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Dev elopment of Western Novel BeforeDon Quix·ote
罗文敏
Luo Wenmin
【关键词】《堂吉诃德》;西方;小说发展
《堂吉诃德》是一部诞生在17世纪初的小说,但又被看作是一部现代小说。不论它是一部近代小说,还是一部现代小说,还是一部具有很鲜明的后现代性的小说,我们都必须要深入作品本身去进行仔细的文本解读方有发言权。
海涅曾说,“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成了三头统治,在叙事、戏剧、抒情这三类创作里分别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由此可见,《堂吉诃德》这部给了塞万提斯莫大荣耀的作品在西方小说领域的位置的独特性。《堂吉诃德》之形成,是有着一个漫长的小说文体力量的蓄积过程。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简单了解《堂吉诃德》之前西方小说的发展状况,以此为深入研究这部跨越十多年写作时间的两卷本小说作铺垫。
一、小说是虚构的散文化叙事
我认为,欧洲近代小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但这决不是说它仅仅是那个时代的瞬间产物,在那之前它有一个漫长的孕育过程。为了认识这个过程,就需要从文学内部,从小说的特点,从小说和比小说更早出现的文学形式,特别是其他叙事性文学形式间的关系去探讨小说具体的发展过程。小说是一种综合性、开放性很强的文学样式,它只有在多种叙事性文学形式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产生并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小说发展的背景历史。
首先我们要明白小说是什么?关于小说,有不少的定义,各自都有一定的合理性。我认为,小说应当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和反映思想感情为主的虚构性叙事散文,其中虚构性、散文性和叙事性三特性是最为主要的。巴赫金认为:“长篇小说的体裁骨架还远远没有定型”,“长篇小说不像其他体裁那样有一套准则:历史上起作用的只是长篇小说的个别范本,但并非体裁的准则。研究其他的体裁等于研究死了的语言;研究长篇小说———则等于研究活的而且是年轻的语言。” 也就是说,小说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就是小说在不断地打破或者违反原有文体的规范并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进而完善自己的过程。因此,小说的“反常性”已经被看作其“正常”的存在方式,是一种合理的表现形式。“当小说发展出自己的成规,批评家也开始将其各种规则加以法规化时,小说家却通过滑稽模仿,通过新形式的发明,或者通过吸收和混合当时的各种‘纯’文类而与这一‘(标准)小说(规范)’作对。”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小说文体形成过程中的杂糅吸纳别种文体的特点。
小说的叙事性散文性质,在古代文学中早已存在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代的《萨蒂利孔》和《金驴记》。前者相传为公元1 世纪的罗马作家盖尤斯佩特罗尼斯(? —66)写成的。
《萨蒂利孔》是一部较为吸引人的长篇小说(或者说是一部长篇叙事作品),可是,由于它的长期失传而且后来发现的内容也残缺不全(直到17 世纪中叶才被重新发现,并且新发现的只有原书的第十五、十六两个章节以及被认为可能是第十四章的一些残片,而全书被认为应当是20 章之多),故事的内容依然如同迷雾一样在研究者们的心头笼罩。即便如此,研究残存的部分内容我们会发现, 作品非常详尽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罗马上层社会的享乐生活。
这些残存的部分较为完整的一节写的就是主人公汉恩科尔皮乌斯参加一个庸俗的暴发户特里马尔奇奥的宴会的故事。不过,这个作品还是采用的韵文和散文杂糅的形式(所谓的“墨尼波斯文体”),“萨蒂利孔”的原本意思正是指诗歌与散文混杂的一种状态。虽然作品中有一些描写非常精致而动人的生活画面,可惜全书的故事情节较为杂乱,结构也显得松散随意,由此推测,应当属于作者随意而为之作。从文献资料中去看,《萨蒂利孔》从其被写出到后来这部作品重新被世人见到的中间这段时间中,很少有人提到它,当然也是由于该作的现形仅在于残卷散本。所以即使在17 世纪中叶以后,其在研究界的影响亦很小。不过,它倒是对公元2 世纪的罗马作家阿普列尤斯(约124—170)的散文叙事作品《金驴记》产生过不小的直接影响。从现在的资料看来,《金驴记》是11卷之长的散文叙事之作,而且该作也保存得相当完整。它主要写的是一个贵族青年鲁巧,因误用魔药而变成了驴以后历经磨难、饱经沧桑的传奇式经历。总体看来,作品的许多细节描写中充满了自传性质的表露,感情较为充沛。同时,机智的作者又大量从神话和民间传说中选取素材入题,尤其是在作品中引用了帕特雷的鲁巧的《变形记》(该作已散佚)中的不少材料,用金线串珍珠的思路和框架嵌套的手法把一些其实本身并无多大关联的情节有机组织到故事文本中去。在这部作品中,串珠手法凭借的是鲁巧强烈的好奇心,他对什么事情都充满了探问的好奇心,作者即利用串珠的手法并加入有关变形的故事,强盗历险的故事,以及关于驴子的一些有趣的笑闻等等;同时,作者还用框架嵌套的方式框套进了关于女巫师的趣闻等内容。通过情节发展中的一些暗示,可以推断出这些小故事早在《金驴记》之前就已经独立存在了,也很为大家所熟知。虽然《金驴记》较《萨蒂利孔》全面些,但这两部作品依然存在内容较为庞杂而缺乏统一,以及写作手法上情节的曲折性等方面有一定欠缺等问题,讲故事、说趣闻、表现好奇等娱乐猎奇的“故事会”成分比较明显,所以,严格来说,只能算作是小说的“雏形”。
二、古希腊神话和史诗是西方小说发展的渊源
欧洲小说的发展,向远处探源则到了古代的神话,到近处寻踪则找到了中世纪的散文类骑士传奇。我认为,正如前文已经给定的定义一样,小说必须具备三大特性:虚构性、散文性与叙事性。这三个是最起码的特性。舍弃其中的任何一个则不可以成立小说的定义。以下从这三个方面简单来看西方小说的发展与形成过程。
神话是人类在远古蒙昧时代对自然与社会认识不足时形成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兼具想象和真实的成分。人们之所以将神话看作是纯粹想象之产物而非来自真实的生活,大概由于神话一词(myth)的希腊单词(mythos)的意思是“想象而来的故事”。研究神话的学者都认为,在当初神话被讲述的时候,讲述者和听众都以为这种故事情节感召人的内容是真实发生在人世间的。一般而言的神话都是指古希腊神话。人们常把神话看作是小说的远祖,那是因为远古神话和后来的小说都是对“故事”的叙述。
实际上,古代神话和欧洲近代小说的重要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古代神话的基础上产生了古代神幻故事,而神幻故事则是《萨蒂利孔》和《金驴记》等“原始小说”的滋生土壤。神话和神幻故事的主要区别在于:从神话发展为神幻故事主要是从不自觉的加工到自觉的虚构和“创作”;从赋予民族具体性到这种民族具体性的逐渐消失。其实,也就是从神到普通人,从神话时代到写作时代或故事的发生时代的不确定,进而从对宇宙大境遇的宏观关注到对社会范畴中普通人的生活的关注。当然,这是文学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