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现在的工作单位及职务?
答:我是安阳县中医院急救科的医务人员,主要负责120救护任务。
问:请你回想一下2009年8月28日那天下午的情形,你们是不是曾派120救护车到绕城高速路附近实施过救护?
答:时间离现在快两个月了,有些情况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根据我们《出入院登记表》的记录,我回想起一些情况。那天下午6点钟左右吧,我们这接到120急救中心转接的报警电话,说东务村高速路工地上有人摔伤。随即我们这由我负责,派120救护车赶到现场。到那儿后,工地上要求送往上级医院治疗,我们就将受伤的那个人直接送到了第六人民医院,也没有往我们这拉,所以整个过程也就很短一段时间。
问:我们这边委托人叫张丽,受伤时间和地点都跟你们这边记录相吻合。
但你们这登记表上记录的是“张力”,会不会是你们不小心写错了?
答:这个我不太清楚。记得当时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叫“张丽”,我很奇怪还有男的叫张丽的?连问了两遍,都说是“张丽”。到底是不是一个人,我不敢肯定。
问:你们到达工地后,有没有弄清楚张丽是怎么受伤的?当时他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答:根据工地上那些人讲,他是正在干活时从桥墩的脚手架上摔下来的。
那个工地上确实有很多水泥桥墩。那家伙看样子摔得不轻,人是还清醒着,但是表情可难受,嘴里边还在那儿哼哼。
问:你们知不知道是哪个单位在工地上施的工?
答:这我不知道,应该是铁路局的人。因为我们这从出车到送到六院,中间就没多长时间,很多事情我们也不是太清楚,只知道这么多。要是当时送到我们医院的话,那肯定记录得都会很详细。
问:请你看一下上面笔录,如果没有错误的话就签字确认。
答:以上笔录看过,情况属实。
刘某
2009年10月20日
【训练】
根据以下案情写一份调查笔录。
案情2013年11月,四川达州警方对“不道德老人”开出了全国第一张罚单。2013年6月四川达州一蒋姓老人摔倒后反诬上前搀扶的三名小学生将其撞倒,后经四川警方查实,该老人系自行摔倒,并有多名证人证实,对蒋老太的讹诈行为,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天处罚(因老太年过70不予执行),其子处以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的处罚。首开全国此类事件先河。
“救助老人反被讹诈”的事件在全国屡见不鲜,以至于好心人有心施救却又顾虑重重,直接导致的是“栅栏卡死老人无人施救”“小悦悦”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引发了严重的道德危机和社会信任危机,四川警方的这一处理办法,对好心人和施救者来说无疑是一支“强心针”,是我国法律精神的一种进步,而对讹诈者却是一种震慑。从此,不道德的讹诈行为将不能仅仅道歉了事,还将面临法律的严惩。
然而,“四川老人讹人事件”并未就此停息,在受到警方处罚后,蒋老太“毒誓喊冤”、痛哭流涕,声称自己冤屈要进行行政复议,却又不能提供更多证据。
至此该事件虽还不能盖棺论定,但法律不相信眼泪只相信证据。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更应当理性看待这类事件,不能因为追求“正能量”的天性而袒护“好心人”,也不应该面对讹诈者的“惨状”而动摇内心。我们应当以证据为依托,理性思考和评论,避免因被利用而给事实无辜的一方带去更多伤害。以12月2日外国小伙撞人事件中反映的现象为例,在事件刚刚发生后,部分媒体便打出“老外扶摔倒大妈被讹”这一标题,后经北京警方查证监控录像,确系外籍男子违章驾驶摩托车,于人行横道处撞人。媒体的这种理性偏移的失实报道,将会对认定不清晰的案件产生严重的舆论误导,对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正如6年前的“彭宇案”一样,6年后真相大白,彭宇承认与徐老太确有冲撞。然而媒体对徐老太的二次伤害已经产生,随着徐老太的去世,这种伤害却已无法挽回了。
“喊打喊杀”固然痛快,但依托证据、理清头绪,为好心人加油,为受害者撑腰才是理智的行为。保持理性的思考和评论才是我们这些旁观者所应该做的。
纵观诸多“讹人事件”,很多老人在面对突然的意外伤害时,害怕为子女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一时糊涂,再加上很多老人缺乏社会组织的关爱,使得他们对社会没有感恩之心,这也是诱发“讹人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现阶段社会组织水平和程度相对不高,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尤其缺乏诸如志愿者服务队伍等社会公益组织。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强化社会组织结构,组建以社区为单位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可以以“好青年”“好市民”等模范人物牵头,联系高校学生或是其他人员组建队伍,甚至可以吸收表现良好、获得减刑的释放人员,责令其为社区服务若干年限,还有助于帮助他们获得社会认可,重新融入社会。这些在国外均有良好经验可以借鉴。加强社会组织对老人等弱势群体的关爱,化解他们心中的戾气,再通过政府加强措施、改善民生、降低社会生活压力,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减少此类事件发生。
“不道德老人讹人事件”并不仅仅是道德问题和信任危机,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仅依靠强化道德因素和法律制度是远远不够,更需要社会的理性对待。我国现在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这类问题终究需要社会来解决。只有政府部门加强对我国社会组织的建设,大力改善民生、降低社会生活压力,才能避免此类问题在未来的爆发性增长。
实训项目二《询问笔录》制作
【知识储备】
概念
询问笔录是指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就与案件有关的问题,向当事人、证人、被侵害人所作提问式调查的文字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首部、正文、尾部。
制作内容
首部包括询问的时间、地点及被询问人的基本情况等,正文部分采用一问一答式记录,尾部系被询问人确认签名或盖章,三个部分相互连贯又互不替代,缺一不可。理论上讲,询问笔录是证据中的“人证”,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单独证明案件的主要违法事实。从执法实践看,询问笔录起获取线索,引导办案人员取证以及串联和印证其他证据的重要作用,而且经查实的询问笔录又是定案的重要证据。
制作要求
办案人员的询问及其要求,最重要的是尊重客观真实。制作好询问笔录不仅是司法机关人员的重要“基本功”,也是执法工作的需要。只有完整、清楚、真实的笔录,才能正确反映询问工作的成果。制作笔录的基本要求:
(一)如实记录,正确综合
要尽量记录对方陈述的原话,对土语可采用括号作说明,或追问之后,让对方作出解释,以保持其真实意思表示。如实记录,并非要记录对方的每一句话。正确综合概括被询问人的陈述,就要准确反映被询问人陈述的原意,否则可能出现错误或者对当事人产生误导,而影响整个案件的调查工作。
(二)略记提问,详记陈述
就办案人员而言,进行询问的目的,就是听取被询问人的陈述和申辩。因此,除告知笔录外,对提问部分只宜做必要的简记。由此,可以使笔录清楚,也减轻了记录员的负担。对被询问人的陈述,则应当做详细记录。只有略记提问,详记陈述,才不致主次颠倒,或误入指供、诱供的泥潭。笔录中记录的提问与回答应当相互衔接,避免答非所问。
(三)询问与记录配合一致
询问应当有两名执法人员在场。一人主问,一人记录。常有主问兼记录,也应有两人在场,这种询问方式有自己的优势。
1.记录与询问的思路一致,对于重要的提问和陈述,无须提示记录员,以免过分引起被询问人的警觉;2.基本上无漏记;3.询问与记录速度一致等。当然,另一名执法人员也不是摆设,与主问人员同样要熟悉案情,询问前要有准备,在询问中适时说话,在记录的空隙时间,应可以就案件问题向被询问人进行宣传教育,出现僵局时,应协助做工作等,也可以做一些服务工作,尽量消除询问中的紧张气氛。
(四)笔录应字迹清楚
笔录应使用钢笔或其他不褪色笔书写,避免错别字,字迹不得过分潦草,尽量避免删、增、涂改。整个记录应文字清楚、书面清洁、简明扼要。发生删、增、涂改的地方,应由当事人确认。
(五)必须完善尾部
法律规定,被询问人有阅读、确认、修改笔录的权利。询问完毕,应当将笔录交给当事人阅读,阅读有困难的,应念给当事人听,允许当事人作补充修改并签名。但对当事人马上翻供者,应根据情况指出错误,做好工作再让其签名。
拒不签名的,由询问人、记录人、在场人签名作证,并注明其不签名的事实及理由。尾部签名完善的笔录,才合法有效。被询问人应当在文字记录的后一行签名和日期,以免造成空白地段,节外生枝。
审查判断
任何证据均需要经过审查判断,确定其真实性后,方可作为定案的依据。
询问笔录是人的陈述,受被询问人情绪及询问时各方面因素影响,虚实并存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当事人最了解案情,其如实陈述必然能反映案件的客观真实,但当事人又要承担案件的行政责任,因此,完全可能避重就轻,作隐瞒及虚假陈述。由此,对笔录作审查判断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对笔录进行审查判断。
(一)分析产生笔录的条件及可信性
比如,第一次询问,是在当事人毫无思想准备,不可能串通的情况下作的陈述,其真实程度一般要高一些。因此,应重视第一次询问。实践证明,第一次询问的成功,是全案的基础,而对在当事人反常的情况下所做的笔录,则要认真分析。
(二)分析矛盾
首先是笔录本身前后之间的矛盾,其次是与其他证据间的矛盾。如果在情理上,实际条件下,都不可能发生的事,其真实程度更值得怀疑。
(三)综合分析
分析综合全案的证据,是否已经形成证据链,笔录与物证、书证之间能否相互印证。
(四)分析陈述的动机目的
尤其对被询问人主动陈述的动机、目的及可能产生的后果,要分析其真实可信性。可要求其按指纹确认,以确保记录的有效性。
制作技巧(一)熟悉案情
办案人员在询问前,必须熟悉案情,了解被询问人的相关情况,对案件定性也要有一个大体的轮廓,然后就案件定性的关键点逐一展开调查。如果有多个被询问人,可以就相互交叉的问题作为试探点,看一下被询问人是否在说实话、讲实情,能否积极配合。
(二)密切配合
办案人员要密切配合。询问人员和记录人员对问什么、怎么问以及询问、记录的速度要配合默契。当询问人员有遗漏时,记录人员要适时予以补充提示;当记录人员记得慢些时,询问人员也要适当放慢询问速度,使记录人员跟得上节拍。
(三)敲山震虎
对事先没有掌握涉嫌违法事实的,如办案中发现或者在调查某一涉嫌违法事实又突然出现新的违法案件线索时,可以敲山震虎,使其交代违法事实。
(四)欲擒故纵
涉案嫌疑人在被调查询问过程中,多数有避重就轻的趋向,涉及案件关键环节、关键人物、关键地点的情形或者不说,说也是轻描淡写、似是而非,而与案件定性不相关的情况则无所顾忌、信口开河。询问人员这时就要采取欲擒故纵的战术,从与案件不相关的情形中找出被询问人员漏出尾巴的关键点,埋下伏笔,最终让被询问人不能自圆其说。
(五)打开防线
当被询问人不予配合,个别人有抵触情绪,甚至威胁执法人员时,办案人员要以静制动,采取“聊天”“拉家常”等方式,询问其家庭背景,从其情感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瓦解被询问人的感情堡垒,击破被询问人的心理防线。
总之,制作一份质量高、分量重的询问笔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需要办案人员在执法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讨,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询问笔录的制作水平,促进“端窝点、断源头、破网络、抓主犯”工作的顺利开展。
【格式】
询问笔录
询问时间:年月日时分开始至分结束
询问人姓名:记录人姓名:
被询问人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月日
住址:邮编:
身份证号码:联系电话:
询问人告知:我是(询问人姓名及身份),根据有关规定,现采取询问方式了解、核实本案的有关情况。您的谈话内容将被记录,作为有关情况的书面证明材料,并须对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应当如实陈述有关情况。(亮明身份、告知义务)
询问内容:
问:
答:
以上记录内容(我已详细阅读或仔细听了宣读),记录的内容均我口述,并且准确无误。如有不实,我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被询问人(签名/盖章并捺指印):
年月日
注:1.被询问人应在全部询问笔录纸上捺骑缝指印。
2.被询问人应在讯问笔录所有更改处上捺指印。
【范文】
询问笔录
询问时间:2009年1月20日11时50分开始至12时30分止
询问人姓名:刘某
记录人姓名:许某
被询问人姓名:王某,民族:汉,性别:女,年龄:21岁,文化程度:初中,职业:××,原籍贯:××市,现住址:××市东大街8号。
问:你今天来派出所干什么?
答:报案,我的手机被小偷偷走了。
问:你把事情经过说一下。
答:2009年1月20日上午10点多钟,我去医院给儿子取药,我把我的手机放在我左边的口袋里装着,在我给儿子送病历单的时候,从我的后面挤过去一男青年,站了一会儿,就走了,停了几分钟听见有人喊谁的手机丢了,我听到喊声,看见一个高个子青年手里拿的手机,我一看是我的手机,我随手摸了摸我的口袋,手机不见了,这时我听见高个儿青年说,他们是公安局的,我过去说手机是我的,同时,看到旁边几个人抓住一个男青年,这个人正是刚才在我身后挤的青年,身穿一件棕色皮夹克,下身蓝裤子,年龄在30岁左右。随后我和公安人员一块到派出所。
问:你的手机是多少号,价值多少钱,什么时间买的?
答:手机号1383865××,价值5500元钱,我是2008年5月份买的。
问:你以上所说的是否实话?
答:是实话。以上记录看过,和我讲的一样。
王某(指印)
2009年1月20日
实训项目三《讯问笔录》制作
【知识储备】
概念
讯问笔录是侦查人员、预审人员或者审判人员为了查清案情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讯问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案情所作的供述和辩解的文字记载,是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材料。
讯问笔录中记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经查证属实,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之一,是确定案件性质和给被告人定罪量刑的根据。同时,由于讯问笔录记载得全面、系统,人们查阅讯问笔录可以了解讯问的全过程,比如讯问人提了什么问题,如何提的问题,讯问的方法、步骤怎样,采用哪些战略战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回答了什么问题,是如何抗拒交代的,又是在何种情况下供认罪行的,等等,均可以了解得一清二楚。因此,讯问笔录又是分析案情,研究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检查办案质量的重要依据。讯问笔录有的称审讯笔录。
制作内容
(一)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