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是他出场以来首个值得大书的亮点。可是,他真的想自告奋勇去打虎么?非也。看看他在酒店里那种作派,还认为好心的店小二骗他的酒钱呢!
结果不自量力,硬充好汉,喝了十八碗烈酒,醉醺醺的就上山了。
其实这“三碗不过岗”肯定不是什么烈酒,根据有关资料,中国那个时候的酒,根本就没有现在意义上的烈酒,普遍的酒顶多20度酒精就不错了,他喝的酒大大超过了三碗,硬是上山,但却越走越不自信了,因为那些告示是那样的真切,而让自欺欺人的武松进退两难,结果真的遇上了见了英雄也不知让道的老虎。
这种情况下,武松是怎么表现的呢?首先是被吓得酒醒了大半,接着又忙中出错,把个哨棒都打在树枝上给打断了。要不是你死我活,没有退路只有一拼,所谓死马权当活马医,只得借着酒劲硬是乱打一气,他真的逃跑掉也不好说。即使如此,也是把个虎头都打烂了而不知,还浑身没有了力气,幸好后来见到的是两个猎户假扮的老虎,不然,恐怕小命休也!
武二郎误打误撞,成了打虎的英雄,固然是可歌可书,但也昭示了他的无谋,即使是临虎不惧,也不配神勇之说?
关于武松的鸳鸯楼十五命,更是反映了“英雄”们的这种精神,自古读《水浒》和评《水浒》的人大致有两种看法:
第一,张团练要害武松,办法多得很,本来就是争夺地盘的黑社会的互斗,依旧可以用黑社会的手段诸如暗杀、放毒、收买之类整垮施恩,收拾武松,何况张团练从职务到势力,本来就比施恩大,而武松只是一个囚徒的身份,没有必要花这样大的力气,先要买通张都监,收用、笼络武松,然后定一条并不高明的计策,栽赃诬陷武松是贼,最后还要贿赂知府和衙门里的人,悄悄儿在牢房里整死武松。
武松固然是个打虎英雄,可是到了牢营里,实际上已经是一只困兽,张团练要害他,只要把他收到自己或张都监管下,或明或暗地把他弄死,都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何必要费这样大的力气,甚至屈身俯就,竟连夫人、养娘都上了阵?
这个观点,从道理上说是站得住的。小说中这样写,无非是为了要制造武松一夜连杀十五人这样的一件“英雄业绩”。此外,张团练不报复不可能,一报复,武松非死不可,下面的故事,岂不是没有了?
第二,武松一口气杀了张都监一家男女十五人,未免也太狠毒了。这有两种原因,一来说明武松对张都监的痛恨,当时就有“杀你一门良贱”的报复手段;二来受作者大概受了“善杀人即英雄”的错误观点支配,《水浒传》中,以善于杀人而被推崇的英雄,数量众多,可不止武松一个。
武松在路上杀了四个人,在孟州又杀了十五个人,无处安身,只能逃亡,这反映了中国下层社会普遍推崇的义侠精神。
至于为报兄仇斗杀西门庆而终致杀嫂,其抓住胸脯刀挖心肺的恐怖行为,吓得何九叔等无辜之人险些得了心脏病,就更为人不齿了。兄仇固然要报,西门庆、潘金莲似乎也该杀,毕竟官府不是东西,难以主持正义,但你一刀宰掉就是了,为什么要如此面目可憎呢?
正义之下,掩盖不了其凶残的本性,更不能圆说无道的行为。可见,黄巢们在长安杀得“满城尽戴黄金甲”,烧杀抢掠无所不为,虽是推翻罪恶的统治,却在对无辜的民众身上犯下了罪行,说到底不过是凶残的本性大暴露罢了,不过是在做着新的破坏,何来建设、推动和发展之有?
刺配孟州,没吃杀威棒,原来被地方上官员的无道子弟看上了,要利用他一番。他去醉打蒋门神,不过是为狗咬狗的斗争做个打手而已,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最黑暗的地方,莫过于监狱。监狱里的狱吏、狱卒,大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君,他们若不是爱钱如命的财迷,变着法儿从犯人身上榨钱,就是虐待狂患者,以鞭挞折磨囚犯为乐事。《水浒传》所描写的“牢城”,是关押已决犯的劳改营,尚且如此阴森可怖,关在“不通风”的监狱中的未决犯们如何过日子,也可以想见。
及实际情况而论,小管营施恩绝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善良之辈。他依仗父亲的势力,在快活林称王称霸,敲诈钱财,每月能进三百多两银子,要不然,一个小小的管营,最多不过相当于一个营长,何来如此奢侈的生活?
你看他设赌局、办妓院、交接黑恶势力,盘剥地方,独霸一方,俨然一个恶霸而已,不过被蒋门神这样的更黑的恶霸给打垮了抢夺了罢了,这不是狗咬狗是什么?你武松刚刚为被欺负而死的兄长报仇而打杀了恶霸,却为什么要为更恶的恶霸充当打手呢?这不是狗腿子的行为么?
用今天的话来说,施恩是个收取“保护费”的黑社会头头儿。后来被比他实力更强大的张团练指使蒋门神来夺了他的地盘。实际上这是一场地方恶势力之间的争斗,是黑吃黑,双方只存在谁强谁弱、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施恩让武松醉打蒋门神所使用的方法,特别是收回酒店以后所使用的手段,都是流氓行径,没什么可以值得称道的,充其量不过是帮助这个恶人打败了另一个恶人,在这个过程中,打虎的英雄武松,也只好当了一次“狗腿子”。
没有信仰,缺乏道义,小利引诱之下而不顾大义,勇字之下,多加了一个耻字,再称为“英雄”,就有些可笑了!
书中说:“从此施恩的买卖,比往常增加三五分利息,各店和各赌坊兑坊,加倍送钱来给施恩。”也就是说,邪恶势力争斗的结果,倒楣的还是老百姓,至少是那些买卖人家和过往客商。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松只能算是帮助恶人多作了点恶。
《水浒传》作者一方面固然没有隐瞒施恩的真实背景和身份,一方面也因为武松是个英雄人物而把这件并不光彩的狗咬狗斗争涂上了一层亮丽的色彩,并不公正的天平,明显向施恩一方倾斜。
大嘴奉劝现代的读者朋友一定要有明辨是非的眼光,看清“醉打蒋门神”的事件本质,并不是什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行为;第二千万不要像武松那样,把这种并不体面的打斗当作英雄业绩来加以模仿学习。
更别说他在孟州城里对张督监全家老小十五口人的荼毒。那是英雄做的么?
滥杀无辜,杀夫人,杀丫环,刀口都杀卷了,真是好生凶恶呀!滥杀无辜者,从来就没有好东西,无论什么理由,都是说不过去的。因为对于被杀的无辜人,都是惊天的冤案。
至于和那个更加滥杀无辜的卖人肉包子的张青和孙二娘结为兄弟的行为,就不值得称为英雄了。好人能跟这样剪径杀人活剥人皮的女人混为一体么?看看人家鲁提辖鲁智深是怎么做人的,人家怎么行侠仗义的,那为了正义而出手,拳打镇关西、保护豹子头的英雄行为,武松却一件没做,能算是英雄么。
那么,这些梁山好汉是英雄侠义的化身吗?
如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其归因于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价值缺陷,如快意恩仇、蔑视众生等造成的价值理性判断的盲点,另一方面,与《水浒》一书的叙事顺序也不无关系,《水浒》一开始通过讲述王进与高俅的故事,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上层,使人们一开始心中便形成一个判断:天下混乱的根源在于高俅这类身居高位的小人,错在朝廷,而不在江湖。
书中开头出场的几个人物,又确实都是可爱、可敬或可悯的汉子,如单纯重义的九纹龙史进,如慷慨豪侠诛锄人间邪恶的鲁智深,如无辜善良而被迫害的林冲,他们尤其是鲁达、林冲两位的故事,都是重头戏,在一部《水浒》中分量极重,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使人们会有意无意地认为梁山好汉都是这类除暴安良或被逼上梁山的人物。
好汉李逵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