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实验”,人们立刻就会想到实验室。其实,实验也可以在头脑中进行:设想出一个环境、一些有关的事物、一些关系、一些步骤等等在头脑中逐步展开实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可以叫做“假想实验”。
轻重不同的两个物体,同时向下降落,下落的速度是与其质量成正比的,即物体越重,降落越快,这是亚里士多德的结论。伽利略对此提出了质疑。他首先进行了假想实验,假设了A、B两个物体,A重,B轻,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结论,A、B同时向下降落,应是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伽利略设想,若将A与B合为一体,将会怎样?由于B慢、A快,B必定要拖A的后腿,所以,AB的速度应该大于B而小于A;伽利略又设想了另一情况:AB的重量等于A加B的总重量,即,不但重于B而且重于A,按亚氏的说法,AB的降落速度应该大于A。这岂不是矛盾了?伽利略又想了一个真空环境,A、B同时向下降落,只能并驾齐驱,同时落地……
伽利略以后来的比萨斜塔上的实地实验,证明了这一假想实验所获得的结论是正确的。
假想实验实际是个思维过程,是由合理的假设和推理组成的。但是,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推理,它所借助的是假想的环境和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实验。这一实验过程是从假设出发,逻辑地演绎出理想化客体必然表现的某种形态,是应用逻辑推理的手段,想象出对理想化客体的“实验”。
假想实验大都是作为实际实验的预先准备或佐证参考。它常在实际条件不可能的情况下进行,所需要的不是复杂的实验设备,而是高超的合乎逻辑而又富于想象的思考能力。
爱因斯坦与L.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曾讲到一个关于惯性定律的假想实验:“假如有人推着一辆小车在平路上行走,然后突然停止推那辆小车,小车不会立刻静止,它还会继续运动一段很短的距离。怎样才能增加这段距离呢?这里有许多办法,例如在车轮上涂油,把路修得很平滑等。路愈平滑车轮转动得愈容易,车便可以运动得越远……假想路是绝对光滑的,而车轮也毫无摩擦。那么就没有什么东西阻止小车,而它就会永远运动下去。”
这就是在一个假想的状态下进行的实验“绝对平滑的路”、“毫无摩擦的车轮”,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想象中的情景。任何一个假想实验得出的结论,都是由推理而不是由实验获得的。
总之,这六大法宝是想象中所不可或缺的,它们是进行想象的有力武器,掌握了它们,发明创造也会属于你的。
分想与联想
贝尔纳认为,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人的创造性想像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思维品质的优劣。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从事创造性想象工作的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它的形成除了人脑的先天素质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外,绝大部分是后天教育训练的结果。
想象本身是一种心理过程,它以人所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这些经验的改组,创造出一个新的形象来。究其实质,想象是感性形象对思维过程的渗透。想象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思维过程,它受到逻辑的制约;反过来,思维过程常常受到想象的支持,没有这种支持,思维的进行就会发生困难。例如,在解立体几何题时,如果不能借助于想象确定某个几何体的横截面,解题过程就难以进行下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想象和思维是一个过程的两个侧面。正是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想象振奋”这样一种思维训练的方法,想象可分成两种,一种称“再造想象”,它是凭借语言的描述或者图表的说明而形成的新形象,是一种再造的过程。另外一种叫做“创造想象”,它不是依据现成的描写,而是独立地在头脑中构成新颖奇特的形象这样一种心理过程。我们所谈的“想象振奋法”主要是指创造想象的振奋。
现代脑科学的新成就揭示了想象与思维在生理水平上的依赖性。奥斯坦通过对大脑左右两个半球的研究指出:人脑最有效的活动,应是在两个大脑半球同时处于兴奋状态时才发生的。因此,它是两个半球的协同活动的产物。奥斯坦发现,大脑左半球的功能是理性的、线性的和言语的;右半球的功能是经验的、非言语的和整体的。想象是右半球的功能之一。大脑两个半球协同活动的学说是我们“想象振奋法”的理论基础。
我们已经提到过,想象并不是胡乱猜想,而是具有内在的逻辑必然性,是思维统摄下人类理性的一种存在方式和表现方式。因此,想象大多能预示着可能的逻辑后果,并且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被证实。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著名作家凡尔纳,有着非凡的想像力,并且以科学幻想的形式表现出来,一生写过大量的科幻作品。早在潜水艇、直升飞机、霓虹灯、电视机、雷达、导弹、坦克等尚未发明之前,在他的作品中就早已“发明”了。更使人难以相信的是,他常在一部科幻小说中说:在佛罗里达将设立火箭发射站,并发射飞往月球的火箭,他还仿佛“亲临其境”地描写了宇航员在星际旅行中的失重情况。果然,整整一个世纪以后,1961年真的在佛罗里达州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因此,训练我们自己的思维能力,一个比较理想的途径是努力把自己的想象振奋起来,通过一系列具有逻辑因果关系的想象活动,大大改善我们的思维“空间”,发展我们的思维能力,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所谓想象振奋训练法,就是在各种各样的场合中,主动地运用一些想象的技巧来丰富自己的想象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大大改进思维能力的一种方法。在具体训练时,我们要把握下面几种技巧。
1.分想
分想,是“想象训练法”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想象技巧。它指的是大脑将贮藏在内部的形形色色的经验分离出若干种加以创造想象的方法。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是一个大千世界,里面无奇不有。当然,这里的“奇”不一定是“离奇”,它主要是指“新奇”,即我们在此以前未经验到的东西。例如,我们上动物园观赏动物,仅这样一件小事就可能给我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经验”:关于动物园路线的;关于动物园风景的;关于动物园其人其事的。
法国18世纪著名的雕塑家加尔波,曾创作了一幅表现13世纪意大利比萨的暴君——乌谷利诺父子被暴动的人关押在高塔里活活饿死的雕像。这幅雕像十分逼真地刻画乌谷利诺父子濒死亡时的惨状:两个儿子已经饿死了,倒在他身边,他悲恸万分,惨不忍睹。但另一位大雕塑家罗丹看后极为不满,便另外创作了一座同样题材的雕像,一举压倒加尔波。原来,罗丹在创作时,突出了乌谷利诺内心世界人性和兽性相斗争的一瞬间:一个儿子刚断气,另一个儿子正在死亡线上挣扎,乌谷利诺对儿子的哀号无动于衷,却伏在已死儿子身上准备啖其尸肉来充饥,但一时又下不了口,残忍的面颊上肌肉在抽搐。
这一强烈的艺术效果,正是罗丹充分运用了分想这个思维技巧而获得的。因此,分想是一种极简便有用的想象训练方法,只要我们平时经常性地对一事一物进行认真的分想,慢慢形成一种思维的习惯,我们的思维能力就会有长足的提高。
2.联想
当然,仅有分想还是很不够的,尤其是对一些复杂的思维任务来说,则更有鞭长莫及之烦恼。联想,正是在分想的基础上,通过对若干对象赋予一种巧妙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形象。就性质来讲,它比分想要高一层次。苏联心理学家哥洛万和斯塔林茨用实验证明:任何两个概念词语都可以经过四五个阶段,建立起联想的关系。例如“木头”和“皮球”,两个概念风马牛不相及,但只要经过4步中间联想作媒介,彼此就可建立起联想关系,木头——树林,树林——田野,田野——足球场,足球场——皮球。
再譬如“天空”和“茶”,也只需要4步联想:天空——土地,土地——水,水——喝,喝——茶。他们的实验所用的词语都是随机地取自字典,实验共进行了几百次,结果证明从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几乎每次都只要4步联想就可以了,只是偶尔需要五六步。并且,实验表明,每个词语平均可以同将近十个词语发生直接的联想关系。如果假定一个词语一次可以同十个词语发生单向联系,那么,第一步就有10次联想的机会(即有十个词语可供选择);第二步就有100次机会;第三步就有1000次机会;第四次有1万次机会;第五次就有10万次机会了。所以,联想可以在广泛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并且随时可以运用,它为我们的思维训练提供了无限大的可能性。
有一种联想叫接近联想,它主要是借助于时间上和空间上的接近而产生的。
因此,当我们从头脑中“分想”出形象后,就可以进行丰富的遐想,寻找出一种不为世人所知的、截然不同的新关系,从而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形象(新事物)来。特别要指出的是,关于联想有一个关键性的原则,即联想并不是若干成分简单的对象的一种机械组合,而是这些成分本身在一个新的整体中发生了质的改造和变化,并表现出一种新的相互关系。因此,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结合。我们试举电影机发明轶事来说明这一点。
电影机是由法国的卢米埃尔两兄弟发明的。他们在发明过程中碰到了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如何解决电影胶片带的牵引问题,并长时间为之苦恼不已。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无意之中运用了类似联想而茅塞顿开。事后,在谈到这一发明时,兄长卢米埃尔说道:“用类似缝纫机上的压脚那样的机械所产生的运动传给一个带尖爪的滑柜,尖爪在升到顶点的时候,就钻进皮带两边打好的洞孔拉动皮带,当这个牵引机再次上升的时候,尖爪便在下端退出洞孔,而使皮带静止不动。”
在这一例中,皮带的牵引和衣料的拉动不仅在性质上不同,而且在作用上也不同。这对兄弟独具慧眼,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关系。
3.串想
我们的想象活动,绝不能满足于一个新形象的建立。我们还需要将诸多想象串在一起,因而“串想”也是难度更大的。所谓“串想”,就是按照某一种思路为“轴心”将若干想象活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有过程的并且最动态(发展)的想象活动。这种“串想”需要更强、更严密的思维活动参与,体现出“串想”进程中彼此的逻辑递进关系。关于“串想”,比较熟悉的例子是在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发展”。
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时,至少“串联”了3个“想象”:第一个想象在所有相互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即光速的不变性);第二个想象在所有相互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坐标系中,自然定律都是相同的;第三个想象光线在引力场中会发生弯曲。这3个想象,就构成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点。因此,我们必须善于进行分想。在分想的基础上按照接近、类比、对比等关系进行丰富的联想,再把各种联想有机地“串联”起来,揭示更深刻的逻辑关系。从分想,到联想,到串想,这就是想象振奋法的“三部曲”
4.强调
强调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方法。它是指把客体的某种性质或某些方面的关系加以突出,大肆渲染,从而建立起一个特殊的形象,这种形象与原来的形象有所联系,但不尽相同,是对原有形象的一种发展和创新。强调可分两种:一种是对部位的强调,这种强调最早见的形式是漫画。当一个漫画家想强调一个人的智力低下时,往往把这个人的前额画得特别地窄小;另一种是对关系的强调,对关系的强调意义是很大的,因为它往往会导致新的发现,包括科学上的新发现。
人人都进行过想象活动,可是你是否知道想象的法则?也许你的想象活动是盲目的,也许是杂乱无章的;这样的想象可能会阻碍你的思绪。在此,介绍几种想象法则,来助你的思想在自由的天空下驰骋翱翔。
1.“暴风骤雨”联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