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3.1
王厂长的决策
王厂长是佳迪饮料厂的厂长,回顾8年的创业历程真可谓是艰苦创业、勇于探索的过程。全厂上下齐心合力,同心同德,共献计策为饮料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最令全厂上下佩服的还数四年前王厂长决定购买二手设备(国外淘汰生产设备)的举措。饮料厂也因此挤入国内同行业强手之林,令同类企业刮目相看。今天王厂长又通知各部门主管及负责人晚上8点在厂部会议室开会。部门领导们都清楚地记得4年前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召开的会议上王厂长作出了购买进口二手设备这一关键性的决定。在他们看来,又有一项新举措即将出台。
晚上8点,会议准时召开,王厂长庄重地讲道:“我有一个新的想法,我将大家召集到这里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或看法。我们厂比起4年前已经发展了很多,可是,比起国外同类行业的生产技术、生产设备来,还差得很远。我想,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我们应该力争世界一流水平。当然,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人员等诸多条件还差得很远,但是我想,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硬件条件入手——引进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这样一来,就会带动我们的人员、带动我们的技术等一起前进。我想这也并非不可能,4年前我们不就是这样做的吗?现在厂的规模扩大了,厂内外事务也相应地增多了,大家都是各部门的领导及主要负责人,我想听听大家的意见,然后再作决定。”
会场一片肃静,大家都清楚地记得,4年前王厂长宣布他引进二手设备的决定时,有近70%的成员反对,即使后来王厂长谈了他近三个月对市场、政策、全厂技术人员、工厂资金等厂内外环境的一系列调查研究结果,仍有半数以上的人持反对意见,10%的人持保留态度。因为当时很多厂家引进设备后,由于不配套和技术难以达到等因素,均使高价引进的设备成了一堆闲置的废铁。但是王厂长在这种情况下仍采取了引进二手设备的做法。事实表明这一举措使佳迪饮料厂摆脱了企业当时由于设备落后、资金短缺所陷入的困境。二手设备那时的价格已经很低,但在我国尚未被淘汰。因此,佳迪饮料厂也由此走上了发展的道路。
王厂长见大家心有余悸的样子,便说道:“大家不必顾虑,今天这一项决定完全由大家决定,我想这也是民主决策的体现,如果大部分人同意,我们就宣布实施这一决定;如果大部分人反对,我们就取消这一决定。现在大家举手表决吧。”
于是会场上有近70%的人投了赞成票。
1.王厂长的两次决策过程合理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王厂长,在两次决策过程中应做哪些工作?
3.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案例3.2
他该如何决策?
程志新近受聘担任一家有300间客房的高星级饭店的总经理。他的这一选择是不寻常的,因为除了作为饭店常客外,他从未有过从事饭店业的经历。这家饭店四年前开业,开业后曾以服务优良和富有传统特色而闻名。两年后店方的主管部门频繁更换总经理,已换了七任老总。当程志就任时,该店服务质量已大大下降,与过去的名声不相称。客人抱怨越来越多,老客户的续订率日趋下降,客人时常投诉服务人员的冷漠、缺乏礼貌和三言两语的草率回答、不规范的服务等行为。
第一个月,程志走遍饭店各部门,了解情况,尽量同员工接触交谈。他发现员工更衣室乱七八糟,地板肮脏不堪,卫生间无肥皂、毛巾,马桶坐圈丢失,房门破损。其他员工区也同样杂乱无章,墙壁的油漆、灰泥严重剥落。员工食堂的伙食差,厨具变形、不洁,食堂灯光暗淡。他完全可以设想,服务员将美味可口的食物送进套房后,只能回到一个肮脏的“地牢”里去。
他惊奇地发现,运作了几年的一家高星级饭店竟然没有一套适合本店的管理模式;对中高层管理者开业来没有做过一次系统的培训;上司指挥下属很费劲,有时还要看下属的脸色行事,因为下属认为你今天在台上,明天还不一定在位。
程志向人事部门了解员工录用情况,发现员工只要填一张申请表就立即安排工作。为了节省劳动力成本,从乡镇招了不少临时工,也用了一些下岗“大嫂”,可岗前培训只有半天,甚至有时根本没有岗前培训。除了顶头上司的评语外,没有工作评估。原来打算在人事部办公室外设立的布告栏从未设立过,重要人事布告没有固定张贴场所。骨干员工已流失不少,有些部门经理正在寻找合适的单位。
程志还发现饭店存在严重的语言障碍,影响与客人的交流。在近1000名员工中,一线服务员有1/3不能讲英语,员工之间相识而不知其部门和名字者甚多。
此外,他发现前台工作人员从未去过本店的客房,更不要说以客人身份在里面度过一夜,这怎能热情地向潜在客人介绍客房的特色呢?同样,饭店的6个餐厅经理只在本餐厅就餐,不了解其他餐厅的情况,也不了解其他饭店的餐饮经营情况。
饭店的15个部门经理也同样不了解其他部门在干什么,信息不灵和缺乏协调使部门间问题成堆,而客人受害则首当其冲。
程志如何做出正确有效的决策解决上述问题,使员工为在饭店工作而自豪,使客人享受到舒适的服务?
案例3.3
巨人集团的兴衰史
1989年8月,在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借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计算机部,并用手头仅有的4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广告打出后13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820元。巨人事业由此起步。到9月下旬,史玉柱将收到的款项全部再次投入广告。4个月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8月,史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达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集团在一年之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00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电脑业于1993年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1993年、1994年,全国兴起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计算机、生物工程和房地产。在1993年开始的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巨人集团毅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发起了进军。欲想在房地产业中大展宏图的巨人集团一改初衷,拟建的巨人科技大厦设计一变再变,楼层节节拔高,从最初的18层一直涨到70层,投资也从2亿元涨到12亿元,1994年2月破土动工,气魄越来越大。对于当时仅有1亿资产规模的巨人集团来说,单凭其实力,根本无法承受这项浩大的工程。对此,史玉柱的想法是:1/3靠卖楼花,1/3靠贷款,1/3靠自有资金。但令人惊奇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巨人集团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1994年3月,巨人集团推行体制改革,公司实行总裁负责制,而史玉柱出征集团董事长。1994年8月,史玉柱突然召开全体员工大会,提出“巨人集团第二次创业的总体构想”。
其总目标是: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1995年2月,巨人集团隆重召开表彰大会,对在巨人脑黄金销售计划第一阶段做出重大贡献的一批“销售功臣”予以重奖。5月18日,巨人集团在全国发动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二大战役”。霎时间,巨人集团以集中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产品。巨人产品广告同时以整版篇幅跃然于全国各大报纸。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就从38个发展到228个,人员也从200人发展到2000人。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巨人集团自身的弊端一下子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