜艳的色彩和图案。这些成就,使古埃及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较为突出的历史地位。
除了古埃及金字塔建筑外,非洲建筑类型还包括庙宇建筑和方尖碑建筑等。
1.石造建筑
世界上全部用石头建造起来的建筑物,首出于埃及。古埃及石造建筑的特点是雄伟浑厚、气势宏大而坚固。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例,其建筑材料全部是重达数吨、甚至十几吨的石块,历经数千年后不变形、不倒塌,依然矗立在尼罗河西岸。
古代埃及盛行这样一种说法:人死后灵魂只是暂时离开尸体,经过一段时间后灵魂又会返回尸体,在阴间复活,并继续在来世生活直到永远。这种信仰使古埃及人对墓葬尤其重视,他们对死后生活的安排高于现世。法老作为古代埃及的最高统治者,幻想死后作阴间的主宰,同时庇佑世上的子子孙孙,代代为主。法老死后被制成不腐的“木乃伊”,放置墓中,金字塔就是法老为自己准备的“永久”宫殿。所以,每位法老即位后就着手为自己建造金字塔。
到目前为止,在埃及发现的金字塔,大大小小共有96座,散布在尼罗河下游吉萨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这96座金字塔中,经严格科学考证的有48座,其建筑形式可分为阶梯、角椎、弯弓和石棺四种,其中阶梯形金字塔9座,角椎形金字塔37座,弯弓形和石棺形金字塔各1座。在这四种形式的金字塔中,最有名的是角椎形金字塔,也就是人们经常在影视、书刊上所看到的那种。古埃及人称金字塔为“麦尔”,意思是“角椎体”。埃及沙漠中的沙丘多呈角椎形,埃及先人可能从沙丘的形状中受到启发,才有了如此辉煌的杰作。
古代埃及所有的金字塔都建在尼罗河的西岸,这是因为古埃及人对死后的生活有着独特的看法。他们看到太阳升起在东方,而降落在尼罗河的西边,便认为尼罗河的东岸是活人的世界,西岸是死人的世界。于是,就把日出比作生命的开始,把日落比作生命的结束,所以总是把死者埋葬在尼罗河的西岸。
2.金字塔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