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帡幪教堂所在的菲利,在17世纪末期还是莫斯科郊外的一个村庄,现在那里早已是市区的一部分了。教堂最初建成于1619年,是一座木建筑。据说它的建立与俄国历史上大动乱时期反抗波兰入侵的事件有关。1618年10月圣母帡幪节时,俄军在莫斯科白城墙下击退了波兰王子弗拉季斯拉夫的军队。这一事件使大动乱时期得以终结。俄国人认为,这一胜利显示了圣母特别庇护的作用,因此为了纪念这一胜利,俄兴建了一系列圣母帡幪教堂,菲利的这座木教堂便是其中之一。后来到1689年,菲利村被封赏给大贵族列夫·基里洛维奇·纳雷什金作为领地。纳雷什金是后来成为彼得大帝的幼帝彼得的舅父,后来在朝中担任要职。他决定在自己的庄园中把原有的木教堂拆除,用石料重新修建一座教堂。新教堂于1690年开始动工兴建,1693年完工。这就是今天的菲利圣母帡幪教堂。
在俄罗斯,教堂的建筑水平基本上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总体建筑艺术水平。许多著名建筑师都是修建教堂的能手。和以往俄罗斯的教堂相比,菲利帡幪教堂有许多不落俗套的特点,吸收了从西欧流传过来的巴洛克式等新的建筑风格。由于纳雷什金的教堂兴建在彼得大帝即将实行政治改革之时,因而这座教堂被认为鲜明地代表了彼得改革前夜俄罗斯艺术文化的特色。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文化甚至政治领域出现的新动向。在当时,最重要的新动向便是对外开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实行改革。菲利帡幪教堂的最重要价值其实即在于此。
菲利帡幪教堂建成以后,在一段时期内纳雷什金式建筑流派在俄罗斯大行其道,出现了一大批仿照其风格而建的教堂。
(1)修道院建筑
莫斯科新圣女修道院坐落在离克里姆林宫西南4公里的莫斯科河左岸,是一处景色幽美的城堡式古老建筑,是由俄国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国大公瓦西里三世修于1524年为纪念斯摩棱斯克重归俄国版图而修建的,1525年完成。以后,俄国的第一个沙皇伊凡雷帝(1530~1584),第一个非留里克王朝沙皇鲍里斯·戈杜诺夫(1598~1605在位)和女摄政王索菲娅(1657~1704),都曾下令在这里加盖了许多建筑,使其成为规模宏大的女修道院,同时也是具有防卫功能的城堡式建筑群。正是这些防御结构,使其在多次战争中幸存,即便是1812年卫国战争中的莫斯科大火,也未能对它们有所损伤。修道院棕红色的围墙里古木参天,18世纪前,该修道院曾处于皇家的保护之下,享有“御用修道院”的声誉,因此其建筑风格典雅而华丽,白石细节与粉红砖墙相结合,构成一组醒目的粉红色建筑,院内最古老的是名为斯摩棱斯克大教堂(1524~1525年)的5座金色圆顶石结构建筑。现在除斯莫林斯克大教堂外,还有多座别的教堂,一个72米高的六层钟楼,高大的围墙和沿围墙建筑的12个塔楼。气势雄伟,风格蔚为一体,在建筑学上被称为“俄罗斯巴罗克”风格。
到修道院剃度的修女都将自己的贵重物品捐赠给修道院,所以修道院中保存了许多文物珍宝。据说在修道院的全盛时期,共有15000名左右农奴在此服务。1812年,法国拿破仑入侵俄国,从莫斯科撤退时曾想炸毁新圣女修道院,被一修女及时发现,挽救了修道院。十月革命后,1922年新圣女修道院被关闭,变为一个博物馆。自1923年起,许多著名人士的遗骨和墓碑被陆续迁到这里。墓地重新设计扩大,成为今天莫斯科著名的名人公墓,其中有二战女英雄卓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国务活动家赫鲁晓夫,还埋葬着大文豪契诃夫、果戈理,雕塑家盖拉西莫夫等人。变为一个博物馆,1934年成为国家历史博物馆的一个分馆。1994年重新恢复新圣女修道院的功能,据说目前修道院中约有三十名左右修女。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新圣女修道院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
(2)教堂建筑
伊萨基辅大教堂坐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区涅瓦河左岸,从冬宫广场穿过林荫密布的亚历山大花园便是伊萨基辅广场。如果站在涅瓦河右岸圣彼得堡大学门前,对岸伊萨基辅教堂巨大的金圆顶赫然屹立在正前方,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
这座世界上最大圆顶建筑之一的规模令人惊叹,它高101.5米,长111.3米,宽97.6米,圆顶外直径25.8米,内直径21.8米,用汞合金火烧法为圆顶镀金,使巨大的圆顶历经一个半世纪从未整修依然金光灿灿。外部共有112根整块深玫瑰色和斑环花岗岩圆柱,其中四面48根廊柱每个高17米,直径2米,重达114吨,仅次于冬宫广场的亚历山大柱(也是蒙费兰的作品)、罗马的圣彼得方尖碑和庞培柱,但作为教堂的廊柱是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四角竖有不大的钟楼,各带一个相对较小的圆顶,它们与中央圆顶共同组成东正教教堂传统的五圆顶。但有人认为,在教堂四角各“栽”一个小圆顶是对俄国传统滑稽的模仿。
能同时容纳1.5万人的大教堂内部,因采用大量珍稀彩色石料而显得既庄重又华丽。用橡木制成的3扇巨门,每扇门面积为42平方米,重达20吨。主祭坛圣像壁65幅圣像以白色意大利大理石作框饰,用乌拉尔孔雀石壁柱分割,仅圣像壁的花销就占去整个工程费用的10%。地面为棋盘状深、浅灰色大理石方砖,中央是巨大的玫瑰花环,由玫瑰红和樱桃红大理石拼成。墙体上下分别为白色大理石和黑色板岩,以浅红色和樱桃红色大理石作装饰裙线。而150幅壁画和马赛克镶嵌画更从色彩上突出了整个空间的富丽堂皇。其中圆顶壁画《圣母在圣徒的陪伴下》面积达800平方米,由著名画家卡尔·布留洛夫(名作《庞培城的末日》的作者)等人创作。
教堂在总体结构和装饰细节上反映了19世纪俄国建筑晚期古典主义的特征,同时兼具文艺复兴和巴罗克艺术的印记,这一点特别表现在建筑外部采用了大量雕塑装饰。东西南北四个门廊上方的三角楣饰、建筑顶端的圣徒和天使雕像,以及巨大门扇上的浮雕,表现的是福音全书故事情节。整个教堂共饰有350个(组)雕像和浮雕,均为雕塑家伊万·维塔利等人的作品,它们和谐地融入整体建筑结构之中。教堂内有铁梯可以直达顶部大平台,在平台的各个方位极目远眺,列宁格勒全城的景物一览无余。如今,伊萨基辅大教堂已不再举行宗教活动,而改为艺术博物馆。
3.庄园建筑
庄园文化是俄罗斯文化史中一种独特的现象,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即将多门艺术,如建筑、园林、雕塑、绘画、戏剧等艺术综合集中于一处,布局合理,协调和谐,并且和周围的自然界和谐一致,互为映衬,相得益彰。俄罗斯庄园,大约产生于15世纪,当时在莫斯科的近郊出现了一些贵族和教会村庄,即最初的庄园,或叫作领地。主人们在这里拥有一片土地、牧场、森林、,还有湖、池塘和河流,外加农奴。这时期的庄园主要是生产性质,人们在这里建磨坊,发展畜牧业,如养马、喂牛、看羊、养蜂、狩猎或捕鱼,为庄园的主人们在城里服役提供生活资料,为他们度假提供一个休息的场所。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庄园的模式在俄罗斯各地迅速普遍起来,不仅都城莫斯科有,而且外省各地也有,只不过主人们有些变动,除了贵族和教会之外,更多的是地主。
但是,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庄园的兴起主要在18世纪中叶。1762年,彼得三世发布了“贵族自由令”,解除了社会上层代表贵族们必须为国家多年服务的义务。那些受过良好教育、拥有财富和领地的贵族们回到自己的领地之后,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楼房、开辟园林花圃、收购名画和雕塑、组建私人戏院、独出心裁地装饰和布局等,把自己的领地建成了一个仅次于皇家庭园的地方——庄园。莫斯科郊外的庄园即是这一时期的经典代表。
19世纪,特别是19世纪下半叶,人们对庄园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不再把它作为活动的中心,而视为夏天休息的场所,即作为别墅,因而,俄罗斯的庄园逐渐失去了原先那种特有的魅力,成了人们对过去美好岁月回忆思念的对象。20世纪,革命和战争彻底摧毁了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许多庄园建筑群不仅从地面上被铲除了,而且也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但值得庆幸的是,今天依然有一些著名的庄园保存了下来,被列为国家或市博物馆,并经过修茸,基本恢复了原貌,如阿汉格尔斯克庄园、库斯科沃庄园、奥斯坦基诺庄园等。
奥斯坦基诺庄园位于奥斯坦基诺村,是谢列梅捷沃的庄园。建于1791年至1798年。1918年改为宫殿博物馆。最初为农奴建筑师建造。建筑群中心是一幢全木结构的三层楼房,具有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正中剧场有舞台,观众厅,休息厅,化妆室和机械完好的18世纪剧场。左侧有意大利厅,埃及厅。内有大量的艺术品和18世纪的华丽家具。为了取得良好的音乐效果,全部是木制结构。外面用彩色灰泥和人造大理作饰面,所以,除了木地板外,你反尔看不到木头。宫殿外面是一个大公园。从路边上看,已令你留连忘返。庄园的后面就是莫斯科最大的植物园。而前面有个红色的特罗伊茨教堂。
奥斯坦基诺庄园使俄罗斯的庄园文化达到了巅峰。这座庄园前后修建了几百年,终于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成。建筑内部保留了原有的装饰和陈设。最引人注目的是艺术镶木地板。大量使用雕刻的镀金木料使大厅蓬筚生辉。水晶吊灯、家具等其他装饰品都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奥斯坦基诺宫是俄罗斯唯一的一座仍保留了18世纪的舞台、观众席、化妆间和部分机械装备的剧院。举世无双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早在19世纪就已成为人们喜爱光顾的场所。从1918年起它成为国家级博物馆,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原汁原味的18世纪室内装饰,而且可以听到当年的音乐和舍列梅捷夫剧院剧目中的歌剧。
库斯科沃庄园位于莫斯科东南部,是一座代表18世纪艺术文化的园林建筑,始建于1737年,完成于1792年。曾是什雷姆提耶夫贵族世家的避暑庄园,用来举办盛大的招待会、大型宴会和游园会等活动。原有英法花园,中国亭子,意大利小屋,荷兰小屋,瑞士小屋,以及教堂和钟楼。可惜拿破仑的的一把大火,所剩无几。但现在仍可保留着20多座造型独特的建筑,其中有宫殿、人工石洞、大石暖房、古老的教堂等等。
库斯科沃庄园是莫斯科唯一的一座保存着18世纪中叶园林艺术的杰作:在东西南北建筑群的中央,是错落有致、修剪整齐的法式园林,严格的几何对称结构;在前宫与后殿之间是一片翠绿的草坪,草坪的中间辟有一些小小的花圃,花圃里红色的、黄色的郁金香在五月的春风里怒放;正宫的前面是一片800×200米的人工湖,清澈的湖水里是周围楼房建筑和森林的倒影,还有鱼儿在里面遨游。那里还有大理石雕塑、池塘和造型各异的亭子。花园中仍保留有70座人物石雕像,来自希腊,罗马,亚,非,美洲,被称之为“小凡尔赛宫”。厅内保存410幅油画和一个巨大的台球桌。还有织有森林和飞禽的挂毯。
建筑群的中心是宫殿,现仍保留着原有的布局和内部装饰性陈设,这里有俄罗斯和外国造型艺术的一流作品、18世纪的风景画收藏、俄国帝王和庄园几代主人的肖像画。1919年庄园成为国家级博物馆,从1938年起与陶瓷博物馆合并。目前它是俄罗斯唯一的,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陶瓷和玻璃制品博物馆之一。它集中了3000多件俄罗斯和外国的艺术品,有威尼斯、英国和俄国的玻璃制品,东方的瓷器。博物馆最自豪的是拥有自18世纪以来俄罗斯手工作坊制作的各种瓷器。富丽堂皇的建筑、豪华的内部装饰、花园、陶瓷与玻璃藏品给参观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他们在俄罗斯古老庄园世界中流连忘返。宫殿舞厅的天花板是一幅巨大的阿波罗和缪斯的油画,还有两盏大水晶灯吊。墙上多用贴金,金碧辉煌。舞厅一侧的窗外是法式花园。另一侧是巨大的镜子,能映出花园。地板上一个连一个的黑色圆圈,一个角落,立着一架黑色钢琴。气氛典雅庄重。
4.俄罗斯其他建筑
一提及俄罗斯建筑,大多人都会联想到莫斯科的红场及古老建筑,却很少有人真正地了解俄罗斯现代建筑,特别是近几年的建筑,多数人会认为俄罗斯现代建筑落后于发达国家,其实俄罗斯现代建筑,无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人感叹的是“昔日超级大国,今日仍旧是现代建筑超级大国”。
(1)办公建筑
海军部大楼是圣彼得堡一流建筑之一。它曾经是俄罗斯波罗地海舰队的船坞,同时也是占据涅瓦河三角洲的一个重要堡垒。而今天的海军部大楼是由亚丁萨哈洛夫设计,在1806~1823年建造的。
海军部大楼正面长407米,侧面163米,这样长的建筑物,要处理的统一完整是很不容易的,但设计师萨哈洛夫不但解决了建筑本身的构图问题,而且解决了它作为城市建筑群中心的构图问题。海军部大楼东面是冬宫、西面是元老院广场,涅瓦大街——彼得堡最重要的大街正对着它的中心。另外,隔着涅瓦河,是华西里岛上的海外交易所,东北是彼得保罗要塞教堂的高高塔楼。海军部大楼既是水上建筑群的中心,又是陆上建筑群的中心,为此,设计师在大楼正面中央造了一座72米高的塔,使它无论在水面上还是在陆地上都构成了建筑群的垂直轴线。
这座塔的构图很有独创性。第一层是高大的立方体,正中一个宽阔的拱券门洞。第二层小的多,方方的一圈爱奥尼亚柱廊,每面八根柱子。再上面是方形抹角的部分和作为穹顶的八角形亭子,亭子上的塔尖高达23米,也是八楞,顶端顶着一艘扬帆的战舰,象征着俄罗斯海军的威力。整个塔体,自下而上,体积逐级缩小,由宽广而细密,由稳重而轻盈,由浑厚而锋利,节奏愈上愈快,最后穿天一击,精彩叫绝。
塔统领整个正立面,在它的两端,做了五段分划,两端的正面12根廊柱,侧面6根,同主塔二层的廊柱相呼应,形成了构图的统一。同时,对于塔层下部的庞大体积,设计师出色的运用了雕刻,用券门前面两侧的立雕,券门上面及两侧的浮雕,以及一层上角两个雕塑与二层上边一排人像的呼应,使的整个建筑体积宽大而充满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