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之上,诛仙台旁,堕妖陨神,魂飞魄散。
执掌九天刑罚的邢神阿耶,魔将分别执鞭,执斧跨立在诛仙台旁,阿耶神情冷漠,无喜无怒,魔将眼如铜铃,怒目而视,见者胆寒。
九天之上的诸位神君皆知一个道理,在这九天之上什么人都能惹,就是不能惹阿耶和魔将。
因为诛仙台上,一鞭断情,二鞭断殇,一斧剔骨,二斧剥魂,自古以来无人可免,纵是上古神君也无法抵挡得住阿耶,魔将手里的一鞭一斧。
此时诛仙台上正半趴着一名雪衣女子,秀丽惑人的面容上早已是苍白如雪,微呡的唇角晕染开朵朵红莲,白纱上鞭迹纵横,鲜血斑驳,虽然已然是气息奄奄,却仍然以手撑地不肯趴下,铮铮一副傲骨。
众所皆知,阿耶和魔将的一斧一鞭便是上古天神也难挡一二,这女子可以扛到现在仍不低头认错也是少有。
阿耶神情冷漠的睥睨着下端奄奄一息的女子。
“妖杀你可知罪?”
那白衣女子闻言抬首冷哼一声,双手打着颤努力撑起半个身子轻轻吐出一句,“何罪之有。”
“放肆!你堕妖陨神,与妖为伍此为一罪,私自纵放地府数十万恶鬼,为祸苍生此为二罪,不知悔改,摧毁上古北冥禁地此为三罪,数罪并罚,判你剔除神骨,剥离神魂,堕入无边地狱,永世受狱火焚邢之苦,你可服?”魔将手持魔斧怒目而视道。
旁边原本紧闭双目不忍目视的轩辕道君闻言立即被骇了一跳,连忙睁开双眼甩着手里的浮尘跑到那白衣女子身旁,颤声道:“傻徒儿啊,你又何必如此执着,你就乖乖认个错不行吗?你怎么就忍心丢下师父这把老骨头啊你?”
那女子闻言垂首敛了方才的杀气,挣扎着身子爬起来,跪趴在了道君面前,恭恭敬敬的朝他行了一个大礼。
“师父,对不起。”
那道君见她这般固执更是气愤,怒其不争的看着跪在地上的人,指着就颤声骂道:“龙渊那小子到底给你灌了什么迷魂汤啊?你要这般死心塌地!他到底有什么好?你要为他做到这种地步!”
谁知白衣女子闻言却是惨淡一笑,抬眸望着远处北冥之地的方向痛苦的捂住了胸口。
随后又突然冷厉了起来,偏着头朝轩辕道君笑得魅惑而疯狂。
“他既不要我,那我便要这天下给我陪葬又有何不可!”
旁边的魔将看她仍是不知悔改,怒气更深,大叱一声,举起魔斧就要往那女子身上劈去,这一斧若是当真劈了下去便真的是要剔尽神骨,散去千年修为了。
那道君见状连忙甩了甩手里的浮尘拼尽力气给自己那不争气的傻徒儿镀了一圈结界,又连忙朝女娲神殿的方向不停的张望,似是在等什么人。
那结界被方才魔将的斧子劈得摇摇欲坠,眼看着就要马上被破开了,急得轩辕道君直跺脚:“龙渊那臭小子怎么还不来,再不来我这傻徒儿可就真的要魂飞魄散了!”
魔将一看方才自己劈下去的一斧居然被轩辕道君给挡了,更是气怒,再一次倾注了浑身神力狠狠的一斧子劈了过去,吓得轩辕道君一下子赶紧撤了法力,否则他的小命今天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魔斧就快要劈到那女子身上时,空中突然传来了一声高亢的龙吟声,震得人耳朵发疼,只见一条通体黝黑毫无杂色的巨龙从远处腾空而来,一甩龙尾便将魔将手里的魔斧打飞,杀敌一千,自毁三百,他自己身上的龙鳞方才也被那魔斧劈下了不少,龙尾上已是鲜血淋漓。
即便方才魔斧的大部分威力都被龙渊给挡了,却还是误伤到了那女子,原本就是气息奄奄只靠一口傲气强撑的人此刻再受到这番重创更是性命忧堪,吐出最后一口鲜血后就彻底晕了过去。
龙渊见状连忙幻化了人形,将其搂到了自己怀里,小心翼翼地将她嘴角的血迹擦拭干净,又在她眉间的那点红纹上眷恋的轻轻印上了一个吻,随后食指点了一下,怀里的人立即化了原形,之后便敛起了柔情,起身将手里的灵石恭敬地交到轩辕道君手中。
那执掌刑罚的阿耶和魔将见状对视了一眼,阿耶便上前走了几步朝龙渊恭敬的行了个礼,问了句,“大殿下这是何意?”
龙渊却只是瞥了他一眼,负手而立,淡淡道:“她既是我宠坏的,犯下的过错自然该由我来承担,与她何干?”
阿耶闻言楞了一下,随后又面无表情的说道:“大殿下何必为难我等,便是殿下愿意承担一切,也该给我等一个好的说法才是?”
灵渊闻言冷哼一声,便不做声了,就在旁边的魔将烦躁得想要发怒时又开了口。
“身为龙族主人却知法犯法,私自摧毁北冥禁地此为一罪,虽是北冥禁地守护者却玩忽职守,未能及时制止妖杀堕妖此为二罪,本该静心修为却与妖杀私自恶斗致使人间恶鬼横行,为祸苍生此为三罪,数罪并罚,龙渊怎会无罪?”
这番话听起来句句在理,可若细究又是句句强词夺理,正在阿耶与魔面面相觑时,女娲娘娘身边的一个青衣小童匆匆赶到了诛仙台,与阿耶低语了几句,便悄身退却了。
没有人知道那小童到底与阿耶说了些什么,只知道最终是龙渊代替了妖杀遭受剔骨剥魂之苦,又受尽了地火焚烧之痛,废弃了自身的千年修为,堕入了凡尘,受那十世轮回之苦以此来偿还妖杀所犯下的一切罪孽。
而妖杀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被罚思过崖静思己过看管神树,终身不得踏出思过崖半步,等妖杀在思过崖苏醒过来知晓了一切的时候已是为时晚矣,最后只能避开守卫逃离思过崖,紧随灵渊跳入轮回道再世为人。
……
上古时期,女娲采集天地灵石,损自身灵力,炼石补天,救民于水火之中,终使逃窜的万魔伏诛,群鬼镇压,天地恢复一片平和,万物重归宁静,人界秩序井然。
然而诸神未曾料想那补天赤石竟吸收了万物亡灵成了精,女娲惧其祸乱天地,故助其修成人形,并赐予妖杀之位,掌管天地灾难,百鬼夜行。
谁曾想那赤石刚刚修成正果,懵懵懂懂,正是孩子心气,在杀妖途中轻易就被那魔物蛊惑,竟然擅自逃离了妖杀之位,堕入了妖道,与妖为伍。
因了妖杀的堕妖,天地间变得风云骤起,日月颠倒,妖界神界一片混乱,人界也因邪气的入侵,一时间群魔乱舞,百鬼横行,再加上妖杀不在其位,致使人间战乱频繁,烽火连天,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女娲不忍人间受此劫难,故亲自前往北冥之地,找到了世代守护天之巅的上古龙神一族,并联合了其他众神共同前往人界捉回了那只闯了祸的灵石,女娲念其年幼便让其戴罪立功,随同众神共同镇压了人界群魔,捉回了百鬼,终是还了人界一派宁静祥和。
但此战历经了三天三夜,九天众神已然是死伤无数,其中北冥之地的龙神一族更是几近灭绝。
女娲为此深感愧疚,便将那闯了祸的灵石与龙神一族的命脉相连,利用妖杀的力量终将龙神一族散去的魂魄重新凝聚,又以自身大半灵力作引,终令龙神一族得以重入轮回,再次重生。
而妖杀因为之前戴罪立功,随后又与龙神一族的命脉相连,虽然犯下了此等罪孽,但女娲念其懵懂无知,也只是将其打回了原形,封住灵力,流放北冥之地,交于龙神一族看管。
妖杀被拘于禁地静思己过,重新修炼,女娲谕旨如若得道便重回九天,如若仍未能堪破心魔沦为妖类,便终身不得踏出北冥禁地半步。
一切恩怨纠缠自此便拉开了序幕。
人界原本是由徐离一族所统领,其余族人皆听其号令,但因为之前那几场灭世灾祸,使得人界早已四分五裂,国家四处迁徙,最终形成各地分居,占地为王的结果,但仍以实力最为强大的央国为首。
而关联着徐离一族命脉的还有一个灵族,灵族世代皆隐居于忘忧谷中,族中人皆擅习医术,容颜俊美,有石心,平素绝不轻易动情,一旦动情则不死不休。
因其在徐离一族遭受灾祸,几近灭国的危急时刻以举族之力救了徐离一族的性命。
故,有祖训:历代央国为帝者必娶灵族族长之女为妻。
但随着历史的推移,后世央国帝王逐渐贪于享乐,荒废朝政,致使央国国力渐衰,诸侯叛乱,实力已是大不如前。
而外族的逐渐壮大,和诸侯的叛乱使得天下开始重新分割,最终呈现出了四国鼎力,七国平分的状态。
七国分别为央国,月国,魏国,雪国,夏国,赵国,尹国,但其中实力最为强大的仍然为央国,魏国,雪国,夏国实力次之,其余者均为小国。
这四国中央国居于中原地位,国土辽阔,土地肥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魏国居于西南方,四处群山环绕,易守难攻,并且独占了南北交通要道,一直为各国觊觎;而雪国则在那极北之地,终年寒冷,国土面积虽然广阔,但大多为冻土,无法耕种,因此国人大多喜欢往南聚居,这就与位于中原地区的央国有所冲突,两国边境时常发生摩擦,但因为两国实力的对峙,一直都没有发生较大的战争,只是在彼此试探中;而夏国则处于西北,与魏国和央国接壤,祖上为游牧民族,擅于骑射,后来由于人口和国土的扩大以及受中原文化的影响逐渐安定下来,但因为皇族子弟太多,随着这一代夏国皇帝耶律呼也的突然病逝,皇族内斗变得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了国家发展和生活安定,内乱十分严重。
而其余三国则是因为地处南部江河汇流之地,尽管地少人稀,但却十分富饶,随着人口的增多,一直渴望扩大领土,所以一直觊觎着他国领土。
七国之间彼此虎视眈眈,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不过虽如此但也尚未出现别国入侵他国的现象,所以百姓尚算安居乐业,也称得上是盛世太平。
央国皇宫。
此时正是夜未央,天空中一轮皎洁的圆月昭示着今夜正是央国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然今年的团圆夜却显得格外的寂静,只有那两列排成长龙的火把混着那清冷的月光照亮了往日冷清的凤梧殿,恍惚中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