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被称作奥斯曼帝国,这个帝国从诞生开始就笼罩着传奇的迷雾,始自十三世纪末,至1922年为止。这个在亚非欧大陆之间称霸了六百多年的帝国留下了如金沙般耀眼的瞬间,随后又伴着风尘而去。那个由天山脚下迁移出来的小部落竟然经历了几代君主之后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紧锁地中海通往东方的“咽喉”,迫使欧洲探险家绕道而行。
这个国度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和令人神往的历史遗迹,一个绚烂多彩的文明从此开始,这片大地上流淌着著名的两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这座蔚蓝洁净的海滩上充满着地中海明媚的阳光,而星罗棋布的江海河湖如同闪亮的明眸一般述说着这片土地上的美丽与传奇。
中古后期的奥斯曼帝国就如同史诗一样宏伟浩大,历数英雄人物多出自奥斯曼帝国时期,曾经金戈铁马大破拜占庭的默罕默德二世,“雷电”君王苏莱曼一世的传奇故事,以及地中海上闻风丧胆的“红胡子”—巴巴里海盗,美艳妖后·洛克塞拉娜,手持弯刀的苏丹近卫军,帝国末期的血腥苏丹哈米德都为奥斯曼帝国人物史勾勒出绚烂的一笔。
那么,是什么原因到了近现代时期,奥斯曼帝国开始如病入膏肓般的病夫一样受人欺凌,被俄国人称作是“东方问题”。一个如此强大的帝国为何从苏莱曼一世时期开始从鼎盛走向衰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败北于协约国,每每向英军求与援手的时候都被冷眼相对。然而让英国人意想不到的是,愤怒的奥斯曼人再痛失了两艘无畏舰之后狠狠地打击了狂妄的英军,但随后的时期,奥斯曼帝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体制都已临近崩溃的边缘,最后灭亡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凯末尔为首的土耳其青年党抵抗运动举起了民族独立的大旗,从此土耳其开始了新的纪元。
这样一个强盛的帝国为什么从鼎盛时期开始迅速衰退,帝国之衰败是否真的是源于洛克塞拉娜,奥斯曼人繁华的清真寺中为什么没有人物雕塑?伊斯兰教的新月又代表着什么?
太多的故事与历史之谜从这里开始……
引言:
在十三世纪末,塞尔柱帝国灭亡,在安那托利亚形成许多小国,其中一个名为索古特,是一支定居于萨卡里亚河河谷的小部落,是奥斯曼帝国的诞生地。
这个部落的创立者及首领是艾杜古尔,艾杜古尔逝世。1281年,奥斯曼继承为部落首领。奥斯曼一世后来自称为苏丹,建立奥斯曼王朝,成为首任奥斯曼帝国的苏丹。
在帝国建立后,奥斯曼帝国与一些土耳其公国联合起来对抗拜占庭帝国,自罗姆苏丹国在十三世纪败于蒙古人后,拜占庭帝国统治部分安那托利亚地区。奥斯曼与拜占庭之战持续百余年,由1299年至1453年,在奥斯曼王朝带领下,奥斯曼帝国夺得安那托利亚及巴尔干半岛的控制,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陷落标志着拜占庭帝国灭亡,使权力由基督教欧洲社会转移至中东伊斯兰势力。多个世纪以来,奥斯曼帝国成为欧洲的地区霸主。
乌古斯出天山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生活在中国北部天山一代的西突厥族乌古斯部落的一支,随着时代的变迁,从茫茫草原到亚洲的东海岸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关于他们的真正起源一直都是个迷,有些模糊之处也仅仅是靠着某些传说,在奥斯曼帝国时期,有许多著名历史学家著书立传,认为突厥人是乌拉尔·阿尔泰语族的一个分支。
在历史上,突厥人最早出现在戈壁沙滩以北一带,贝加尔湖南面,这一地区面积宽阔,但是土地贫瘠,再加上气候恶劣水资源的匮乏,使得突厥人的经济发展异常缓慢,自古以来他们就经受着牧场危机的冲击,之后随着经济,政治、军事等一系列的变化,引发了游牧民族向大草原边缘的文明耕作地区的迁徙。后来这一支突厥人在蒙古族向西扩张的逼迫下,他们的首领厄尔图格鲁尔带着着部落子民迁居到了美丽安详的小亚细亚。
在原来小亚细亚地区建立起来的封建国家是塞尔柱王朝。因东方人称拜占庭帝国统治下的小亚细亚为罗姆(意为罗马的),故名。首都科尼亚。1071年,塞尔柱王阿尔普·阿尔斯兰(1063~1072在位)在曼齐克特战役中击溃拜占庭军,塞尔柱人大批涌入小亚细亚。塞尔柱王马立克沙(1072~1092在位)令苏莱曼沙(1077~1086在位)率领塞尔柱人,先后占领尼西亚(今伊兹尼克)、伊兹密尔等地。苏莱曼沙于1077年建立了安纳托利亚的赛尔柱国家,定都尼西亚(1116年迁都科尼亚),即罗姆苏丹国。
在1153年以前罗姆苏丹国一直依附于大塞尔柱帝国,处于半独立状态。十二世纪末及十三世纪初,鲁姆苏丹国兴盛,占领了拜占庭帝国在地中海及黑海的重要港口。在安那托利亚,塞尔柱人透过建立商队旅馆鼓励通商,便利了货物由伊朗及中亚运往港口,还与热那亚人建立了稳健的贸易关系。财富的累积使鲁姆苏丹国得以并吞曼齐克特之战以后建立的诸多土耳其国家,如达尼什曼德(Danis hmend)、门居切克(Mengucek)、萨尔图克卢(Saltuklu)、阿尔图格。
11世纪末,十字军东征,夺取尼西亚。罗姆苏丹顽强抵御十字军的猛攻,保住了小亚细亚中部地区。13世纪初,罗姆苏丹国势强盛,先后攻占地中海岸的安塔利亚(1207)和黑海岸的锡诺普(1214),迫使希腊人的尼西亚帝国和特拉布松帝国以及亚美尼亚王国纳贡。苏丹阿拉丁·凯伊·库巴德一世(1219~1236在位)时,罗姆苏丹国势达到顶峰。不久蒙古帝国侵入。1243年双方在柯塞达(锡瓦斯东北60千米)进行决战,蒙古军击溃了苏丹吉亚塞丁·凯伊许斯列夫的8万大军。苏丹被迫向蒙古帝国纳贡请降,只保留了一定的自治权。
罗姆苏丹国是土耳其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游牧的乌古斯人(即塞尔柱人)开始向定居过渡,成为农民和手工业者。科尼亚、开塞利和锡瓦斯是当时小亚细亚最大的城市,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乌古斯人与小亚细亚原有居民希腊人、亚美尼亚人逐渐融合,开始了土耳其民族的形成过程。罗姆苏丹广设学校,开办医馆,建立清真寺,招纳各地伊斯兰学者,科尼亚成为当时近东宗教文化教育中心之一。
在当时,罗姆苏丹给予了从东部迁徙过来的同种族人突厥人以慷慨的待遇,将小亚细亚西北部同拜占庭帝国接壤的索古德地区封给了厄尔图格鲁尔,作为藩属以拱卫罗姆苏丹国。厄尔图格鲁尔就是奥斯曼的父亲。
而此时的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突厥人的国家日益壮大的同时,他的宗主国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一再打击下分崩离析,使得这支突厥人获得了发展壮大的机会,从此开始发展壮大。1290年厄尔图格鲁尔死后,32岁的奥斯曼一世(1282—1326年)继承了首领之位。
1308,罗姆苏丹国走到了它的尽头。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奥斯曼接过了独立的大旗,1299年宣布建国,自称埃米尔,1300年又自称苏丹(意为最有权威的人),从此在之后600年间,奥斯曼土耳其以其强大的政治,军事力量在中世纪后期称雄。
奥斯曼的追随者们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可以说是作为世界历史中最不平常的历史事件之一,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因为这本身不仅涉及到这个帝国本身的民族,语言、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涉及到奥斯曼帝国与它在欧洲、亚洲以及欧洲邻国之间复杂的战争、外交以及领土纠纷的利益关系。那么一个在小亚细亚边陲,由这样一群信仰伊斯兰教的武士建立起来的小公国,为何会在一百年间内演变成雄霸亚非欧三大洲,并且庞大的伊斯兰封建军事帝国,不得不说它在世界历史上可以说是一个传奇。
十四世纪初期,罗姆苏丹国日渐衰败,后来分裂成了十个突厥小公国,奥斯曼人就是这十个小公国之一。他们跟其他生活在拜占庭帝国周边地区的突厥人一样,在他们的首领厄尔图格鲁尔的率领下,打着向异教徒圣战的宗教旗帜下,进入到拜占庭疆域进行疯狂的掠夺。
1288年,首领厄尔图格鲁尔去世,他的儿子奥斯曼接管部落。
勇敢的部落首领奥斯曼有着远大的目标,从接任了部落首领后就不断地向外扩张势力范围,而此时其他同族的突厥公国则成为了奥斯曼首先要攻的目标,那些公国在奥斯曼人不断的压力下逐渐瓦解,最后一个个瓦解。奥斯曼另一个要攻打的目标是拜占庭上的小亚细亚领土。而在那时时,拜占庭帝国也是内外忧患,早已失去了往昔的威风霸气,结果奥斯曼人乘胜而起。
奥斯曼很有政治头脑,他自己心里明白,单凭本部落的力量要想战胜周围其他突厥公国,如果是拜占庭帝国那会更加困难,必须依靠宗教的力量,才能使对外战争师出有名,从而赢得更多的支持者。于是他采用了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简捷的方法—联姻以此获得教会的支持。他与宗教苏菲派长老谢赫·艾德巴里的女儿马勒哈通结为夫妻,以获取这一教派的支持。在他与新婚妻子的婚礼上,他的岳父谢赫·
艾德巴里庄严地向他授予一柄“胜利之剑”,并授予他“圣战者”的光荣桂冠。此后600多年的时间里,举行隆重庄严的颁发“胜利之剑”的仪式,此仪式成为奥斯曼帝国历届苏丹继位时必须经历的仪式之一。
此时的奥斯曼公国已经在其他的公国当中变成了佼佼者,并且名声大震,逐渐取代了突厥塞尔柱人对小亚细亚的历史地位。后来许多突厥部落在他们的首领带领下也纷纷慕名投靠奥斯曼,愿意在他的带领下向基督教王国拜占庭交战。而后奥斯曼带领的突厥部落追随者都一律用他的名字,统称奥斯曼人。对他们而言,攻占拜占庭可以获得巨大的财富,因为攻下了君士坦丁堡就等于拿下了欧亚商队贸易的主要航道。
开始他带领的军队人数不是很多,但是奥斯曼具有良好的军事才能和组织才能,将原本纪律涣散的部落军队加以整顿并训练,吸收了大批其他突厥部落的成员,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以展开对外战争。
奥斯曼对外战争的首要目标是其部落周围的一些突厥小部落,通过这一阶段的斗争,奥斯曼不仅锻炼了新近组成的军队,而且还扩充了奥斯曼部落的人员,同时也打通了通往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上领土的道路。为接下来对拜占庭帝国的进攻创造了条件。奥斯曼侵占的第一座拜占庭帝国城市是位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角的美朗诺尔城,奥斯曼将该城的名称改为卡加希沙尔,并将此作为奥斯曼公国的首府。
公元1300—奥斯曼帝国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因为奥斯曼宣布由他统治的地区为不隶属于任何国家的独立的公国,并在一片呼声中自封为苏丹,这一年应是奥斯曼帝国的诞生之年。标志着世界帝国史上又一个强大的帝国奥斯曼帝国的诞生,世界历史将因之而改写。
奥斯曼突厥人对拜占庭帝国征战的胜利,尤其是奥斯曼公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各个突厥部落,他们纷纷打点行装,来到卡加希沙尔,投奔奥斯曼,奥斯曼公国的实力得以极大地提高。
公元1301年,建国后的第二年,奥斯曼又挥师西进,在著名的巴法翁战役中,击败东罗马军队,占据了小亚细亚半岛上最富饶的卑斯尼亚平原,将其作为奥斯曼公国的粮仓。
公元1317年,奥斯曼在经过多年战争侵占了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大部分领土后,率军进攻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半岛上的首府,也是最重要的一座城市布鲁萨城。
布鲁萨城位置险要,城墙高大坚固,守军粮草和兵员充足,拜占庭帝国誓死保卫这一在小亚细亚半岛上重要城池。经过长达9年的围城之战,城中守军最终弹尽粮绝,人员也损失大半,最后不得不开城投降。而在此时,奥斯曼—这位奥斯曼帝国的开国之君,生命也走到尽头。他死后被安葬在布鲁萨城中的一座基督教教堂内。这座教堂后来被改造为伊斯兰教清真寺。奥斯曼公国的都城也从卡加希沙尔迁至布鲁萨城。
伟大的奥斯曼不愧为一代开国君主。他雄才大略,仁爱,坚韧,顽强,关爱自己的子民,带着领着民族走向富强,深得后世的称赞。
奥斯曼去世后,这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帝国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称为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死后,由他的年仅20岁的儿子奥尔汉继位。
奥尔汉横扫四邻
公元1326年,刚到20岁的奥尔汉继承了王位,这位君王的眼光胆识丝毫不在他的父亲奥斯曼之下。奥尔汉从小就深受父亲的教诲,读尽天下书,立下宏伟志愿。从此一个年轻有位的帝王开启了奥斯曼帝国横扫四邻收为靡下的时代。
奥尔汉继承王位后,就开始对军队进行改革,按来源将军队分为两种:一种是由得到封地的军事将领提供的军队,另一种是通过招募组建的常备军。奥尔汉把获得的战利品五分之一收归国有,作为这支军队的薪俸。公元1326年,奥尔汉组建了一支称为加尼沙里军团(即近卫军)的一支新军,开始时人数虽然比较少,只有5000人,但这支军队人员素质高,训练有素,并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大炮、火枪等武器,所以战斗力极强。
后期出于政治或是军事的需要,历代苏丹都不断地增加这支军队的数量,最后一度接近了十万人的规模,虽然后来数量不断削减,但是始终保持在五万人左右的规模。这支军队的指挥官被称为“阿加”,意思就是“将军”。这个“阿加”由苏丹最信任的人担任,所以整支军队从上到下都对苏丹忠心不二。
奥尔汉将国家每次对外征战所得到战利品中的五分之一,留给国库已做加尼沙里军团的军费之用,他们的武器相对以前有了较好的改善,而且始终保持着灵活性。训练方面也达到了欧洲军队的水平,加尼沙里军团虽然和欧洲的军队相比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在奥斯曼的初期,不断战斗使得这支军队所具有的战斗经验和战斗力都足以翘首欧亚大陆。
奥斯曼土耳其作为一个加齐国家,他们必须不断地对外征服进行扩张,以便取得更多的领土。1313年,奥尔汉率军队从拜占庭帝国手中夺取了的尼西亚城。1337年又攻占了尼克米底亚城。短短不到的10年间,奥斯曼人侵占了拜占庭在小亚细亚上全部的版图。
在开阔领土的同时奥尔汉还特别关心政事,他创立了可行的行政制度。因为在奥斯曼帝国发展的实践中开始认识到奥斯曼人虽然对伊斯兰国家进行掠夺,带回了丰富的掠夺品,虽然这些物品能给奥斯曼人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发展,但从本质上并不能建立一个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