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4500000041

第41章 在新时代的边缘(5)

沈从文对于文学的前途了也充满了深深的忧虑。他或隐或显地表达了新社会扼杀文学生命力的思想。首先是政治对文学的伤害。文学也讲“集中”,从而使其丧失了自己的生命力而成了政治的点缀,其结果一个是公式化、雷同,“间或看看时行短篇,多是不善于表现,费力多,易雷同。唱歌和图画更易见雷同,少独创性。”(《沈从文全集》20卷436页。类似的提法还有:“近来许多近于公式的歌剧、话剧及小说,写土豪、劣绅、军官等等恶人通不够深入,写好人也不怎么扎实,特别是组织故事多极平凡,不亲切,不生动。”同上,21卷15页。)新作家因此都成了“鼓动员”,“鼓手炮手而已”,“充满官僚颂祝,和个人英雄气,全不落实诚恳”(《革命大学日记一束》.《沈从文全集》19卷.81.)。另一个结果就是庸俗。“到处是王爷、公主、元帅……我觉得这一切综合作成的影响,是不怎么好的。”(《致张兆和》.《沈从文全集》21卷.17.)在他心里文学应该是这样的“一切文学都有个深度,即看作者对于‘人’的理解,以及把它结合到种种不同人事上时的情形,及发展变化中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善于处理他,表现他。一切作品伟大和深入,都离不开表现和处理。目下说,有政治觉悟似乎什么都成,其实不成,还要点别的东西,要情感,要善于综合与表现!这不仅是生活经验和政治性高度热情即可成事”,更加重要的是有“深刻的诗意”(《凡事从理解和爱出发》.《沈从文全集》19卷.106-107.),即文质的完美结合。沈从文很早就说过“艺术品之真正价值,差不多全在于那个作品的风格和性格的独创上”,而风格和性格实际上讲的都是“作者的人格”。他还说过:“不同的材料,一是石头,顽固而坚硬的石头,一是人生,复杂万状充满可塑性的人生。可是不拘是石头还是人生,若缺少那点创造者的‘匠心独运’,是不会成为独特的艺术品的。”(《短篇小说》.《沈从文全集》12卷.504,505.)独创性是文学的基本品质。可是“新”文学只剩了雷同与庸俗。这些究竟是进步还是文学本质的丧失呢?他不能接受左翼的文学观念,就不能接受新时代的文学观念。

“文革”期间,沈从文看到了很多以“革命”的名义出现的不可收拾的破坏。在“文革”之初他感觉到这是一场“易放而难收”,“易毁难成”的运动。这场运动最大的影响是对知识的漠视,造成了孩子们不上学,全国无书可读的文化荒漠。“新的国家要良好政治,重在有效率而适当的重视知识,发挥其不同长处,各方面配合去发挥种种长处,才可望取得进展,不至于大大落后于日本。若总是在上面争权,而下面情绪混乱无所适从,又凡事朝令夕改,总是变,使得一切事都冻结下来,下面用世故消沉代替原有积极,趋势不扭转,下下代痛苦必更大。”(《致沈虎雏》.《沈从文全集》23卷.249)他认为国家不重视知识而只重视权力,一切事务都难以真正发展,将给子孙后代带来很大的痛苦。孩子们被抛进了文化的沙漠:“一个国家有八年大中小不上学,情形是惊人的,不仅影响到当前招生,还必然将影响到今后工业建设一系列问题。”(《致张兆和》.《沈从文全集》23卷.60.)整个国家都成了文化的沙漠,“目前全国都几乎感到无书可读”,“不是怕中毒,是无书可读”,“读书荒到了这种情形,真令人不易相信”(《致张兆和》.《沈从文全集》23卷.56.)。所有的文化领域都荒疏了,“全国近八亿人,至今无一文学刊物,无一艺术刊物,无一文、史、哲研究刊物。……生命如此使用方式,在此大城中恐将以数十万计,一切似乎还在听其自然发展中。‘无知’与‘混’似在受鼓励。”(《复程应镠》.《沈从文全集》23卷.256.)文化的沙漠导致了生命的荒芜。他深切地感觉到这一切对国家的伤害太大,并坚信这些是不会长远的。

他认为“文革”的破坏性的根源是“权力欲”。对于“文革”所带来的损失,沈从文不认为这是“小将”们的错。尽管他们毁了他的很多劳动成果,他们认为他的东西“有毒”,他认为他们的行为近于“家中小孙女打破我个雍正盘子看待,怎么能怪小孩子”,他们不懂,他们也是受害者。“文革”把矛头对准了“文化人”,而真正应当负责的是那些充满了“权力欲”的“武化人”。“比较麻烦或许倒还是一些‘武化人’。若对于‘有了权就有了一切’发生了兴趣,而在实际中又得到了不少经验好处,发展下去,一切高尚伟大思想理论,将不免成为具文(文字工具)。”(《复程应镠》.《沈从文全集》23卷.119,116-117.)他感觉到悲剧真正的制造者是在人们心中留存了几千年的“权力欲”,暴力欲。在1950年,他就说过:“重新看到墙上唯一的圣母和被钉的耶稣。痛苦和柔情如此调和又如此矛盾。极离奇。可怜悯的是被钉的一位还是钉人的一群?”(《八月八日》.《沈从文全集》19卷.75.)这种所谓的“革命”伤害的不仅是被冲击的人,更可悲的是那些悲剧的制造者,他们在浑然不知中把自己也放在了荒漠之中。“权力是一切”的想法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害:“有些事不免令人忧心,从小处可以见大。是一种向下的趋势,如同在地下千尺的潜流,在腐蚀土地,不可免会影响到地面建筑和其他。尽管在努力补救,还是将在某一处某一时形成坍陷。或许还会在最紧要处,要想纠正‘权力是一切’的想法,就十分困难。因为八年来既已和不少实力派人生活(或生命)结合,任何伟大的抽象都代替不了他起作用。不仅支配到若干卅岁以下的人,同时还浸润到廿岁以上的人。困难处就正在这里。求个人发展,进取不以其道。下以阿谀依附为能,上则引用亲友和可靠人为爪牙,求发展求巩固均不择手段。老实的希望理想破灭,转成‘得过且过’的主流思想抬头,到处无不见出消耗现象。破的把不应该破的也破了,立则还提不出一定方法;破得十分猛而容易,而立却感到十分棘手,且事实上有的就根本已立不起来。”(《致张兆和》.《沈从文全集》23卷.234-235.)“权力欲”损害了人的品质,人们失去了正确地对待事物的态度。沈从文向来把人的态度看得最为重要。所以他认为这种损失贻害无穷,无法弥补。“最近听说世界先进种种,相形之下,我们这十年可太落后了,有的方面或许还将日益更加落后。这是令人痛苦的,国家事千头万绪,林的哲学一经占主要地位后,许多原有布局也打乱了。有形生产的工厂易恢复,无形的对党的向心力破坏得未免太厉害了。有些事可以缝缝补补,有些却不可能。”个人的伤害和国家的落后在他看来都是难以弥补的。一池水搅浑了都难澄净,何况一个国家。“池水经过搅动后,欲回复一泓澄清状态,还得废一定的时间,何况几亿人的大国家的大动荡。对生产上易恢复,心情上却不易。这教训太深刻了!求一切正常,不能不靠时间,来医治创伤。”他还是把人心,心情等“无形的”的损害看得更重要,“人”是第一位的。他把“文革”的本质定位为权力的争夺,人心的损害。

在“文革”结束以后,沈从文对“文革”的批判更加激烈。他把建国后的30年和日本入侵中国的情境相提并论,“总的说来,这半世纪的社会动荡,是付出了数千万人民的鲜血和痛苦,在历史上加以点滴著录,也永远使人惊心动魄目瞪口呆的。”(《喜闻新印<徐志摩全集>》.《沈从文全集》27卷.396.)他认为前一段的牺牲是恶邻强加给我们的,后一段的牺牲是政治上的“造神运动”造成的。他不仅对“文革”,对整个前30年的建设都持极端的否定态度。政治的压力一消除,沈从文的思想马上回归到排斥左翼思想的个人主义立场上了。沈从文认为“文革”的源头是封建专制意识。在沈从文心中,“文革”与“秦始皇”时代,“司马氏集团”的时代遥相呼应。他说自己《拟阮籍咏怀》而作诗,表达的也是“忧生之嗟”,即他所谓的“担心活不过去”,从而理解了“在极端专制猜忌司马氏新政权下,诗人朝不保夕忧惧处境情形,万千人都因之死亡了”(《复张香还》.《沈从文全集》26卷.100.)。专制的时代都是知识分子的灾难时代。他认为历史出现了循环甚至倒退,在他心中新与旧的分野已经完全失去意义了。“文革”真正的根源是封建意识,不能把所有的责任简单地推给“四人帮”。认识不到这一点,这种危害就无法根除。“要比较正确的认识封建意识在上中下各层已泛滥成灾,并不是这十年四人帮混入政治最上层的结果,事实上却由封建意识的广泛抬头,才会出现四人帮。……大的四人帮完事了,后遗症还是普遍存在,对社会好转形成极大阻力,任何好的理想都不可能成为现实的。……类似顽癣的种种现实,附着于皮肤上,还是至今尚无办法对付。至于生长浸润于上中下各阶层人的骨中、血中、以至于灵魂中的事事物物,岂容易用读读毛选五卷即可得到解决?更那里会学学报告即迅速把大局扭转?二千年的奴隶社会制度,和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制度,表面上已宣告结束,事实上可还好好保存在许许多多人的意识形态以及行动中,实在令人感到真正痛苦!”奴隶和封建意识深植在很多人的骨血甚至灵魂中,是“文革”悲剧上演的真正根源。在他看来,“文革”似的伤害并不以十年为界,“文革”的“作俑者”更不限于“四人帮”。所以在别人欢呼的时候,他却觉得深切的忧虑和悲观。他再也没有那种指向“明天”的希望了,再也无法用青年和希望来安慰自己了。“对现实存在眼前身边的一些问题,可万万不宜自以为有力扭转,特别是更不宜妄想,认为‘四人帮’一打倒,凡事好办。”(《致张允和、张寰和等》.《沈从文全集》25卷.51.50.)“文革”是一块巨石扔进了一座千年古潭,未免沉渣泛起。风浪过后,表面的平静也不代表古潭已经澄澈。许许多多的事都有根深蒂固的根源,而且还会根深蒂固地存在下去。他不认为“文革”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的错,也不认为“文革”是一段独立的历史,更不认为后来的人能轻易地摆脱这一切。

对于后“文革”时代,沈从文的批判力度丝毫没有减退。他也分享了“文革”动荡结束的喜悦。“对这次初初听来如‘突然’,其实却是‘必然’的新问题,把我们所想象的几乎在一夜之间便变成了事实。使得每个成年人都像年轻了十岁。”(《致程应镠、李宗蕖等》.《沈从文全集》24卷.515.)但“文革”的结束使沈从文陷入了更深的忧虑中。如果说“文革”是一场横扫一切的洪水,洪水过后裸露出来的是丑陋和荒凉。他发现“新生”的一切更加可怕。“一种‘新的世故’在发展、在传染,看来是比顽癣还固附于不少人的骨里或灵魂里起恶性传染,以至于逐渐成为人我关系的主流。影响到明天这个国家命运。”(《致张允和、张寰和等》.《沈从文全集》25卷.59-60.)“文革”后的社会现象更让人觉得悲哀和无奈。一是私欲横流。他对于新生的一切充满了愤慨,认为如今进入了一个“私欲”猖獗的社会,很多人为了私利都成了“不折不扣的超级近视眼”,只盯着眼前,只盯着自己的利益。他对于“私”,对于“集体的私心和个人的私心”(《致程应镠、李宗蕖等》.《沈从文全集》26卷.44.)是非常痛恨的。二是沉渣泛起。“许多‘倒退’现象十分令人痛苦,却又无可奈何!”(《致凌宇》.《沈从文全集》26卷.139.)到处都在兴盛“鬼神迷信”。“关于‘放’,范围或许比想象的还广泛得多,例如香港凶杀片,古装戏,以至于朝山拜佛,美人画,无碍于‘官’的,必然‘放’。但如部分作家嚷的,易触犯官忌讳的,将有种种办法,不收而自收。照外语习惯,即胡萝卜和大棒均随时可以调换使用。”(《致张允和、张寰和等》.《沈从文全集》25卷.59-60.)“解放”变成了“倒退”。三是人的可悲,由于生长于一个“信”的时代,很多人“多久以来即只习惯用‘耳朵’代替‘头脑’,思考能力久已失灵”(《致程应镠、李宗蕖等》.《沈从文全集》26卷.43.)。人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是最大的悲哀。四是以“新”,以“建设”的名义出现的对自然和美的破坏。他在1982年回到故乡时即感觉到了这种破坏。故乡支撑他诗情的那些“静”,那些自然都被人为地破坏了,沈从文对此充满了无可奈何的哀叹,这就是他眼中“新”的力量。所有这些“新”带给他的都是痛苦。如果说过去的一切可以归结为历史漩涡或坎坷的话,而今的一切,他感觉到是难以改变的“常态”,新社会与新时代并不能给人带来新的希望。

在他心中,他还是外在于历史,也外在于他置身的这个知识分子的群体。他永远都是边缘化的。在他心中,自己在社会历史中的位置,就像艺术之于社会,既受社会的约束,又永远有自己独立的生命。虽然他的人生和命运与时代和历史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他还是希望在心灵的世界里保持疏离和独立。“文革”后沈从文又紧紧地握住了他心目中的“五四”,他认为建国后的文学“落后于国外的难言,落后于五四以来的情形则明明白白”(《致杨克毅》.《沈从文全集》25卷.161.)。他又回到了以往的观念,认为从“革命文学”介入文坛开始,文学就完全偏离了五四的方向,他也就成了一个“化外之人”。“五四文学革命,重要要求是争‘自由’‘科学’与‘民主’,但是事实上廿八年以后,文学中的在朝在野社团,都把‘争自由’看成一种过失,或某一社团独占权利,不容许不同见解存在。我从此就成为挨骂对象,事实上也可说是‘争取’对象。我都无动于衷,还是牢牢守住五四原则,只写下去。”(《复两位同学》.《沈从文全集》26卷.290.)从和左翼文学的分歧谈起,沈从文完全拉开了自己与新中国文学的距离。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和这一阶段的文学是完全不同的,他依然是一个异类。

沈从文恢复了他那种倔强的个人性。他拒绝谈作品的思想意图。在1987年《答瑞典友人问》中,有这样的对话:

汉森:您二十岁知道了祖母的身世,有什么感想?

从文:没有感想。看到杀的人太多了,麻木。主要杀苗人。

汉森:当时看到那么多人被杀,习惯了,是不是还难受?

从文:不难受。当时不难受,是麻木,但印象很深,影响到终生对滥用权力的厌恶。

汉森:您的作品中有妓女、土匪,一般人都是持评判的态度,您自己对这些人有什么看法,例如抽鸦片的……

从文:当时整个国家都是这样,吃烟用大秤称,不算回事。

汉森:我印象是您不是为了谴责评判这些人。

从文:就是写出来。还是带着同情的。(《答瑞典友人问》.《沈从文全集》27卷.)

完全抽掉了社会分析的内容,拒绝对作品作思想评判。他称自己是一匹“无从驯服的斑马”。确实,沈从文有着非常惊人的一贯的个性,也就是我们开始所论到的,他始终是个“异类”。他的所有的不幸和幸运都来自于此。他因此而不被自己的时代接纳,却因此而为更多的时代和更多的人接纳和喜爱。触摸历史从来就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何况他触到的是这么一段“离奇”的历史。他与这段历史一起经历风雨。历史充满了伤痛,沈从文的心中也蓄满了痛苦。但他没有被历史吞没,这是最重要的。历史正是因为这些人而“有情”,而丰厚的。

)第四节对生命的思考

同类推荐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星光: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施星灿的奉献人生

    书中的主人公施星灿同志是湖北省利川市国税局离休干部——全国税务系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湖北省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后简称恩施州)道德模范,被誉为“信念老人”。《人民日报》、《中国税务报》、《湖北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网、新浪网、搜狐网等国内30多家媒体曾报道过他的事迹。本书通过许多真实、朴实和生动的故事及珍贵的图片反映了全国税务系统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先进个人、全国税务系统我身边的好税官、湖北省创先争优先进人个人、湖北省道德模范、湖北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恩施州老有所为先进个人、利川市优秀共产党员施星灿的一生。
  • 关汉卿传

    关汉卿传

    全书分25幕,将我国四大元曲大家之一关汉卿的一生从出生到从事戏曲创作的曲折人生做了荡气回肠的叙述,他的家庭遭受变故,他的创作几次枯竭,他的爱情温婉凄美,他的医术更胜一筹,他的作品不断变化,他,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古代文人气质典范。
  • 老烟台风情

    老烟台风情

    本书记录了烟台历史的片片断断,这些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烟台历史的文章,均是从烟台浩瀚的历史海洋中“垂钓”上来的。我们不要小看了文章中介绍的只是某一条街、某一座建筑、某一件文物、某一幅古画、某一处遗址、某一个老字号、某一段往事和传说,这些都是历史的印记,不但对当代人有意义,对未来更有意义。
  • 开国将帅历险记

    开国将帅历险记

    再现了二十位开国将帅在革命战争年代死里逃生的历史细节。他们有的昏死过数次,有的已躺在棺材里又被救活,有的归队时正赶上部队为自己开追悼会……故事惊心动魄,充满传奇色彩,一是一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鲜活的教材。
热门推荐
  • 误惹男神:电竞少女,快接招

    误惹男神:电竞少女,快接招

    【甜宠系列慢热型】电子竞技最强国服医师初心不忘竟公开PK最强巫师一言难寻。家族会议那天,纪初就被家族联姻,经告知,他们小时候定过娃娃亲!纪初准备逃婚的时候……某男温柔却又不失霸道的把某女困在墙边,将某女圈在了身边。“你干嘛!放开我!”“不放,小时候就想和你私定终身了……只是那个时候不明白什么是爱情。”到后来,电竞SOLO时,却发现,那个在游戏中的一言难寻竟然是他!————这是一场男追女跑的甜蜜恋爱故事,却又是一场电子竞技的爱情游戏!【如果小时候早一点明白爱情这两个字的含义,这样就可以和你私定终身了】PS:本文属于高甜文+慢热型文,宠宠宠!
  • 洪荒宿主

    洪荒宿主

    神兵折断,残魂消逝。宿主临世,新魂将成。宿命轮轴转动,看林天踏碎万古命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黑枪法师

    黑枪法师

    安迪斯家族最后的血脉——北境之女,安迪斯?希亚,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在面对蛮族大军包围的绝境之时,她用尽了家族珍藏的魔法晶钻,启动了祖先留下的远古召唤阵。然而,出现在召唤阵之中的,却并非与先祖立下契约的那位异界大恶魔,而是一位手拿木剑、身穿裤衩的瘦弱少年。就此,刚刚从游戏中带着侠客职业系统穿越而来的秦戮,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异界人生。
  • 嗜宠

    嗜宠

    这个男人,在亲朋好友眼里,一副二十四孝好老公的样子,只有她知道,他是多么的恶劣霸道,破坏她跟前男友的恋情,还口口声声宣称她本来就属于他!可恶!逃了无数次,最终她还是一头撞在他的怀里,男人笑得很狡黠:“老婆,玩够了我们回家吧!”
  • 易燃的青春易燃的人生

    易燃的青春易燃的人生

    何以琛可以等赵默笙7年,谢易等林燃十一年,有些故事从另一个故事开头,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结局。
  • 英雄联盟之创世荣耀

    英雄联盟之创世荣耀

    一次意外,使他有了与众不同的能力,让他在英雄联盟中战无不胜。偶然的机会他去参加英雄联盟职业联赛,要不是条件和资金不够,我差点就信了!他最终的梦想会实现吗?
  • 一个个小故事正在袭来

    一个个小故事正在袭来

    这本是我练手的,这本书如书名一样,是有一个个小故事组成的,但又不是快穿文。。至于这里一共有什么故事,我不告诉你!
  • 最初的你是我最后的爱

    最初的你是我最后的爱

    顾念以为她得到了世上最美的爱情,结果得到的却是无尽的报复与欺骗。时隔经年,当她再次遇见他,一个是手残的画家,带着一个不会说话的女儿,一个是富有的新贵,有个高雅美丽的青梅相伴。宋怀承以为自己对她恨之入骨,却不知道有一种心动,不曾表白,早已深入骨髓。“我将用一生重新来过,安静地守护着你,爱你,永远。”
  • 天下节度

    天下节度

    节度使:唐代外臣之首,掌总军旅,颛诛杀。赐双旌双节。行则建节、树六纛。反复无常的枭雄,流民,乱世,便是父子兄弟,都用尽一切手段互相厮杀的时代。主角由弱者变为强者,由勇士变为魔王。