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家庭中某代人会照顾另一代人?是通过什么样的形式?照顾对于每个家庭成员和对于整个家庭意味着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可以从不同的理论层面进行讨论。这一章的目的,就是整理出引导本项研究的具有启发性的思路,它由以下问题构成:照顾发生在人们的感知、理解和行为的哪个层面?与其他的照顾关系相比,世代间的照顾有什么特征?照顾与哪种特别形式的关系以及哪种特别形式的主体联系在一起?
“世代间照顾”这个概念是由马克·崔得里克所提出的(请参照Szydlik,2002年)。在我看来,他所提出的这个概念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含义:首先,世代间照顾是一个家庭中代际之间联系纽带的组成部分;其次,世代间照顾是一种情感—反射性过程(请参照Szydlik,2002年:第148页及其后页)。这意味着,世代间照顾是代际关系的主观性的表现形式,并且它反映了与之相关的关系历史。这个观点植根于有关“担忧”(worrying)的心理学理论,展现了在“不安的状态”这个概念中的情感性的和反射性的要素(请参照Borkovec,1994年)。因而,家庭中世代间的照顾既与家庭中的他者有关,也涉及家庭中的总体关系。但是,正如崔得里克所强调的,世代间的照顾并不一定是与“良好的”家庭关系联系在一起的,而同时包括人们照顾他们不喜欢的家庭成员。同样,这种照顾也会涉及到家庭中曾经发生的冲突。“糟糕的”代际关系也有可能带来完全符合常规的“世代间的照顾”;而在“良好的”关系下,对其他家庭成员的照顾也可能被当作是一种负担,或者完全不会对家庭成员的关系产生反射性的作用。崔得里克反复强调,“世代间照顾”并不一定是一种积极的感觉。相反,代际关系可能会导致极大的痛苦情绪,从而使得家庭成员之间产生内心上的分离,一方不再想照顾另一方,因为他们不愿意再为对方操心。因此,尽管“世代间照顾”是以世代间的关系为基础的,但这却是“人们宁愿放弃的关系”(请参照Szydlik,2002年:第149页)。“世代间照顾”的实现是以以下前提为基础的,即对代际关系中难以解决的问题的认知、分析,并且积极地寻找解决途径(请参照同上出处:第149页)。总体来看,崔得里克所提出的“世代间照顾”的概念,不仅是局限在护理层面上的具体的照顾行为,并且指出代际关系的情感基础是分析世代间照顾的中心所在。
世代间照顾和互惠原则
代际关系不仅包含情感和对它的反射性处理。在世代间关系中重要的元素还包括在家庭中形成的规范、期望和要求。世代之间的义务关系是会考虑到互惠性原则的。与之相关的理论层面涉及到将符合道德的经济从广义上理解为相互性的观念,这被看作为结成共同体的基础(请参照Thompson,1980年[1971年])。马瑟·牟斯(Marcel Mauss)【马瑟·牟斯(1872—1950年?),法国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曾研究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中有关魔术、牺牲和礼物交换的现象。主要作品有《礼物:古代社会交换的形式和原因》、《魔法的基本理论》和《牺牲:特征和功能》。—译者注】提出在前现代社会中的“互赠交换”的人类学的概念,从这种行为开始,互惠性关系既出现在社会层面,也出现在人际交往的活动中(请参照Adloff/Mau,2005年;Martens/Scheuregger,2007年)。对于“世代间的合同”这个概念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加以理解,例如包括从家庭收入状况,到任务分配情况,直至公共的划拨款项等层面,同样也可以从象征性的秩序的角度。世代间的合同在社会层面可以理解为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关系,而在家庭层面则可以看作是在生命历程的相应阶段中,不同世代之间的给予和接受的关系(请参照Kohli,1989年:第532页)。在有关互惠性的理论中强调了,不仅给予是重要的,而且具有相互性的结为一个整体的效应也是非常重要的;互惠性原则因而可以被定义为“有关相互性的义务关系的规范”,并且可以理解为对社会关系的稳固(请参照Martens/Scheureger,2007年:第2页)。然而,互惠性也提出了对双方相互间信任的要求,因为参与者“(必须)相信,他所给予的会得到回报,尽管是在不确定的时间和以不确定的程度”(请参照同上出处:第12页)。
互惠性的概念可以在多种理论框架下加以讨论。从不同的理论角度出发,就会在对于给予和回馈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对于中介交换的通货的理解、对于给予、接收和回馈之间的关系的时间框架和紧密程度的理解当中产生巨大的差异(请参照Martens/Scheureger,2007年:第11页中所引用的Mau的观点)。但是,所有互利性的行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这些行为背后的动机既不是纯粹自利性的,也不是完全利他性的,而是在由利益和道德两个端点所组成的闭联集中,不断移动的针对相应社会行为的独立原则”(请参照同上出处:第10页)。互惠性规范因而体现了在共同体和社会中的行动协调的要素。贝蒂娜·霍尔施泰因(Bettina Hollstein)详尽地在家庭中世代关系的背景下以及需求帮助的情况下讨论了互惠性的问题(请参照Hollstein/Bria,1998年;Hollstein,2005年)。霍尔施泰因强调了这样的观点,即尽管随着时间的流逝,支持的潜力会被销蚀,但是之前已经预先得到资助的世代间的承上启下的一代,比只是支持互惠性规范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要更可靠和更稳定(请参照Hollstein,2005年)。如果在一个家庭中是以互利性原则为导向的,那么尤其令人关注的就是,这种义务关系是以什么方式形成的,并且是如何清偿的。在这里,对商定的善行的文化上的评判是至关重要的,同样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这种给予的等价物是什么。在这当中还需要协商的是,在给予和回馈之间需要等待多长时间是可以接受的(请参照同上出处:第189页)。霍尔施泰因的研究显示,在给予父母照顾这种情况下,子女显然根据他们的父母预先付出的具体情况,而不是根据通常的,与具体行为无关的规范来解释他们对父母的照顾行为(请参照同上出处)。通过对父母的照顾,应该是将之前得到的对自身生活的帮助返还给父母。但是,霍尔施泰因在这里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家庭的世代关系中,给予的价值远不如因给予而联结在一起的关系更重要,而且情感和关系本身又可以被理解为是交换的物品。父母—子女关系的情感化在霍尔施泰因的解释中,可以看作是与标明传统的世代关系的重要特征权力等价的。霍尔施泰因还进一步分析了对实现家庭内部交换的限制因素,即互惠性原则会与诸如身份义务、角色义务等其他规范产生冲突。因而,尽管在一个家庭中是以互利性原则为导向的,但是可能在对父母的照顾当中不能加以执行(请参照同上出处:第193页)。在这里,互惠性原则的理论框架展示了家庭中的规范机制,它使得世代间的照顾与公平的分配原则联系起来。
世代间照顾是再生产活动的一个要素
正如目前所解释的那样,世代间照顾是指在家庭中转向其他世代和与之相关的世代间关系求得帮助。这种求助会以多种形式出现。如果将世代间照顾看作是构建个人自身的生活和家庭生活的资源,那么世代间照顾就明确地表现为人们在人类学范畴中的再生产活动的一个要素了。再生产行为涉及人们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和生物性的状况。因而,接下来我将会对处于家庭—社会的再生产活动与经济性的再生产活动之间的交叉地带进行分析。在西方社会,再生产活动一直有严格的性别区分。出于这个原因,在社会学中很长时间以来,一直主要是从女性的双重负担的角度讨论“职场和家庭”这个话题的,因为作为母亲的女性在不对称的性别关系下,在她的职场上的工作之外,还要完成家务劳动(请参照Born/Krüger,2001年;Lorenz-Meyer,2001年)。而且随着职场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深刻变迁,近年来在“打破工作和家庭之间的界限”这个关键词下的有关协调一致的问题得到了广泛地讨论,这种变迁中,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请参照Jurczyk/Oechsle,2007年;Jurczyk/Schier/Szymenderski等,2009年;R?ssler,2001年)。这种变迁因而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机构化护理应运而生,以便完成家庭护理的任务。尽管社会服务和护理服务的专业化应该能够填补照顾需求的空缺,但是由于这些机构是以经济运作为导向的,因此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请参照Brückner,2009年)。有关在公共领域和私人空间之间传统界限的逐渐消失的去边界化,主要是从两个方向展开的:一方面是公共领域的更私人化,另一方面是私人领域变得更公众化。由此所带来的结果是,人们必须事先为这两个方面“划清界限”,从而能够继续使职场工作和家庭生活协调一致(请参照Jurczyk等,2009年:第21页)。但是,职场和家庭之间的界限被模糊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价值谱系的模糊不清,家庭曾经既可能是经济世界中的情绪上的逃逸之处,也可能是放下心理负担的庇护之地,因为“回家”是与职场世界相对的,而现在这种对立关系也被模糊了。(请参照Hochschild,2003年[1983年])。因而,克斯廷·尤尔根(Kerstin Jürgens)认为,“划分界限”的过程是再生产活动的核心要素;她将“再生产活动”定义为个人的财产和获得个人工作力量和生活力量的活动(请参照Jürgens,2008年:第195页)。对于再生产活动的分析展示了“在社会的职场领域和生活领域之间产生了哪些复杂的相互影响以及它们对与之相关的主体提出了哪些要求”(请参照同上出处:第272页)。一方面,作为划清界限的再生产活动展现了社会结构的特征;另一方面,再生产活动也一直具有个人性特征,并且是与主体积极主动的设计计划相关的。主体所付出的劳动不会在日常的配合性和协调性努力中被削减,而是成为用来应对来自工作领域和私人生活领域要求的努力,从而使得个人的身份认同、身体健康或者社会联系不会受到危害(请参照同上出处)。将世代间照顾的概念与再生产活动的概念结合起来,就能够将家庭生活领域和职业生活领域整合在一起。对世代间照顾的研究如果没有同时考虑到对职场生活的关注,是无法有任何进展的,因为世代间照顾是与再生产活动互为前提条件的。因而,在本项研究中,将特别在性别和世代这两个范畴下分析有关划分界限的问题。即在划分家庭和职场的界限的过程中,男性和女性之间有什么区别,年长者和年轻人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因为本项研究的立足点在于,有关界限的划分已经部分根植于人们在后天习得的关于家庭和职场的思维模式和感知模式的特征
中了。
照顾:世代间照顾和人类的基本的依赖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